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1720900000035

第35章 远见决定远景(2)

1.发行公司制造假信息。发行公司制造虚假信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虚报公司经营业绩,伪造财务报表;另一种则是隐瞒一些交易信息,例如隐瞒公司新产品开发失败、市场上出现更强大竞争对手等情况。

2.大户散布谣言。例如,有人散布谣言说,A公司与B公司将合并,于是投资者纷纷抢购被合并公司的股票。

对此,巴菲特指出,要避开虚假信息这口股市陷阱,惟一的方法是冷静分析所得信息的真实性。当一个投资者听到一则未经证实的信息后,他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向上市公司求证市场所传播的信息是否确实。如果上市公司的答案是否定的或不明确的,那么最好不要买进。

2.立即向证券主管机关、证券交易所或与各种投资咨询机构求证市场所传播的信息是否确实,如果答案仍然是否定的或不明确的,那么应该立即考虑出货。

3.若该股票走势开始呈现异常变化,应该迅速处理该股票。

判定股票价位高低的方法

在经济高成长的时代,决定股价的标准跟经济成熟期有所不同,而经济成熟期的标准又与经济国际化的时候不一样。

所以说,每个时代的情况不一样,决定的标准就不同。

日本的日立会社,以前股价是300日元,后来经由野村证券在美国代销后,每股涨到了900日元,虽然又因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跌回600多日元,但其后又涨回了900日元。

所以,历史只能作为参考,重要的是,一切取决于今后的变化。

上帝将人的眼睛造在脸前而不设计在脑后,就是要人类朝前看,而不是回顾过去。

所以,再陶醉在过去的迷梦中,往往是很危险的事。

截至目前为止,并没有什么准确的标准,能够合理地决定股价,因此究竟什么价位才算合理,实在很难下定论,不过这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找到依据。

例如与同业的业绩相比,与自己过去的业绩相比,粗略概算公司的净值,它的未来性可能为公司带来多少利益,获利率与银行利率比较等,这些因素都可作为衡量股价高低的基础。

当然,对于某项因素或许见仁见智,但股票市场就是因为有人看对,也有人看错,才会有行情出现,这倒不足为奇。

进入股市不要怕输

一般的投资者,资本不会特别大。但是有些投资人的资本可能是他的血汗钱,也可能就是半生的积蓄,还可能是银行贷款,甚至是信用卡透支出来的。这些钱如果都投在股票市场,他们可能要很久才能再赢回同样的数目。有些人甚至要欠下巨额透支款,每个月都为透支款而烦恼。大家都知道股市有风险,虽然入市买股票不一定就输钱,但也会造成很多人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都是普通投资人的心理写照。但残酷的现实却是,普通人在股票市场,一方面怕输钱,另一方面却经常输钱。有可能越怕输钱的投资人,在股票市场却越容易输钱。虽然这方面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证明这个说法,但现实中的例子却有不少。

1.怕输反而会输

在股票市场,越是怕输钱越容易输钱,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1)怕输钱的投资人,不能够很好的把握机会。股票市场有时有一些黄金投资机会,譬如大股灾之后。这时入市,市场已经低到无可再低。但怕输的投资人却因为股灾的可怕而不敢入市。不能够把握良机,将来入市的市价一定会较高,失去了大好的赚钱机会。

(2)买卖资金很多都来之不易。这些钱可能是急用,所以不容许有失误。但越是急用的钱,往往很难以之来赚钱。俗语讲“财不入急门”是有道理的。越是心急,投资的策略就会越是混乱,想从市场中赚钱,机会一定会较低。

(3)怕输的心态在很多时候会表现在明明是很好的投资机会,却很快就收场。所谓“赚就赚颗糖”,但多数投资人都是这类人。他们虽然看中,但因为怕看中的利润很快就在股票市场消失,怕这些利润溜走,赚到一点,就迫不及待的卖出,以为真正入口袋的才算是利润。但赚得那样少,将来亏的时候怎么办?投资不是赚就是亏。如果赚时不赚多些,将来亏的时候,哪有这么多的资本去亏?

(4)投资人因为有怕输的心理,所以很多时侯他们在看盘的过程中,都会报着一种侥幸的心理,他们认为,说不定过些时候,价位会向他们预期的方向走呢?现在亏了,不如多等一会,看是否有扭转的余地?怕输的心态使这些投资人,不肯真正的面对现实。不肯输,偏会输得更多。

(5)怕输的投资者,常常拖泥带水,犹豫不决,做不到当机立断,过于瞻前顾后,无论是入市还是离市,都可能错过最好的时机。

2.戒除怕输的心态

要提高自己在股票市场的“赢面”,戒除“怕输”的心态是必须的。因为以上所讲,怕输的结果只会令投资人更容易输。我们既然投资股市,就要将资金当作是筹码,不要再回头望。赚亏只要是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包括分析、研究、运用适当的投资战略,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即使是输,也会输得心安理得,知道将来一定会有机会重新赚回来,不会每次都输,因为投资前做足了功课。

