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冰鉴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1500000005

第5章 神骨(4)

这种人紧张,感觉敏锐,具有好动、静不下来的外向性格。他们体力充沛,节奏快,而且可以吃苦耐劳,身体的韧性一流。身体颇为强健,很少有水土不服的情况,体力的恢复也比较快。他们总有法子在搭乘好几个小时的长途飞机后,立即投入工作。这种人在人际场合中很吃得开,属于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典型。不过,他们交朋友的目的明确,所交往的朋友也局限于工作上的关系,他们很会因实际需要选择朋友,很会利用朋友的“附加价值”来赚钱或发展自己的事业。几乎只有一面之缘的人,都会被记入他们的资料库中,成为日后的合作伙伴。

9.倒三角形脸

额头宽,脸型随着往下巴的方向慢慢变窄,形成倒三角型的脸孔。

有这种脸型的人和他的身体有关,他的身体多半也是细瘦、娇小的体形。他们做事多半一丝不苟,有洁癖。他们有很强的虚荣心,喜欢受人瞩目,同时也很关心引人注目的事物;具有贵族化的嗜好,对戏剧、优雅的东西充满憧憬,但如果不能遂意,也会有焦躁的举动;性情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还有细腻而浪漫的一面,多数人带有难以接近的气质,因而使人感觉难以相处,要接近这种人必须以浪漫而富有幻想色彩的话题作为交际的润滑剂。

神之清浊

原典

文人论神,有清浊①之辨②。

注释

①清浊:目光的两种状态。一种是清亮晶莹,顾盼端庄;另一种是昏浊灰暗,顾盼惊疑不定。②辨:区别。

译文

古之医家、文人、养生者在研究、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纯与昏浊两种类型。

解读

文人在研究、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明和愚浊两种类型。中国古代哲学观有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同一的思想,古人就曾用“清”与“浊”来区分人的智愚及贤与不肖。《冰鉴》也正是沿袭这一古代思想,用“清浊”这对术语来评判人的贵与贱,贤与不肖。

清,如水的清澈明澄,用在人身上,就是清纯、清朗、澄明、无杂念的状态,与人的端庄、豁达、开明风度相配,常与“秀”连之,称为“清秀”。

浊,如水的浊重昏暗,用在人身上就是昏沉、糊涂、驳杂不纯的状态,与粗鲁、愚笨、庸俗、猥琐、鄙陋相配,常与“昏”连用,称为“昏浊”。

从这里以看出,清与浊是相对应的一组概念,说明人是聪明还是愚笨,是智慧还是鲁钝,在评判人的命运时,清者贵,浊者贱。

神的清浊比较容易区别。神清气爽,体清人妙,能从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如此神趣,这个人一定聪明敏捷,这就是神清的表现。神主要集中在眼睛里。举例来讲,童年时代变化不大,都是明亮而清纯的。在校学生与在社会上混了几年的人一比,他们的差别就出现了,在校学生的眼神是明亮清纯,没有杂念的,而后者由于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思想发生了变化,则变得老练世故,缺少那种心底无私的清纯味。又比如少年人的眼睛是明亮清澈的,老年人的目光则显得较混浊昏暗。这不表明少年人比老年人聪明,但少年人的机敏伶俐往往是老年人所没有的。而且年老者比起自己年轻时,思维、记忆力、办事效率都大大不足。神的清浊变化跟大脑思维相关。这一切都会从眼睛里面表现出来。

神清也有若干层次。有神清而足的,有神清而不足的。神清而足,是有大智慧的人,他们在表现上如深潭蓄碧水一般,无大风不会起大浪,平常表现得平平淡淡,不疾不徐。有大智慧的人是很谦虚的人,而且深藏不露,不为一失一得计较。他们的生命力也很旺盛,精力充沛,有足够的思想力和行动力去处理问题。这些人既聪明,精力也充沛,属静如处子,动若脱兔的一类人。

神清而不足是智慧中等的人。神清,人聪明;神不足,精力不充沛。他们比较聪明,但是精力不足,缺乏应有的行动能力,意志力也明显不足。这种人干事很难持之以恒,所以最终难以成大的气候。

“神清”“神浊”与修炼关系重大。例如恒心、毅力等良好品质,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来实现的。“神浊“之人,只要不断努力,积累智慧,也会逐渐聪明起来,就会由“浊”变“清”。“神清而不足”的人,在后天的学习中,在良师益友的鼓励和引导下,不断添加信心,磨炼意志和恒心,经过坚忍不拔的努力,也会由不足到充沛。反之,“神清”之人,如果单凭天分的“清”而不努力,大脑就会生“锈”,就会由“清”变为“浊”。神清而足的,也会由于自己的懒惰,渐渐失去进取心和动力,而只能做出一般的成就来,结果实现不了远大抱负。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讲的那个小孩方仲永,本是很聪明的,天分极高,神应是清朗的,因此不学而才,咏诗作赋,出口成章。但他的父亲却是个昏浊之人,竟把儿子作为摇钱树,到处去招摇获利,不让儿子进一步学习,天分得不到锻炼和启发,人也不再聪明,神也不再清,到长大成人后,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

