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年初召开的上海市党代会上,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作了一篇题为《乘风破浪,建设社会主义新上海》的报告。毛泽东对这个报告甚是欣赏。他在1月15日的会上说:“这一篇文章把我们都压下去了。上海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有一百万无产阶级,又是资产阶级最集中的地方,资本主义首先在上海产生,历史最久,阶级斗争最尖锐,这样的地方才能产生这样一篇文章。这样的文章,北京不是没有也,是不多也。”第二天,他在大会上再次拿出柯文,当众对周恩来说:“恩来同志,你是总理,你看,这篇文章你写得出来写不出来?”周恩来回答说:“我写不出来。”毛泽东接着说,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没有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强烈激情,是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的。“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本来是讨论1958年的国民经济计划,由于毛泽东对反冒进作了严厉批评,1956年参与反冒进的领导人***、周恩来等人,只得检讨反冒进的所谓错误,从而致使一些超过实际的高指标被会议一致通过。南宁会议之后,“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并由农业领域发展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1958年2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3月和4月,又分别在成都和武汉召开中央工作会议,5月在北京召开八大二次会议。这些会议的议题很多,但批评反冒进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1958年2月中旬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以后反冒进的口号不要提,反右倾保守的口号要提。反冒进这个口号不好,吃亏,打击了群众。”
毛泽东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说,两种方法的比较,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冒进,一种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究竟应该采取哪一种,我看应该采取冒进。他还说,反冒进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冒进则是“轰轰烈烈、高高兴兴”,“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要和反冒进对起来,反对慢的路线。由于把冒进与反冒进上升到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试想还有谁敢坚持反冒进?而此前毛泽东曾提出,要用“跃进”一词代替“冒进”一词,不给反对者提供口实,并且认为“跃进”一词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要将博士学位授予发明这一词的那一位或几位科学家。
在4月的武汉会议上,毛泽东说,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来了个反冒进,搞得人不舒服。这个挫折很有益处,教育了干部和群众,是反面教育。因为受了损失,是个马鞍形,两个“高潮”之间一个低潮——反冒进。过去说1957年比1956年实在些,这个话是不合乎事实的。1957年实际上工作差劲了,许多干部抬不起头来。上面骂冒进,下面也骂冒进,所以1957年劲头不大。去年揭开盖子,用整风反掉了右倾保守思想。
在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中共中央所作的工作报告中,也认为反冒进损害了群众的积极性,影响了1957年的生产建设,特别是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马鞍形”。在这种情况下,原来主张反冒进的周恩来、陈云、李先念等领导人,只得一再承认反冒进是“错误”的,并在不同的会议上公开检讨。
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虽然这条总路线要求“多快好省”并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快”就成了总路线的核心。会后《人民日报》为宣传总路线发表的社论,更是直言不讳地说,“快”是总路线的灵魂。会议后,“大跃进”浪潮已席卷全国。
随着“大跃进”的发动,原来提出的十五年赶超英国的时间也就一再提前。
1958年元旦,《人民日报》又发表题为《乘风破浪》的社论,强调在我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现代化的农业基础,从现在算起,还要10年到15年的时间。要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在这以后,还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准备再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赶上并且超过美国,以便逐步地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到这时,超英赶美和实现共产主义都有了明确的时间表。
这个本来就不长的时间表,在“大跃进”发动后又一再被缩短。1958年3月20日,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向毛泽东送来了《争取有色金属的飞跃,占领有色金属的全部领域》和《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能否设想的更快一些》两个报告,其中提出,到1962年钢产量超过1500万吨、争取2000万吨是可能的,并且认为只要10年就可超过英国,再有10年也完全可能赶上美国。受其影响,毛泽东在4月2日接见波兰政府代表团时,便提出要“十年或更多一点时间赶上英国,再过二十年赶上美国”。
