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的感悟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7600000026

第26章 一生成功的忠告(3)

从那时起,人们就流传说:“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些事看来似乎是小事,却是全局成败的关键。所以,欲成就大事的人,应该做好每一件小事,不以事小而不为。

贪婪的人越富有反而越贫穷

一个穷人,住在一间很破的屋子里,他穷得连床也没有,只好躺在一张长凳子上。

穷人自言自语说:“我真想发财啊,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吝啬鬼……”

这时候,上帝在穷人的身边出现了,说道:“好吧,我就让你发财吧,我会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

上帝又说:“这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觉得够了的时候,要把钱袋扔掉才可以开始花钱。”

说完,上帝就不见了。在穷人的身边,真的有了一个钱袋,里面装着一块金币。穷人一直拿了整整一个晚上,金币已经有一大堆了。他想:啊,这些钱已经够我用一辈子的了。

到了第二天,他很饿,很想去买面包吃。但是,在他花钱以前,必须扔掉那个钱袋。于是,他又开始从钱袋里往外拿钱。每当他想把钱袋扔掉时,总觉得钱还不够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这个穷人完全可以去买吃的、买房子、买最豪华的车子。可是,他对自己说:“还是等钱再多一点吧。”

他不吃不喝地拿,金币已经快堆满一屋子了。同时,他也变得又瘦又弱,头发全白了,脸色蜡黄。

他虚弱地说:“我不能把钱袋扔掉,金币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啊!”

终于,他倒了下去,手中紧紧攥着那个钱袋,死在了他的长凳上。

对于贪婪的人来说,如果他眼中没有友谊、爱情、自由甚至生命,他越富有就会越贫穷。

坦率地承认和检讨错误

在美国历史上,平庸者成功和聪明者失败一直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美国南北战争时北方的著名将领格兰特就是这样一位成功者。当时的南方军队里也有许多优秀的将领和战士,但没有一位像格兰特这样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的。他眼里只有一个目标:赢得胜利。至于如何赢得胜利,需要多长时间,经过什么样的过程,对他来说则是次要的问题。格兰特将军曾经说:“即使花去整个夏天的时间,也要攻下那条战线。”他果真做到了。

其实,那些看似愚钝的成功的人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如磐石的决心,一种从不受任何诱惑、不偏离自己既定目标的能力。相反,那些聪明却不坚定的人,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四处出击,结果分散了他们的精力,浪费了他们的才能。

取得辉煌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目标明确;不屈不挠,坚持到底,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我在这儿已做了30年,”一位员工抱怨他没有升职,“我比你提拔的许多人多了20年的经验。”

“不对,”老板说:“你只有一年的经验,你从自己的错误中,没学到任何教训,你仍在犯你第一年刚做事时的错误。”

好悲哀的故事!即使是一些小小的错误,你都应从中学到些什么。

“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一位年轻的助手对爱迪生说,“我们已经试了两万次了,仍然没找到可以做白炽灯丝的物质!”

“不!”这位天才回答说,“我们已知有两万种不能当白炽灯丝的东西。”

这种精神使得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钨丝,发明了电灯,改变了历史。

美国著名的钻石天地公司当初成立的目的是从事钻石开采,但由于公司地质勘探人员犯了一个错误,结果他们没找到钻石,却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镍矿之一。公司决策人员及时调整了经营方向,结果,公司的股票价格直线攀升。今天,尽管公司仍在沿用以前的名称,但其真正的业务却是制造镍币。

李维·斯特劳斯起初想在加州靠开采金矿发财。然而,他发现这个行当似乎并不适合他。最后他不得不放弃金矿开采,转而开始用帆布缝制矿工穿的裤子。如果当初他没有做出这一重大决策,那么今天我们也不可能在全世界几乎每个角落都能听到“李维斯”牛仔裤的名字。

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学到教训。失败者一再失败,却不能从其中获得任何经验。

跌倒了就再站起来

安东尼是一位成功的裁缝师。出生于西西里岛,14岁来到美国。

在西西里时,安东尼7岁就当了一位裁缝师的学徒,学做裁缝。这是没有薪水的,他的报酬就是“学到了在裁缝店里该做的事情”。

到了18岁的时候,他决定自己开店。做了两年后,又转手卖了出去。

凭一己之力站稳脚跟是很艰辛的。店卖出去以后,有一阵子他在别的裁缝店里工作,接着他决定再度自行开店。于是他就和弟弟及其他几个合伙人共同买下了一间礼服店。他投资了8万美元买进存货,但接下来发生许多不幸的事,似乎在对他说:“你靠自己是办不到的,放弃这个想法吧。”想想看发生的这些事:即将开业的前一天晚上,一群小偷击穿了隔壁店的墙壁,结果价值8万美元的存货就这样不翼而飞;他再进货,却在大火中付之一炬;一个狡诈的保险经纪人未将安东尼支付的第一笔保险费的支票交给保险公司,结果等于没有保险的纪录;可以证明公司存货内容和价值的一位重要证人去世了。