处世活用

古代《相经》上说:“一个人的贵贱取决于骨骼,而寿命的长短则取决于其精神气质的虚实。”下面引述的《左传》中的这个故事来作为以“神”预测命运的参考和例证。

周景王派单成公到戚邑去会见韩宣子。单成公目光低垂,言语迟缓。晋国大夫叔向说:“单成公快要死了吧?大臣上朝都有一定的位置,会见诸侯时进退有一定的秩序。上衣的左右襟要在胸前交会,腰带的结子要打在前面。会见和上朝时所说的话,一定要让大家都听到,这是为让讲的事明明白白,有条有理。目光不能超出腰带结和衣领之间,这是为了让容貌端庄。用语言明确自己所说的事情,再用容貌加强它,丧失了这些准则就会有损形象。现在成公作为周王的特派长官,在朝会中传达周王的命令时,目光高不过腰带的部位,声音传不出一步远,神情委靡不振,言语含糊不清。神情不振就无法让人敬重,言语不清就无法让人遵从。这都表明他已经没有守护身体的生气了。”后来,单成公果然就死在当年的冬天。

职场活用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每个企业如何能笼络人才并人尽其用,往往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对领导者而言,在情况各异但都对成功孜孜以求的员工中识别清浊,拔擢人才,并引导其他人由浊变清,共同进步,才称得上是好的掌舵者。

一家店铺同时雇佣了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并且支付他们同样的薪水。可是老板很快提拔了叫阿诺德的小伙子,却仍在观察叫布鲁诺的小伙子的表现。布鲁诺不满意老板的不公平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今早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什么的。”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

布鲁诺赶紧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子土豆。

“价格是多少?”

布鲁诺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价钱。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你坐到一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你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很显然这个故事中的老板,也是一位识人的高手,阿诺德和布鲁诺两个人不同的办事风格,显示出了两个人的神之清浊,而老板抓住了根本的东西,看出了两个人的性格差异以及各自的发展前景。老板的正确识人和管理方法,对像阿诺德这样的员工无疑是一个激励,对像布鲁诺这样的员工同时也是一种鞭策和警示。

庸医可误人,庸师亦会误人。识别人才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也是任何一位管理者的必备课程。鉴人者尤其是管理者应学习曾国藩的丈人,不依他人的评判为标准。言不妄发,性不妄躁,看人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赏罚分明,这既是做人、鉴人的标准,也是管理的标准。

神之邪正

原典

清浊易辨,邪正①难辨。

注释

①邪正:从精神状态中反映出来的正直与奸邪两种心性。

译文

“神”的清纯与昏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了。

解读

邪,指奸邪;正,指忠直。

神的清浊是比较容易区分的,但邪正却要难得多,因为邪和正都可能混在“清”当中。即不论品德高下,其人都很聪明,也很有才干。因为他聪明,因而有善于伪饰的本领,所以要辨其邪正,比辨人之“清浊”要难得多。因此,《冰鉴》明言“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邪正难辨,因为人的聪明智慧并不意味着品性高尚。见识敏达,能力强干的人中,有道德高尚的,也有品行低劣的。大忠大奸之人的智慧都是好的,人也聪明,神的邪正都混迹于“清”当中,形的相似性会蒙蔽许多人的眼睛,因此鉴别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邪正难辨,还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奸邪的人可以用行动、言语来掩饰自己本真的面目和企图。如果不依神的邪正来鉴别人才,反而为言语、行动等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就是对人的判断力太弱,不会识别人。

邪正难辨,还因为另有介于正邪之间的一类人,这类人应在具体的环境下去区分他是奸邪还是正直,不能一概而论。

邪正难辨,还因为不同时代有就立场不同标准不同的道德标准,因而邪正观念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古之奸邪,在今天也许是正确的;古之忠直,在今天可能是迂腐的。

眼睛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清浊上,而且体现在邪正上,也即通过眼神可以看到一个人品性如何。眼睛看人的方法由来已久。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为内,情为外,性为体,情为用,性受外来的刺激,发而为情。情所表现最显著、最难掩的部分,不是语言,不是动作,也不是态度,而是眼睛。