在这年5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在报告中提出:“7年赶上英国,15年赶上美国。”毛泽东在批语中将其修改为:“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这样,原定的15年赶上英国的时间缩短到只有7年,赶超美国的时间也变为15年或17年。
这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薄一波在一份报告中说,1959年我国的主要工业产品,除电力外,都将超过英国的生产水平。6月22日,毛泽东对薄一波的报告作了批示:“此件印发军委会议各同志。赶超英国,不是15年,也不是7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1959年达到2500万吨,我们就在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毛泽东在批发这个报告时,还特地将题目改为《两年超过英国(向政治局的报告)》。
为了能使1959年的钢产量超过英国,就必须使1958年的钢产量至少达到1000万吨。6月19日,毛泽东召集一些中央领导人以及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等人开会,讨论钢铁生产问题。毛泽东问王鹤寿:去年是530(按:1957年的钢铁产量为535万吨),今年可不可以翻一番?为什么不能翻一番?王鹤寿说,好吧!布置一下看。后来毛泽东说,开始是600万吨,第二本账是700万吨,第三本账是800万吨,争取900万吨。我说你索性翻一番,那么拖拖拉拉干什么?王鹤寿同志就很有劲,布置了。王鹤寿“布置”的结果,决定1958年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完成1070万吨。这就是这年著名的“为实现1070万吨钢而奋斗”口号的最初由来。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决定1958年钢铁产量要实现1100万吨,对外宣布是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在会后发表的会议公报中,正式宣布了这1070万吨的计划,并号召全国人民为完成这1070万吨钢而奋斗。当时,全国只完成了450万吨钢的生产任务,尚有600多万吨的任务,这显然是正规的钢铁企业按常规进行生产所无法完成的,于是决定使用老办法——发动群众。因此,北戴河会议明确提出要来一个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1958年10月,全国参加“小、土、群”炼钢铁的劳动力达到6000万人,12月则更是增加到9000多万人。
1958年12月21日,新华社正式向全世界宣布:“据冶金工业部12月19日为止的统计,今年全国已经生产钢1073万吨,比1957年的钢产量535万吨增加了一倍挂零。”1070万吨的任务虽然完成了,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为了全力保钢,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停车让路,首先为钢”,时称“钢铁元帅升帐”,也就要求各部门、各地方必须将钢铁生产放在首位。结果近1亿的人民公社社员、机关干部、学校师生等投入钢铁生产中,以致中央各部委的大院里、高等学校的校园里,一些非钢铁企业的车间里,甚至中共中央所在的中南海里,都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小土高炉。同时,其他部门也因为给“钢铁元帅”“停车让路”,造成了工业与农业比例、工业与交通运输的比例、工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比例严重失调。
应当承认,这一年全国人民也确实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工农业生产中,全国出现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在这种情况下,党的领导人认为,中国已经找到一条快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好途径,中国不但能在不长的时间里赶上并超过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有可能先于苏联进入共产主义。在这年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曾这样说,在延安的时候,林彪同志向我说,将来中国要赶上苏联,当时我还不相信,我想苏联也在进步呀?现在我相信了。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提前到来,因为我们的方法比苏联好,速度比苏联快,再加上有6亿人口和苏联的技术援助,理所当然要走到苏联的前面去。
从这年4月起,党的领导人就开始考虑共产主义的实现形式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最后决定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以此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具体途径。因此,北戴河会议在正式宣布全年将完成1070万吨钢的同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强调“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1958年在“大跃进”的特殊氛围下,人们以一种十分迫切的心情,期待共产主义社会的早日到来,在一些地方,还搞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试点,例如河北的徐水县。还有一些地方提出到1962年就要基本实现共产主义,如山东的寿张县、范县。那么,当年人们心目中的共产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一位相当级别的干部在一次干部会议上,对共产主义社会作了这样的描述:
