书城心理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1716300000021

第21章 克服完美主义心理

1何谓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指对己或对人所要求的一种态度。持完美主义,对任何事都要求达到毫无缺点的地步,因而难免只按理想的标准苛求,而不按现实情境考虑是否应该留有余地。

每个人多少都有追求完美的倾向与需要,希望每件事都尽可能地做到完美的地步。这种倾向是人类追求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动力源泉,促使人们为自己或某些工作设定较高的目标,并更加努力地去完成它。

但是,这种倾向若过度苛求,就会变成完美主义。对任何事都坚持高目标,不考虑自己的能力、环境的条件、他人的需要、工作可达到的限度等对达成目标的限制,而一味地要求目标的完美无缺。如此,往往给予自己和他人许多压力与责难。完美主义不能忍受所作所为未能达到目标,也不欣赏与肯定自己及他人在努力过程中的付出,而经常地责备自己与他人,充满不满与批评。

延伸阅读:

过度完美主义的人,除了因苛责、批评而使自己及他人感到不愉快之外,也容易有由于所定目标过高,又怕无法完成所带来的不完美感,而不敢有所作为。如此,反而会给人一种顾虑太多、畏首畏尾的感觉。

2圆满与缺憾

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因其特有的耐人寻味而流传甚广。

国王有七个女儿。这七位美丽的公主是国王的骄傲。她们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远近皆知,所以国王送给她们每人一百个漂亮的发夹。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来,一如既往地用发夹整理她的秀发,却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于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里,拿走了一个发夹。

二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便到三公主房里拿走一个发夹;三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个发夹;四公主如法炮制拿走了五公主的发夹;五公主一样拿走了六公主的发夹;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发夹。于是,七公主的发夹只剩下九十九个。

隔天,邻国英俊的王子来到皇宫。他对国王说:“昨天我养的百灵鸟叼回了一个发夹,我想这一定是属于公主们的,而这也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不晓得是哪位公主掉了发夹?”

公主们听到了这件事,都在心里想: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头上明明完整地别着一百个发夹,所以都懊恼得很,却说不出。只有七公主走出来说:“我掉了一个发夹。”

话才说完,七公主一头漂亮的长发因为少了一个发夹,全部披散了下来。王子不由得看呆了,决定和公主一起过幸福快乐的日子。

一百个发夹,就像是完美圆满的人生,少了一个发夹,这个圆满就有了缺憾;但正因缺憾,未来就有了无限的转机、无限的可能性,这何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呢。

延伸阅读:

是啊!人不总是因为全部拥有而幸福,相反却因失去而美丽。为什么一有缺憾就拼命去补足呢?正因缺憾,未来就有了无限的转机、无限的可能性,这何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呢。

3不必吹毛求疵

不少人为求完美而吹毛求疵,结果却是降低了自己生活的质量。我们有时精神萎靡,心境恶劣,疲惫不堪,不正是由于我们过分注重一些毫无价值的小事才引起的吗?这种性格上的弱点除了自我折磨以外,并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结果。

吹毛求疵者的眼光总是非常狭隘、非常近视的。他们只顾眼下,不管将来;只计较细小的事情,没有远大的计划;只贪图分厘的利益,不计算万千的收入。有这样性格的人,必将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局限于一个极小的范围,逐渐变得自私、冷漠、吝啬、苛刻,失去一切感情,失去一切友谊,茕茕子立,形影相吊。

对待生活中的其他事也是如此。一个健康的人,有时感到不愉快、不舒畅,对一些过去的事惋惜和悲伤,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但总的态度都应该是积极的,想得开,放得下,朝前看,从而才能从琐事的纠缠中超脱出来。假如对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寻根究底,去问一个为什么,那实在既无好处,又无必要,而且败坏了生活的诗意。

这时,你就可以发挥一下“模糊概念”的魔法,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即使弄得清清楚楚,又有什么意义,完全可以撂下不管。至于有些并不太重要的事,基本了解也就可以了,更不必要钻进牛角尖,细细考证,吹毛求疵。

如果你有喜欢指责自己或他人一切小错误的心理,或者被一些小事困扰而情绪恶劣,那么,专家建议你:

