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朝旧事
17300000235

第235章 王商斗王凤3

因为刘骜的亲自过问,水患问题现在已经是朝廷的头等大事。

朝廷紧急下拨救灾粮食至灾区,更派谒者下去调拨了五百艘船只,全力运送灾民。可喜的是,天终于放晴,灾情至少不会恶化了。

消息传来,朝廷一片山呼万岁。

这个时候,王凤提出一个问题,决堤处得尽快派人去修才是。

这一个建议甚至得到了王凤的老对头王商的赞同。刘骜本以为事情已经圆满,他正寻思着以此为由大摆宴席,君臣同饮三日,舒服一阵子才是。

未曾想救灾之后还留着一摊子事,听到大臣们往下回报他就头疼,什么国库空虚,存粮不足,重修河堤,紧接着又会有一堆老夫子出来提醒他要勤俭节约之类的老生常谈。

说实话,刘骜极其厌恶此类话题。

他眉头紧皱,向王凤说道:“此事就由舅舅全权做主罢了。退朝。”

这个朝堂,他现在是一刻都不想多呆,太没意思了,还是后殿好玩的很,有貌美如花的妃子,更有醇香四溢的美酒。

王凤见外甥急吼吼地退了朝,脸上虽然摆着一副严肃不喜的神情,其实,心中却乐了起来,这种万事由自己做主的感觉太美妙了,话说回来,如果事情做好了,便是他王凤的政绩,是他长久立足朝堂的资本。

王商扫了一眼王凤,不动神色地默默离去,眼里似有不甘。

王凤对着王商的背影嘿嘿一笑,跟王商几次交锋让他明白,自己虽然有着国舅爷的身份,有位列大司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跟王商比起来,还是嫩了点。所以,在王商面前,他得低调一些,尽量不跟这个老家伙发生冲突。

王凤有着清楚的打算,那就是一要多干些漂亮的实事,让别人闭嘴。二要多搜罗些人才聚集到自己的麾下。

王凤兴冲冲地召集幕僚们商议救灾后事。

杜钦推荐了一人,此人是犍为郡人王延世。杜钦早年结识王研世,了解此人是水利方面的专家。

杜钦官位不高,但在王凤的幕僚中却排行第一的,王凤对其言听计从,自从依附王凤以来,他一直为人所诟病,但却不能因此而埋没了他的功绩,成帝初期的善政,多出于他的谋划。

杜钦推荐的人,王凤自然应允。

事实证明王凤的选择是对的,建始五年(前28年,理论上的建始五年),春,王延世吸取前任治水专史的教训,亲临东郡决堤奋战三十六个昼夜,创造性的使用竹笼盛石的办法,在决堤口垒成河堤,最终堵住了肆虐的洪水。

王延世治水一成,举朝皆贺,王延世迁光禄大夫,赐关内侯,食禄中二千石。刘骜更是大喜之下,改建始五年为河平元年。

王延世的治水成功,也让大将军王凤的脸上红光满面,毫无疑问,这份慧眼识英才的功劳他是占定了。王凤捞到了他意想不到的资本。

在多灾多难得元成两朝,治水成功无疑是巨大的功绩,上至朝廷,下至小老百姓,都能感受到那种难得的喜庆气氛。

王凤紧接着又做了件好事。

他想起了被贬为高陵令,尔后又主动辞职的王尊。

前些日子,他就接到奏报,南山一带的盗匪越来越嚣张,当地官府和百姓深受其扰,朝廷派出吏员前去剿了一年多,都是竹篮打水。

有人之前就曾建议王凤应选用精明强干的人任京兆尹,或许能解决匪患。不过,王凤却没当回事。

王凤对王尊可谓知之甚详,早在王尊辅政东平王时,就已威名赫赫。后来弹劾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遭受贬官,又让其名声大震。

现在,王凤想起来了,他自然不关心匪患不匪患,他所关心的是政绩。而他现在正是需要王尊这样能干事的部属来为他脸上贴金。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道特命王尊入京剿匪的圣旨从长安发出,不日就到了赋闲在家的王尊手上。

王尊马不停蹄地赶往长安,一到长安,他便先到了大将军府拜谒王凤,因为他早已知晓,此次自己能出山,权仗王凤推荐。王尊虽然谈不上对王凤有什么好感,不过,对于他如此看重自己,却心存感激。

“王尊,本将军要用你为京兆尹,而且陛下已经同意了。你可不能给我丢脸。”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王尊被命为谏大夫、守京辅都尉,行京兆尹事。

王尊果然名不虚传,就任后的一个月,他就带兵把南山地区的盗匪全部肃清。王尊受到嘉奖,正式升任京兆尹。

如此一来,王凤的腰杆更直了,他睥睨朝堂,似乎再问:“现在还有哪个不睁眼的家伙,敢说他王家都是草包。”

王凤从用人上捞到巨大的资本,让他热此不疲。

在他的建议下,刘骜重新启用犯法被免得陈汤,平定乌孙叛乱。

他又举荐了不少有才能的人。

而王商面对着王凤的地位越发稳固,也渐渐对他多了份敬重。王凤倒也有点雅量,暂时没有找王商的麻烦。

只不过,一切只是暂时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