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研究
1726300000041

第41章 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12)

由于身体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个体在沟通中,不能忽视身体语言的作用,必须学会运用准确的身体语言。

3.培养非语言沟通能力的方法

下述为几种主要的提高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形式,可供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合理使用,以提高其自身的非语言沟通能力。

(1)运用面部表情语言,构建沟通的心灵屏幕

面部表情语言是人们通过面部器官表现在面部的思想感情,它凭借眼、嘴、眉、舌以及颜面肌肉的表现等体现出丰富的内涵。美国学者巴克经过研究发现,光是人的脸,就能表现出大约25万种不同的表情。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最易被观察的区域就是面部,面部表情是人的情感世界的“晴雨表”,是沟通的心灵屏幕。

第一,表情是心灵的屏幕。

从古至今,人们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汇来描述面部表情,如“和颜悦色”“眉飞色舞”“嬉皮笑脸”“目瞪口呆”“大惊失色”“愁眉不展”“愁眉苦脸”“挤眉弄眼”“横眉竖眼”“笑容可掬”等。但是,这仍然难以反映出社会交往中千姿百态的情感及复杂的面部表情,难以表达丰富多彩“脸谱”中蕴含的全部内涵。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的语言,它比嘴讲的要复杂千百倍。”达尔文更是认为“脸语”是一种世界语。可见,表情是人在进化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沟通手段。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情犹如心灵的屏幕,不仅能传递一个人的情绪、情感,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独特的性格气质,真实表现出人在特定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同时,它还能辅助有声语言传递信息,沟通人们的情感。如人们在高兴时“眉开眼笑”,兴奋时“眉飞色舞”,惊讶时“目瞪口呆”,痛苦时“愁眉苦脸”,悲伤时“泣不成声”,愤怒时“怒目而视”。

常言道:“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这告诉我们要学会察言观色。这里的“看脸色”“察言观色”就是指交往主体在社会交往中要观察、分析对方的面部表情,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以便采取相应的交往方式。

第二,用良好的表情控制和得体的表情进行沟通。

大学生在社会交往的沟通中,一方面应该用丰富的面部表情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情感,表现出青年人应有的坦率、豪放、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必须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表情,特别是一些不利于良好沟通的面部表情,从而做到表情得体,使人际交往沟通顺利进行。

比如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大家都喜笑颜开,而你却因心中有不愉快之事而愁眉不展,这样必然影响大家的情绪,给大家带来不快。如果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面带微笑投入其中,既能给大家带来欢乐,也能使自己不愉快的心情得以减轻或化解。

大学生应了解面部表情这种特殊的语言,并培养自己丰富多彩的面部语言,从而具有得体的表情。在面部表情中,眼神和笑容起着主要作用,还有眉部、嘴部的变化都不可忽视,它们在表达感情时是相辅相成的。比如高兴时的表情应该是面部各器官都良好配合的“眉飞色舞”“笑逐颜开”“眉开眼笑”“喜形于色”,而不应该是“皮笑肉不笑”“苦笑”“奸笑”“傻笑”。在谈话时,面部表情应该是诚恳坦率、轻松友好的,而不应该是盛气凌人、不屑一顾或自视清高的。在交往时,表情应该是落落大方、自然得体、由衷而发,而不应该是矫揉造作、生硬僵直的。在公众环境里,在校园里,表情应该自然轻松,如路遇认识或曾经有过接触的同学、老师,应该是表情友好,适当地点头微笑或礼貌问候,这样就会让人倍感亲切,让人感到“世界充满着友好与爱”。

研究表明,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真诚的微笑是最有亲和力的。它表达了人的热情、真诚、质朴、友善、和蔼、尊重、大度、富于同情心、善解人意等情感特征和心理状态。

第三,注意和克服面部表情中出现的问题。

不要经常张大或半张嘴巴,作出惊愕或呆滞的表情;在与别人谈话时不要挤眉弄眼;在与人交往时,不要老是一副冷漠的、毫无表情的面孔。不少同学都对我说:“在校园,同学之间的关系很淡漠,明明认识的同学在路上、楼道、食堂里相遇,对方却摆出一副冷面孔,好像从不相识一般。”是的,这种“冷面孔”在高校大学生中的确不少。这对社会交往是不利的,对营造和谐校园也是不利的。要改变这种状况,每一个同学都要检查自己,是不是也是一副冷面孔,要从改变自己的冷面孔做起,用你的微笑去感染别的同学。

(2)传递目光语言,打开沟通的心灵窗户

在社会交往中,面部表情主要是通过目光语和微笑来传递信息的。研究证明,在各种器官对刺激的印象程度中,眼睛对刺激的反应最为强烈。眼睛是最富于表现力的、最敏感的人体器官。泰戈尔说:“任何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目光语在交际中有重要作用。

