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的感悟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7600000007

第7章 学会选择 懂得放弃(1)

每个选择必然有个反面,亦即放弃;因此选择与放弃的举动并无差别。

选择就是一种放弃

人生的本质就是——选择与放弃。我们必须学会放弃,放弃是为了获得。放弃一个机会,是为了抓住另一个更好更难得的机会。像比尔·盖茨上大学时中途辍学,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对于他来说。放弃银子,是为了换回金子和钻石。

有一个报纸的宣传员曾在他的演讲中提到:

“上街卖报纸的那个星期,我的推销在一位中年男人面前遭遇挫折。可气的是他告诉我他不买本报的理由是因为报纸版数太多,他每次都看不完全部版面,觉得有点亏。你想象得出来,当时我对着这个读者真是哭笑不得。花同样多的钱买一份物超所值的报纸,版数多不好,难道版数少倒好了?看你喜欢的内容,不喜欢的部分当废纸扔了就是了,谁逼着你非把整张报纸读完了?问题是似乎持有这种想法的人还不止他一个,生气的话还真生不过来。对有些人来说,他不是不会选择,而是不会放弃。他不知道他可以扔掉一些东西,结果把自己弄得无所适从。”

道理并不复杂,就是有人不明白,有什么办法?其实你看,编辑们为你精心编制的这份报纸,处处都是选择,处处也是放弃。你看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第二季选拔赛有结果了,获得褒奖的是那么两三个人四五张碟,他们从数十张同类面孔中脱颖而出呈现在你的眼前,可能仅仅因为多一张选票,那是评委们选择的结果,也是放弃的结果。可能选择刘德华、黄耀明是放弃齐秦、周杰伦的结果,选择莫文蔚是放弃孙燕姿、林忆莲的结果。

我们头一回听说的日本宝土冢歌舞剧团,它的名气多半倒是来自于它严格的筛选程序,从人到歌,它懂得放弃,所以它自成一派。

从影评碟评到视评乐评,每一个版面,编辑都在选择,也都在放弃,在被广告日益挤压的狭小空间里,我们争取把最值得推荐的东西摆在你的面前!

悲观的人习惯于往背包里装更多的负载,而乐观的人则懂得适时减掉背包里的负载。大师卡尔维诺在他的《命运交织的城堡》里讲过一句极富哲理的话:每个选择必然有个反面,亦即放弃;因此选择与放弃的举动并无差别。邝健雄大师将所谓的成功定义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决定,用正确的方法去做。”选择的第一步是:决定要做什么之前必须先决心放弃什么。选择的第二步是设定“限制”,选择跑道。设计一个决策核心的团队与机制,而非一个人的决策核心与机制。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

每个选择必然有个反面,亦即放弃;因此选择与放弃的举动并无差别。

学会选择与放弃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甘愿名誉上受到沾污,而成就更大的事业。

一个人要想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关键是要做到不患得患失,善于分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能够舍卒保车,为了更大更长远的利益舍弃眼前的利益。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无不付出的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春秋末年,齐国的国君荒淫无道,横征暴敛。齐国的贵族田成子看到这种情况后,对他的僚属说:“公室用这种榨取的手段,虽然得到了不少财富,但这种取是‘取之犹舍也。’”仓储虽实,但国有不固,终是“嫁衣”。于是田成子制作了大、小两种斗,打开自己的仓储接待饥民,大斗出、小斗入,“予民于惠”。于是齐国人民不肯再为公室种田效力而投奔于田成子门下,一时“民归之如流水”。田成子用这种大斗出小斗入的方式,借出的是粮食,收进的是民心,貌似给予,实则收获。果然,齐国国君宝座最后为田氏家庭所得。

得与失的互为转化之效果,有时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要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说我愿去,但不知需要用催讨回来的钱,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愤愤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完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是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在哪里?冯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便大不高兴,冯谖对他说:您不是要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言,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至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市义”苦心。

这就叫“好与者,必多取”,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与人交往要懂得取舍、懂得放弃。一味地取,只能是急功近利显得小气;一味地舍,只能是最终一无所获。智者的收获往往都是建立在舍的基础上的。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是一种深远的谋略,是一种宽柔的智慧。

信誉与名誉的选择

要在信誉与荣誉之间进行取舍,就更可以看出一个人品行的好坏。历史上,为谋求一己之荣而不顾信义的,不乏其人,这种人只能给自己留下千古骂名;但能不计个人荣辱而取信于人的,也大有人在。这类人把个人的荣誉看得很淡,即便由于意外的原因而无法立信守信时,他们也会于心不安而深深自责。

