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发动攻秦的同时,展开了对宋的第二次进攻。这实际上使其他四国联军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既无法合力攻秦,又不能马上撤兵回国。于是各国对齐都暗怀不满。本来苏秦此时南下,明着合纵攻秦,暗中却在积极为燕联系反齐的同盟军。苏秦见各国离心,便暗中劝在魏国的孟尝君:“昔日您在齐国时,为齐立下盖世之功,而齐王暗昧,不但不重用,而且使您背井离乡,远来归魏。今又弃信义于不顾,玩弄联军各国。燕军有攻齐意,赵国也早对齐怀恨,如果联合起来东击齐国,则中原势大,魏和先生您也定会名动天下。”孟尝君答应了苏秦的建议。苏秦又劝说齐王同秦求和:“魏赵距秦近而齐地距秦远,如果我们五国合纵不能击败秦,魏赵为了保存国家就肯定要向秦求和,秦一旦同其他国家联合,定会连横来攻打齐。望大王早作准备,先与秦谈和,以免形势被动。”齐王以为苏秦说的很有道理,便抢先与秦做出友好的表示,并打算用亲秦的韩聂做宰相。赵国奉阳君正忙于合纵攻秦,见齐王未商量就先与秦交好,大为恼怒,便联合魏燕要对正忙于攻宋的齐国开战。齐王慌忙从宋撤军,并答应送给奉阳君土地,奉阳君才停止了攻齐的行动。
奉阳君得到齐王关于土地的许诺,与齐的关系又和好起来,而苏秦在暗中进行的对齐赵关系的离间活动,也被奉阳君察觉。于是奉阳君把苏秦拘留在赵国,限制其行动。苏秦向燕王求救,并打算继续进行离间活动。燕王向赵奉阳君提出严重抗议,奉阳君释放苏秦,然而苏秦却再也不能找到机会在赵活动。他想去见齐派至赵的使臣,赵不许。苏秦无奈,离开赵入齐。
苏秦入齐之后,燕昭王对他产生了怀疑,因为他以时机未到为辞,几次劝阻燕昭王对齐的进攻,于是昭王打算让别人替换苏秦回国。苏秦感到非常委屈,向燕王写信申辩。这封信可以说是他对自己一生功过的一个评说。他说:燕和齐仇恨由来已久。我为燕齐的邦交奔走,本来就难以获得各方面的信任。齐是燕国的心腹大患,我在齐国,大可使齐不谋攻燕,小可使齐赵关系破裂,以此为大王的大事作准备。五国伐秦,燕虽然出兵出粮,但一来免去齐称帝燕称臣的耻辱,二来没有齐赵攻燕的祸患。后来奉阳君接受齐的封地,将我扣在赵国。大王救臣下出于水火,现在齐赵都不谋攻燕,燕得以修饬国力,我虽无功,但自以为可以免罪了。我作为燕臣,在齐国活动,本来就会有流言蜚语。我如在齐显贵,燕国大夫就不信任我,我在齐作贱,世人就看不起我。我如受齐王重用,燕大夫就会对我抱有希望,希望达不到又徒增埋怨。齐国如有不利于燕的地方,就把责任都归到我头上,天下人不攻齐,就说我善于为齐谋划。我的处境也可以说是够危险的了。我不畏死报效于大王,大王却怀疑怪罪于臣下,我实在感到恐惧。尽管我自以为可以列于天下公卿之中也无可愧疚,如大王只是重用有才的贤人,我愿在齐与他认真合作;如大王不放心我,我就回燕侍奉大王,以宽解大王的忧虑。燕昭王终于没有撤换苏秦。
六国合纵,本来就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所以根基不深。秦国派犀首出使齐国、魏国,一起征伐赵国,以此来破坏六国合纵,苏秦离开赵国,合纵瓦解了。齐国乘燕国新立易王,占领了十座城池,燕王让苏秦讨还。苏秦游说齐王:燕王是秦国的女婿,您夺取燕国领土,就是引来秦国的精兵么!所以齐王归还了燕国的这些城池。燕文侯死,易王立,苏秦与文侯夫人有染,被易王发现,苏秦畏惧被诛,遂离开燕国到齐国去,受到齐宣王重用。其后,宣王死,湣王立,多有与苏秦争齐王宠信的大夫刺杀苏秦,苏秦伤重。齐王捉拿贼人,但不得。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苏秦作乱为名,在他死后车裂他于市中,使贼人出现。齐王用其计,果得贼人,诛杀了贼人。后来,苏秦为间谍在齐为燕做事泄露,齐国憎恨且愤怒燕国。
燕易王的母亲,是燕文侯的夫人,与苏秦私通。燕易王知道这件事,却对苏秦的待遇更加优厚。苏秦恐怕被杀,就劝说燕王:“我留在燕国,不能使燕国的地位提高,假如我在齐国,就一定能提高燕国的地位。”燕王说:“一切听任先生去做吧。”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跑到齐国。齐宣王便任用他为客卿。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后,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因而派人刺杀苏秦,苏秦当时没死,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齐王派人捉拿凶手,然而没有抓到。苏秦将要死去,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当时,齐王就按照他的话做了,那个刺杀苏秦的凶手,为了邀功,果然自动出头露面了,齐王因而就抓捕他杀了。燕王听到这个消息说:“齐国为苏先生报仇,作法也太过份啦。”苏秦死后不久,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一些事实才泄露出来。
名人名言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萧何:大汉开国第一侯
萧何(公元前257—前193年),秦泗水郡丰邑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初期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少年时勤奋好学,腹有机谋,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他很善于识人,喜欢结交朋友,与秦泗水亭长刘邦、捕役樊哙、书吏曹参、刽子手夏侯婴等人志趣相投,彼此成了莫逆之交。萧何见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所以对他格外佩服敬重。
秦始皇统治后期,实施严酷的政策,社会矛盾加剧,到处怨声载道。他死后,秦二世继续推行暴政,激起了天下百姓的反抗。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起了反秦的大旗,各地豪杰云集响应,天下大乱。在小沛当功曹的萧何,和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等人一起,协助刘邦杀掉了小沛的县令,领导城中百姓起义反秦。在萧何的倡议下,大家公推刘邦为新县令,称他为“沛公”。
公元前208年,楚国人项梁项羽叔侄二人杀了会稽郡守殷通,召集了20余万兵马,举兵反秦,拥立楚王第12皇孙13岁的熊心为王,与刘邦率领的军队会于薛城。双方约定:项羽北向救赵,解巨鹿之围后,从北路向西攻秦,刘邦从南路西进向关中进发,两路人马在击败秦军后,先入秦都咸阳者为关中王。
刘邦率军勇往直前,凭靠张良等人的谋划,一路夺关斩将,直抵关中。萧何身为丞督,坐镇地方,负责督办军队的后勤供应。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大军兵临咸阳城,起义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咸阳城。萧何进入咸阳后,派士兵包围丞相御史府,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萧何收藏的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找张巧利要每天道德经萧何图
刘邦攻入咸阳后不久,项羽也率军入关。他仪仗自己兵强马壮,背弃原来的约定,自封为西楚霸王,占有梁楚东部9郡之地,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封刘邦为汉王,辖治荒远偏僻的巴、蜀、汉中之地。刘邦势单力薄,只好采纳萧何、张良等人的建议,隐忍入蜀,休兵养士,广招人才,待机再与项羽争个高低。
