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
1755100000002

第2章 我真的快不起来啊!--发现孩子“慢”的深层原因(2)

另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些目标我们也要适当地进行调整。比如小学时,我们给他的目标是“能自己穿衣服”,看到别人能很快地做完事情,到了中学我们就要更改目标了,他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穿好衣服”。这样孩子就能一直向高攀登,他就会做得越来越好。

4. 有什么好着急的!--孩子天生慢性子,什么事都不急

遇到天生慢性子的孩子,我们有时候也会哭笑不得。我们可能已经急得都火烧眉毛了,但他却依然慢条斯理地“按部就班”,甚至还会埋怨我们:“这有什么好着急的呢?”

对于这种天生的慢性子,我们不能统一而论。比如,有的人虽然在平时看着慢悠悠的,可是一到了关键时刻,他却会一反常态,认真严谨快速地将事情解决得干净利落;有的人的慢是一种沉稳的表现,这会给他人以安心感,事情反而能做得更快更好。而还有的人则是一直都慢悠悠的,到了关键时刻他的慢如果影响了事情的发展,这就很让人头疼了。

我们可以帮他做一个进度表,可以一天算一个进度,或者几天、一周算一个进度。

小阳就是个慢性子,平常在家他做什么都不着急不着慌,如果全家要出门,他一定是最后才收拾好的那一个,经常是全家人坐在那里等着他。而他在学校里就更加慢了。

有一次随堂小测验,老师在测验之前就告诉大家:“这次的题量有些大,所以大家要抓紧时间,尽量快些做。”所有的同学都加快了答题的速度。可小阳拿到试卷后却坐在那里削起了铅笔。等他把铅笔削好了,别人已经做了好几道题了。他开始答题时,是将一道题在草稿纸上计算一遍,然后再誊抄到试卷上。最后,老师要收卷了,虽然题量大,但做完的同学还是很多,就算有没做完的,也不过是剩下了最后一两道题。只有小阳,他连试卷正面的题都没做完,最后的成绩当然也就很不理想。

老师为此多次找过小阳的妈妈,可妈妈也很头疼,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即便到了这种情况,小阳却依然无所谓地说:“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可着急的呀!”

面对这样的“慢半拍”孩子,老师和妈妈又怎么能不着急?可是从小阳的故事我们又能看出来,可以先从一件事情开始,对这样的孩子,我们着急他却依然不急,我们的教育在他身上似乎并不管用。但如果我们放任他不管,他又会逐渐养成拖拉、散漫的习惯。所以,我们要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来“对付”这样的孩子。

▲ 引导孩子“体验”慢性子

慢性子的孩子大多都不认为自己很慢,他可能也会有小阳那样的想法:“有什么可着急的呢?”鉴于此,我们可以找机会让他体验一下他自己的慢性子。这个机会是需要我们去替他创造的,比如说我们可以像下面这位妈妈这样,找个时间表演一下孩子平常的表现。

小艺每天早上起床就像在放慢镜头,她穿衣服的速度堪比龟速。妈妈想让小艺快一些,可是怎么说她她都依旧“我行我素”。最终,妈妈决定使出她的“杀手锏”。

星期天时,妈妈说要和小艺来个角色转换,也就是妈妈扮演小艺,小艺扮演妈妈。小艺对这个游戏感到很好奇,于是便同意了。母女二人先从早上起床开始演起,“妈妈”开始叫“小艺”起床。只见“小艺”慢慢地从被窝里爬出来,再慢慢地做出拿衣服的动作,然后一点一点地把手伸进一只袖子,接着又是一点一点地伸进另一只袖子,慢慢地整理衣服,慢慢地系扣子,慢慢地穿裤子……

小艺看到妈妈这样子,皱了皱眉头说:“这也太慢了呀!你得快些,不然要迟到了。”

妈妈笑了,从床上起身下来走到了小艺面前说:“你也觉得慢了是吗?你想想看,之前你每天早上起床是怎样的呢?”小艺忽然脸一红:“好啦妈妈,我知道您的意思了。”妈妈点点头说:“这就好,我知道你一定能快起来的。我们从明天开始努力好吗?”