20世纪前期英国妇孺皆知的军事将领托马斯·爱德华·劳仑斯,长期转战于阿拉伯国家,后来由于英国当权集团的原因,使他失信于阿拉伯人民。因而他深感良心有愧,拒绝接受英王的授勋,并且自动退出政治舞台而隐姓埋名。他的品行,曾得到丘吉尔的高度评价。

劳仑斯一生与阿拉伯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几次去中东,进行过考古工作和勘测工作,对中东风情作了详细的了解。后来由于战争的需要,加上他对阿拉伯风土人情的丰富知识,劳仑斯被派去中东,协助英国政府扶植的由侯赛因父子建立的傀儡政权。从此,劳仑斯踏上了中东沙漠游击战争的舞台,并一举成名。

长年的沙漠游击战,使劳仑斯完全适应了纯粹的阿拉伯游牧战斗生活。他与阿拉伯人民并肩作战,为推翻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地区400年的统治,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深受阿拉伯人民的信任。而劳仑斯也一直向侯赛因父子保证:整个阿拉伯地区在战后将组成一个统一独立的国家。这使阿拉伯人民对他寄予厚望。

谁知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却与法国达成秘密协议,对阿拉伯人民实行分而治之。这个协议使劳仑斯震惊,他痛感自己被出卖而失信于阿拉伯人民,因此,他断然拒绝接受英王的授勋,并主动退出了政治舞台。

劳仑斯一生本来就十分厌恶扬名,加上感到良心受到了谴责,便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可是,许多专门猎取名人轶闻的记者对其穷追不舍,劳仑斯只好几易其名并专心于写作。后来在一次车祸中,劳仑斯失去了生命。

劳仑斯一生,以其建立的战功令人瞩目,而他那因失信(虽然不是他自己造成的)而自责,对名誉不屑一顾的品德,更加受到世人的称赞。在劳仑斯的葬礼上,丘吉尔曾流着眼泪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英国人走了!”

讲求信誉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标志之一。倘信守诺言,会令人信服而受人尊敬;若背信弃义,则会被人看轻而遭唾弃。

敢于选择向一流迈进

柏林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刚出道时,一个月只能赚120美元。而当时的奥特雷在音乐界早已大名鼎鼎,如日中天。

一流人才能够识别一流人才。奥特雷非常欣赏柏林的才能,于是问柏林:“你愿意不愿意做我的秘书,薪水在800美元左右。”

紧接着,奥特雷又开诚布公地告诉他:“如果你接受的话,就只能成为一个二流的奥特雷;如果你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一流的柏林。”

柏林面临着人生与事业的重大选择,面临着在一流与二流之间的重大选择。如果选择二流,可以说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能够生活得既舒适又滋润;如果选择一流,那将投入艰苦的奋斗、顽强的拼搏与激烈的竞争。

称心如意的二者取一的选择,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柏林思之再三,决定选择一流,选择“成为一个一流的柏林”。

一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越高、越实际,他的潜能挖掘得就会越充分,他的才能就会发展得越迅速,他对社会的贡献也就会越大。后来,柏林经过艰难的跋涉,如愿以偿地成为那一时代美国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凡是在激烈竞争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的强者,无一不是敢于选择一流,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勇者。

从容面对人生的选择

据说古罗马有个皇帝,常派人观察那些第二天就要被送上竞技场与猛兽空手搏斗的死刑犯,看他们在等死的前一夜是怎样表现的,结果发现凄凄惶惶的犯人中居然有能呼呼大睡且面不改色的人。便偷偷在第二天早上将他释放,并将他训练成带兵打仗的猛将。

中国也有个君王,在接见新来的臣子时,总是故意叫他们在外面等待,迟迟不予理睬,再偷偷看这些人的表现,并对那些悠然自得、毫无焦躁之容的臣子刮目相看。

一个人的胸怀、气度、风范,可以从细微之处表现出来。或许,古罗马的那位皇帝以及古中国的那位君王之所以对死囚或新臣委以重任,便是从他们细微的动作、情态中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潜质,看到了那份处变不惊、遇事不乱的从容。