处世活用

如果一个人的“神”平和端庄,“神”定,表明他道德高尚,对人忠心耿耿,不会叛变,也不会因周遭事物的变化而改变节操和信仰,敢于坚待正确的东西,意志很坚定。

如果一个人的“神”挫,其品格卑下,心怀邪念,容易见异思迁,随便放弃自己的道德情操而趋利。这种人平常善于掩饰自己,往往在准备充分、形势成熟后才显出本性。他们不会轻易发难,不打无准备的仗,是大奸大贼之人。

需要说明的是,神固然与遗传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在后天环境中磨砺出来的。王安石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守成。”

分辨神的“清浊”“邪正”,主要是看两眼。孟子在《离娄篇》中有一段根据眼睛来识辨人心善恶的论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眸子了”就是眼珠明亮而清澈;“眸子眊”就是眼珠昏暗而混浊。如果心中“正”,则“眸子了焉”,如果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通过对眼睛的仔细观察,来弄清楚“清”里面的“邪正”。

“眼神正”其人大致正直,“眼神邪”其人大致奸邪。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通过眼神识别人物的高手。

有一次,曹操派刺客去刺杀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刘备对他的分析很满意。不久之后,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辞上厕所。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兴汉灭曹。”诸葛亮却不以为然地说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怜逆之意,奸邪之形毕露,他一定是个刺客。”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而刺客早已逃之夭夭了。

在瞬息之间,通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诸葛亮的确是一个识人高手。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闪烁不定他的眼神中发现破绽的。

在生活中,常有那些仪表不俗,举止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可能就比较困难了。这时除了从言语行为上的辨别,更不能忽视眼神中透露的信息。每一个人,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的眼睛往往是他的灵魂的忠实解释者,正如《简·爱》中写道:“灵魂在眼睛中有一个解释者——时常是无意的,却是忠实的解释者。”

人们常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这恐怕也道出了“人心难测”的道理。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是口蜜腹剑或笑里藏刀,许多正直的人都在这上面栽过跟斗,往往在事后才会明白他是这样的人!人们也常说,知人难,知人心者更难。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嘴里说的不是心里想的;心里想的又不是嘴里所说的。正如《冰鉴》所说人之“正邪难辨”,难辨是难辨,但并非不可辨。尽管那些奸邪小人都善于伪装,但总有些破绽可以让我们看清其嘴脸。

知人看交结,识人看处事。识别一个人只要看他现在的为人处世,就知道他会对你怎样了。在目光上游离不定,斜眼看人,这类人也是不可深交的人。因为正常人看人都是两眼平视,目光正常,而有部分人在第一次交往时,就爱用斜视且游离不定的目光去看人(初次交往时特性最明显,熟了后不易察觉),此类人是要始终留一手的,所以此类人注定是不可靠的。总是在你面前说别人闲话,记别人小账的人,在背后必然会说你的闲话,记你的小账。整天算计别人,和别人过不去的人,与你关系再好,有朝一日你很可能要被他算计。对那种别人帮了他的忙不仅不感恩,反而恩将仇报的人,无论如何对他不可发善心,否则倒霉的只能是你自己。

神的偏邪与形有一定的联系,比如有些坏人“贼眉鼠眼,一看就不是好东西”,但事实上不尽是这样,巴黎圣母院里相貌丑陋的伽西莫多比英俊帅气的骑兵队长更善良、忠诚。因此说,“以形观人”很容易犯下错误,而“神”来自于心灵本性,做假不易,以它来断人品性,更为可行一些。

曾国藩善于洞悉部下心理,精于驭人之术。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他在识才用人问题上,也有大栽跟头的时候。所以他才有了“邪正难辨”这样的感慨。

有一次,曾国藩与几个幕僚煮酒论英雄,他问道:“我与李鸿章、彭玉麟相比,孰高孰低?”幕僚中当然不乏“九段”拍马高手,其中一位抓住机遇,抢答道:“自然是曾公才德最高!”不料,此时曾国藩觉得还是谦虚点对自己进步有好处,摆摆手说道:“过誉了,过誉了。李鸿章和彭玉麟都是当今的英才,我自知不及二位。我生平稍值得赞许的,就是不爱听拍马奉承,还有那么一点儿自知之明。”

幕僚们听罢,坚决不信,继续猛拍狂拍。又一位开腔:“曾公不必客气,依我看你们三位各有所长,各有千秋,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公……”

这位老兄是信口开河,不料说到此突然卡壳,想不出恰当的比喻了。

曾国藩正听到兴头上,追问道:“我怎么样呢?”

其他的幕僚们见状,立即脑筋急转弯,想来个一语惊人,大讨曾国藩的欢心。无奈,脑袋忽然“停电”,就是想不出。

坐在门边的一位年轻人插嘴道:“曾公仁德,人不忍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