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175500000007

第7章

第一卷第二章仁者爱人

第一卷第二章第一节施人以善,自有祥和的圆融天地

父母教导我们要品性善良,儒家说要有不忍人之心,佛家告诉我们要放生积德,道家则建议我们清静无为。其实不管是佛家、道家还是儒家,他们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普遍价值观,那就是生命是值得尊重的。每个人都应该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让彼此生活得更好。

春秋时代郑国大夫公孙侨,字子产,心地仁厚,他济贫并救人于危难,喜欢行善,特别是从不杀生。一天,一个朋友送给子产几条活鱼。这些鱼很肥,看起来味道鲜美,肯定会做成一道美味。子产收到礼物时,非常感激朋友对他的关怀。他高高兴兴地收下了礼物,然后吩咐仆人。“把这些鱼放到院子里的鱼池里。”他的仆人说:“老爷,这种鱼是鲜有的美味。如果将它们放到鱼池中,池里的水又不像山间小溪那样清澈,鱼肉就会变得不松软,味道也就不会那么好了。您应该马上吃掉它们。”子产笑了:“这里我说了算。照我说的做。我怎么会因为贪图美味就杀掉这些可怜无辜的鱼呢?我是不忍心那样做的。”

仆人只得遵照命令。当他把鱼放入池中时,眼见鱼儿优游水中,浮沉其间,子产心胸畅适,不禁感叹地说:“你们真幸运啊。如果你们被送给别人,那么你们现在已经在锅中受煎熬了!”

孔子称赞他:“有仁爱之德古遗风,敬事长上,体恤百姓。”当时列国横争侵扰,而郑国能以保持内政稳定,民生安乐,子产辅政有功。

宅心仁厚者可以增进社会的祥和。英国学者罗素曾对“善良”下了这样一个定论:“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仁善可以匡扶世间的正义,能够为人和社会带来无限福荫。不管是大善还是小善,只要为善,善因便可得善果。对他人施以善、赐予福,不求回报,则心灵会因此变得愉悦而坦然,他人也会因为你的善而感到心情舒畅,这是一种能够心灵上的互相慰藉。如果人与人之间能自然流露祥和,那么世间就没有斤斤计较,没有怒目相对,没有叱喝争斗,自然天下就会太平,生活就会充满幸福,祥和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