戒除了怕输的心态,可以使投资人在买卖时,思路更清晰,心理再没有负担。心是投资的主宰。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心灵自然会更加明澈,思路会更加正确。这时反而在股票市场输钱的机会较少。

忠告46:投资要冷静和理性

理性投资才会长久

巴菲特崇尚理性的投资观念,他避开了科技股的大调整风险,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曾经提出了以净资产价值、低市盈率为标准的投资方法,并且应用利率来衡量价格的高低。

他发现一个数学的评价公式,即企业的中心价值应满足三个标准:

第一,10倍以下的市盈率,一年以上的盈利为分母;

第二,个股价格相当于历史最高价的一半,即股价从最高价回调了一半;

第三,股价不高于每股净资产。

格雷厄姆的投资学说是基于稳健投资的原则之上的,而他把稳健投资的精髓提炼为“安全边际”,可以说巴非特正是从中吸取了营养。他认为,一旦股票的价格低于其实质价值,那么,这只股票就存在一个安全边际。简单地说,公司的实质价值包括公司的资产、盈余以及股利等。

对于所有包含预测成分的指标,巴菲特都认为不是投资的基础。因为对于公司经营的预期总是由于其易变性而难于达成,一旦乐观的情绪占主导,价格就会远高于其价值,随之而进行的操作就成为典型的投机行为。

他认为,当投资人过度预估这些捉摸不定的东西时,通常会带来具有风险的思考模式。例如,一家公司预计未来盈余丰厚,投资者就会以高价去购买,这样,股价很容易偏离其实质价值,并不断扩大,而一旦盈余的预期未能达成,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就相当高了。

这种稳健并带有偏见的做法,很多时候也会错过机会,在科技股的投机狂潮中,存在大量的暴富机会,最典型的如美国在线,在不到9年的时间,该公司股价最高时上涨了3.47万倍,投入1万元变成3.47亿的天文数字。假如老巴在1999年投身于科技股的革命大潮,然后又在2000年3月份后重新拾起原来的传统绩优股,那会创造多么辉煌的业绩啊,但这仅仅是个假设,巴菲特不会这样做,因为巴菲特不是神而是一个杰出的投资家,正因为他的不足才衬托出他的与众不同的胆识,才会有今天的辉煌。

巴菲特虽然老了,但他的投资理念并不会也随着变老。巴菲特坚信凡是泡沫最终都会破灭,不管是新经济还是旧经济,公司的盈利是第一位的。巴菲特的冷静和理性反映了他的投资原则。巴菲特的理论至少从事实上证明了一个道理:只有理性投资者才能活得长久,所以我们只能做我们熟悉的,于是我们选择了投资而尽量放弃高风险的投机,而且对认为60倍的市盈率还不高的言论深感忧虑,在这个市场里我们只能做到这一点。

贪小便宜一定会吃大亏

巴菲特说:“你买一种股票时,不应因为这种股票便宜而购买,而应该因为你很了解它而购买。”

巴非特从来不推崇学院的专业课程,认为在为投资股市做准备时,“历史学和哲学比统计学更有用,股市是投资艺术而不是科学,你在股市上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在小学四年级就学到了”,“20年的工作经验使我相信,任何正常的人只要用自己3%的脑力就能在选择股票的时候,和那些处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华尔街专业人员选得一样好”。那些巴菲特认为值得拥有的企业具有正当的特权,一般来说都属于他所称为的“毛利润特权”企业,也许称作“毛收入特权”企业更贴切:电视台、国际广告公司、铁矿土地所有权公司、报纸。

巴菲特认为,只要你在10年内选中两三只好的股票,你必定会发财,但是要找到好股票,就需要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例如观察常去的商店,买熟悉的股票,而不要买那些自己完全不懂的生物化学科技股,还要花时间了解你拥有的股票。

巴菲特认为普通投资人可以按常识判断来战胜股市和共同基金,也就是说要善于从平凡中发现奇迹。巴菲特对于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预测,往往会从日常生活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他特别留意妻子和3个女儿的购物习惯。

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买回“莱格斯”牌紧身衣,他就发现了一桩大有赚头的买卖。在他的组织下,当即买下了生产这种紧身衣的汉斯公司股票,不久,股票价格竟升到原来价格的6倍。

巴菲特还有关于被称作“愚蠢而危险”的12个观点,包括“已经下跌很多的股票不会再下跌了”、“屡创新高的股票不会再上涨了”。巴菲特认为,实际上你不可能预料到什么时候是谷底,而如果是个好公司,即使股票价格已经高涨也不必抛售。事实上,他从未进行过短期的风险投资,只要他所投资的企业仍然保持活力,他就把股票紧紧抓住不放。同样,一旦股票表现出下跌的预兆,他会不断到上市公司那儿视察一番,毫不犹豫地赶快脱手。在股市上,他的一举一动经常成为一些股票投资者预测股市变化的“晴雨表”。其他的错误观念还包括“下跌了的股票总会涨回来,黎明之前总是最黑暗的,当回升到某一价格时我就卖”等等。

