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第3章第4节学会利用语言的结晶
所谓语言的结晶,就是那些通过智慧的打磨,被人们广泛认可,流传百世的名言、诗句、谚语、俗语等。这些语言精练、形象、生动而有美感,平时多积累并将它们运用到说话中,能为我们的语言增添不少色彩。
俗语是群众语言,就是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通俗易懂、人民群众熟悉的、喜爱的语言,它包括谚语、歇后语等。这些语言大都来自社会实践,是人民群众创造发明的,在讲话时巧妙地运用,能够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容易被群众理解和接受。
俗语是通俗而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形象。恰当地引用俗语,可以增强讲话或演讲中的幽默感和说服力。
抗战胜利后的一天,上海一幢公寓里传出阵阵欢笑。原来,画家张大千要返回四川,他的学生们为他送行,梅兰芳等名流也到场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众宾客都愣住了,梅兰芳也不解其意,笑着询问:“此话作何解释?”张大千笑着朗声答道:“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满堂来宾,笑声不止,宴会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张大千简单的几句话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灵活运用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俗语。
1985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到前苏联访问,两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在欢迎仪式上,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说:“总统先生,你很喜欢俄罗斯谚语,我想为你收集的谚语再补充一条,这就是‘百闻不如一见’。”
戈尔巴乔夫之意,当然是宣称他们在削减战略武器上有行动了。
里根也不示弱,彬彬有礼地回敬道:“是足月分娩,不是匆匆催生。”
里根的谚语形象地说明了里根政府不急于和前苏联达成削减战略武器等大宗交易的既定政策。
在论辩中巧妙地运用俗语可以调节气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从而达到明确地讲清道理、有力地反驳对方的目的。
“我想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反动派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时我们就爱莫能助了。我们是珍重合作的,但必须他们也珍重合作。老实说,我们的让步是有限度的,我们让步的阶段已经完结了。他们已经杀了第一刀,这个伤痕很深重的。他们如果还为前途着想,他们就应该自己出来医治这个伤痕。‘亡羊补牢,尤为未晚’。这是他们自己性命攸关的大问题,我们不得不进最后的忠告。如若他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不及了……”
这是毛泽东在1941年1月就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后,向反动派提出的严重警告。这段话里,运用了多个成语,妙语连珠,文采熠熠,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行得正,走得直,身正不怕影子斜,虽然他们受到了一些人的诬蔑,虽然有时不被理解,但我们坚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他们的辛苦,他们的付出是会得到人们的理解的。”
这里两处运用谚语,入情入理,很有表现力。
“我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有些人对我们农民冠以‘土包子’、‘傻帽’之美称,他们门缝里瞧人——把我们看扁了。但是在这里我要大声疾呼……”
这里运用了歇后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寓意深刻、韵味隽永的顺口溜,在论辩中适当运用也可产生新鲜、奇特、生动的感觉。
顺口溜,又称民谣,在民间流传极广。在生活中,众多的顺口溜成为人们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茶楼酒肆中久议不衰的话题。
顺口溜采用诗歌的形式,因顺口、押韵,显得饶有谐趣。它们寓意深刻、韵味隽永、结构固定、朗朗上口,用它们来形容、描绘事物形象生动、诙谐幽默。
我们看一则《十等公民谣》:
一等公民是公仆,子孙三代都享福;
二等公民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
三等公民搞租赁,汽车洋房带小姘;
四等公民大盖帽,吃完原告吃被告;
五等公民手术刀,割开肚皮要红包;
六等公民是演员,扭扭屁股也来钱;
七等公民搞宣传,隔三差五解解馋;
八等公民方向盘,上班下班都挣钱;
九等公民是教员,鱿鱼海参认不全;
十等公民老百姓,学习**干革命。
这则顺口溜,运用诸多修辞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丑恶的人和事。
近年来,公款吃喝风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一种“公害”。这个腐败现象是顺口溜抨击的主要焦点。
“上面吃请,下面请吃,上下对‘口’,横向联‘席’。”
“工农商学兵,都刮吃喝风;东西南北中,无处不吃公。”
“当了乡镇长,把‘胃’献给党。”
“迎来送往天天醉,吃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干群关系加油水,喝得工农感情都消退。”
这些顺口溜形象地讽刺了一些干部沉醉于觥筹交错,沉湎于迎来送往的社会丑恶现象。
在顺口溜的大家族中,有一种特殊身份的成员,那就是仿拟句,即故意模仿现成的词、语、句、调、篇及语句格式临时创造新的词、语、句、调、篇及语句格式。这种句式借助于某种违背正常逻辑的想像和联想,把原来适用某种环境、现象的词语用于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新的环境和现象之中,产生一种新鲜、奇异、生动的感觉。
有人曾模拟刘禹锡的《陋室铭》另编了下面的《官场铭》,在大众口语中广为流传。
“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小兵。可以搞特权,兴帮亲。无批评之刺耳,有颂扬之雷鸣。青云直上天,随风显精神。群众云:臭哉此翁。”
不仅是在论辩中,顺口溜在生活中也被广泛运用,能起到生动活泼、诙谐幽然、意趣横生的奇妙效果。
演讲中,可以适当地引用名人的言论、公认的史料、数据以及广泛流行的成语、谚语等,可以更好地点明主题,佐证观点,使文义含蓄,富有启发性。成功的演讲都能巧妙地或明引、或暗引、或仿引古今中外、东西南北,使听众会心言外,深思彻悟。
演讲家李燕杰演讲时善于旁征博引,说古道今。听他的演讲可以驰骋九万里,纵横五千年。他有篇以《心上绽开春花,芳草绿遍天涯》为题进行演讲,整个演讲只有十来分钟,可引用的哲言、警句、诗文达二十多处。
在演讲中,如果你能找到合适的短句或诗句作为你的结尾是最好不过了。它将产生最合适的效果以及庄严气氛,将可以表现出你的独特风格,并将产生美。
世界扶轮社社长哈里?劳德爵士在爱丁堡向在当地召开年会的美国扶轮社代表团发表演讲时,以这种方式结束他的演讲:
各位回国之后,你们当中某些人会寄给我一张明信片。如果你不寄给我,我也会寄一张给你。你们一眼就可看出那是我寄出的,因为那上面没有贴邮票(笑声)。但我会在上面写些东西:
春去夏来,秋去冬来,
万物枯荣都有它的道理。
但有一件东西永远如朝露般清新,
那就是我对你永远不变的爱意与感情。
这首诗很适合哈里?劳德的个性,当然也能与他演说时的气氛相协调。因此,这段结尾对他来说,是极为合适的。
多积累一些约定俗成的语句,这是提高说话水平的一条捷径,同时,要注意恰当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