那时安东尼真是够受的。他再度到别的裁缝店工作,但没有多久,他那渴望拥有自己事业的欲望又在蠢蠢欲动。而他始终相信“跌倒了,就再站起来,最终一定可以双脚稳稳站住”。

于是他第三度开了一家裁缝兼礼服出租店,这次是和他的连襟一起开的。但为了能够真正拥有一家店,不久他就买下了他姻兄的股份。这次他决定多听别人的意见,但在一些大方针上,他要确定是他自己所做的决定。因为如果他跌倒了,他要自己跌倒,如果他站起来了,他也要是自己站起来的。他联想到一首歌的歌词:“重拾你的信心,把身上的灰尘掸掉,一切从头开始。”

他说:“那首歌简直就是在说我。那是追求独立自主唯一的方法,至少对我是如此。”而今安东尼在他的专业领域里已经攀登到了顶峰。“法兰克礼服出租店”在底特律都会区有着相当大的市场占有率。

当你还是小孩儿的时候,刚刚学走路,你会跌倒,但是也会再站起来,最后你终于可以稳稳地、用自己的双脚站起来。在你尝试一项新的事业的时候,也是如此,跌倒了就再站起来,你一定可以用双脚站稳的!

凡事不要与别人斤斤计较

两千多年前,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曾经对人类说过一句忠言:“请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于一些小事了!”这句话,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值得品味和借鉴。

说句老实话,对于一般人来说,生活就是由无数的小事组合而成的,甚至对那些大人物来说也是如此。每个人的生活中,小事都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如果你过多地拘泥、计较小事,那么人生就根本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了,触目所及的必然都是矛盾和冲突。

想一想,你挤公共汽车时,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或者你去买菜时,有人无意间弄脏了你的裙子;有时走在路上,说不定从道旁楼上落下一个纸团,打在你头上……此时此刻,如果你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口出污言秽语,大发雷霆之怒,说不定会闹出什么祸事来。

20世纪80年代末,在辽宁某地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年轻女子在看电影时,被后面的男观众无意间碰了一下脚,尽管男观众当面道歉,但那名女子仍然不依不饶。她硬说对方是要耍流氓,竟然回家叫来丈夫将那个人用刀砍伤。结果,因触犯刑律,夫妻俩锒铛入狱。

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常常成为损害人际关系的一大诱因。这种悲剧不仅在平常人中屡见不鲜,就是在一些卓有成就的名人中也时有发生。

鲁迅和林语堂是中国的两位知名文学家,他们原本是意气相投的老朋友,曾经同住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滨桥附近的一个处所。有一天晚上,二人挥扇清谈,颇得情趣。正在高谈阔论之时,鲁迅先生不慎把吸剩的烟头随手一扔,烟头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林语堂先生的蚊帐门下,竟把蚊帐烧去不小的一个角。

鲁迅本来是无心之过,但林语堂却因此十分不悦,立即当面责备。鲁迅感到对方火气太大,未免小题大做,有伤交友之道。于是,两人便争吵起来。

一气之下,鲁迅便顶撞林语堂说:“完全烧了便怎样,一共也不过5块钱罢了!”

这两位名人,一个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幽默大师”,一个是举世公认的“文坛巨匠”,却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大伤和气,自此分居绝交,无疑是令人深感遗憾的。

从医学的观点看,事事计较、精于算计的人,不但容易损害人际关系,而且对自己的身体也极其有害。《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虽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丽容貌,可总是患得患失,别人一句无意的话都会让她辗转反侧,难于入眠,抑郁不已,再加上爱情的打击,终于落得个“红颜薄命”的悲惨结局。

古语云:“让一让,三尺巷。”人生之事,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事,得过且过又何妨?人活在世上,理应开朗、豁达,活得超脱一些;凡事斤斤计较,只是徒增烦恼罢了。

喜欢计较小事的人往往私心较重,他们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得失,如面子、利益、地位等,而这些东西又最容易使人动感情。因此,小事过于认真的人往往容易冲动,一旦感情代替理智,就会不顾后果和影响;不考虑别人的接受程度。如此一来,就会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上失去他人的理解和同情。

别让“小聪明”铸成大错误

唐朝有个人叫辛弘智,官任国子监祭酒。他写了一首爱情题材的小诗,描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向倾慕已久的男子当面诉说缠绵情意的心情。诗中说:“君为河边草,逢春心盛生。妾如台上镜,得照始分明。”

