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0800000039

第39章 环境污染影响健康

目前,人类活动造成的自然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全球性环境恶化已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第一节环境致病

空气、水、土地和食物等,都是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必要条件。人体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新陈代谢,同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增强与环境的适应性。人们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中,当这种生理功能达到一定限度,超过人体“忍受”程度时,就会引起疾病,导致终身残疾或者死亡。

一、环境致病的因素

人类周围的各种环境因素中,能使人体致病的,通称为环境致病因素。一般把环境致病因素分为下面三种:

1.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病菌和虫卵等。

2.化学性因素,包括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化肥和其他化学品。

3.物理性因素,包括噪声、振动、放射性物质和电磁波辐射等。

据分析,人类大部分肿瘤病同环境污染有关,而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的肿瘤至少要占90%左右。

二、环境致病的阶段

一般来说,当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后,人体对毒性的反应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潜伏期,人体对毒物还有抵抗能力,没有表现出疾病的症状。第二阶段是病状期,在环境污染持续影响下,人体耐受毒素的能力下降,成为没有“病症”的病人。第三阶段是显露期,环境污染再持续,出现了各种症状。第四阶段是危险期,病症没有及时被发现和治疗,表现出毒性反应、发病、死亡等症状。

三、环境致病的特点

环境致病的病症是极其复杂的,一是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二是人体对毒物的忍受能力有个体差异。导致环境污染致病具有隐蔽性,在短时间内对病症很难确定和治愈。如1953年年底,在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一直到1956年5月,大面积发现这种怪病,才找到致病的原因;广泛性,即在一个污染区域内,谁都可能受到危害。如1952年12月5~8日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中,死亡了4000多人,在以后又相继死去8000多人;严重性,如人体内中了汞、铅等毒素后,有的终身受疾,骨骼变形,全身疼痛,有的则不治而死。

四、环境致病的类型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由于污染物的毒性、浓度和人体的个体差异,以及污染时间的长短、散发的快慢等条件的不同,造成的危害也有不同的类型:

1.急性危害

急性危害是指人们一次性摄入大量毒性较强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如家庭燃煤或使用煤气不当,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中毒事故。急性危害来势凶猛,病情发展迅速,后果严重。

2.慢性危害

慢性危害是指人体连续几个月、几年,甚至十几年中,摄入数量不多、危害程度不明显的污染物,在较长时间里才显露其危害性,一般以大气污染对人体呼吸道的危害较多。例如,汽车使用的汽油中含铅,污染了大气,造成对人体的危害是普遍的、长期的。

3.远期危害

比慢性污染作用和发病潜伏的时间更长,可以延续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危及到下一代才显露病症。例如,长期从事镍冶炼的工人,患肺癌、鼻癌的发病率要比其他发病率高出150倍。

§§§第二节大气污染与健康

大气污染物包括一次污染物,如颗粒状物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二次污染物,包括光化学烟雾等。

一、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颗粒物中很大一部分比细菌还小,人眼观察不到,它可以几小时、几天或者几年浮游在大气中。其范围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甚至上千公里。长期生活在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高的环境中,呼吸系统发病率增高,特别是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如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心病等发病率显著增高,且又可使这些患者的病情恶化,提早死亡。

二、氟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氟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铝的冶炼、磷矿石加工、碘肥生产、钢铁冶炼和煤炭燃烧过程的排放物。氟化氢和四氟化硅是主要的气态污染物。含氟烟尘的沉降或受降水的淋洗,会使土壤和地下水受污染。氟是积累性毒物,植物叶子、牧草能吸收氟,牛羊等牲畜吃了这种被污染饲料,会引起关节肿大、蹄甲变长、骨质变松,甚至瘫卧不起。人摄入过量的氟,在体内会干扰多种酶的活性,破坏钙、磷的代谢平衡,出现牙齿脆弱、生斑、骨骼和关节变形等症状的氟骨病。饮用水中含氟量如大于1?郾0mg/L,氟斑牙患病率随含氟量增加而上升;如在40mg/L以上,则出现氟骨病。

三、二氧化硫(SO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SO2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污染的标志之一。世界上有许多城市发生过SO2危害人群健康的事件,使很多人中毒或死亡。

SO2浓度达20ppm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若每天8小时吸入浓度为100ppm的SO2,支气管和肺部将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浓度达到400ppm时可使人产生呼吸困难。

§§§第三节水体污染与健康

成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5%,每日每人生理需水量约为2.5~3.0升。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如体温调节、营养输送与代谢,都需要有水来完成。水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水体受化学有毒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造成急、慢性中毒;水体受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污染,如砷、铬、镍、铰、苯胺、苯并(a)芘等,可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通过食物链可能诱发癌症。

一、砷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砷元素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有毒性的主要是砷的化合物,其中三氧化二砷(AS2O3)即砒霜,是剧毒物。一般情况下,土壤、水、空气、植物和人体都含有微量的砷。若因自然或人为因素,人体摄入砷的化合物超过自身的排泄量,如饮用水中含砷量过高,长期饮用会引起慢性中毒。若煤炭中含砷量过高,因烧煤造成的污染会使人慢性中毒,类似事例在国内也有报道。

砷及化合物进入人体后,蓄积于肝、肾、肺、骨骼等部位,特别在毛发、指甲中贮存,砷在体内的毒性作用主要是与细胞中的酶系统结合,使许多酶的生物作用失掉活性造成代谢障碍。急性砷中毒多见于从消化道摄入,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抢救不及时即造成死亡。