这时,曾经忍受“胯下之辱”、有统帅千军万马之才的韩信从项羽营中逃出,投奔刘邦帐下。起初刘邦让韩信当了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韩信大失所望。一次偶然的机会,萧何结识了韩信,在接触过程中,萧丞相发现韩信有胆有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但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韩信自思在刘邦这里发挥不了自己的才能,一气之下,不辞而别,离开了汉营。萧何得知后,马上放下尚未处理完的紧急公务,亲自策马追赶韩信,一路问,一路追,直到天黑才追上韩信。在萧何的劝说下,韩信终于回心转意,跟着萧何重新回到了汉营。这就是现在妇孺皆知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萧何回到营中中,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后来韩信果然没有令刘邦失望,没有辜负萧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很显然,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军事才能的充分发挥和运用,乃至汉王刘邦能够最终夺取天下,从一定程度上说,同萧何的慧眼识才、倾力荐贤是密不可分的。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悄悄离开南郑,采纳了张良、韩信所献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挥师东进,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便占据了三秦之地。萧何坐镇关中,安抚百姓,同时负责兵员和粮饷的筹措与补给。萧何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全力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经散乱的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对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仅颁布实施新法,重新建立汉的统治秩序和统治机构,修建宫廷、县城等等。另外又开放了原来秦朝的皇家苑囿园地,让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等等。他还让百姓自行推举年龄在50岁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们为“三老”,每乡一人;再选各乡里的三老为县三老,辅佐县令,教化民众,同时免去他们的徭役,并在每年的年末赐给他们酒肉。这样,由于萧何办事精明,施政有方,颁布利民法令,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公元前203年,项羽也由于连年战争,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困境。而刘邦的部队,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粮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后来,刘邦越战越强,终于逼得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公元前202年,刘邦即帝位,史称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席间他对群臣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用他们,所以能得天下。”不难看出,刘邦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这三人亦被称为“汉初三杰。”其后,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后来萧何按照刘邦的意见,负责都城咸阳的建造工程,于公元前进119年峻工,刘邦入驻后将咸阳改名为长安。从此,西汉定都长安,统治天下,历时200余年,萧何成为长安的最早规划和设计者。
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为了巩固新兴的西汉政权,便开始了逐一翦灭异姓王的计划。他见韩信功高望重,且握有兵权,便首先从他身上下手。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帮助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刘邦对韩信是一半任用一半控制,平定天下后,便借故削夺了韩信的兵权。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豨举兵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韩信推说自己有病,没有随同前往,却暗中派人与陈豨联络,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萧何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豨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韩信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斩首。韩信因为萧何的帮助,得到刘邦的重用,封侯食邑,权重一时,又因为萧何的设计谋划,一朝被诛,身败名裂,所以后来人们常常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除掉韩信后,刘邦又将萧何列为消灭的重点对象。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一日萧何的一位门客对他说他不久要满门抄斩了。萧何大骇,忙问其故。那门客接着说:“公位到百官之首,还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你呢?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再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非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为了消除刘邦的疑忌,保全自己,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当刘邦从前线凯旋归来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于长乐宫,同年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萧何继任丞相。不过这时,萧何年事已高。这期间,萧何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制定了律法共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使法令更为明简。公元前193年,年迈的相国萧何,由于常年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前往探望,并趁机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接着惠帝又问:“曹参如何?”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道:“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
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丞相,一切公务悉照旧章,照例而行。就这样,曹参位相3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
名人名言
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想得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
天子以四海为家,宫室壮丽才能显出威严,也免得子孙后代再来重建。
臣无所长,一生为吏,对于前朝典籍,视为至宝。
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
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百世贤相
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足智多谋,用兵如神。他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诸葛亮也因此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丞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