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175500000009

第9章

第一卷第二章第三节悯人悯国,为他人谋福祉

中国古代有杞人忧天的故事,人们对这种行为评价不高,一般认为是庸人自扰。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杞人忧天里的主人公恰恰有一种常人所没有的对苍生的悲悯心态。他的这种悲悯是对潜在危险的一种担忧。这个笑话反映了他对天文知识的无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他确实有忧患意识,知道悲天悯人。

实际上,悲天悯人是一种高尚的情操,那种对人类的无等差的关怀令人动容,在这方面屈原值得一提。诗人屈原在幼年时期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还在年少时的屈原,在大人眼里也许还是孩子,但是实际上屈原却比同龄人要早熟。当时正逢连年饥荒,屈原家乡的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时有沿街乞讨、啃树皮、食埃土者,幼小的屈原看见这一切,不禁伤心落泪。他发誓要为这些人做点什么,来缓解他们的痛苦。

一天,屈原家门前的大石头缝里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们见状,纷纷拿来碗瓢、布袋接米,将米背回了家。不久屈原的父亲便发现家中粮仓中的大米越来越少,他很奇怪,便留意观察,看是否是有人偷米。有一天夜里,他发现屈原正从粮仓里往外背米,便将屈原叫住,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屈原把家里的米灌进石缝里。乡亲们知道了真相都很感动,夸赞屈原。父亲没有责备屈原,只是对他说:“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穷人,如果你长大后做官,把国家管理好,天下的穷人不就有饭吃了吗?”

父亲的话激励了屈原,自此他勤奋治学,长大后楚王得知他很有才能,于是便召他为官,管理国家大事。屈原为国为民尽心尽力,为后世之人称颂,真正做到了由小善转为大善的境界。他自幼怜悯他人,此乃小爱,乃人之常情的爱;而他后来爱国则因爱人而由小变大,精神发生了巨大的升华,这是令后人敬仰的大爱。

孟子曾经说:“存其心,养其性。”意思是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我们生来便有一颗赤子之心,不沾俗尘,不染污土,而“仁爱”是首先要培养出来的性情。佛语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为他人奉献善心,为社会造福祉,他人和社会必定会以善回报于你。“仁爱”之心可匡扶世间的正义,能够为人和社会带来无限福荫。悯人悯国,大丈夫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