二、铬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大量的铬能危害人体健康。铬中毒主要指六价铬。由于铬的侵入途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饮用水被含铬工业废水污染,可造成腹部不适及腹泻等中毒症状;铬为皮肤变态反应原,引起过敏性皮炎或湿疹,湿疹的特征多呈小块、钱币状,以亚急性表现为主,呈红斑、浸润、渗出、脱屑、病程长,久而不愈;由呼吸道进入,可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严重时使鼻中膈糜烂、穿孔。铬还是致癌因子。

三、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金属汞中毒常以汞蒸气的形成引起,由于汞蒸气具有高度的扩散性和较大的脂溶性,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经血液循环运至全身。血液中的金属汞进入脑组织后,被氧化成汞离子,逐渐在脑组织中积累,达到一定的量就会对脑组织造成损害。另外一部分汞离子转移到肾脏。因此,慢性汞中毒临床表现主要是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和疼痛、肌体震颤、运动失调等。

四、氰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氰化物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经口、呼吸道或健康的皮肤都能进入人体内。经消化道进入胃,在胃酸解离下,能立即水解为氰氢酸,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血液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与氰根结合,生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丧失传递电子的能力,使呼吸链中断,细胞窒息。由于氰化物在类脂中的溶解度比较大,所以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受到危害,尤其呼吸中枢更为敏感。呼吸衰竭乃是氰化物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氰化物慢性中毒多见于吸入性中毒,经水污染引起人体慢性中毒的比较少见。

五、酚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酚类化合物中以苯酚毒性最大。炼焦、生产煤气、炼油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废水中苯酚含量较高。酚类化合物侵犯神经中枢,刺激骨髓,进而导致全身中毒症状。如头昏、头痛、皮疹、皮肤瘙痒、精神不安、贫血及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和食欲不振、吞咽困难、流涎、呕吐和腹泻等慢性消化道症状。这种慢性中毒经适当治疗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第四节噪声污染与健康

所谓噪声是指人们主观上不需要、给人们生活带来不愉快的声音,和排放到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一样,是环境中的污染物。当前环保工作已把它列为管制对象,规定了噪声的排放标准和环境容许水平。环境噪声污染是指环境中噪声超过了人们所能接受的程度。与化学污染物相比,噪声污染范围广泛,噪声源停止后噪声亦随之停止,无残留、无蓄积。

环境中噪声来源主要包括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产生的交通噪声、各种工矿企业产生的工业噪声、建筑工地产生的施工噪声以及人为活动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噪声等。其中交通噪声占城市噪声的70%左右,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

反复、长时间、超负荷的噪声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条件反射异常、脑血管功能紊乱、脑电位发生变化以及头痛、头晕、耳鸣等神经衰弱症候群。累及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跳加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心排血量减少而使心肌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塞。累及内分泌生殖系统可引起性周期紊乱、受精迟缓,并可引起染色体突变而致畸胎的发生。另外长时间生活于噪声环境中可使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有:改进设备结构,提高部件的加工精密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射功率;利用声音的吸收、反射和干涉等特性,采用吸声、隔声、隔振等技术以及安装消声器以控制噪声的辐射。此外还应加强对噪声的管理。

§§§第五节电磁辐射与健康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对人们的影响日益严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都是以可见的物质形式存在,噪声污染和电磁污染则以能量的形式存在,噪声可以被人们的耳朵感知,只有电磁污染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其实它穿透力强,充斥整个空间,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对人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我们周围,手机、对讲机、微波炉、电磁炉、计算机、电视机、电热毯等家电及户外的高压电线、电焊机、各种高频作业设备和一些医疗设备工作时都会产生一定量的电磁辐射,尤其是随着广播电视、输电线路和通讯业的不断发展,辐射源越来越多,电磁污染日益严重,长期处于电磁辐射环境下,对人体会产生伤害:对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心动过缓、窦性心率不齐、免疫功能下降;对视觉系统表现为视力下降,引发白内障;孕妇易产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易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等。对此国内外都有过很多相关报道,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电磁辐射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最大危害之一;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明确要求:各国政府必须加强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工作;

1999年5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公告:电磁辐射危害人体健康!

2000年3月28日,国家经贸委下发安全第189号文件:电磁辐射需加以防护!

2001年8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第9号消费警示:日常生活需防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能量通常以辐射源为中心,以传播距离为半径的球面形分布,辐射强度与距离平方值成反比。人们应该采取措施对电磁辐射进行防范,包括远离辐射源,减少与辐射源接触的时间,穿防护服、帽等。

目前市场上的防护服材料有三类,一类是金属纤维混纺织物,采用不锈钢纤维与其他化纤、棉等混纺形成电磁屏蔽织物,在30MHz~1GHz频段,屏效25~35分贝(数值越高效果越好),在10KHz到1MHz屏效5~9分贝。第二类为多金属离子织物,采用多种金属离子涂附在普通织物上,形成一定的电磁屏蔽功能。在10KHz到1000MHz屏效0~17分贝。第三类为金属化织物,采用化学沉积方法在普通织物表面“镀”上一层高导电金属层,形成电磁屏蔽织物,简称导电布。在10KHz到1000MHz屏效高达50~80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