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是语言智慧的前提,听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了解自己民族的语言。在1岁以前,孩子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声音和语音听觉上。听觉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孩子和外界的交流,对信息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宝宝吐字的清晰度和以后的语言表达。
聆听自然环境的声音
宝宝1个月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注意到生活中一些持续的声音。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尝试用一些持续不断的声音吸引宝宝的注意。
到7、8个月的时候,宝宝的声音知觉能力逐步提高,他们已经开始能够注意到各种声音。这个时候,可以让宝宝听一听钥匙掉在地上的声音、报纸撕开的声音、闹钟嘀嗒的声音,不仅可以帮助宝宝认识这个奇妙的世界,而且还帮助他们感受不同的音色,了解不同的音高。
当宝宝快满1岁的时候,大自然的风声、雨声、水龙头滴水的声音就可以成为宝宝的天然教材了,有意识地引导宝宝注意这些声音,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的奇妙。自然的财富是最为丰富的,可能这些日日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知了鸣叫和拍打窗棂的春枝秋梢,早已被我们所遗忘、忽略,但是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宝宝来说,这一切却是绝对新鲜和陌生的。所以,作为有心的父母,应该善于利用自然,练习宝宝的听觉。
感受优美的乐曲
乐音起伏变化,是对宝宝听觉的最好刺激,不仅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声音的美,而且还可以陶冶宝宝的情操,有益于宝宝的身心健康。
宝宝出生后1周,就表现出对柔和声音的偏爱了。这个时候可以给宝宝听一些节奏缓慢、均匀的音乐,比如《摇篮曲》,这些乐曲可以让宝宝感受到温馨和安全。
到了4、5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加强一些乐曲的节奏感,拉威尔《水的游戏》和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就非常合适,这两首乐曲节奏明朗,但不急促,很容易使宝宝融入到愉快的情绪中。当宝宝醒来一会儿后,可以给宝宝放些音乐,让他跟着音乐的节奏在小摇篮里“手舞足蹈”,也可以抱着宝宝一边听音乐,一边带着宝宝跟随节奏和旋律蹦跳。
准备各种声响玩具
玩具是陪伴宝宝童年的重要伙伴。我们每个人都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玩具长大的,这些玩具或简单粗糙,或精致细腻,都为我们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从宝宝出生起,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已经开始琢磨着,该给宝宝买什么样的玩具了……
风铃:在孩子的小床上挂上一个风铃,风铃柔和悦耳的声音,可以吸引宝宝的注意。仔细观察宝宝,说不定宝宝还可以发现让风铃“唱歌”的秘密呢!宝宝会用动作让摇篮晃动,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会唱歌的风铃;当风铃停下来的时候,宝宝会再次晃动摇篮,然后又美滋滋地欣赏起悦耳的“歌声”。这就是宝宝最初的思维,他发现了自己的动作和风铃的声音之间的秘密:只要自己一动,风铃就会发出声音。在这个游戏里,不仅锻炼了宝宝的听觉,而且还可以让宝宝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了不起——可以让风铃“唱歌”。
4~6个月左右的时候,可以给宝宝玩拨浪鼓和音乐盒,以及其他一些敲响玩具,当宝宝10个月左右,就可以给他玩一些能捏响的软塑料玩具,如小鸡、小鸭、小鸟等。
让宝宝自己“制造”声音
宝宝8、9个月的时候,随着宝宝会爬,他们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大了,对外界的好奇心也会随之逐渐增大,他们总是想弄出点儿声音来。可以给宝宝一些硬质地的材料,比如塑料容器和拨浪鼓,让他尽情地敲打、玩耍。也可以在一个大的塑料皮球里面装上沙粒,滚动的时候能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让宝宝追着皮球爬。
给宝宝洗澡的时候,不妨和宝宝玩个小游戏:
爸爸/妈妈:拍一下澡盆里的水,让宝宝听见“啪”、“啪”的声音。
然后轻轻地抓住宝宝的小手,再拍一下澡盆里的水,鼓励宝宝自己拍起水花。
宝宝:拍水,听见“啪”、“啪”的水声。
逐渐加强节奏性。
宝宝:“啪!”“啪!”
