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读点心理学
1716800000021

第21章 多姿多彩,赢在魅力——超越自我的心理学(3)

八岁的儿子走出客厅时想:“妈妈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我,就冲我发火,真不讲理。”这时,他的猫走到跟前,小孩一生气,狠狠地踢了猫一脚:“给我滚出去!你这臭猫!”

看,张先生的消极情绪通过漫长的链条,最后传导到了秘书小姐家的猫身上。

人的心境是很容易扩散和蔓延到周围的人和事上的,有时甚至是无意识的,自己也很难控制。但是无论如何,拿别人撒气是不对的,对别人是不公平的。

有一天,姜先生来到一家珠宝店,走近柜台,把手提包放在柜台上,开始挑选项链。这时,一位男士推门走进珠宝店,也过来选珠宝。姜先生礼貌地把包移开,但这人却愤怒地瞪了他一眼,意思是,他是个正人君子,无意碰姜先生的手提包。这人感到受到了侮辱,就摔门而去,临走还说:“哼!神经病!”

莫名其妙地被人骂一句,姜先生很生气,也没心思买珠宝了,就离开商店,开车回家。

马路上碰巧堵车,姜先生非常烦躁:哪来这么多的破车;这些臭司机简直不会开车;那家伙开得那么快,不要命啦;这家伙水平太臭了,怎么学的车?……

在一个交叉路口,他遇上一辆大型卡车,那辆卡车先慢了下来,司机伸出头向他示意,让他先过,脸上带着友好的微笑。不知怎么,姜先生的一肚子不快,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个卡车司机那样,用自己的好心情给别人带来愉快,而不要让不良的情绪无限蔓延下去。

每个人都喜欢和好情绪的人在一起,因为可以感受到好情绪,使自己不好的情绪变好,好的更好。每个人也都讨厌和坏情绪的人在一起,毕竟,谁都不希望成为对方的情绪垃圾桶。

保持好的情绪,可以让更多的人喜欢你,让你更具吸引力,更有魅力。

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带给别人的是信心和快乐。一个愁眉苦脸的人,除了别人的同情外,就只能生活在自己的痛苦中不可自拔。

灿烂的笑容让人心旷神怡,柔和的目光让人心如淡水,自信的气质让心存坚定,乐观的秉性让人心胸旷达。

那么,怎样使自己拥有一个更富魅力的好情绪呢?

答:修炼心境,保持一颗平常心。

根据心理学相关研究发现,情感的梯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越陡,也就越容易向相反的状态转化,即相反的心理状态极有可能在另一时刻不可避免地出现。爱的越深恨的越痛,乐极生悲,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心理摆效应。

我们要认识到,人的情绪情感的潮高潮低、潮涨潮落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所谓福祸相依、苦乐相随。人生不能总是一帆风顺,总是快乐幸运,生活有乐也有苦,有压力,有平淡。

不刻意去追求快乐,也不因苦难而过于忧愁。保持一颗达观的心态,处乱不惊,自信,勇敢,坚定地生活。

我们要既能在激荡人心的活动中体验着激情的热烈奔放,又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变动,让自己的心境如同清澈平静的湖水。

《坛经》中记载,某日,印宗法师在广州法性寺讲涅槃经。忽然,一阵风吹过,在空场地上的帆动了起来。一个和尚说是风动,另一个和尚说这是帆动,大家七嘴八舌开始争论起来。这时,慧能站起来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帆动,是心动。

心浮满目皆燥,心静一切皆宁。

把外界的喧嚣隔离体外,闭上眼睛,保留心中的一点宁静,深呼吸,感受清风抚过脸颊的温柔。

自制忍耐力是你的力量之源

某个政党有位刚刚崭露头角的候选人,被人引荐到一位资深的政界要人那里,希望这位政界要人能告诉他一些在政治上取得成功的经验,以及如何获得选票。

但这位政界要人提出一个条件,他说:“你每次打断我说话,就得付5美元。”

候选人说:“好的,没问题。”“现在,马上可以开始。”

“很好。第一条是,对你听到的对自己的诋毁或者污蔑,一定不要感到愤恨。随时都要注意这一点。”

“噢,我能做到。不管人们说我什么,我都不会生气。我对别人的话毫不在意。”

“很好,这就是我经验的第一条。但是,坦白地说,我是不愿意你这样一个不道德的流氓当选的……”

“先生,你怎么能……”

“请付5美元。”

“哦,啊!这只是一个教训,对不对?”

