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幻想过自己亲手推翻一个王朝么?
我没有想过,早年的刘邦也没有想过。
四十八岁之前,他是个浪子,他的出现有上帝的安排,也有自身的努力,历史给了他这个机遇。那时候,有很多人拥有这个机遇,比如陈胜,比如项梁,比如项羽,但是这个机遇最终被刘邦幸运的逮到了。
后来唐代黄巢有首诗写道: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同样是去覆灭一个王朝,同样是攻打一个地方,黄巢的花没开,刘邦的花开了,虽然没有冲天香,更没有黄金甲,黄巢功败垂成,而刘邦却功成名就。那是为什么呢?
秦朝暴政,老百姓苦不堪言,这在大众心理上必然需要一位救世主;而刘邦用他的才智和幸运偶然地完成了这一个使命。如果没有刘邦,还会有赵邦,李邦。
用哲学的辩证法来说,刘邦的成功是偶然和必然的杰作。
不管是运气也好,实力也好,刘邦都做到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他给一个黑暗的时代划上了句话。
黑夜给了他一双黑色的眼睛,他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光明还在远方,同志仍需努力。
但同志们好像变得有点不太努力。
刘邦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收下了传国玉玺,有不少将领基于斩草除根的想法,建议刘邦把秦王子婴杀掉,刘邦没有同意,他宽恕了子婴。他对杀人实在提不起太大的兴趣,这也是老百姓爱戴他的原因。
那时候有大选,候选人是刘邦与项羽,你会把选票给谁?
在个人魅力上,我会毫不犹豫地投给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的项羽,但要选谁管我这小老百姓的生活,我会毫不犹豫投给刘邦。小小老百姓,需要的是充实的肚皮,自由自在的生活,安全和谐的社会,而不需要那动不动就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没有说项羽一定做不到,他有可能做到,我没有勇气给他这个机会,有些错误犯了一次,再也没有第二次。
秦王朝终于入土为安,此时此刻,刘邦无法抑制自己心中的激动。不光他激动,整支军队都非常激动。激动起来,就会稍微的出格。将领们比打仗还忙了,要问忙什么?两个字,打劫。
他们中很多人前半辈子因为穷,吃过很多的苦头,所以财富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再也不想吃没钱的亏了,哪怕自己没命享受,也要留给子孙后代,免得他们糟自己一样的罪。这种念头很伟大却又很自私。
秦王朝灭亡在自己手上,咸阳是何等的富庶,此时不捞,更待何时?所谓不抢白不抢,自己手下雄兵数万,怕谁呢?一个王朝被推翻的标志之一就是财富迅速的变换主人。
旧富人被打倒了,新富人起来了。
旧富人大多是秦朝的皇亲贵族,朝廷官员。
干掉这些人是起义的目的之一!他们的财富便理所当然也应该被剥夺。
在哄抢的人群中,有一个人很冷静,很明智。
他没有去有钱人的府邸发财,而是去了丞相府找书籍。
他脑子是不是有病?
没病!
萧何明白他要找的东西是真正的无价之宝。他要找的是书籍,这些书籍不是普通的书籍,而是秦朝关于国家地理,人口,要塞,强弱等等之类的文献图籍。只能说,萧何天生就是个当丞相的料。
沛公真的应该谢谢萧何。
刘邦入了咸阳,到了秦朝宫殿,顿时眼都花了。
没想到宫殿如此雄伟,到处是雕龙画凤,回廊榭台,各种花色的帷帐,各种奇珍异宝,看得人真是眼花缭乱。更让刘邦开心的是那些娇滴滴的美女宫娥,个个是风姿绰约,美丽无比,刘邦真的看呆了,心里痒痒的,面对着这些前所未见的珍宝,他左瞧瞧,右摸摸,爱不释手,再看看那些美女,更是心旌荡漾,心想自从起兵以 来,跟吕雉是聚少离多,而且吕雉的容颜慢慢老去,哪及这些宫女十分之一,自然欲念丛生。
于是,为了免于被人打扰,他发布谕令大家暂时不要打扰他,他要休息。
谕令说得很委婉,大臣们却心知肚明。刘邦在咸阳皇宫左拥右抱,享尽温柔。
那些女子为了性命,依旧强颜欢笑。
在她们眼里,只要不丢掉性命,换谁做主子都一样。
刘邦在宫里快活如神仙,在宫外的樊哙,张良等人却等得实在不耐烦。见刘邦这么久不出来,樊哙首先闯了进去(每次都很及时),一眼瞅见刘邦正与宫女们打得火热,樊哙也不回避,劈头便问:“您是想要得天下呢,还是想做个富家翁?”