爸爸/妈妈:“啪!”——“啪!”“啪!”——“啪!”“啪!”“啪!”
宝宝:模仿“啪!”——“啪!”“啪!”——
此外,在吃饭的时候,也可以让宝宝听一听“碗筷叮当交响曲”:洗衣服的时候,让宝宝听一听“咔咔歌”。
给宝宝朗读儿歌
一些朗朗上口的小童谣是我们童年的最爱,孩子也一样。从宝宝出生以后我们就可以经常地给宝宝朗诵一些小歌谣,让宝宝感受语音的起伏和变化,体会言语的温馨与神奇。
儿歌范例:
小老鼠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吱吱吱地叫奶奶!
小鸭子
嘎嘎嘎,门前走过3只鸭,
呱呱呱,门前走过3只蛙,
啦啦啦,谁家宝宝唱歌呢?
我们可以不断地给宝宝朗读这些歌谣,随着宝宝发音能力的提高,他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歌谣中的尾音,或者拟声词,这对宝宝练习发音意义非常重大。
模仿宝宝“说话”
两个月开始,宝宝就开始会对别人的发音进行模仿了,似乎是要和你交流似的。宝宝3个月的时候,虽然还不会说话,只能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但是当他听到爸爸、妈妈说话的时候,就会露出天使般的微笑,用透明的眼睛看着你。用孩子的语言和孩子“聊天”,宝宝会表现得很兴奋,他们说话的兴趣,会空前地高涨,可以帮助他尽快地掌握一些基本的语音。
宝宝:“咕噜”、“咕噜”(偶然发音)
爸爸/妈妈:“咕噜”、“咕噜”(模仿宝宝的发音)
宝宝:“咕噜”、“咕噜’(宝宝模仿大人的发音)
当宝宝8、9个月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让宝宝学一学新的音节(主要是元音:a、o、e、i、u)。但是,一些比较复杂的音,比如一些复杂的辅音,宝宝还不能模仿。
爸爸/妈妈:“咿——”、“呀——”
宝宝:“咿”、“咿——”
爸爸/妈妈:“咿”、“咿——”
宝宝:“咿”、“咿”、“咿”、“咿——”
亲密与宝宝对话
到了8个月,宝宝就可以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了,比如当你说“戴帽帽”的时候,他就知道“帽”说的是他的小帽子了。再大一点儿,当你说到他的名字的时候,他就会转过头去看你。因此,父母要最大限度地和宝宝交流、对话,这可以帮助你和宝宝之间建立亲密的感情联结,可以鼓励孩子表达,促进他们交流能力的发展。
当宝宝哭了的时候……
爸爸/妈妈:哎哟!宝宝哭喽!宝宝饿了是吗?
(停顿)假设宝宝在回答。
爸爸/妈妈:宝宝不饿啊!那是怎么了?
(停顿)假设宝宝在回答。
爸爸/妈妈:噢!宝宝是尿湿了呀!来让爸爸/妈妈看看!
爸爸/妈妈:噢,真的尿湿了呀!
爸爸/妈妈:小坏蛋,给你换尿布。哦!哦!不哭了!
(停顿)假设宝宝在说话。
爸爸/妈妈:哎!宝宝可真乖,这回舒服喽!
当给宝宝穿衣服的时候……
爸爸/妈妈:今天穿什么衣服好呢?嗯?
(停顿)假设宝宝在回答。
爸爸/妈妈:穿黄色的呀?好吧!那就穿黄色的!(拿起黄色的衣服)
(停顿)假设宝宝在回答。
爸爸/妈妈:不穿黄的呀?黄的不好看?那好,穿什么颜色的?
