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网络文化环境具有失范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因此,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要使用防御保护法,增强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和降低风险。目前,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活动案件的数目居高不下。据报道,网上犯罪分子往往喜欢诱骗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他们利用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用欺诈、诱拐、色情、抢劫、盗窃等不正当手段,非法获得他人财物,甚至造成大学生身体或精神的严重伤害。同时,由于国家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滞后且不健全,加之监管难度大,因此,以网络为载体和传播手段的犯罪屡禁不止。对于网络环境的有效管理是目前世界各国既头痛又棘手的问题。它需要人类在实践中去探索。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防范与自我保护对青年大学生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无论是采用网上交友、网络聊天、网络游戏还是BBS等交往方式,都不可掉以轻心,不要轻易进行视频或提供过多的个人信息,要具有防范、避免风险和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2)去伪存真法
去伪存真法是指网络主体在网络人际交往中要增加理性思考,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由于网络自身的虚拟性、非现实性和间接性的特征,在网上博客、个人主页,甚至部分网站发布的众多信息中,存在着一定的混乱性和虚假性。特别是在个人交友方面,虚假信息出现的概率更为突出。在众多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信息中,辨别真伪是大学生进行网络交往的基本前提。正是网络的虚拟性特征,使得对信息真伪的辨别存在较大的难度。为此,它一方面要求青年大学生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辨别力;另一方面,要求大学生具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而不盲目信从。另外,由于网络交往具有随意性,随意和虚拟带给交往个体更多的是心灵的放松或肆无忌惮,甚至还有性格双重性的延伸。所以交往主体不可对这种虚拟的人际关系投入过多,更不要轻易将虚拟朋友拉入现实之中。
(3)道德自律法
面对网络人际关系具有与现实人际关系完全不同的匿名、虚拟、间接等新特征,而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又尚未健全的情况,伦理道德的作用就尤显重要。为了使网络空间的使用正常化,为了让网络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大学生作为网络用户和网友在网络交往中,要使用道德自律法,严于律己,做到真诚待人,平等相处,公平对待,彼此尊重,承担义务,履行责任,互惠互利,杜绝欺诈,不跟风,不说污言秽语,做网络文明人。网络环境中的道德自律实际上是将网络回归现实,回归“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的过程。随着网络交往实践的发展,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网络出现至今,道德自律法已经被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关系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的工程。它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大学生只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适时调试自己的心理,正确认识社会,掌握正确的社会交往的方法,并在交往实践中将其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构建良好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的目标定能实现。
$第二节 大学生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社会交往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发展的过程。从第一印象开始建立交往到双方情感的深入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关系,一般要经历相互觉察——表面接触——关系建立——亲密互惠等几个阶段。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可以停滞在整个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有的还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使交往关系由深到浅,甚至反目为仇。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发展到什么水平,达到什么程度,与交往主体双方在交往中坚持的原则和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研究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必须研究大学生自身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一、大学生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原则
(一)人际相互吸引原则
