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点世界历史
1716900000038

第38章 人的历史——鲜为人知的名人轶事(1)

历史上的名人,大家都只能看到他们风光和耀眼的一面。但在生活中他们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一些事情。大名鼎鼎的牛顿也曾是一个疯狂的股民?

本章为您揭示炒股炒到亏本的丘吉尔和牛顿、撒切尔夫人大选前的一天、诺贝尔的罗曼史、斯大林的幽默等一系列历史名人鲜为人知的名人轶事。

炒股炒到亏本的丘吉尔和牛顿

1929年,刚刚卸去英国财政大臣之职的丘吉尔和几位同伴来到美国,受到了投机大师巴鲁克的盛情款待。巴鲁克是丘吉尔的好友,也是一位能干的金融家,并且还是一名善于把握先机的股票交易商,被人们誉为“投机大师”、“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等名号。此番接待丘吉尔,巴鲁克悉心备至,特意陪他参观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在交易所,紧张热烈的气氛深深吸引了丘吉尔。虽然当时他已经年过五旬,但好斗之心让他也决心小试牛刀。

在丘吉尔看来,炒股就是小事一桩。然而不幸的是,1929年改变世界经济乃至世界政治格局的美国股灾爆发了,丘吉尔回到纽约的时间和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的开始时间恰巧重合。结果仅仅在10月24日一天之内,他几乎损失了投入股市所有的10万美元。那天晚上,巴鲁克邀请大约50名财界领袖一起吃晚饭,席间他向丘吉尔祝酒时就戏称他为“我们的朋友和前百万富翁”了。

这样的残酷事件让丘吉尔感到,炒股绝非儿戏。不过返回英国时,丘吉尔似乎还比较乐观,他认为这场金融灾难,尽管对无数人是残忍的,但也仅仅是一个插曲,最终会过去。而且他还曾充满想象力地声称:“在这个年代,成为一个投机商人该是多么奇妙的一种生活啊”。

无独有偶大名鼎鼎的牛顿也曾是一个疯狂的股民。1711年,有着英国政府背景的英国南海公司成立,并发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当时人人都看好南海公司,其股票价格从1720年1月的每股128英镑左右迅速攀升,涨幅惊人。4月份,看到如此利好消息,牛顿就用自己大约7000英镑左右的资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南海公司的股票。很快他的股票就涨起来了,仅仅两个月左右,比较谨慎的牛顿把这些股票卖掉后,竟然赚了7000英镑!

但刚卖掉股票,牛顿就后悔了。因为到了7月,股票价格达到了1000英镑,几乎增值了8倍。于是,牛顿决定加大投入。然而此时的南海公司却出现了经营困境,股票的真实价格与市场价格严重脱钩。并且在此前的6月,英国国会通过了《反泡沫公司法》,对南海公司等公司进行政策限制。结果没过多久,南海股票一落千丈,到了12月份最终跌为约124英镑,南海公司总资产严重缩水。许多投资人血本无归,牛顿也未及脱身,亏了2万英镑!

这笔钱对于牛顿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牛顿曾做过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的高薪职位,年薪也不过2000英镑。事后,牛顿慨叹:“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

撒切尔夫人大选前的一天

6点早餐。在唐宁街寓所的小厨房里,首先她冲好一杯浓浓的速溶咖啡,喝的时候放进两片维生素C。昨天她从国外旅行回来的很晚,夜里只睡了三个小时。但平时对玛格丽特来说,睡上四五个小时也就足够了。玛格丽特·撒切尔一面听着BBC电台的广播,一面打开标有“ER”王室印记的红提箱,那里面装的是刚刚送来的文件。她一边浏览着部长们的汇报和外交电函,一边等着理发师的到来。