“哦,是的,这是一个教训。但是,实际上也是我的看法……”

“你怎么能这么说……”

“请付5美元。”

“哦!啊!”他气急败坏地说,“这又是一个教训。你的10美元赚得也太容易了。”

“没错,10美元。你是否先付清钱,然后我们再继续?因为,谁都知道,你有不讲信用的赖账的‘美名’……”

“你这个可恶的家伙!”

“请付5美元。”

“啊!又一个教训。噢,我最好试着控制自己。”

“好,我收回前面的话,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这样。我认为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因为考虑到你低贱的家庭出身,又有那样一个声名狼藉的父亲……”

“你才是个声名狼藉的恶棍!”

“请付5美元。”

这是这个年轻人学会自我克制的第一课,他为此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然后,那个政界要人说:“现在,就不是5美元的问题了。你要记住,你每一次发火或者你为自己所受的侮辱而生气时,至少会因此而失去一张选票。对你来说,选票可比银行的钞票值钱得多。”

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必须自我克制,克制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的欲望,要懂得忍耐,能做到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必有一番大作为。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劳其筋骨······”

心理学家萨勒做过这样一个糖果试验,他对一群都是4岁的孩子说:“桌上放2块糖,如果你能坚持20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这两块糖就给你。但你若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只能得一块,现在就能得一块。”

这对4岁的孩子来说,很难选择——孩子都想得到2块糖,但又不想为此煎熬20分钟;而要想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块。

实验结果:2/3的孩子选择宁愿等20分钟的2块糖。当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少孩子只好把眼睛闭起来傻等,以防受到糖的诱惑,或者用双手抱头,不看糖,或者唱歌,跳舞。还有的孩子干脆躺下来睡觉----为了熬过20分钟。

1/3的孩子选择现在就吃一块糖。试验者一走,1秒钟内他们就把糖塞进嘴里了。

经过12年的追踪,凡是熬过20分钟的孩子(已经16岁了),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满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坚强,乐于接受挑战。

而选择吃1块糖的孩子,则表现出更多的犹豫不定、多疑、嫉妒、神经质、好惹是非、任性、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

人的本性中,就有各种欲望欲求,七情六欲是人性之根,喜怒哀乐也是人之常态。人总是好美恶丑、喜新厌旧的,别人侮辱你总是让你愤怒的。一个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情感的人,只能在平凡和琐碎的懊悔中度过此生。

凡是有大作为的人,都是具有很强的自制忍耐力的人。唯有那些为了自己的远大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下去,能够抵御声色犬马的诱惑,喜怒不露与外,经得起空虚寂寞,懂得隐忍的人,才能有大作为。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打败,越国国君勾践没有自杀,而是愿意做吴国国君夫差的奴隶,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能死,一定要活着,才有机会复国,打败吴国,收复河山。

在吴国他住草棚,像马一样被夫差使唤,经常受到各种侮辱和虐待,他也愤怒、恼恨,但是,十年的奴隶生活,他都忍了下来(加上西施美女的功劳),终于博得了夫差的信任,被释放回到越国。

虽然当时的越国,已经是吴国的藩属和附庸,但是毕竟勾践还是一国之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还是能有着比常人好得多的生活。

但是,他没有任何的享受。他克制住自己对吃喝玩乐、美女宝马的欲望追求,每天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吃饭时都尝尝,以此来鞭策激励自己。

就这样勾践又苦心隐忍,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为了心中的目标,忍辱负重,克制自己的欲望,三十年的艰辛,终于得偿所愿。

汉初名将韩信年轻时家境贫穷,他本人既不会溜须拍马,无法做官从政,又不会投机取巧,难以买卖经商。整天只顾研读兵书,最后一天两顿饭也没有着落,他只好背上家传宝剑,沿街乞讨。

有个财大气粗的屠夫看不起韩信这副寒酸迂腐的书生相,故意当众奚落他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又好佩刀带剑,但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剑捅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说罢双腿叉开,立了个马步。众人一哄而上,且看韩信如何动作。

韩信认真地打量着屠夫,想了一想,竟然弯腰趴地,从屠夫裤裆下面钻了过去。街上的人顿时哄然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鬼。

韩信忍气吞声,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反抗秦王朝统治的大起义,韩信闻风而起,仗剑从军,争夺天下,威名四扬。

韩信忍胯下之辱而图盖世功业,成为千秋佳话。假如他当初争一时之气,一剑刺死羞辱他的屠夫,按法律处置,则无异于以盖世将才之命抵偿无知狂徒之命。假如他当初图一时之快,与凌辱他的屠夫斗殴拼搏,也无异于弃鸿鹄之志而与燕雀论争。