我是一个地道的电影迷,特喜欢看战争片和灾难片。除了战乱的残酷和自然力的破坏带给我的那种灵魂的强烈震撼之外,影片的主人公面对枪林弹雨,面对飓风、地震、洪水、沉船或外星生物的入侵等等极度危险、十万火急的非常时刻所表现出的那种沉稳、坚毅,那种从容自若,每每令我惊羡和叹服。从容,是一种理性,一种坚忍,一种气度,一种风范。从容,才能临危不乱;从容,才能举止若定;从容,才能化险为夷。

在瞬息万变、诱惑四伏的现实社会里,更需要人们保持一种平淡沉稳、从容自若的心态。远离浮躁,从容选择,是一个现代人适应社会环境的基本要求。某公司总裁的用人之道别具一格,他往往在公司职员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时,对他们降职处理。怨天尤人、灰心丧气者终被淘汰,而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者最后都备受青睐。逆境,抑或突如其来的变故与危困,都是很好的试金石,能明晰地鉴定一个人素质的优劣、强弱。

一首耳熟能详的歌中唱道:“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面对人生,就让我们以闲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心境,从容去选择!

人生选择不能脚踩两只船

据说近年来欧洲风行一种水上运动,可以让参与者尝尝脚踏两只船的滋味。如果你有很好的平衡感,在一只桨的帮助下,两脚各踩在一艘3.3米长的特制独木舟里,你就可以享受和八仙过海一样,行走在湖面的奇妙体验。个中高手甚至“走进”湍流,仍能履险如夷。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脚踩两只船”的俗语。先请看成语词典对该俗语的注解:两边都占着,以观测风象,投机取巧。也形容摇摆不定。

大概发明这个俗语的时候,人们已经认定“脚踩两只船”是不太可取的,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然而,古往今来,“脚踩两只船”的人仍然不绝如缕。因为大多数人是没有办法逾越自己的天性的。最普遍最容易做的就是青年男女在恋爱时,假如碰到两个条件相仿的对象,一时割舍不下,遂“脚踩两只船”,今天同你约会,明天同他见面,再见机选择。这在初恋阶段,也许不算坏事。但怕就怕长此以往,见这个放不下,见那个又舍不得,剪不断,理还乱,一旦穿帮,其结果往往是鸡飞蛋打,里外不是人,很可能得不偿失。故而清代李绿园所著的小说《歧路灯》中就说:“若再有人提媒,你休脚踏两家船。这可不是耍的事。”

然而,30年河东30年河西,山不转水转,生活中“脚踩两只船”的事越来越多。君不见,有的人白天为公家干,晚上为自己干;平时在单位干,周末在外面干:“灰色”收入超过“正当”收入,而劳保福利一分不少。还有的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妻子和情人之间周转得滴水不漏;更有的家庭妻子留在国营单位,丈夫则下海闯荡,一家“两制”,整个家庭“脚踩两只船”。

凡此种种,都说明社会生活的剧变,使许多以前不可能的事变得可能了,就如同这水上运动,说不定哪一天会被列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呢。因而许多人为此情不自禁,跃跃欲试,大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感觉,唯恐错过了大好机会。

然而且慢,虽然我们不再急于用简单的是非标准来判断任何事物,我们承认,现在是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时代,有太多的机会,太多的诱惑,太多的追求目标,可我们毕竟分身乏术,无法同时走好多路。脚踩两只船还可以应付,脚踩三只、四只船恐怕就是妄想了。这其实是上帝造人的时候就已经限定好了的,人不可能有三头六臂的。许多时候,得到就是失去,失去就是得到。“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而且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就像“脚踩两只船”这种水上运动,并不是人人都能玩的。初学者除了要有良好的平衡感外,还需要一位好的教练和一件救生衣。万一失去平衡摔落水中,则必须迅速让双脚与船分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再站起来得有非凡的能力。

原来“脚踩两只船”的运动也并不是好玩的。

人不可能有三头六臂。许多时候,得到就是失去,失去就是得到。“脚踩两只船”并不是好玩的。

选择好自己的生活方式

那晚,随手打开电视,却被一段真实的采访吸引住了。被采访者是一贫困山区的小羊倌。

“你放羊干什么?”

“攒钱。”

“攒钱干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

看着羊倌一脸茫然的表情,我的心一下子悲哀起来。羊倌的可悲不在于他的穷困,不在于他从事的职业,更不在于他攒钱的方式,而在于他正陷入一种麻木的生存状况之中而不觉。

说来可笑,或许是羊倌的形象在脑海中难以抹去,想着想着,突然觉得,我们也是羊倌,是都市滚滚红尘中的羊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