1.人际相互吸引是社会交往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人际相互吸引是社会交往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个体双方心理互动的基础。它是社会交往中个体或群体之间相互接纳和喜欢的现象。“能否招人喜欢”是人际相互吸引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的魅力是人际吸引的根本。
在大学生活中,在同一班级里,同一寝室里,就有这样几种现象:有的同学活泼大方,开朗爽快,随和宽容,在人际交往中人缘较好,同学关系和谐、温馨,与之交往是一种享受;有的同学性格孤僻,郁郁寡欢,在集体中无条件地要求别人包容自己,却丝毫不能包容别人,贪小便宜,斤斤计较,自以为是,在人际交往中,与同学关系冷淡;有的同学,人人都知道他是好人,却没人关心他,他不十分受欢迎,也不十分受排斥,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但对周围的人和事却不在意、不热心。这三种现象都是由同学对其的接纳和喜欢程度决定的。
由此可见,人际相互吸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如个体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行为、地位、角色等都是影响人际相互吸引,影响交往程度的重要因素。
2.人际相互吸引的类型
(1)接近吸引
大学生的社会交往一般是从同寝室同学的交往开始,然后才逐步向同班、同系的同学交往扩展。人们往往把喜欢的情感投向周围与自己直接交往的对象。同寝室、同班、同系、同乡同学等经常在一起活动,空间距离接近,接触的机会和交往次数较多,容易形成相互吸引,建立起较为稳定和持久的交往关系,如同寝室同学经常一道去图书馆,一道上课,一起开庆生会等,由此同学之间建立起非常深厚的感情。
随着交往的发展,处于同一空间距离的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也会发生变化,有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了,有的相对疏远了。究其原因,这与交往次数多少有着直接关系。
社会交往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心理距离。心理距离与交往次数的多少直接相关,交往次数越多,越有利于心理距离的接近。同寝室的同学、同班同学的交往次数肯定多于其他同学的交往次数;情侣的交往次数必然多于其他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次数。由于相互接近,交往的频繁,彼此间更容易相互了解,较易形成稳固的交往关系。
(2)相似吸引
在大学生的社会人际交往历程中,彼此交往的大学生之间,相互有许多相似之处,共同之处。如年龄、学历、经历、地位等特征的一致或相似,使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特征的相似也成为交往的吸引力。它体现了人们心理上对平衡和协调关系的需求,有助于彼此间在目标追求、处世态度、行为动机、个人爱好等方面保持一致,从而缩短心理距离,促进和加深交往。
(3)互补吸引
需要是人际交往的原动力。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及其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形成强烈的人际相互吸引,有助于相互间形成友好的人际关系。一个独立型性格的人喜欢与顺从型的人交往,因为独立型的人能力强且喜欢指挥他人,而顺从型的人愿意依赖顺从他人;双方彼此正好相互满足。“郎才女貌”“男刚女柔”正是互补吸引的表现。
(4)外貌吸引
外貌吸引,即在交往中通过对他人的相貌、身高、风度等因素的观察来决定对其的好恶,从而影响人际交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外貌产生极强的首因效应,会给人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交往主体相互间认为对方外貌美丽,就会产生外貌吸引。外貌漂亮的人较相貌平平的人在交往初期更具吸引力,因为美貌可以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容易使人联想到其他良好的品质。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外貌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小。
(5)人格吸引
人格吸引即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人格品质对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性格是人的内在美的展示。人们一般都喜欢与具有真诚坦率、热情友好性格特征的人交往,而不愿意与那些自私自利、虚伪奸诈、冷酷无情的人打交道。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将555个描绘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列入表格,让大学生按照喜欢程度排序。结果显示,个性品质受到喜欢的程度各不相同。大学生高度喜爱的品质有:真诚、诚实忠诚、真实、可信、聪慧、可依赖、有头脑。中性品质有:固执、刻板、谨慎、追求完美、易激动、文静、好冲动、好斗。大学生高度厌恶的品质有:古怪、不友好、饶舌、自私、狭隘、粗鲁、自负、贪婪。
大学生在交往中选择交往对象时,一般以品德的好坏为首要标准,其次才是能力、水平等。因此,大学生要在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就要努力在性格上塑造自己,不断优化个人形象,提高自己的吸引力。
(二)管住自己舌头的原则
在社会交往中,一句久经时间考验的名言是:“你如果没有好话可说,那就什么也别说。”这应该成为大学生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原则。