1. 退一步想:一件已经发生的事情,永远是无法挽回了。往事已成为历史,它并不因你的焦虑、悔恨和自我折磨而有所改变。

2. 价值观念:你吹毛求疵,是因为你把许多无足轻重的事看得太重要了。实际情况肯定并非如此。在人的一生中,真正值得重视和谨慎处理的是那些足以改变命运的事件、机遇和挫折。人没有必要处处留神,那只会增加你的负担。

3. 自我提问:“我可能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是什么?”这样你会发现自己的吹毛求疵是一种可笑的心理。

4. 努力忘掉:试一试把一些你认为亟待处理的事搁置一边,努力忘掉它。一段时间以后,这件事也许果真就不那么重要了。时间的长河会淘洗掉许多生活琐事的痕迹,你如果为它付出了过多的精力,那么你的生命有很大一部分就被白白浪费掉了。

延伸阅读:

最后,你也许会惊讶地发现一个窍门:许多事我们知道就行了,不必把它常常挂在心上。只有对一些小事“模糊”一些,才能真正品味到生活的乐趣,也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处理大事,进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样,心境也就自然日益变得舒畅起来。

4完美主义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从心理学来说,“完美主义”是对完美过分的一种极端追求。那种完善自我,健康地追求完美,并且在努力达到高标准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人,不是完美主义者。心理学上所指的完美主义者是那些把个人的理想标准和道德标准都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要求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的那种人。

完美主义的人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弱点和不足,非常挑剔。比如,让自己保持优雅的姿态、不俗的气质、温柔的谈吐,这就是为自己定了一个过高的理想标准,而且也带有强迫的特征;会为一个自认为不优雅的姿态就紧张焦虑,这也并不是一个健康的追求完美的正常心态。

完美主义者表面上都很自负,其实内心深处却是非常自卑。比如,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总是在关注自己的缺点,而且总是不知足,也很少肯定自己。不知足就不快乐,周围的人也一样不快乐。所以,学会欣赏别人和自己是很重要的,它是进一步实现下一个目标的基础。

在人际交往方面,为了维护自己这个完美的角色,完美主义者常常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圈子中。比如,很想可又不敢融入到群体中去,怕暴露了自己的缺点。不敢表露自己的感情,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给自己制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以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带给自己的却只有沉重的压力和深深的自责。对于别人的褒奖,只会感到诚惶诚恐,认为自己还差得很远。违心地满足别人的要求,委屈自己,打肿脸来充胖子。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美国心理治疗界发现有这样一类求治者:他们是成功的商人、艺术家、医生、律师和社会活动家等等,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如鱼得水,出类拔萃,但他们的努力并未给他们带来所期待的幸福生活。

治疗家们发现他们具有这样一些共性:他们的成功既不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也不能带来一个完整、独立的自我感受。他们寻找心理治疗以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意义,并克服空虚感。

治疗家发现这类人的自我系统处于分离状态:一方面,当他们获得成功时,他们可以体验欢欣;另一方面,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层的无价值感和自卑感。正是这种匮乏导致了他们将无所不能的完美主义倾向当作护身的盔甲。他们抱怨所有的成功都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没有人理解他们,他们也不能理解他们自己。

这些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几乎全与童年的家庭教育有关。他们的父母为孩子树立的标准太高、太完美,在任何时候都是贬低他们而不加赞美。于是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也就学会了总爱找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配被赞扬和被尊重,并以自我挑剔和自责为习惯,甚至产生了一种自虐的“快感”。

改变这种可怕性格的方法就是当事人重新树立评价自己的标准,改掉原来那种完美的、苛刻的、倾向于全面否定的标准,树立一种合理的、宽容的、注重自我肯定和鼓励的标准,学习多赞美自己,把过去成功的事例列在纸上,坦然愉悦地接受别人的赞扬并表示感谢。

有人问一位走红的国际女影星是否觉得自己长得完美。她说:“不,我长得并不完美。我觉得正因为长相上的某些缺陷才让观众更能接受我。”能认识到自己有种种不足并能宽容待之的人,可以说是自信的,心态也是健康的。人生并非上帝为人类设计的陷阱,好让他谴责我们的失败。人生也不是一盘棋,如果走错一步那么步步皆错。人生其实就像踢足球,即使最伟大的球星也会在比赛中失误。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发挥最佳水平,但不能要求自己脚脚都是妙传甚至是射门得分。