9点简况讨论会。下几步楼梯,就到了她那“神圣”的办公室,一伙忠实的合作者在那里等她来开每天的常务会议。会议桌上摆满了纸张,桌子上显眼一点的东西只有装插着野花的花瓶和红皮面的拍纸簿。这位政府领导人身边的几个工作人员是:她主要的随身秘书尼克尔·维克斯,是来自蒂卓尔的超级内阁官员,由他来权衡诸事然后起草日志;还有外交部引人注目的外交官卡尔·布艾尔,任外交顾问;其他三位大员是从事公共事务的杰出人物。还有发言人助理伯纳尔·因哈姆,他为首相等人概述早晨的新闻,大家说他是最能领会“撒切尔夫人一班人”的思想的人。自从小报尖刻地批评了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之后,她疏远了包括亲政府的报纸,所以只愿意听听因哈姆准备的“报纸摘要。”

9点30分“早晨好,首相。”一位身边的工作人员克鲁弗尔夫人送来了信函。撒切尔夫人对身边的人都只称名字。撒切尔夫人对工作要求严格,容不得半点马虎,对小人物也倍加注意。她这天早晨向克鲁弗尔夫人问起园丁的情况,因为有一天园丁说有点背疼。

9点45分找阿莫斯特龙。登上宽敞的台阶,撒切尔夫人来到部长会议大厅,找政府秘书长罗拜尔·阿莫斯特龙。这位先生服饰考究,气宇轩昂,风度翩翩,潇洒得体。他是玛格丽特的心腹。他比一般部长的能量更大,控制着白厅的行政机器,对于所有决定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在情报工作方面。

10点内阁会议。22名内阁成员来到大厅,在每周举行内阁例会的镀金天花板下各就各位。没有硬纸片标记,每个人都能认出自己在棕色椭圆桌旁的位置。他们进来的时候,撒切尔夫人并不站起,而是坐着迎接他们。

11点接见。白厅的会客室十分优雅,长条沙发和靠椅都是深棕色的。撒切尔夫人在这里接见苏联的副外长,一位翻译坐在旁侧。谈话主题: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最近提出的裁军新建议。撒切尔夫人的“笔杆子”卡尔·艾布尔做记录。所有到唐宁街来访问的人都会为这里房间的朴素而惊奇,这套砖房朝着圣·亚莫斯公园,周围是一种乡间式的宁静气氛。

11点30分——13点准备“时事问题”。每星期三、四下午,到议会去口头回答问题是艰难的一幕,没有一个首相对它掉以轻心。在下议院,可能什么方面的内容都会被问到。因此她必须对各方面的材料都掌握得了如指掌。这两天,午餐托盘里的东西都是在看文件时吞下去的。

14点首相用了15年的达莫莱轿车仍是光彩照人,它载着首相、她的贴身警卫维克斯先生以及艾布尔先生来到下议院的门口停下。来到首相办公室里,撒切尔夫人叠起了笔记本,娓娓不倦地开导着议员们,为将来的竞选给他们打气。首相办公室里,永远燃烧着一堆红旺的炭火。

15点下议院。撒切尔夫人坐在政府的席位上,离反对派的坐席只有三米之遥。这是习惯性的强词夺理争辩会,有时甚至达到谩骂的程度。撒切尔夫人总是不动声色地听着。然后,她一跃而起,目光逼人:“可敬的先生至少应该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吧……”17点温暖的官邸。首相回到唐宁街十号接受《快报》的两位记者采访。在伦敦,撒切尔夫人几乎从不举行记者招待会,她更喜欢在炉火旁发表电视讲话。不,她根本没有考虑过引退,她想再执政十年。糖茶凉了,她坦诚的谈话也到此为止。

18点提名。为贝尔明哈摩的圣公会主教易人问题绞尽脑计(在英国圣公会里,政府对重要人物的任命问题在教士会议上有发言权)。候选人分为激进派和第三世界派。首相要提出自己的方案。

18点30分款待200名农业界代表的招待会在餐厅举行,大厅墙上挂着奈尔森和威灵顿的画像。撒切尔夫人注意到所有的细节,从来客名单到桌面的摆设,从饮料(从不上香槟)到花束。没有浪费:被招聘录用的经管人对这一点已心领神会。首相要了一杯加苏打水的英格兰威士忌酒,一边慢慢地啜饮着,一边走入群客之中。