第一,吃要吃得很好,不要光吃饱。每顿都荤,或者吃鸡子,或者吃猪肉,或者吃鱼,或者吃鸡蛋。山珍海味是比较困难的,可以一年吃两次,国庆节、五一节吃吃山珍海味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要吃的花样更多,而不是更少。就是说不是现在这样只是吃馍,一顿吃一斤,将来一顿吃两片馍就够了,主要吃肉食、吃青菜。就是吃的方面,吃要吃得饱、吃得好、吃的花样多,适合于每一个人。
第二是穿,也是应有尽有,各种花色、各式各样都有,不是乌鸦一片黑,也不是一片蓝。将来普通的布作工作服,工作之外,其余的时间都是绫罗绸缎,都是毛料绒衣。当然,每一个人都有一件狐皮大衣恐怕办不到,因为没有那么多狐狸。因此就要发展狐狸,也要养水獭、老虎,不养老虎不行,不养老虎没有虎皮。总会有那么一天,每个人可以得到一件狐皮大衣,这就看我们养的狐狸多少来决定。这是走向共产主义的穿,生产规划要把这些东西规划进去。
第三是住,要跟现代化城市比。到了第三个五年计划,或者第四个五年计划,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人民公社通通是高楼大厦,通通是现代设备,并且每一个居住的地方都是一座花园,居住的条件,居住的环境要现代化,要比现代化的城市还好。
第四是交通,除了赛跑,凡是走路的都有工具。不赛跑也不行,光坐汽车、火车,那两条腿也成问题了,腿越来越小,身子越来越大。所以每天要跑步,每个人要赛跑,要开展体育运动。但除了赛跑以外,要到什么地方去就有汽车、火车、飞机、轮船。
第五,每个人都受到高等教育,要普及教育。那时候,每个人都是演员,都能够上台演戏。将来要出几万个常香玉,几万个梅兰芳。每个人都是作家,都能够写文章,都能够写剧本,都能够写大的马列主义著作,都能够搞科学研究。每个人都是体育健将,我们把全世界的体育冠军通通拿回来。
共产主义大体就是这样几条:吃、穿、住、行,加上文化娱乐、科学研究、体育,这些总起来叫共产主义。这些看起来在我们国家是很快,不是遥遥无期,不仅在座的同志,你们大多数都是中年人,都可以看到,我们这些老年人也可以看到。
可见,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最根本的是对何谓社会主义、何谓共产主义的理解发生了偏差,在条件根本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建成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
1958年9月,全国迅速掀起建立人民公社的高潮。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到这年底,全国原有的74万多个农业社合并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入社农户达总农户的99%。由于人民公社大都是白手起家,但它又是按照工、农、商、学、兵(民兵)五位一体,农、林、牧、副、渔样样齐全的模式构建的,因而办人民公社的过程,也是刮“一平二调”(平均主义和无偿调拨)的“共产风”的过程,与之相伴随的,是浮夸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盛行。人民公社在分配上实行所谓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供给制和工资制的比例中,工资部分过小,供给部分过大,而供给制则是典型的平均主义,并且在“生活集体化”的口号下,大办公共食堂,限制农民的吃饭自由。所以公社化后,不但未将原来高级农业合作社业已存在的平均主义弊端加以克服,反而使之愈演愈烈,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出工不出力成为普遍现象,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对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浮夸风、“共产风”等问题,北戴河会议后不久,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就已经有所觉察。毛泽东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很多人“急急忙忙往前闯”,脑子中有一大堆的混乱思想,认为有必要让各级干部冷静下来,联系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去读一些马列理论著作,以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
为了解决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中共中央于1958年11月2日至10日,在郑州召开了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省委书记参加的会议,史称第一次郑州会议。会议开始后,毛泽东多次找到会的省委书记谈话,做高级干部的“降温”工作。会上,毛泽东提醒那些头脑发热的高级干部说,苏联搞了40年的社会主义,还没有宣布进入共产主义,中国才搞几年的社会主义,不要那么急急忙忙地宣布过渡。他还亲自给与会者讲解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并就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表意见。毛泽东指出:“我们有些人大有要消灭商品生产之势。他们向往共产主义,一提商品生产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没有分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区别,不懂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商品的作用的重要性。这是不承认客观法则的表现,是不认识五亿农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