(停顿)假设宝宝在回答。
爸爸/妈妈:嗯!好吧!穿白色的!宝宝最喜欢这件白色的衣服了!(拿起白色的衣服)
亲子语音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全部生活!游戏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快乐,游戏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父母可以和宝宝玩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提高宝宝的语音敏感性。
跟宝宝玩藏猫猫的游戏……
爸爸/妈妈:(看着宝宝的眼睛)爸爸/妈妈在哪儿呢?
(停顿)假设宝宝在回答。
爸爸/妈妈:对了,爸爸/妈妈在这儿呢!
然后,躲到一旁,稍微偏离宝宝的视线。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在哪儿呢?
(停顿)等待宝宝转头寻找爸爸/妈妈的身影。
宝宝5个月左右,就应该注意强化宝宝对名字的认识了……
爸爸/妈妈:走近宝宝,呼唤宝宝的名字,给宝宝一个轻吻。
爸爸/妈妈:走到宝宝的侧面,轻轻呼唤宝宝的名字。
宝宝:扭头或者扭动身体,寻找声音的来源。
强化宝宝对词语的理解
语言能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对意义的理解。只有发音,不理解意义,是不能成为“语言”的。在生命的头一年,宝宝已经可以理解一些基本的语词,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孩子理解更多的语词意义呢?这就需要我们做个有心的家长,要从宝宝5、6个月左右就开始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强化常用的词语。将你做的事情“讲”给孩子听。打扫房间的时候,告诉宝宝“妈妈要打扫房间喽!”宝宝饿了的时候,对宝宝说“宝宝饿了,妈妈喂宝宝吃奶。”穿衣服的时候,告诉宝宝“妈妈给宝宝穿衣服了!漂亮的衣服多好看呀!”帮助宝宝了解生活常规。起床的时候,对宝宝说“起床啦!小懒虫!”上床之前,告诉宝宝“我们要睡觉了!”吃饭的时候,对宝宝说“和妈妈一起去吃饭了!”……这样,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强化,宝宝理解的词语就会增多。
帮助宝宝学习与他生活紧密相关的词语,把词语和情境联系起来。宝宝尿床的时候,对宝宝说“小坏蛋,又尿湿了!”客人要走的时候,让宝宝挥挥手,一边挥手,爸爸妈妈一边说“再见”……
每天给宝宝讲故事
故事给了我们幻想的翅膀,给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希望。虽然1岁的宝宝还听不懂故事,但是这个时候对他们的熏陶,会影响将来他们对故事的兴趣,影响他们的语言发展,甚至影响他们与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联系。因为,在讲故事的时候,孩子体验到的是爸爸妈妈的温情、是人与人之间眼神和情感的交流。
对于小宝宝来说,因为他们对故事的意义理解还有困难。因此,家长在朗读故事的时候,要注意语气感情和表情,要看着宝宝的眼睛,和宝宝进行眼神的交流,注意用情绪和动作感染宝宝。故事要短小、简单,语言上拟声词和感叹词要比较多,结构上选择那种反复重复性的。而且还可以自己给宝宝编故事。
故事范例:
咕咚来了
早晨的小湖边,静悄悄的……
3只小兔子快活地抓蝴蝶。
突然,“咕咚”一声!
这奇怪的声音把小兔们吓了一大跳。他们一下子就蹦了起来!
突然,“咕咚”,又一声!
这可把小兔们吓坏了,“快跑,咕咚来了,快跑呀!”小兔子们吓得大叫了起来!
他们转身就跑。狐狸一听“咕咚来了”,也跟着就跑。
小熊一听“咕咚来了”,也跟着就跑。树上的小猴子一听“咕咚来了”,也跟着跑起来了。
小猫、小狗、小猪、小松鼠都跟着大家跑起来了。
他们一边跑,一边喊:“快跑,咕咚来了,快跑呀!”
