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常看到好多孩子有吸吮手指的现象,许多父母感到不安,担心手上的细菌和污垢通过吸吮进入体内,引起疾病。所以采取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来,给孩子戴上小手套等方法来阻止。其实,吸吮手指并非都是坏习惯,要看其发生的年龄和程度,从心理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婴儿与幼儿吸吮手指的意义是不同的,应分别对待。
婴儿吸吮手指是属于原始的本能反射,婴儿会吸吮任何碰到嘴唇的物体。2~3个月的婴儿已能吸吮自己的手,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婴儿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它意味着婴儿的心理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进入到手指的功能分化和手眼协调的准备阶段,说明婴儿支持自己行动的能力有了提高,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以后抓握动作的出现打下基础。作为家长,应在这时期(6个月内)让婴儿去吸吮手指,这有利于大脑的发育,有利于口欲期的满足,使婴儿产生安全感和满足感。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动作的迅速发展,开始主动地能用手去摆弄、探索他所接触到的东西,也就逐渐地对吸吮手指失去兴趣,因而吸吮手指的现象自然而然地会大大减少。故对孩子爱吸吮手指,父母不可焦虑、烦恼、急于纠正,应让它自然而然地消退。但到3~4岁时仍经常吸吮手指可视为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需细心了解形成的原因,耐心地予以纠正。
怎么纠正宝宝吮吸手指的习惯
平常常听到父母说自己的孩子喜欢吸吮手指,手指被吸得肿胀;皮肤发皱、发白……改变这样的习惯,关键在于从小的教养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1)婴儿时期要有正确的喂哺方法,做到饥饱有节,尽可能用母乳喂养。若是人工喂养,妈妈可将奶头孔选择得小一些,使喂奶时间延长一些,以充分满足孩子爱吸吮的天性。
(2)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睡足吃饱后,父母要用新式的玩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他一个小玩具,逗引他抚摸、摆弄玩具,使孩子两手总有东西玩。
(3)当1~2岁的孩子出现这一行为时,父母不可大声训斥,应边与孩子说话,边把孩子的手从嘴巴里拿出,不露声色,握住他的小手抚摸,同时把玩具放入他的手中,逗他摆弄,使他无暇去吸吮。
(4)对于3~4岁孩子出现这一行为时,父母要常和孩子一起说话、唱歌、做游戏,或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经常让他与别人一起玩乐,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引起他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使孩子分散注意自己的双手,即不要让孩子感到寂寞无聊。
(5)对于不吸吮手指就不能入睡的孩子,晚上睡眠时间不宜安排过早,要等孩子有睡意才让他上床睡觉,入睡时妈妈要拉着孩子的小手或轻轻拍打,使孩子处于母爱的温情中,很快进入梦乡,也容易改掉吸吮手指的习惯。
总之,纠正孩子吸吮手指的毛病,一定要有耐心,不可采取训斥、体罚、打骂、涂清凉油、辣椒水、戴小手套等方法,这样会使孩子心理上感到紧张与恐惧,会适得其反。
宝宝不宜过早学习走路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走路早是发育好的标志,因此很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开步走。其实,孩子出生后,从躺到站立走约需经历一年时间,走路早仅仅表明某些孩子运动机能发育得比较早。一般来说,胖孩子和冬季穿戴较多的孩子,走得比较晚一些。因为他们的两条稚嫩的小腿还不够有力,承受不了身体的压力。另外,孩子骨骼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和有机物,柔软易变形。过早学走路,腿部负担过重,即使不缺钙也容易因重力的作用,造成“O”形腿和“X”形腿,容易成“内八字”或“外八字”。所以,如果孩子没有想走路就不要强迫他走。通常孩子在10~18个月开始学走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一旦他感到自己能走了,就会给父母发出信号。因此,家长最好的办法是耐心等待,顺其自然。
一般孩子想走路的时候,一定是在支撑物的帮助下进行的,支撑物可以是成人的手、栏杆、床沿,也可以是学步车等;其次,当孩子刚刚能够离开支撑物独立站立时,做父母的切不可一厢情愿地强迫孩子独立行走,而应当让他继续在支撑物的帮助下练习。只有当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腿部力量,能够抛开支撑物,独自稳当地蹲下并起立时,才是训练他学走路的最佳时机,这时就需要家长正确、有效地帮助了。
教宝宝学走路
走路,对孩子来说是大动作发展的标志,大多数孩子在1岁左右就开始学习走路,作为家长,怎样让孩子尽快地从独站自如到迈步走路呢?
