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分制度 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
1737500000009

第9章 高度决定成败,决策偏一寸执行偏百里(3)

第三,谨慎从事。

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我们特别强调速度。这是一个做什么都显得比过去要快很多的年代。

当然,当今时代之所以发展快,一个主要原因是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特快专递、传真、超音速飞机、调制解调器和移动电话等等,已经大大地提高了商业生产率,而且提高了我们对信息进行反馈的速度。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高科技和人们趋向于要求我们用越来越快的速度去工作,但是,这种现象本身并不说明这是一种好现象。有人认为,有些事情,如果慢慢做,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我们应该停下来,平心静气地进行一番思考,然后再做。

比如,聘用人的决定是应该慢慢斟酌后再作决定的。因为,如果你要邀请某个陌生人到你的公司去工作的话,你需要在对这个人有了必要的了解之后再作决定。但是,通常的情况是,人们往往倾向于尽快作出聘用的决定。因为他们迫切需要有人来填补某些空着的岗位。他们通常也不会问这份工作需要他人来代替吗?他们一般也不会重新做一份工作介绍。他们仅仅是在找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填补一下某个职员离职后留下的空缺。

对高新技术设备的配备是另外一个需要等等看的领域,因为等等看的结果要比直接介入好得多。例如,5年前,一台个人电脑要花近万元才能够买到。而现在,你只需要花费5000元就可以买到一台,而且其性能比以前好得多。绝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没有谁能够压制住要购买这些东西的欲望,等到价格有朝一日降下来以后再去购买。

尽管我们都知道有些事情是需要慢慢完成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并不这么做。在这里,必须提醒大家,慢慢地完成某些工作是很有好处的。

决策时要有果断行事的魄力

现代企业要求决策具有一定的效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决策时的犹豫不决、有意或无意的拖延常会降低决策的效率。在犹豫不决时,领导人首先要找出拖延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着手改进。

可以首先列出几个悬而未决的决定,然后认真分析,看这些问题为什么会进入决策系统,是从哪里进入的,并且要找出共同的原因。接下来要判断问题的解决是否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如果是,就立即动手解决,如果不是,问题的解决还要依赖其他人的支持。这时可以设法制造一个能使决策过程的改进迫在眉睫的事件,并且要准备与对改革有最大影响力的人公开对话,不要漏掉每一个对改革有影响的人。可以将改革建议与理由写成文稿,并举出特例,以增强说服力,而且自己的改革建议应包括两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在改革决策过程的方法中,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

组建高效率的团组,以便依靠团组的力量形成更好的决策方法。这个小组应当反映那些使决策过程被拖延的各个团组和部门的状况。

使重大决策的范围缩至最小。这个范围应能保证取得很大的成功,以便树立信心,为下面的改革提供支持。

下调决策制订的层次。发掘企业中的能干、守信、有责任心、高素质的人才,给予他们相应的决策权,同时也要有制衡机制,防止这些人才做出对企业不利的决定。

把决策过程划分为逐步递进的小步骤。让决策者做出第一阶段的决策,给予他们制订决策的机会,培养他们制订决策的能力,注意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介绍情况,提供建议。当他们成功地制订了决策时,鼓励他们。

在改进决策过程时,还要注意以下的问题,以免出现差错。

首先,不要把犹豫不决、拖延看作是别人的过错,不然,就没有人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了。认真分析几个决策过程后,可能会发现,事先准备得充分与否以及呈报时的陈述方式都会对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成为阻碍决策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培养每个人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使重要的信息引起别人的注意,怎样将自己的想法、计划、提议或报告向听众明确清晰地阐述。

其次,要注意是否是全体员工都有躲避发言的行为。如果是,就让大家共同讨论为何躲避,想办法使全体员工学会采取行动,迈出前进的步伐。最好的办法是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设想如何采取办法付诸行动。

对决策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即使最优秀的领导者也会不可避免地作出一些错误的决策。对此,钢铁业巨头肯·埃弗森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从哈佛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可以说是不错的了,可是他们所作的决策有40%都是错误的。最糟糕的领导者作出的决断则有60%是错误的。”在埃弗森看来,最好的和最糟的之间只有20%的差距。即使经常出现差错,但也不能因此就惧怕作出任何决策。埃弗森认为:“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作出种种决策。不作决策,也就无所谓管理。管理人员应该建立起一种强烈的自尊心,积极地敦促自己少犯错误。”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思路,领导者们完全可以把错误率降低。正确的思路即是对决策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处理棘手的问题一定要格外谨慎。身为领导,尤其要注意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

1.在录用新人时一定要反复斟酌

录用职员貌似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可一旦选错了人,就很难在短时间内纠正错误。录用一个人相当于把他请进“家”来,把这个“家”的前途与命运托付给他。他身负这样的重任,既能经营好这个“家”,也能毁了它。因此,选人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有的人一开始会隐藏得很好,日子长了,露出的马脚也会越多。

每录用一个职员,都会对许多人带来影响,有时这种影响甚至是致命的。你雇用了一个看似“杰出”的新人,可不久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人渐渐远离你,你手上的客户也不翼而飞。或者,一个勤勤恳恳的秘书因你一个错误的决策而丢掉饭碗,取而代之的可能只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而已。

因此,在录用新人时一定要反复斟酌。不善于用人的领导者绝不会是出色的领导者。

2.决策时务必全面掌握信息,参加竞争必须谨慎

有时候出于种种原因,我们还没来得及掌握全面的情况,就不得不凭直觉作出各种决策。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决策极可能是错误的。