跟着跑的动物越来越多。
小湖里的青蛙感到特别奇怪,这些人怎么啦?它们怎么跑得这么快啊?
“出了什么事?”小青蛙问。
“咕咚来了,那是个3个脑袋,8条腿的怪物……”
这时候,又听见“咕咚”一声,青蛙回头一看:原来是木瓜掉进水里发出的声音啊!大家都大笑了起来!
小鸭子找妈妈
嘎嘎嘎——
3只小鸭子走丢啦!怎么办呢?他们只好一起去找妈妈!
嘎嘎嘎——
走过来一只扎着头巾的母鸡,小鸭子走过去,问:“你好,你是我们的妈妈吗?嘎嘎嘎——”
“对不起啊!小宝宝们,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鸡妈妈!咕咕咕——”
小鸭子们继续往前走。
走过来一只小花猫,小鸭子走过去,问:“你好,你是我们的妈妈吗?嘎嘎嘎——”
“对不起啊!小宝宝们,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猫妈妈!喵喵喵——”
小鸭子们继续往前走。
走过来一只小黄狗,小鸭子走过去,问:“你好,你是我们的妈妈吗?嘎嘎嘎——”
“对不起啊!小宝宝们,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狗妈妈!汪汪汪——”
小鸭子们继续往前走。
这回,他们听见了“嘎嘎嘎——”的声音!
这一定是我们的妈妈了!
小鸭子们赶紧走过去,“妈妈!妈妈!”小鸭子们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
宝宝跟我学
模仿是人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会模仿别人的样子讲话,模仿别人行为处世,模仿别人的思路来思考问题……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向他人的学习,对他人的模仿。宝宝就更是这样了,他们通过模仿大人的发音,学习母语,模仿大人的口气,学习表达:模仿你的动作,模仿你的表情,宝宝快到1岁的时候,就可以经常地鼓励他模仿你说的单音节词语了。
爸爸/妈妈:小狗,汪——汪——,小狗怎样叫?
宝宝:?
爸爸/妈妈:跟我学,小狗,汪——汪——
宝宝:汪———汪———
爸爸/妈妈:这是牛!跟爸爸/妈妈说,“牛”!
宝宝:牛!
当然,最开始宝宝还学不好,或者根本发不出这个音,爸爸妈妈也不用着急,当宝宝的发音器官渐渐地成熟之后,经过你这样的启发和引导,相信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不会差。
鼓励宝宝表达自己的意见
到了1岁左右,宝宝已经开始能够模仿出单音节的词了,也知道生活中一些常用的词语,比如“帽’、“球’。这是他们表达自我意思的良好开始,作为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宝宝说话,用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你一眼就了解了他的意思,但也要鼓励他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意思通过肢体和语言表现出来。
当宝宝想要皮球的时候:
宝宝:啊!啊——(朝着皮球的方向使劲儿)
爸爸/妈妈:想要什么啊?要什么?
宝宝:要——
爸爸/妈妈:要什么?这是什么?这是什么?
宝宝:球!
爸爸/妈妈:哦,宝宝想要皮球呀!给宝宝!
听儿歌做动作
儿歌是陪伴宝宝整个童年的一个重要伙伴,从宝宝出生开始,爸爸妈妈就已经开始为他们朗读儿歌,跟他们一起做游戏。宝宝们越喜欢儿歌,他们对这种有趣的语言形式就会越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宝宝喜欢上儿歌呢?爸爸妈妈从最开始给宝宝念儿歌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选择那种韵律感很强的,然后在念到最后的一个词的时候,做一个动作,或者拍一下宝宝的小脚丫。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最后就会很期待这首儿歌的结尾,当听到结尾的音的时候,他就会主动地准备做动作。
花花衣,花花衣,身穿花衣坐飞机;
坐飞机,坐飞机,看见汽车嘀嘀嘀,嘀嘀——
当爸爸妈妈念“嘀嘀”的时候,可以拿起宝宝的小手做一个夸张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