巴菲特说:赢利是一个公司的最终目的,不过股价是由华尔街的预期所引导的,价格过高的增长型股票具有双倍的风险,如果他们的赢利猛然下跌,股价就会跌向谷底,即使赢利增加,股价也有可能下降。当你为了股票的增值付出太高的代价时,风险和效益之间就不成比例了。

巴菲特甚至还总结出下面8种投资是不会成功的:

1.与农场有关的企业。它们有很长的生产周期,而且不得不为那些老是没有现金的农场主提供资金。有可能会看到一些账面利润,但在纳税后,最后得到的只是一堆令人头疼的应收账款。

2.长期服务契约。交了很少的保费,却要为他提供很长时间的保险,这对保险公司来说是致命的。

3.过分依赖于研究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不得不长期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保持它的领先地位,这是一种软弱的表现,而不是强大。

4.企业管理层不诚实的企业。

5.连锁型企业。那些以几何级数增长,但需要越来越多现金的企业。

6.巴菲特最不成功的投资是在零售业(包括邮票销售业),那是一个他从未赚到过钱的领城。除此以外,他对霍克希尔·科恩公司(一个巴尔的摩的百货商店)的协议收购也被证明是失败的。他后来理解到,对这个领域,仅仅掌握一些数字、对它进行密切观察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特殊的天赋,才能理解其中正在发生的一切。

7.“把自己都押上”的企业。就像洛克希德公司,他们不得不周期性地把公司抵押出去,以维持业务。

8.负债型企业。一座没有抵押出去的房子,显然比一座已经抵押出去的房子更值钱。

投资必须找一个好企业

巴菲特投资理论可以划分为两类:少数的优质企业在某个价位上值得投资,其他大部分属于业绩差或不好不坏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不能吸引长期投资。大多数时候大部分企业的价值低于它们的价格,但有时候也有些好企业的股价低到几乎是在白送。当碰到这种情况时,大胆地买进,不用考虑当前低迷的经济或股票市场的预测。对基金的投资总是比投资于糟糕的企业或中游的企业要好得多,因为在基金的证券组合中包括了道·琼斯工业股、交通业股和综合股中的大部分。

巴菲特为寻找世界上的好企业绞尽了脑汁。他提出的“企业定律”对股民来说极有参考价值。

巴菲特认为,全面收购一个企业与购买该企业的股票,基本上没有差别。他比较注重于直接拥有整个企业,只有这样,他就能够直接参与如资本分配等重要的决策。如果无法直接收购,他则选择以购买该公司普通股的方式来占有公司股份。

无论是收购整个企业,还是只持有企业的部分股票,巴菲特都遵守同样的权益投资策略,即寻求他自己所了解的、有利于长期投资的公司。另外,公司的管理阶层必须是诚实的,并且要有充分的才能,最重要的一条是价格要吸引人。

他对任何一个要收购的企业的买价非常在意。事实上,价格决定他是否收购该企业。他并不是负担不起,这是必要条件,简单地说,他就是要找到值得投资的好价钱。巴菲特的方法是,先找出他想买的企业,然后考虑价格是否值得投资。

在巴菲特看来,股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不主张以市场理论、总体经济概念或产业的趋势等等去思考问题。恰恰相反,巴菲特的投资行为只和该企业的经济状况有关。他说,如果人们的投资行为只是基于一些表面的东西,而完全不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那么,他们很容易在出现一点点情况时,就显得慌乱无主。

只有好的精神状态才可以投资股票

巴非特收集了很多投资者失败的个案,把其中一些归纳为精神状态不佳,这些情况使投资人不可避免地遭到亏损。以下是这些精神状态不佳的原因的举例:

1.睡眠不足。

2.烟酒过多。

3.沉迷色欲,体力透支。

4.工作过劳。

5.夜生活太多。

6.应酬过于频繁。

7.兼职赚钱,过于搏杀。

8.晚上进修。

9.照顾家人子女,迟迟未能入睡。

10.身体有毛病。

11.失眠。

12.事业上有压力。

13.感情生活出现问题。

14.投资失败亏了本,心中不舒服。

15.生意周转不灵。

16.家人身体欠佳。

17.失业。

18.创业初期。

19.夜间喜欢看书或看电视等到深夜。

20.夜间还要投资外汇或美国股市。

投资人精神状况不佳,在市场上就不可能集中精神留意市况。在现场买卖股票,其实真的是要金睛火眼。有时只是一两分钟的时间,大市或个别股票已经可以由大升变大跌,或大跌变大升。看少一分钟都可能会出事。精神不足,就随时会漏看,应买的不买,不应买的却买,应沽的不沽,不应沽的却沽,就一定会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