他写完之后,把诗稿拿给一位同僚常定宗看,并征求意见。常定宗二话没说,把第四句中的“始”字提笔改成了“转”字。辛弘智感到改得好,连声致谢。

但是,常定宗把这首由他改了一个字的诗抄出来,到处宣扬说是自己写的。

辛弘智听闻后,越想越觉得常定宗的做法不对劲,有悖情理。于是,他前去找常定宗理论,可是根本没用。因咽不下这口气,辛弘智就拉着常定宗一起去找本监博士(教授)罗道琮评理,并做道义上的裁处。

罗道琮了解了纠纷发生的起因和经过后,就提笔写出了权威性的公判词:“今一言竞诗,取词多为主。诗,归弘智;‘转’,还定宗。以状牒知,作为公验。”

结果,常定宗窃名未得,反而丢了脸面,伤害了与辛弘智之间的感情。

与常定宗“因小失大”的做法相比,东汉时期著名学者郑玄帮助年轻人著书立说的典故,则十分令人称道。

有一次,郑玄外出公干,投宿驿舍。当他坐在车上等候驿舍工作人员安排房间时,听到另一辆车上有位年轻人在谈关于《春秋》的见解,有些论述、阐发颇为精到。这引起了老学者的浓厚兴趣,于是下车去搭话。

郑玄通过谈话得知,这位年轻人是豫州荥阳人氏,名叫服虔。他在京城太学读过书,正在写一部《春秋左氏传》的注释。为了帮助年轻人做学问,郑玄热情地关照驿吏,安排他跟自己住在了一起。

郑玄帮助服虔分析难点,求得共识。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未完书稿,主动地全部无条件赠送给服虔,勉励有加,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对服虔的著述“乐观厥成”。

在郑玄的热情支持和鼓励下,服虔终于写出了一部31卷的煌煌巨著,定名为《春秋左氏传解谊》。由此,中国学术界留传了一段无私助人成学的佳话。

郑玄对服虔的积极支持和无私帮助,不仅没有因此而损失什么东西,反而令后世景仰和赞颂。这才是真正高明的为人处世之道。

宁可不说话也不要说错话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多说话。他们或者是爱传播“小道消息”的人,或者是喜欢自吹自擂、自我表现的人。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不受人们欢迎的。

还有一种情形是,有的人在与人交往时,为了表达自己的友好和善意,但又担心言不尽意,故而在说完必要的言语后,仍然多嘴多舌地添上几句。有的人则似乎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打开话匣子,就如滔滔江水。

在很多场合,都会出现“好话千万句,毁于一二言”的悲剧。为了不使自己因多言而产生负面效果,就必须在嘴巴上“安个把门的”。说话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当自己对周围环境不太了解、对交往对象的情况不太熟悉时,更要遵循“多让别人说话”这句金玉良言。

有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准备购买一大批用于车内装潢的布料,参与竞争的有三家纺织品厂商。在做最后决定前,该公司要求三家纺织品厂商各派一名代表于特定日期来该公司进行最后一轮洽谈。

罗纳森是其中一家纺织品厂商的业务代表,当时正好患了严重的咽喉炎,但这一点却使他最后“因祸得福”,获得了成功。他事后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我被引进一间会议室,面对的是那家公司的多位高级主管,诸如丝织品工程师、采购经纪人、业务经理及该公司总裁等。我站起身,尽最大努力想讲几句话,却只是徒费力气而已。

“众人环绕着会议桌而坐,都静静地注视着我。我只好在纸上写道:‘诸位先生,我因咽喉炎发不出声来,我没办法讲话。真抱歉!’

“‘我来帮你讲。’该公司总裁说道。于是,他便代我展示样品,并说明那些作品的种种好处。接着大家开始讨论,也都极力称赞我的纺织品的优点。由于那位总裁取代了我的位置,便代替我参加讨论。而我自己唯一能做的,只是微笑、点头或打几个手势而已。

“这个极其特别的会议,结果是:我得到了那份价值160万美元的合同——那是我有生以来争取到的最大订单。”

罗纳森带着庆幸的口气总结说:“我知道,如果不是我不能开口说话,我一定得不到那份订单,因为我对整个事情的估计完全错误。经过这次经验,我发现多让别人开口讲话,实在有极大的好处。”

与人相处务必慎言,切忌信口开河、口无遮拦,更不要夸夸其谈、没话找话。要知道,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惟有慎言才能无悔。

永远避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

戴尔·卡耐基先生曾经叙述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某一天晚上,我在伦敦得到过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训。当时,我是罗斯·史密斯爵士的私人经纪。大战期间,史密斯爵士曾任澳洲空军战斗飞行员,被派在巴勒斯坦工作。欧战胜利不久,他以30天内飞行半个世界的壮举震惊了整个世界。没有人完成过这种功业,他造成了极大的轰动。

有一天晚上,我参加一个为推崇他而举行的宴会。席间,坐在我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所征引的那句话出自《圣经》。他错了,我知道。我很肯定地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自己的优越感,我很多事,很讨嫌地纠正他的错误。

他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一定是你搞错了,我相信我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