3.切莫过分自负

自信给人勇气,使人作出大胆的决策。自负则是自不量力,毁人毁己。

特别是生意场上会时时传来各种好消息与坏消息。我们常因好消息而忽略了坏消息的存在。

设想为了把一种新型洗发香波投放市场,我们做了一个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8%的消费者对这种香波表示认可。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数字,它说明超过一半的消费者会去购买这种产品。

不过,事情还有另一面。42%的消费者不喜欢这种香波,这又说明有将近一半人会拒绝使用这种产品。人们往往只见那58%,而看不见这42%。他们沉浸在58%所带来的喜悦之中。殊不知,如果他们再稍微关心一下那42%,结局也许会更完美。

好消息就这样把你带入自满、自足的境地。它能削弱人的积极性、上进心。

另外,好消息带来的盲目乐观也会给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可如果得到的是坏消息,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有人组织一场体育比赛,计划获利5万美元。可实际结果却与设想大相径庭,主办者反而赔了5万美元。消息传开,上上下下为之动容,大家会纷纷要求削减开支,裁减冗员,甚至一张纸也不会轻易浪费。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在有利可图的时候大家想不到节约,而非要等到火烧眉毛的时候才作“何必当初”的感慨呢?

4.不要墨守成规

生意场上最可怕的是认为万事不变,顾客不会变,他们会一如既往地购买自己的产品;委托人不会变,他们永远觉得你真诚可信;竞争对手不会变,他们将永远停留在原来的实力水平上。

成功的领导和领导者绝对不会有这种墨守成规的想法。他们知道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尤其在当今政治、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快速的应变能力尤为重要。

许多人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往往只凭经验,不去想想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会凭几年前的失败经验告诉你:“老兄,5年前我就这么做了,根本行不通。”他们没有想到,5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以前不适用的做法现在没准是恰逢其时。

还有一种人,他们死死抱住以前的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顽固地认为:“这个方法5年前有效,现在当然还有用。”在他们眼里世界是静止的。

因此,每当你作出新决策前,千万不要犯墨守成规的错误。不要以为你以前失败过现在还会失败,也不要以为,你以前成功过现在还会成功。

保证决策得到正确的执行

对于决策者而言,在决策方案确定之后,并非决策已经完毕。相反,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如何实施决策,仍旧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就好比水烧到了99℃但缺少最后1℃的火候,仍旧不是开水一个道理。没有确实可行的决策实施方法,这个决策必然会遭到失败,因此必须掌握一些技巧。

第一,能够坚持。

干任何事业,决策之后很可能会碰到许多不曾想到的困难。这时,敢于坚持自己的决策是第一位的。事业的未来和成功,也在于意志的坚定和百折不挠,这一点对于决策者来说尤为重要。

第二,学会改变。

坚持自己的决策也要把握一定的前提。当自己的决策明显偏颇的时候,就不能坚持错误,而是应该果断地寻求改变的策略。许多领导者都觉得改变主意是种无能的表现。而实际上则恰恰相反,及时改变错误主意是明智的举动。这非但不会遭人耻笑还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当然,如何圆满地改变自己的决策,其中也大有“艺术”可言。

(1)选择一定的时机。如果情况发生变化,那你在一分钟内改变想法也无可厚非。不过在改变决策以前,最好还是选个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作出决策与改变决策之间的时间越长,这种变化就越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为,时间会使环境发生变化,环境又能让人发生变化,而且时间久了,人们也就渐渐淡忘了你以前所持的态度。

设想在一次会议开始时你赞成某事,而会议结束时你又持否定意见。那么在别人眼里你没准会是个反复无常的怪物。而要是在会议期间,情况发生了新变化,那么在别人看来,你这种改变实在是明智之举。

同样,在以上情况下,把宣布改变决策的工作放到会后,效果会更理想。你改变想法之前,经历的时间越长,你的新决策就越显成熟,看起来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而且时间一长,人们会觉得那是你作出的一个新决策,而不是什么改变主意的结果。

(2)列出充足的理由。明确地罗列出你之所以改变决策的理由,别人就不会认为你朝令夕改。理由越多,大家就越相信这不是个草率的决策。这个道理再明显不过了,可是许多管理人员只凭直觉妄下断言。当部下问起为什么改变想法的时候,得到的只是诸如“因为我想这么做?”或“我愿意选”那样硬邦邦的回答。从这些回答里,人们只能看到一个飞扬跋扈的老板的形象。

总之,当你自己都说不清楚为什么要改变决策的时候,最好不要急于改变自己的想法。

(3)试着作一次武断的决定。假如你既没有拖延时间的借口,又找不出足够的理由,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妨试着作一次武断的决定。显然,这样的决策一旦宣布,肯定会招来一片质疑,可对你来说理由总归是有的。

也许你手头掌握着一系列事实促使你改变决策。可现在时机未到,还不能把它们公诸于世。也许这样的决策会损害公司的短期利益,但实质上却是个大有可为的长线投资。也许这完全是个根据事实推测出来的结论。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只好武断一次,尽管这种做法看上去不会很受欢迎,既称不上公道,又不易被人理解。

但你可以请求周围的人相信你。如果在此之前,你一直特别善于运用前面提到的两种改变决策的艺术,那么偶尔地武断一次也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