第一,目光语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

目光语在交际中,称之为眼神。眼神是直接、准确传达内心情感信息的无声语言符号。企图掩盖内心真实情感,也首先是从眼神中表达出来。目光语在交际中通过视线接触来传递信息。在汉语中,用来形容各种眼神的成语、词汇就异常丰富。仅表达“看”这一意思的词汇就有:看、望、瞧、瞅、扫、视、览、盼、顾、张、觑、窥、瞟、瞪、盯、瞄等。

第二,正确合理的使用目光语。

目光语主要由视线接触的长短、视线的方向、眼皮的开闭程度等方面组成。心理学家实验表明,人们视线接触的时间,通常占交往时间的30%—60%之间,如果超过60%,则表明彼此对对方的兴趣可能大于交谈;低于30%,则表明交往主体于对方本人或交谈的话题没有什么兴趣。视线接触的时间,除关系十分亲近的人外,一般连续注视对方的时间是在1-2秒钟内。视线“要在对方的两眼与鼻尖之间的三角区内均匀地移动”。如在表达相互尊重的正视目光中,视线则应停留在对方双肩和头顶所构成的一个正方形区域内,以示态度的真诚。那种长时间地凝视对方,直视或上下打量对方,都是失礼的行为,是一种对对方占有空间或势力范围的侵犯,从而影响交际效果。如在双方处于对立状态时,长时间地正视对方,表达的情感就是:“我恨你!”“我不怕你!”“看你能把我怎样!”

第三,在交往中,学会看懂目光语。

双方来自不同方向的视线接触,有着不同的语义。视线平行接触(即正视),一般表明“相互尊重”“理性”“平等”的语义;视线往下接触(即俯视),一般表示“爱护”“宽容”的语义,当然有时也表示自傲、高人一等的情感和心理;视线斜行(即斜视),可能表示“怀疑”“疑问”的意思;视线朝上接触(即仰视),一般体现“尊敬”“期待”等语义。

在社会交往中,交往主体更多是通过正视的目光来实现人际沟通的。同时,我们也应根据不同的交往环境,灵活地使用目光语,如在同学众多的联欢会上,既要顾此又要顾彼,用眼神向那些没来得及打招呼的同学、老师示意,就可以营造一种亲切、友好的氛围。在正常的交往中,应避免使用“扫一眼”或“目不转睛”等不尊重对方,带有蔑视情绪的眼神;应避免频繁地眨眼,如果形成不良习惯,就会影响个人的形象,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心里没底的人”,“是一个缺乏培养和训练的人”等等。

(3)学会使用微笑,塑造交往的良好形象

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至今魅力非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蒙娜·丽莎的意味深长的“神秘微笑”。从画面上看,蒙娜·丽莎的笑容是很微弱的,但从她的眉宇间可以看出其内心的愉悦: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容,让人感到似乎一丝微笑刚从她脸上掠过。这种微笑能打动任何一位观画的人。微笑是通过不出声的笑来传递信息的。微笑在社会交往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第一,微笑是善于交际的人的第一个行为。

微笑在人类各种文化中的含义是基本相同的,是真正的“世界语言”,能超越文化而传播。你向对方微笑,对方也报以微笑,你的微笑让对方体验到了幸福感,让对方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显示出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期望。微笑可以消除紧张、陌生带来的障碍,使沟通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展开。微笑不仅是现代人交际的需要,更是提高现代人综合素质的需要。于是,有人把微笑比喻为交际中的“货币”,人人都能付出,人人也乐于接受。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交往,别人的交往在影响着我们,我们的交往行为又在影响着别人和周围的环境,比如,在楼道中碰撞了同学,与其努力做一番解释,还不如说一声“对不起”,并报以歉意的微笑,这种落落大方的行为,不仅容易被对方接受,还表现了自己良好的修养素质,碰到不易接受的事情,边微笑边摇头,委婉谢绝,不会使人感到难堪。

第二,微笑塑造一个人的交往形象,反映人的内在精神。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这个“可爱”就应当是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平易近人,就应当是时常保持亲切自然的微笑,少一些冷漠,少一些傲气。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唯一能笑的动物。人在这个世界上,最早学会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微笑。千万不要因为我们的成长和对社会生活的日益了解和加深,而忘记和放弃了人的这种最宝贵的能力。如美国爱达荷州的波卡特洛市在40多年前就通过了一项法令,即市内所有人不得愁眉苦脸或拉长面孔,违者到“欢容检查站去学习微笑,微笑成功后方可离开”。该市现在自称为美国的“微笑之都”,并决定每年举办一次“微笑节”。

