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174400000131

第131章

第3篇第6章第7节开门见山话明了

谈话是一门艺术,尤其是领导干部找人谈话,既能看出谈话者的水平,又能感觉得到谈话者的风格与个性。中国伟人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其语言特点是一针见血,往往几句话就能切中要点,能够高效地解决问题。他曾经和数不清的人谈过话,不少听过邓小平谈话的人虽然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他的谈话很有“小平特色”——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忌大话、空话。

淮海战役后,中原野战军在河南商丘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决定把中原野战军更名为第二野战军,同时成立了各个兵团。

会议闭幕的前一天,时任桐柏军区政治委员、桐柏区党委书记兼十纵政治委员的刘志坚接到通知:午后邓政委要找他谈话,内容面谈。

刘志坚准时赶到了邓小平的办公室,坐下后,小平同志便开门见山地说:“你不要回桐柏军区了,到四兵团去,和陈赓搭伙计,他做司令员兼政委,你做副政委兼主任。”邓小平语气顿了顿,“你做政治工作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说到这里,他目光直视着刘志坚。

刘志坚刚说了两句怕自己不能胜任的话,邓小平就截住话头,说:“不要说了,没有什么问题就这样吧。”

刘志坚只能举手敬礼,告辞了。整个谈话不超过5分钟。

1975年,刘志坚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的政治委员。很快,邓小平把他叫去谈了一次话。这次谈话的特点是干脆利索、一言中的且指点迷津。

刘志坚赶到邓小平家时,看见张爱萍也在那里。小平先和张爱萍谈,刘志坚就坐在旁边。内容不是很多,但重点十分突出。军委决定让张爱萍当好科技人员的后勤部长。“要让他们安心搞科研,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和张爱萍谈完,小平同志便把目光转向了刘志坚:“你去昆明,第一条,首先要把军队的工作搞好。”见刘志坚点头,他又接着说:“第二条,军队不能搞资产阶级派性。”刘志坚知道他是有的放矢,当时昆明军区内部的派性相当严重,对军队的破坏很厉害。“第三条,军队要同地方的派性彻底脱钩。”

刘志坚深知这三条的重要性,便坚毅地点点头。

“还有什么问题吗?”见他们没有说什么,邓小平又说:“那就这样吧。”

正是由于小平同志谈话往往是开门见山,明白无误,要领清晰,因此,事隔几十年后,刘志坚同志还记忆深刻。我们在说服别人时,也应该在适当时候学习伟人邓小平同志这样的说话风格,语不多而精,切中要害。

关键时刻,有关乎国家党政命运的大事上,领导人必须具备这样的语言魄力,说服每一个人往正确的方向行动。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没有听从共产党劝告,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被蒋扣押。张学良部下将士错怪共产党,杀气腾腾地闯进周恩来同志临时住所。

在这紧急关头,周恩来同志霍地站起,猛地一拍桌子,先发制人说:“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这是要救张副司令吗?你们的行动恰恰是帮了蒋介石的忙!是蒋介石所欢迎的!这恰恰害了张副司令!你们是在犯罪!”

周恩来的一番言辞字字铿锵,句句有声煞了这几个狂徒的威风,打下了他们的气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一些执迷不悟、麻木不仁者,可以一针见血指出其错误。

有一位中学生,自以为看破红尘,认为世人都是虚伪的,并多次在作文与言行中流露出走的想法。有次不顾劝阻,真的出走了。班主任知道后,立即骑车追寻,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回校后,班主任针对这位学生存在的糊涂认识,一针见血地指出其错误:“你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真实,可是,你临走时给我写信,这说明你对老师的爱是真实的;你信中说要我多送几个同学升学,这也说明你对我们班的爱是真实的;你对父母、姐姐的爱也是真实的。在你身上存在着这么多真实的成分,难道别人就会是虚伪的吗?”

老师的话字字如针,扎在他心中,引起他强烈的震动,他沉痛地垂下了头。

理不说不明,纸不捅不破。很多话不说破说透,执迷不悟的人只会积久成疾。而捅破窗户纸,却可能有消散阴云的一天。《红楼梦》第四部中,凤姐使用“掉包计”,诱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婚后,宝玉对林黛玉朝思暮想,以至病势日见沉重。贾母等为了不刺激贾宝玉,不敢对他言明黛玉已死的事实。薛宝钗冷眼旁观,知宝玉之病因黛玉而起,欲使其好转,也必应以黛玉为契机。所以在一次他们两人谈话提及黛玉时,宝钗果断地告诉宝玉,“林妹妹已经亡故了”。宝玉听到后,痛不欲生。但大痛过后,想到人死再不能复生,也就无可奈何了,就这样心中多日郁结的萦挂思恋,被宝钗猛一点破,身体竟慢慢地好了。

宝钗这一做法,确是比贾母等高明多了,实际上,窗户纸不点破,有的人便心存侥幸。遇到此种情况,何不学学薛宝钗,令其一时痛苦,以免日后烦恼。从而能够真正面对现实,重新振作起来。

在很多商业场合,如果不及时抓住机会,把意图直截了当地表达给对方知道,往往会错过很好的合作项目。

只要抓住机会,开门见山要求客户下订单,成功就不会像人们想像的那么艰难。

一家小公司的业务工作局面开始打开,有一天,它的总经理终于约见了几个月来就想拜见的一家大公司的总裁以及好几位副总裁,希望为这家大公司生产配套产品。整个会谈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是大公司的人到了最后的关头却沉默了。

错过这个机会,再和他们在一起就会非常难。于是,小公司的总经理直截了当地向大的总决策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刚才非常荣幸地向各位介绍了本公司能为贵公司提供的配套服务,对于双方今后的合作计划、前景也得到了各位一致的赞同,这项合作计划对我们双方都将是有利可图的。但是如果我们一离开这房间,这项业务可能因为对贵公司的大业务来说算不上什么而被暂置一旁。我们公司为这个非常重要的业务已经等待了四个月的时间,既然我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合作项目,何不趁总裁先生和几位副总裁在场就把合作协议签了,为我们的初次合作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呢?希望能原谅我的冒昧请求。”

那位大公司的总裁先生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握住了小公司总经理的手,说了一声:“好!”

于是,合作协议就这样签约了。当小公司的总经理回到公司把结果告诉同仁,他们都感到非常惊奇而难以置信,不到一个上午的会就大功告成。

这就叫“该出手时就出手”,时机成熟,就千万不要再扭捏作态,含蓄牵强,很多说服工作都是水到渠成的,关键结尾处,务必干脆利落,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