20点30分回私人往宅。由于她那令人敬仰的家里既没有厨师,又没有侍者,所以撒切尔夫人要自己动手做晚饭。她用的是冷冻的肉和碗豆胡罗卜罐头,从不用餐后甜点。

首相的饭量很小,因为她时时都注意着自己的线条。在丈夫德尼·撒切尔看电视连续剧的时候,她在烟雾中放上一张玛莱的唱片,在长条沙发上一靠便又工作起来。

她在闹钟敲响12下时才睡觉。这天晚上,她睡前看的书是《一些原材料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美国文人的生活轶事

1.霍勒·格里利(1811─1872),散文家,报纸编辑,创办了《纽约论坛报》。他使约翰·索尔说的一句话:“到西部去,年轻人!”成为广为流传的一句明言。

他以字迹潦草和不能容忍报道中的不准确而著称。一位名叫约瑟夫·巴克林·毕晓普的记者在报道一个县的选举情况时有误,说共和党取得了一万两千张选票的多数。格里利见到这条消息后,把毕晓普叫来,对他说:“傻瓜都应该知道,那个县里有选举权的人总共还不到一万两千!”然后给了他一张字条,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他被解雇了。被格里利的怒气吓得直发抖的毕晓普拿着字条来找总编辑。这位总编也看不清字条上写的是什么,就要毕晓普继续工作,今后要小心从事,在报道选举情况时要记住,格里利对北部和东部几乎每个州、每个县、每个城市的选民情况都十分清楚。格里利常常把自己的雇员解雇了十几次,而他们却还在为他工作。

他写在解雇条上的字太潦草,谁都认不出来,以至经常有被他“解雇”的人拿着他写的字条到其他报社去,说那字条是格里利的亲笔推荐信。

2.埃米莉·迪金森(1830-1886)是美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诗人,20世纪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先驱,现在倍受推崇。她代表着美国诗歌从浪漫主义向消极的现代派的转变。

埃米莉没结过婚,一生深居简出。由于她的家庭在当地颇有名望,因此她本人也成了一个神话般的人物。据说,她曾连续十几年足不出户,其间离屋最远的一次是有一天夜里,她在自己哥哥的陪伴下,来到院子里眺望当地新修的一座教堂。到她家中做客的人从来见不到她,不过她偶尔让孩子们进到她的房里,一次进一个,她发给他们糖果或者其他小玩意,因为她很喜欢孩子。但她更经常的还是把糖果拴在绳上,从窗口吊下来,送给孩子们。每逢在家中举行的宴会上有人唱歌时,埃米莉总是在楼上听。如果表演使她高兴,便会有一位仆人给演唱者送来一杯酒或一束鲜花,并转达她的谢意。在她47岁那年,有一次,邻居克拉拉·B·格林带着弟弟和妹妹来做客。三位客人为躲在楼上的埃米莉唱歌,一曲唱毕,轻轻的掌声好似鸟翼的翕动从楼上飘落下来,仆人进来说埃米莉将在书房里见他们。在被走廓里的光线隐约照亮的书房中,全身素妆(因她性喜穿白)、身材小巧的埃米莉握着他们的手,说很高兴听到他们的歌。“除了鸟儿以外,你们的歌声是我多年来第一次听到的歌声。”她说得很快,像个孩子一样上气不接下气。“我早就熟悉了你们每个人的说话声和笑声,还有你弟弟的口哨声。”

不过,埃米莉的这种隐居似的生活并不意味着她与世隔绝,她通过书信来往结交了很多朋友。她写诗,而且颇有建树,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就诗的数量和质量而言,除了惠特曼以外,恐怕无人出其右。但她写诗仅仅是为了自娱,至多只在亲朋好友中传阅。