第三,培养使用微笑能力的方法。

微笑培养可以先从面对镜子开始,面对镜子,回忆一些你确实喜欢、令人愉快的事,然后得体地让这种感受呈现在你的脸上。对镜微笑练习会帮助你形成善意的、真诚的微笑,而不是虚伪的微笑。当然,这种微笑培养更注重表情,更注重内心活动的酝酿。只有培养的微笑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并能自然得体运用于社会交往中才算达到了目的。

学习微笑,学会微笑,尤其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也能得体的微笑,这是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或现代人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

(4)借助自然手势,提高信息的传递能力

第一,手势语是交往信息传递的有效方式。

手势语在社会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际沟通中,人们常常通过手和手指活动传递信息。手势语作为信息传递方式出现的时间远远早于书面语言和有声语言。握手礼就是从刀耕火种年代的原始人伸出手掌,让对方抚摸手心,表示没有藏着武器,对方就会表示出友好这一行为演变而来的。又如,使用汉语的人们通常跷起大拇指表示赞叹,伸出小拇指则是鄙视的表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用竖起食指和中指表示“胜利”的V字形手势来鼓舞全国人民,当时这个手势语就传到别的国家并随之传遍全世界。如今,人们在各种庆祝胜利的时刻,都少不了使用这个手势。

第二,培养自然和谐手势语能力的方法。

手势语包括握手、招手、摇手、手指动等,在日常沟通中使用频率很高,范围也较广泛。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悲痛时“捶胸顿足”,生气时“拍桌子打巴掌”,为难时不停地“搓手”,悔恨时拍拍“脑门”等等,这些都增强了表达情感的色彩,使语言更富感染力。

一般说来,手势的运用应当明确精炼、自然和谐、体现个性,应当与有声语言的内容相配合,以衬托、突出、补充、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增强信息沟通的精确度和效率,而且应当情发于中手动于外,既不矫揉造作,也不呆板笨拙;既能显示个人风格,又能展示个性特征。使用什么样的手势,与个人的习惯、讲话的具体内容、沟通双方的情绪都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手势是因人、因物、因事、因情而异的。

手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同的手势有不同的含义。常见的手势有:

伸出并敞开双掌,给人以言行一致、诚恳的感觉。谈话时掌心向上的手势,表示谦虚、诚实,不带有任何威胁性。掌心向下的手势,表示控制、压制,带有强制性,易使对方产生抵触情绪。食指伸出,其余手指紧握,呈指点状,这种手势表示教训、镇压,带有很大威胁性。双手相握或不断玩弄手指,会使对方感到你缺乏信心或拘谨。十指交叉表示控制沮丧心情的外露,有时这种手势表示敌对和紧张情绪。塔尖式手势,把十指端相触,撑起呈塔尖式,这种手势表示自信,若再伴之以身体后仰,则显得高傲。背手常显示一种权威,但在一个人极度紧张、不安时,常常背手,以缓和这种紧张情绪。另外,如背手伴以俯视踱步,则表示沉思。搓手常表示人们对某事结局的急切期待心理。在谈判中,这种手势可以传达彼此在期待着什么。双臂交叉于胸前,这种姿态暗示一种敌意和防御的态度。

握手、鼓掌是最常见的手势语,同时它们又属于礼仪范畴,在人际交往中被广泛使用。握手,这是人际交往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种礼节。主动、热情、适时地握手,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形式。但是,握手这种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大有学问,切不可握出尴尬,握出失礼来。鼓掌,掌声中可以有鼓励、激励、高兴、欣赏、赞美、感谢、爱戴、慰劳、祝贺、尊重等含义,也可以有不满、哗众取宠、喝倒彩等含义。鼓掌,是和微笑一样的通用“国际语”,是无论地位高低、男女老幼都能了解和掌握,相互之间也最容易理解的行为。在社交场合,适时地、热情地鼓掌,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5)展现大方姿态,培养交往的良好素养

第一,大方得体的姿态语的要求。

姿态语也是一种无声的肢体语言,它通过人的身体的各种姿态来传递信息。姿态在社会交往中,主要指人的站姿、坐姿和走姿。大方得体的姿态,既能显示出一个人良好的素养,又是人际交往的必备技巧。

古人云“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正是对人的姿态美的形象的概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是对人的姿态提出的基本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具风格或个性的动态姿态和静态姿态,表现在走路姿势、站立方式和坐的方式上,就可能反映出一个人现在或过去曾担当过的角色,也可能反映一个人自我形象及自信心以及情绪等状态,还能反映一个人所受文化教育的影响。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良好的仪态,上课没有坐相,走路弓腰驼背,精神萎靡不振,缺乏良好精神状态和应有的气质、风度,这与大学生的身份是极不相称的。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有高学历是不够的,大学生还必须注意对自己的良好姿态的训练和培养。

第二,培养良好的姿态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