首先,要为孩子准备一双大小合适的软底鞋或学步袜,放在平坦地面上训练,训练前要排尿。训练时家长站到孩子身后,两手扶住他的腋下,帮助他行走,不要牵着孩子的两只手,因为一旦他摔倒,家长就会不由自主地猛拽他一下,这样极易把孩子的关节拉脱臼。其次,家长也可借助推动的小车、学步车,让孩子学走,但借助学步车学走路的时间不宜长,并且呆在车里的时间也不宜长,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走姿。成人应在旁看护,防止车翻倒而使孩子摔痛。
再次,当孩子自己能够迈步时,家长就可以对他进行独自行走训练了。这时,可让孩子站好,自己站在对面50~100厘米处,伸出双手做好保护,面部表情轻松,使孩子感到是在做游戏,能大胆地往前走,每走一步,家长可相应的向后退一步,并不断地说鼓励话,如“宝宝真棒”等。开始时哪怕一次只走二三步,家长也应该把他抱起来,亲一亲以示鼓励,这样可激发孩子练走的信心。
最后,当孩子能走几步时,家长应让他每天练习。可让孩子玩球,当球在地上滚动时,孩子自然有追的愿望,此时完全不会顾及摔倒,一下子能连续迈出几步,这样就会增长孩子走的愿望。但有的孩子会出现大人扶着走时很好,自己单独走时就不行了,因此必须进行独立行走的训练,这一步不可省略。而且当开始练走时,一定要防止孩子摔倒,以减少他的恐惧心理,若是摔倒,父母也要装作很自然的样子,万不可大惊小怪,以减轻孩子紧张的心理,使他自然而然地学会大胆往前走。
1岁宝宝的健身操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1岁之后已开始会走路了,但还走不稳,因此不能独立做操。根据其生理、心理和动作发展的特点,编制了一套竹竿操,可借助竹竿的支持由成人协助训练其动作,以促进智能的发展。
成人在给孩子做操前,应选择两根长1.5~2米,直径2~3厘米光滑有色彩的竹竿,做操时父母分坐在竹竿两端的小椅子上,两手各持两根竹竿的一端,让孩子站在两竿之间,手心朝下分别握两竹竿。根据其年龄、兴趣的不同可先做几节,以后(15个月左右)逐渐完整地做,并坚持每天进行。
1.双臂摆动(两个8拍)
预备姿势为宝宝两手握竿站在两竿中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①左手臂向前,右手臂向后;②动作相反,两脚原地不动,左右臂随竹竿向前后轮流摆动;③~④动作同①~②;⑤~⑧动作同①~④。
2.上肢运动(两个8拍)
预备姿势同第一节;①两臂侧平举;②两臂上举;③动作同①;④动作还原;⑤~⑧动作①~④。
3.体侧运动(两个8拍)
预备姿势同第一节;①两臂侧平举;②右臂经体侧上举,身体向左侧屈;③动作同①;④动作还原;⑤~⑧动作同①~④,方向相反。
4.下蹲运动(两个8拍)
预备姿势同第一节;①两手握竿侧平举;②轻轻下降竹竿,使宝宝扶着做下蹲动作;③~④动作还原;⑤~⑧动作同①~④。
5.前走后退运动(两个8拍)
预备姿势同第一节;①~③向前走3步;④两脚并拢;⑤~⑦后退3步;⑧两脚并拢。注意后退时要慢—些。
6.单臂上举运动(两个8拍)
预备姿势同第一节;①左手下垂扶竿,右臂上举;②动作还原;③右手下垂扶竿,左臂上举;④动作还原;⑤~⑧动作同①~④。
7.跳跃运动(两个8拍)
预备姿势同第一节;①~②宝宝两手握竿,两脚离地跳跃2次,成人把竹竿抬起放下;③~④原地休息不跳;⑤~⑧动作同①~④。
8.划船运动(两个8拍)
预备姿势为两根竹竿并拢,宝宝站在一侧,双手握竹竿,身体微前倾;①~④两拍向前,两拍向后作划船动作;⑤~⑧动作同①~④,最后一拍还原。
多让宝宝光脚走路
我们常看到许多孩子喜欢赤着脚走路,甚至有个别孩子因偶尔赤着脚走路而显得特别高兴,这种现象好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发育,增进健康,满足新鲜感。现在,许多国家都时兴让孩子赤脚走路。实验表明,有80%左右的孩子在赤脚走路后体质显著增强,特别是从小赤脚走路者,患伤风感冒的次数明显减少。
其次,孩子赤脚走路,使足底稚嫩的肌肤直接接触地面摩擦,从而增强足底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促进足弓的形成,避免平足的发生。
再次,赤脚走路使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大地的刺激,可为大脑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这对刺激神经末梢的兴奋,完善其调节功能,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和耐寒能力,增进孩子的智力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让孩子赤脚走路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选择在干净的房间里或院子里,或公园里,路面要平坦、洁净,无小钉、沙子、玻璃碎片等。若是户外,那最好是有草坪的地方,或专用的石子路,不宜安排在水泥地上。