平时从谏如流的刘邦这次竟然脸色很难看。念在亲戚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反驳,而是一言不发的坐在床边。樊哙不依不挠,继续说道:“您一进入秦宫,就被迷惑住了吗?看看秦宫的华丽,这就是它灭亡的原因啊,你要这种东西干吗?还是请速回霸上军营,不要留在宫里头。”
刘邦很不高兴,但也不好发作,说道:“我只是有点困,想在这留宿。”
刘邦搂着左右娇滴滴的美人,实在不想离开这个温柔乡。
这个时候,张良进来了,一看刘邦那万般不舍,千般不愿的样子,也皱了下眉头,他的语气很和缓,说道:“秦朝无道,您才能到这里,既然是为天下扫除暴政,那就该奉行俭朴,现在您刚刚入秦,就开始享乐,这是‘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您还是听樊哙的吧。”
张良虽然说得跟樊哙同一个意思,但是听着就是让人舒服,让人如沐春风。他了解刘邦,刘邦好酒色,很大度,很随意,他也明理,只要是能说得令他信服,他一定会接受。如 果像樊哙一样,一进来便大喊大叫,你该这样,不该那样,这样会怎样,那样会怎样!任谁都听得不舒服。这样下去,谁是领导?
同样的话,在不同的人嘴里讲出来效果就是不同。
当然也怪不得樊哙,他是武将,干粗活。张良是文臣,干细活。就像一个公司里,做技术的跟做市场的,两种类型的人,你可以随时随地感觉到他们说话的不同。
说话,真的是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不敢说纵横天下,却也能左右逢源,四通八达。无论文臣武将,无论做技术的还是做市场的,谁能掌握到火候,前程无忧矣。
刘邦在张良的劝阻下,欣然离开秦宫,返回军中,驻军霸上(今西安市东)。
过了个把月,刘邦在霸上开了次会,这次会议不是军事会议,却比任何军事会议都更有意义。
刘邦把秦国各县的父老,豪杰都召来,颁布了项法令,“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这便是很著名的约法三章,短短只言片语,却有着极大的威力。
战乱年代,人的性命如草芥,偷盗没人管,伤人没人管,杀人也没人管。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没有一丝安全感。唯一的慰藉只能是向上苍祈祷死的时候少点痛苦,能上天堂,而不是下地狱。
不要觉得很夸张,事实本如此。看历史的时候总是看着将帅斗智斗勇,一会儿奇计屡出,一会儿反败为胜,好不过瘾。谁曾想过,此时此刻,老百姓过得怎么样?老百姓的苦楚几乎淹没在那些能臣良将的身影中了。
还是那句话:战争年代,最苦的是老百姓。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时代注定长久不了,就像现在一桩没有安全感的婚姻注定要变质一般。
约法三章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它恰好顺应民心,给了老百姓安全感。
不管谁当权,在老百姓看来,谁能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就支持谁拥戴谁?谁要践踏自己的生命财产就反抗谁打倒谁?
刘邦能,那当然就拥戴就支持。秦朝不能,那就打倒就反抗。
老百姓高兴极了,盼了多少年,总算盼来了这么个救星,纷纷拿出鸡鸭牛羊来犒赏将士。刘邦推辞不收,说道,现在大家生活都不好,粮食也不多,不忍心让你们破费。
见到刘邦这么宽仁,秦国的老百姓很高兴也很感动,自从商鞅变法一来,几百年了,秦人虽然武功卓著,却形成了好勇斗狠,睚眦必报的风俗,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他们越发的真心爱戴刘邦,唯恐他不肯当关中王。
好人哪,刘邦才是真真正正为老百姓打江山的人。他做了几十年的小老百姓,知道老百姓的生活艰辛,也知道柴米油盐不容易,普通人家讨个老婆都不容易,更别说生活。正因为他知道,所以他心疼,正因为他心疼,所以他不忍,正因为他不忍,所以他宽仁。
沛公啊,真的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谁说他无赖,谁说他粗鲁,谁说他弱小?
他是靠了谁谁谁,才拥有天下,但归根到底,他靠的是他自己,靠的是自己那颗满怀仁义的心。
他是仁者,一个旷古绝今的仁者。
大爱无疆,仁者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