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身份心理学
1731800000015

第15章 语言心理学:表达见解的必要技巧与尺度(3)

合乎时宜

赞美的效果在于相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

“甜言美语三冬暖”,真诚地赞美别人,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你将会有绚丽的人生和丰厚的收获。

许多人之所以很难与人相处,就是因为吝啬自己的赞美,不愿把温暖人心的赞美之言奉献给别人。要知道,真诚的赞美可以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你来说,赞美并不需要花费投资,却能赢得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让思想总比舌头快一步

在哈佛大学一项关于友情的调查中,调查的结果让调查者感到十分意外。调查结果显示:拥有最多朋友的是那些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能言善辩、引人注目的演说者。对此有关专家给出的唯一合理解释是:“愿意讲话的人远远多于愿意听话的人。”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渴望表达自己。聪明的聆听者能够让说话者有充分的表达的机会,自然就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有这样一位经理,他心存好意,请公司一位职员一同用餐,目的是想劝这名职员继续留在公司工作,可是却没有收到效果。因为在用餐过程中,他为表达自己对这位员工的重视和对他长远前景的规划,嘴里的话一开讲便停不下来,连给这名职员插嘴的机会都没有,而这名职员之所以要离开这家公司,就是因为经理从来都不关心员工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只是自己一个劲说,一个劲讲。

我们身边总是不难发现这样的人,他们的舌头就像一个上了发条,不知疲倦的永动机,机械地劳作,滔滔不绝地讲述心中的“重要事“,排列脑中的字句,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嘴,从不观察他人的反应,翔实具体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看到,也控制不住自己激情表达的欲望,仿佛他们一生都没有得到过别人的关注一样。

一个投资巨大的商业电视节目的制片人在和一个总导演的候选人进行合作意向交谈时,这位导演为了充分展示自己多么的才华横溢,口吐飞沫地说了五个多钟头。每当制片人想问话的时候,他都武断地说:“你先听我说完。”煎熬的五个多小时,制片人听完后,就排出了这位候选人导演该节目的可能性。因为“这不是一个可以合作沟通的导演,他完全框架在自己的思想中,而他所说的,与我的节目性质不吻合。”

一个商店的售货员,拼命地称赞他的货物怎样好,而不给顾客说话的机会,就不能做成这位顾客的生意。因为顾客顶多只把你看做一个生意经,决不会因此购买。反过来,你只有给顾客有说话的余地,使他对货物有询问或批评的机会,双方形成讨论和商谈才有机会做成你的生意。

世界著名记者麦开逊说:“不肯留神去听别人说话,是不受人欢迎的第一表现。让他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然而,现实中,每一个人都喜欢叙述有关自己的事,都想美化自己,也都想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叙述;同时,每一个人又想探知别人的秘密,并且都想及早转告别人。这种现象,也许可以说是人的本性。

所以,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与人交谈,交往中应从具体的事件入手,会听话比会说话更为重要。聆听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拥有更好的谈话伙伴。一个好听众总能比一个擅讲者赢得更多的好感。

有一年,美国最大的一家汽车工厂正在准备采购一年中所需要的坐垫布。3家有名的厂家已经做好样品,并接受了汽车公司高级职员的检验。然后,汽车公司给各厂发出通知,让各厂的代表作最后一次的竞争。

其中一个厂家的代表基尔先生来到了汽车公司,他正患着严重的咽喉炎。“当我参加高级职员会议时,”基尔先生在卡耐基训练班中叙述他的经历时说,“我嗓子哑得厉害,几乎不能发出声音。我被带进办公室,与纺织工程师、采购经理、推销主任及该公司的总经理面谈。

“我站起身来,想努力说话,但我只能发出尖锐的声音。所以我只好在本子上写了几个字:‘诸位,很抱歉,我嗓子哑了,不能说话。”’

“‘我替你说吧。’汽车公司总经理说。后来他真替我说话了。他陈列出我带来的样品,并称赞它们的优点,于是引起了在座其他人活跃的讨论。那位经理在讨论中一直替我说话,我在会上只是微笑点头或做少数手势。”

“令人惊喜的是,我得到了那笔合同,订了50万码的坐垫布,价值160万美元——这是我第一次得到这么大的订单。我知道,要不是我实在无法说话,我很可能会失去那笔合同,因为我对于整个过程的考虑后来发现是错误的。通过这次经历,我真的发现,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愈翔实具体,让他人说话有时是多么有价值。”

与其自己唠唠叨叨地去背生意经,还不如让顾客或者客户有一个评价、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同时,如果能够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你就给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以后别人就会更愿意与你交谈了。

善于倾听,认真了解客户所想要的信息,如果客户提供给你的信息是对你的设备感兴趣,觉得你的设备能为他创造价值,或者他对你的设备不是很了解,需要你为他提供帮助等信息,这都是较好的反应,这时我们要学会倾听,尽可能不要去打断对方说话,等到他停止的时候,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戴尔·卡内基在《人际关系》一书中,叙述了一个他亲身体验的小故事: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桥牌集会。在场的一位金发女郎听说我过去在欧洲呆过不少时间,休息时,她对我说:“卡耐基先生,能给我谈谈欧洲吗?那里一定有许多美妙的地方和美丽的景色。”

我们在沙发上坐下来时,她说她和她的丈夫刚从非洲回来。说明你对对方愈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愈看重。

“啊,非洲!”我叫起来,“那地方太有意思了。我一直想看看非洲,可我始终没这缘分。你去过那个传闻中的狩猎王国吗?你太幸运了!能告诉我那里到底是怎么样吗?”

45分钟过去了。她再也没有问我到过什么地方,看到过些什么。事实上她并不想听我谈自己的旅行。她所要的只是一个有兴趣的听者,这样才能提高她的自尊。

分别的时候,她对主人说我是一个“最有意思的人”,人们有非常显著成绩的时候并不多见。因此,是一个“最有意思的谈话家”。

一个最有意思的谈话家?可我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话。我所做的只是:专心地倾听。

我对非洲一无所知,就像我对企鹅解剖一窍不通一样。我真诚地对我不了解的事情感兴趣,这一点对方是能够感觉到的,所以她很高兴。

这种专心诚意地听别人讲话,正意味着给予别人以最大的赞美。这种“暗示性赞美”是人类隐秘的通病所需要的处方。

如何做到倾听对方呢?

要专心。倾听时要精神集中,神情专注。多与对方交流目光,别人讲话时要适时点头,并发出“是”、“对”、“哦”等应答。但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也不要随便插话,若非插话不可,要先向对方表示抱歉,并征得对方同意,如“对不起,我可以提个问题吗?”或“请允许我打断一下。”

要虚心。交谈中要尊重对方的观点,即使你不同意别人的看法,也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如确有必要,需等人家讲完后再阐明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对方还没有充分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的时候,不要轻易表态,乱下断语,也不要挑剔批评。

要耐心。交谈中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会因为对方过长的发言或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而感到厌烦,这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表露出来,要耐心听他把话讲完,这是对讲话人的尊重。特别是对方有意见的时候,要耐心倾听,给对方提供宣泄自己不满的机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大自然赋予人一条舌头和两只耳朵,为的是让我们多听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