她去世时留下了1700多首诗,生前只发表过8首,还都是未经她同意的。她的一个朋友塞缪尔·鲍尔斯是报纸编辑。他来看埃米莉时,埃米莉最初不肯见他。鲍尔斯对着楼上大喊:“埃米莉,你这坏蛋!别再胡闹了!我大老远地从斯普林菲尔德来看你。马上下来!”埃米莉果真下来了,和蔼可亲,仪态万方。

3.从本世纪的最初10年起,芝加哥逐渐成为美国的诗歌中心。在“芝加哥”诗人当中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位就是卡尔·桑德堡(1878-1967)。

除了诗歌创作以外,桑德堡还著有六卷本的《林肯传》并因此而获得1940年普利策历史著作奖。1950年,他因《诗歌全集》而再获普利策奖。他75岁生日时,伊利诺斯州将这一天定为“卡尔·桑德堡日”。

桑德堡花了多年时间来写作《林肯传》,那时他住在密执安湖边。每天早上,在固定的时刻,他都会出现在湖边的沙滩上,一边低头漫步,一边聚精会神地构思。当地人说他天天如此,非常准时,甚至可以用他来对表。有几位邻居决定开个玩笑,他们花钱请来一位又高又瘦的演员。一天早上,他们给他戴上长胡子和一顶高帽子,穿上大衣,披上披肩,然后让他朝桑德堡走去,他们躲在远处,想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只见两人慢慢走近,又交错而过,桑德堡抬了下头,又低下头去。那演员回来后,邻居们围住了他:“他干了什么?”

“什么也没干,只是看了看我。”

“什么也没干?”

“他鞠了躬。”

“他没说些什么吗?”

演员的眼神有些恐慌。“他说……他说的就这些。”

“他说什么?”他鞠躬后说:“‘早上好,总统先生。’”

4.埃兹拉·庞德(1885-1972),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和理论家,意象派的领袖,曾先后鼓励和帮助乔伊斯、艾略特、劳伦斯和弗罗斯特等著名诗人登上文坛。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因为替意大利***作广播宣传,攻击美国,而被美军逮捕,从意大利押解回美国候审,后又被撤销起诉。他的政治立场虽不可取,但他在现代诗歌发展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西方是得到公认的。

庞德颇通剑术。有一回,诗人拉塞尔·艾伯克龙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年轻诗人应放弃无聊的写实主义,而去研究华滋华斯。庞德对此十分恼火,便写了一封信:亲爱的艾伯克龙先生:愚蠢超过了一定限度便成为对公众的威胁。我特此提出与你决斗,日期视你的方便越早越好。我的助手在适当时候将拜访你。

埃兹拉·庞德艾克伯从朋友处得知庞德的剑术十分了得,因此吓坏了,然后他才想起,按照惯例,受到挑战的一方有权选择武器。于是,他接受了挑战,而他所选择的决斗方式是双方用各自没有卖出的书去投掷对方。

诺贝尔的罗曼史

诺贝尔有过三次恋爱。第一次是在1851年。18岁的诺贝尔到巴黎研读化学,他在一座实验室工作。在一次晚会上,他邂逅了一位来自祖国的女郎。诺贝尔向她倾吐了自己的隐衷,表露了自己的失望和沮丧。这位女郎的心被感动了。她千方百计地给他以鼓励。从那以后,两人相爱了。不幸的是好景不长,这位女郎因突然患肺结核而暴卒。人们只知道这位皮肤白皙的瑞典金发女郎在巴黎一家药厂工作。

诺贝尔43岁时经历了第二次恋爱。他登报招聘一名“女秘书兼管家”,广告是这样写的:“……一位上了年纪的绅士非常富有,很有涵养,他住在巴黎……”希望找一位“……同样成熟并懂外语的淑女充当自己的秘书兼管家。”据说,诺贝尔收到了大批应征复函,而且信中还都附有谄媚的照片。

诺贝尔在真心诚意想找工作的复信中注意到一封来自维也纳的应征函,署名是贝尔塔,家庭教师,33岁,未婚,懂数种语言,只是“管家”经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