小艺的妈妈采用的这种真实情景再现,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视觉、心理的双重刺激。这将能帮他明白自己的慢性子究竟有多慢,他能看到自己到底浪费了多少时间,同时他也就能体会到他人对这种“慢”的等待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这会使他有意识地去变快。

如果他有了进步,我们就要及时表扬他,给予他精神或物质上的小奖励;如果他退步了,我们也不用着急,毕竟孩子的进步总是会呈曲线一样的,不可能总是在进步,而且一开始他也一定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我们要有耐心。

当然了,进行这种“体验”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如果孩子非常敏感,感情细腻,那么我们这样的扮演可能会让他感到无比羞愧,他会觉得我们是不是在嘲笑他。这反而不利于帮他改正拖拉的毛病。如果孩子是这样的性格,▲ 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孩子自己平时在生活中也会看到他与别人的差距,我们就要换一种教育方式了。

▲ 从我们自身开始纠正

在教育孩子之前,我们也该仔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本身是不是就是慢性子呢?要知道,身为妈妈,如果我们就是慢性子的话,我们所创造的这种“缓慢”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也会影响深刻。

因此,要教育孩子,我们就要从自身开始纠正,我们要适当地加快自己的办事速度。如果我们的家庭变成了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我们能够变得快起来,那么相信孩子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也就能有所改变。

▲ 教孩子从他人的评价中纠正自身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慢慢地听得懂他人的评价;而随着他思想的成长,他也会逐渐领会他人的意思。我们要教孩子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并要他从这些评价中学会纠正自身的缺点。

比如,当班级举行活动时,如果他因为磨蹭而拖了班级的后腿,同学们是怎样评价他的?有没有埋怨他、嘲笑他?同时他也要多想一想,为什么磨蹭就会受到他人这样的对待?我们要用一种坦诚的态度去和他探讨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带着指责与嘲笑的口气,否则孩子就会因此而感到自卑。

5. 它还不是最好的!--苛求完美,为做好一件事不停地重复

人人都希望完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会有这样的期望。虽然苛求完美可以代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但是有的孩子却可能因此而产生一些不恰当的举动。我们要记录下他的原始状态,之后的每一天我们要么鼓励孩子自己记录,要么帮他记录下他的实际完成情况,然后与他之前的行为进行对比。

上3年级的琪琪是一个很刻苦的孩子,她学习非常认真,成绩也很好,老师因此非常喜欢她。琪琪为了不辜负老师的喜爱,各方面也都积极努力地做到最好。比如,写生字时,如果有一个字她觉得没写好,便会用橡皮擦了再写,倘若感觉依然还是不好,就继续擦继续写。如果还是觉得不行,她甚至会撕掉这一页,将所有的生字再誊抄一遍。她甚至给自己辩解道:“老师都喜欢这样完美的,我必须要达到老师的标准。”

可是如此一来,让他先改掉一个磨蹭的习惯。而帮他纠正拖拉的坏习惯,琪琪每次写作业的时间都会很长,原本半小时的作业,她经常能写两个多小时。妈妈有时候不得不说她:“已经写得很好了。”可她却不听,非要按照自己想的去做,母女二人经常为此争论。

琪琪这就是在走极端,为了追求完美而不停地重复,这样她自然会浪费许多时间,变得拖拉起来。很多孩子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去追求完美,但这样的追求却会成为他的一种负担,因为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时间与自己的行为。因此,他追求了完美就会浪费掉宝贵的时间。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样苛求完美的孩子呢?

▲ 我们自身先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身为妈妈,我们的表现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我们就非常追求完美,对自己的要求就异常严格,那么我们的表现势必会成为孩子的“榜样”。而且,如果我们自身就要求完美,那么对孩子的要求也就会变得非常严格,这种约束与影响都会使孩子开始学习我们的思维方式。他甚至可能比我们还要认真,比我们更加追求完美。

所以,要纠正孩子的这个毛病,我们要先从纠正自身开始做起。首先,我们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对于他的表现我们没必要斤斤计较,说话时也要适当放慢速度,多一些面部表情,这会让孩子放松下来;其次,我们尽量不要表现出对自己或对他人的不满意,尤其是不要总将注意力放在做错的事情上,要多想想自己或他人做得好的地方;最后,我们要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不一定非要立刻就去改善做得不好的地方,而且也没必要总对孩子吹毛求疵,也不要经常要求他立刻纠正他的错误。

▲ 针对孩子的特点来纠正他的“苛求完美”

虽然同为苛求完美,但每个孩子所“苛求”的重点却不一样。

有的孩子苛求自己的学习。尤其是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刚接触作业他可能会对其格外认真。就像上面故事中的琪琪那样,总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于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面对这样的孩子,为他“量身订做”一个赶超目标,我们可以先和他进行交流,看看他到底为什么会不满意、为什么要不断重复。如果他是因为自己写得不好看,我们就要提醒他这样的练习可以留到其他时间去做,不要在作业上浪费时间。如果他依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或者无法判断的话,我们可以让他先保留一次写完的作业,然后再在另一个本子上去重新写一遍,这时他要努力纠正他觉得写得不好的地方。第二天上学时他再将两个作业都拿给老师,请老师给评判一下,如果老师反应差不多,此时我们就要提醒他不要再做第二遍作业了。