人的舌头具有双重性,既是世界上最好的工具,也是世界上最不好管的东西。在不同的场合,有人使用一句话就可能使整场气氛热闹起来,有人用一句话就可能破坏整场的气氛。《雅各书》中说:“颂赞和诅咒从一个口里出来,我的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在交往中,如果你说出的话对人对自己没有益处,那还不如不说,与其说出来增加不必要的麻烦,不如“沉默是金”。因此,说话之前一定要三思,管一下自己的舌头,话到嘴边停一停,首先想明白自己要说的话是好话还是坏话。有智慧的人总是会管住自己的舌头,防止自己说错了话,以免让流言四处传播。
无论是在家里、学校里,大学生都可能会遇到精神上受压抑的情形。当事情进展不顺利时,我们就往往忍不住责怪别人,就会说出破坏性的语言。我们或许认为,找别人的错,能使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状况觉得好受点儿。但这种破坏性的语言,往往会产生破坏性的结果。
大学生要学会管住自己的舌头,但是,真正能够管住自己舌头的方法就是放下自己内心的思想包袱。当你情绪失控时,请记住:不愉快的时刻迟早会过去,如果我们的舌头没有闯祸,就不会留下需要医治的创伤。用破坏性的语言贬低和伤害他人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让冲动的语言和情绪来帮你解决问题,它只会将问题越弄越糟,最后连你自己都会失去目标。坚持这一原则,你就不会因为说错一句话而影响人际关系,而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三)彼此换位思考的原则
大学生在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时,要培养彼此换位思考的能力,即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同从你自己的立场出发一样来思考问题。学到这一点,就足以为你的生活道路打开新的一页。自己要真诚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说话。要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情况下,我将有什么感受,会做出什么反应?”你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烦恼,从而使你与人建立起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在与别人交往时,彼此都不要把对方或自己都不在意的错误牢记在心,也不要指责别人。要尽量地理解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一想,那才是明智大度、超凡不俗的人。要知道,对方之所以会那样思考,会作出那样的行动,自然有他的理由。当我们迫切要说服某个人时,不妨在开口前自问一下:“我怎样劝服他要做这件事?”这样可以阻止我们在匆忙之下去面对别人,最后导致多说无益,徒劳无功。
(四)自己喜欢对方的原则
自己喜欢对方,对方才会喜欢你,这是大学生在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时,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获得尊敬的最佳方法是注重施予,而不是获得。
经常听到一些大学生说,“我性情过于羞怯,很难引起别人注意”“没有人会对我感兴趣”,或是“别人并不想认识我”等。因此,他不会主动与人交往。实际上,别人为什么要喜欢你呢?这世界并没有什么义务或规定非要别人喜欢你不可。没有什么特别理由让别人会特别喜欢你,除非你具有他们所喜欢的特质,否则,他们就没有必要特别注意你。因此,我们必须认清“施予比受用更有福”“你喜欢对方,对方才会喜欢你”的原则,然后把这种认知原则用实际行为表现出来。得到良好的社会交往关系和友谊的最佳方法是必须注重施予,而不是获得。赢取社会交往和友谊的能力,并不是指勾肩搭背,与人攀谈,动作滑稽或讲些逗趣的笑话等。它应该是一种心境、一种处世的态度或是一种愿意把自己的爱、兴趣、注意力及服务精神献给他人的愿望,并表现在行动中。获得交往友谊的秘诀在于,不要担心结果,不要在意别人是否会喜欢我们,现在就着手去做所有能激发爱和友情的事。威廉·奥斯勒爵士的话值得我们思索,他说:“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张望缥缈的未来,而是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如果想要赢得更多人的喜欢,建立更广的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就应当认清这条原则——真心地喜欢对方。
(五)友善方式说话的原则
大学生在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时,应该始终记住一条重要原则:用友善的方式说话。强暴粗鲁的方法永远不可能赢得好人缘,只有友善的方法才能征服别人的内心。
如果一个人因为与你不和,并对你怀有恶感而对你心怀不满,那么你用任何办法都不能使他信服于你。人们不愿改变他们的想法,我们也不能勉强或迫使他们与你我意见一致。但如果我们温柔友善,我们就能引导他们和我们走向一致。如果一个人能够认识到友善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改善身边的人际关系,那么他在日常言行中也会表现出温和友善的态度来。内心强大的人往往在说话方式上表现得非常温和友善。
大学生在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时,不要忘记用友善的方式说话。如果对方迫于你的强暴粗鲁或者某种压力而屈服于你的话,他在内心深处是不会赞成你的。如果你希望他人尊重你的意见,你必须首先学会尊重他人。温和与友善总是要比愤怒和暴力更强有力。
(六)善于倾听别人的原则
在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中,培养大学生善于听取别人谈话的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善于倾听别人说话的人是说话的高手,他可以成为最受欢迎的人。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是对他人的一种最高的尊敬。大学生如果希望自己在社会交往中,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首先就要做一个善于倾听别人谈话的人。这正如人们所说:“要使别人对你感兴趣,首先就要对别人感兴趣。”
(七)真诚关心他人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