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174700000066

第66章

第8章第6节天下没有免费的性事

美国某网站做过这样的调查:如果上帝给你的时间是每天25个小时,那么你将会利用这多出的1个小时做什么呢?

90%的男人和65%的女人给出了同样的回答:做爱。

类似的研究还表明,性快感是仅次于毒品提供的生理快感。

从上述研究调查我们不难推论,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分。而谈及“性”,大多数人都会本能地觉得性行为关乎爱情,是冲动与疯狂的代名词。然而,经济学家却认为,性也是人类理性的实现。性行为是一种珍贵的稀缺资源,是以性别作为成本而产生的交易,这成本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和效益,或者倒赔,取决于人的理性选择。

波茨纳说,性是人类理性的实现。有人进而解释说:如果我知道茱迪?福斯特染上了艾滋病,那么不管我多么仰慕她,也不会跟她上床,这事风险太大。这说明做爱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有需求,有供应,有风险,有收益,还要计算投入产出比。

在决定性选择之前,性爱双方往往会对性行为的成本作出理性的思考:是否能预见并能负担起这些成本,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考虑性行为的后果;还要考虑使用减少负面结果的手段,例如,安全套,避免意外怀孕和感染性病、艾滋病。

正如经济学的经典名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样,经济学家同样认为世间没有免费的性事。做爱是参与者充分合作才能产生“效应”的人生体验,要达到理想境界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双方不能逃避其应负的责任;二是彼此都要明白身兼施受双重角色。就是说,性行为的伙伴都在追求同一目标,这种特性使性爱和一般日常活动尤其是商业交易有所不同。

有一句被经济学家广为传播的话:对体制内的交易双方来说,性像一块永远嚼在口里的口香糖,它的好处是随时有东西让你咬,不至于空虚,不至于闲得牙疼;缺点是越嚼越无味,牛皮糖嚼成牛皮鞋垫,到最后就成了一种纯粹的习惯。“七年之痒”的说法,不仅说明交易双方对单一产品、无差别服务的厌倦,也证明了性资源使用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最开始拉拉手精神抖擞,亲一下浑身颤抖,到后来拉得越多、亲得越多,就越没有吸引力。

另外,婚姻中的性行为具有更多的优势,即少了更多的成本。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认为婚姻的意义就在于“合法使用对方的性器官”;我国经济学者薛兆丰说婚姻是“终生批发的期货合同”。

无论是爱情、婚姻,甚至是性,人们总是习惯于认为这些都是纯洁而神圣的。然而,经济学家却习惯于以“世俗却理性”的眼光“赤裸裸”地分析社会现象中的各种关系。不过,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经济学原理永远只能去解释生活现象,却永远无法来决定生活。用经济学来分析,只是为了让我们更理性、更客观地看待各类社会现象,以更清晰的思路解决问题,消除烦恼。

智慧小品:性之经济学

1.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美国的一个研究表明:不论一个男人起先多么喜欢一个女人,和她连续做爱十五次之后,他的“性”趣就会开始减弱。用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解释,如果一天中性爱次数过多,每增加一次,增加的享受都会少于上一次,连续多次之后,恐怕会成为一种负担,也就是负效用了。

2.性满足价值折旧。男女作为性客体的价值,即给异性伴侣带来性满足的价值,成年以后基本上是在不断下降的,这相当于经济学上所说的折旧。男性性客体的价值折旧基本上是线性的,在出现重大疾病之后出现下降拐点。女性性客体的价值的折旧相对男性较快,且是非线性的,在非处女化、结婚、生育三个时间点呈现巨大的下降拐点。

3.等价交换原理的缺失。按照前面的分析,如果我们按照等价交换原理,寻找与自己性价值一致的性伴侣,则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性伴侣。由于价值与欲望的背离,与自身性客体价值相当的性伴侣并不能满足欲望,这就造成了男女双方均处于欲求不满的状态。所以,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很难发现按照性客体价值等价交换原理进行婚配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