韩信深明此理,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为争一时之短长而毁弃自己长远的前程。

这样的忍耐,不是屈服,而是退让中另谋进取;不是逆来顺受、甘为人奴,而是委曲求全以便我行我素。一旦时机到了,他就能如水底潜龙冲腾而起,施展才干,创建功业。

不求完美,有点缺点更可爱

在一次选美比赛的决赛中,有七个美女选手。都是才华、相貌、身材、能力俱强。

其中有六个虽然各具特色,但都非常完美,她们展示给大家的就是一个个无可挑剔的人。只有一个女孩儿,每次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脸红一下,虽然她的回答也是那么的有新意有独到见解。最要命的是,她有一次竟然在上台的时候摔了一跤。

但是最终的比赛结果,最具吸引力奖的得主,正是这个女孩儿。

在采访中,大部分观众都认为她就像个邻家小妹,有优秀的势力,但也有着小小的缺点,非常可爱。而其他的六位选手就让人高不可攀,仿佛根本不是人。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发现,一个能力非凡而又完美无缺的人的吸引力,远不如一个能力非凡但身上却有着常人的缺点的人强。这条规律被称为讨厌完美律。

这恐怕是人们认为太完美反而缺失人情味,倒不如有个性、有小毛病的人更贴近人性。

人本来就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棱角的个体。在“四人帮”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有许多“三突出”和“高大全”的人物。

其实那种十全十美、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根本就不可信,更谈不上让读者喜爱了。实际上,真正的“高、大、全”,本质上往往是“假、大、空”。

生活中有一些看起来各方面都比较完美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往往不太讨人喜欢。而讨人喜欢的,却往往是那些虽然有优点,但也有一些明显缺点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一般人与完美无缺的人交往时,总难免因为自己不如对方而有点自卑。

如果发现精明人也和自己一样有缺点,就会减轻自己的自卑,感到安全,也就更愿意与之交往。

谁会愿意和那些容易让自己感到自卑的人交往呢?所以不太完美的人,有些小缺点的人,更容易让人觉得可亲、可爱。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真正完美、没有缺点的人。如果一个人总是表现得很完美,倒很容易让人怀疑其中有造假的成分。或者说,故意把自己表现得很完美,这本身恐怕就是一个缺点。

世上哪有那么完美的人呢?有些缺陷不在表面上表现出来,就必定藏在背后的某个洞穴里,遮遮掩掩,终也挡不住阳光的洗礼。掩饰的不好,被人轻易发现了,我们说他造作、矫情;掩饰的好,没有被发现,我们怀疑他是不是个人。

追求完美的人,一定活得比一般人更累。而且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或合作的人,也会因为被他们过高要求,而活得比较累。

有一位大龄女青年,具有高等学历,容貌很漂亮,事业上也很有成就。她在方方面面都对自己要求严格,在很多人眼里,可以算一位相当完美的人。

当然她在择偶方面的标准也相当高,稍有缺点的就看不上,觉得配不上自己。又觉得婚姻是终生大事,不能马虎,宁可等着,也不能将就。

结果,抱着这样的观念,一晃四十了,还是孑然一身。她自己感到很奇怪,像她条件这样好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被好男人发现呢?

其实她不知道,也许正是她的“完美”把许多男士吓着了。每个人固然希望自己的对象能具有较多的优点,可是如果这个人真的“完美”,却也让人受不了。

首先会怕自己配不上对方;其次,因为对方要求高,你稍有缺点,他(她)就要求你改正,你肯定会活得很紧张、很累。

如果让人们选择是活得累而完美,还是活得轻松而有缺陷,恐怕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不是神,我们认可自己的缺点。

如果适当地修饰自己,改变自己,能让自己更自信,有利于展现自己卓越的能力,我们举双手双脚支持。比如整容整形,能改变自己的一些小瑕疵,穿着名牌服饰,修饰衬托自己的好身材,做造型,学礼仪,塑修养等等,如果这些能让我们自己更有气质,更有自信,更有个性,有助于社交、找工作,那我们十万分的赞同。

但是,我们的目的是修饰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心中,一定要明确地记住:

完美的目的是让所有的人,包括我们自己,都喜欢我们。然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是形形色色的,人的喜好、偏爱更是不会等同。人人都爱的人是不存在于这个世上的。

完美只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是集合了所有人的美好追求、喜爱和梦想的综合物。它本身只是一个逻辑上存在的词语,在现实中,根本就没有真实的存在体。我们所认为的完美的东西只存在于我们人类的无限向往和不断追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