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1740400000024

第24章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特征(14)

1996年4月,江泽民接见“863计划”实施10周年工作会议的代表。在讲话中,他又一次阐述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著名论断。他指出:“搞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创新非常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是有这种灵魂的。创新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从事科技工作的同志尤其要牢牢掌握这个真理,做科技创新的勇士。”

1997年9月,在中共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又提出,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此后,江泽民又反复强调和论述创新问题。1997年10月,在接见出席第三届中美工程及技术研究会华人专家及会议代表时,他提出:“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需要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具有独立创新精神,又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优秀人才,这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智力支撑。”

1998年3月,在同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座谈时,江泽民又重点阐述了科技进步与创新问题。他指出:“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他还说:“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现在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江泽民在1999年5月在武汉主持召开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再一次阐述了加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他指出,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机制。他说,面向新的世纪,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我们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

同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又指出,我们“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8月,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他又一次强调指出:“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我们要“切实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可以为全社会的技术进步带来巨大推动”。

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于2000年6月5日胜利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江泽民进一步论述了创新问题。他强调指出,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在全国兴起一个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我们要抓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抓紧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抓紧推进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提高各行各业的科学技术现代化水平。他说,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我们必须开阔眼界,紧跟世界潮流,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推进科技发展,关键要敢于和善于创新。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同年8月,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讲话中,他高度概括地指出:“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在十五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江泽民又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都是理论创新的典范。要进行体制创新,不创新,有些问题就没有出路。

江泽民曾经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这种理论创新的指导下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

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的思想。十五大报告指出,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并最终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都离不开批判性思考,都需要批判性思维。

党的十五大报告还指出:“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确定我们党的路线和国际战略,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这里,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具体体现。

胡锦涛2007年6月25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其中,“解放思想”列居首位。邓小平曾经讲过:“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际上,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运用批判性思维,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就是思想创新和开拓新局面的过程。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要想真正地做到解放思想,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继续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长期存在的“左”和右的错误思想和禁锢中解放出来,尤其是从“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第二,继续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和一些所谓“传统正确认识”中解放出来,尤其要防止新时期的教条主义。

第三,继续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和对“民主主义”的模糊认识中解放出来,坚定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第四,继续从改革开放中凡事必问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着眼于对新情况的研究和对新问题的解决。

以上四个“继续”,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解放思想的方向和方法。这些方向和方法都与批判性思维的创新性有着密切的关联,是批判性思维的具体体现和运用。

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强调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指标。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要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胡锦涛的这些论述,就是对邓小平批判性思维创新性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及其新的形式,正是当代人类所需要呼唤的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推动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或信息化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