可见,醉心于追求“完美”的人,其实是不完美的。因为“完美”毕竟是抽象的,只有生活才是具体的。生活中有不少“完美”并非靠追求就能得到,相反,生活中有许多遗憾是无法避免的。假如我们在心理上战胜了这些,我们的内心就会稳健许多,就会重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所以,不要以为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去做的事,就一定会达到完美。应认真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言论,要为活出自己的特色,活出自己的风格而努力。

延伸阅读:

“最完美的商品只存在于广告中,最完美的人只存在于悼词中。”完美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当我们不再注意自己是否完美时,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往日渴求的完美,今天已经俱备。

5完美主义者的表现

完美主义者通常有以下的表现:

对自己要求苛刻:因为你的内向和高标准,一件做得很出色的事情,也不能令你满意,且常归咎于自己,因而你常常自惭形秽。

对他人要求严格,挑剔,不留情面:如果完美主义者是一个老板的话,他绝对是一个难伺候的老板。他在挑剔自己的同时,也会让周围的下属感到一种压力,因为他对下属的要求必定也十分严格。

善于发现问题:完美主义者更容易注意到一些小的细节的问题,并力求改进。他们喜欢寻根问底,不会只满足于看到事物的表象,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并能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

固执己见:完美主义者容易坚持自己的标准,认为别人的标准太过宽松;他们也容易坚持自己的想法,不顾他人的意见。

自律性很强、意志坚定:一旦预见到将来的结果,就会一丝不苟、心无旁骛地去做。他们有长远目标,也只喜欢做与长远密切相关的事。

控制欲望强,喜欢发号施令:完美主义者希望事情都能按他所设想的走下去,达到他的目的。

延伸阅读:

追求完美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优秀的品质,但是如果对己、对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的话,就脱离了现实,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6与完美主义决裂

1. 学会接受不完美的现实: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这是客观事实,不要逃避,也不要苛求。

2.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合理的目标。目标定得太高,形同虚设,反而欲速则不达;目标定得太低,轻轻松松就过关,自身的潜能受到抑制,很不利于自己水平的提高。目标定位的原则是“跳一跳,够得着”,正因为目标合理,每次总能接近或超过目标。这样下去,才能培养起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3. 对“失败”要重新认识:谁都会遇到失败,不同的只是失败的多少而已。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败的消极态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应把失败看作是自己前进道路上宝贵的反面经验,相信这一次失败之后一定就是成功。

4. 宽以待人:完美主义者是仔细周到的人,但是你要小心,不要总是指出别人的错误,让别人反感和紧张。也不要因为做事不合你的要求就牢骚满腹,尤其是对你的孩子。

延伸阅读:

字典中“完美主义”是指对事物要求尽善尽美,愿意付出很大的精力去把它做到天衣无缝的地步。可见,完美主义并不完全是坏东西,对于某些人和职业甚至还是很必要的,比如音乐、美术、服装设计等。但是如果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追求尽善尽美的话,就脱离了现实,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应坚决地和完美主义决裂。

7缺憾也是一种完美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圆环被切掉了一块儿,圆环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来,于是就到处去寻找丢失的那一块儿。可是由于它不完整,因此滚得很慢。它欣赏路边的花儿,它与虫儿聊天,它享受阳光。它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小块儿,可没有一块适合它。于是它继续寻找着。

终于有一天,圆环找到了非常适合的小块儿。它高兴极了,将那小块儿装上,然后滚了起来,它终于成为完美的圆环了。它能够滚得很快,以致无暇注意花儿或和虫儿聊天。当它发现飞快地滚动使得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时,它停住了,把那一小块儿又放回到路边,缓慢地向前滚去。

延伸阅读:

人生的确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或这或那的缺憾。其实,没有缺憾我们便无法衡量完美。仔细想想,缺憾其实不也是一种完美吗?

8人生总有缺憾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檀木做成的弓。这张弓射箭又远又准,他非常珍惜它。

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弓时想:还是有些笨重,外观也无特色,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就好了。于是他去找艺术家。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这个人拿着这张完美的弓心中充满了喜悦。

“你终于变得完美了,我亲爱的弓。”他一面想着一面拉紧了弓。这时,弓“咔”地一声断了。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因为你太求完美,所以到最后连你应该得到的都失去了。

延伸阅读:

世界万物皆不完美,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事物。人生总有缺憾,当你凡事苛求时,结果可能只会让自己因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