②户外光脚走路时,开始时间不宜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延长,但不宜超过半小时,要注意走与坐相结合。
③光脚走路后应及时洗净脚。
④宜选择在春末至初秋季节,夏季要防止足部灼烫,不要在太阳曝晒的地面上让孩子走。
总之,让孩子光脚走路,对其各方面的发展大有好处。如果家有洁净的地板,应让孩子一年四季都走,冬季可加穿袜子,这样让孩子在日常点滴的生活活动中都得到锻炼,促进其动作的发展。
训练宝宝的平衡能力
孩子的平衡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后天的训练。为了帮助孩子发展平衡能力,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训练:
(1)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当孩子学会走路后,家长就应让孩子自己走,而不要老是手搀着他或抱着他。开始走不稳,可能会摔跤,但孩子自己会逐渐地调节,知道如何走稳,这就训练了他的平衡力。渐渐地,当孩子会走楼梯时,家长也应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这也是训练孩子平衡的一个好方法。此外,家长还可以躺在床上让孩子在自己的脊背上训练登高,当孩子能站稳后,再练习行走、左右转、急转、甚至骤停。即使滚下来多少次,孩子也不会厌烦的。
当孩子能蹦蹦跳跳时,就应让孩子用单脚跳着走,也可站在楼梯最后一级台阶上从上往下跳,如此反复做这些动作,就能很快提高平衡能力。
(2)有意让孩子走花坛边、平衡木、独木桥、滑梯、荡椅等
在我们居住的新村里、公园里,到处可见矮矮窄窄的水泥条,在这上面让孩子练习走,是锻炼平衡的最好办法,而且孩子也喜欢走。开始时,家长可拉着孩子走,一段时间后让孩子试着自己走,这不但锻炼了孩子的平衡功能,而且对纠正孩子“内八字”步和“外八字”步的走姿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此外,游乐场里的平衡木、滑滑梯、荡椅都应让孩子走和玩。在玩中平衡动作得到提高。
(3)可通过游戏活动来进行
家长在乎时活动中,除了上面介绍的方法外,还应让孩子在游戏玩乐中进行,比如“登高游戏”、“往下跳”、“永不摔倒”、“过小桥”等让孩子来进行练习。但父母应和孩子一起玩、一起走,这样孩子在游戏的玩乐中,平衡动作提高较快,促进其动作的发展和智能的发展。
如何看待左撇子宝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有些孩子喜欢用左手做事,父母强迫他改用右手,但还是改不过来,要不要去纠正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左右手分别受控于左右两个脑半球,实行分工协作。右手活动促进左脑发展,即理解文字、语言、数学概念;左手活动促进右脑的发展,即空间定位、音乐旋律、绘画构思等复杂的情感和想象力。婴幼儿的大脑处在迅速发育的时期,如果同时使用两手,就能使大脑左右半球获得同等发展,使左右两手都灵巧。所以,父母不要强迫纠正使用左手的孩子,要利用左手的活动来开发右脑。
其次,孩子出生后并无偏左或偏右之分,有时用左手,有时用右手。如在搭积木、拿匙吃饭、玩弄玩具、翻书等活动中,时而用左手,时而用右手,大约到4岁左右才真正确定哪只手占优势。作为父母,最好培养孩子学会左右两手“开弓”,以便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再次,在孩子已习惯使用左手的情况下,父母不要粗暴制止,否则要引起孩子情绪紧张,有时会导致口吃、阅读困难。正确的方法是:
①父母平时有意识地在孩子的右边放置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让孩子无意识之中学会用右手拿物的习惯。
②注意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纠正,但要在孩子无压力、不改变习惯的前提下,无意识地逐渐加以纠正。
③最初教孩子握笔时,一定要培养用右手。这是由中国的汉字结构和书写顺序所决定的,否则不利于他以后的学习。
总之,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左右手并用的时期,所以父母对偏用左手的孩子不要强行去纠正,顺其自然,但也不能忽视右手的训练。只有左右两手同等训练,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才能使孩子将来心灵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