有的孩子苛求自己的生活。比如,他会要求自己的东西不能乱放,如果我们动了,他会重新再摆一遍。他会主观认为东西就该是那样子放的,只要他觉得不对劲他就会去更正。比如,我们原本帮他收拾好了房间,但他觉得很多东西摆放的位置不对,他重新摆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保持心情平静,要么是帮着他做到他想要的效果,要么是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当孩子逐渐长大之后,他看问题的角度会变宽,这种行为自然就会消失。不过,如果孩子是故意和我们作对,我们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看看是不是我们自身有哪里做得不对,所以才招致孩子的不满。

还有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会苛求自己的外貌。为了自己的发型、脸蛋、衣服能够让自己满意,他能在镜子前面站上好久。我们看着着急,他自己其实也着急,只不过我们着急的,是他这样白白浪费大把的时间;而他着急的,则是为什么他的外表总也达不到他理想的状态。青春期的孩子注意自己的外貌,这是很正常的,在他看来自己的外貌问题是一件大事。鼓励他赶超原来的自己。此时我们该理解他的心理,不要去指责他,更不要与他正面发生冲突,我们可以从侧面解决。比如,他自己也会觉得心里不舒服。我们要抓住这个教育的好时机,我们可以给他建议,帮他处理好关于发型、脸上的痘痘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后,他自然就不会再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不过,我们也要注意,要及时提醒孩子,外貌是天生的,不可能有完美,他更应该关注自己眼前的学习与生活。

6. 玩?好哦!学习?哼!--要是玩,动作就快;学习,就磨蹭

孩子天性都爱玩,他愿意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并且对此乐此不疲。可是一提到学习,很多孩子立刻就表现出不愉快的情绪,动作也明显变慢了,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要多慢有多慢”,更有些妈妈将孩子的这种表现比喻为“一到关键时刻就老牛拉破车”。

一位妈妈这样抱怨说:

儿子简直就是个“两面派”,他爸爸要是周末早上跟他说:“儿子,今天咱们出去玩。”他能在几分钟之内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往往我们连衣服还没换好,他已经迫不及待地等在家门口了。可要是我在晚上跟他说:“快点把你的作业写完。”他的“磨洋工”的功夫真是无人能及。他上3年级了,老师留的作业并不算多。那些数学题,十几分钟完全就可以做完了,可他非得耗到快睡觉。一晚上别的什么都干不了,就只能做那么几道数学题。

看到儿子这个样子,我头疼极了。如果他能把他玩耍的那劲头用在学习上该有多好呀!

我们可以理解这位妈妈的无奈,也许在我们家里,也有这样一位“偏好在学习上磨洋工”的孩子。在我们眼里,他是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在老师眼里,他也是不好好学习的学生。面对他“玩时快,学时慢”的状态,我们恨不能打开他的脑袋帮他将这两点做一个对调。

可是心急归心急,我们总要对症下药。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慢性子,我们一味地批评甚至打骂也绝对不是好方法,我们该帮他调整心理,帮他将玩时的快动作巧妙地应用到学习中去。

▲ 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孩子之所以喜欢玩,是因为他对玩有兴趣,最好的检验标准就是他自己。所以我们可以针对他的特点,我们也可以通过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简单来说,就是要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快乐的。

我们可以适当地放宽对孩子的要求,在他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去批评他,及时对他取得的一点一滴的小成绩给予肯定与鼓励。同时,我们也可以寓教于乐,将一些知识融合到孩子的生活与游戏之中,激发他的探索心。平时我们也可以找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用功读书的故事,鼓励他向名人学习,使他明白只有用功读书、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做更多他喜欢做的事情。

▲ 遏制孩子贪玩的欲望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可玩的东西越来越多,从最初的简单玩具,到后来的高科技玩具,再到电脑中的小游戏,直到网络中的大游戏,孩子似乎是“不得不”越来越贪玩。我们需要意识到,要遏制孩子贪玩,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

首先,我们不要无休止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我们可能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于是我们就会给他买各种各样的玩具,我们不想让孩子受委屈,于是只要他要,我们就一定要给他买来。这样孩子玩的兴趣不知不觉就被我们给扩大了,到后来自然会难以控制。我们应该逐渐减少给孩子增加新玩具、引导他玩新游戏的机会。

其次,我们要有意识地对他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表示出肯定与称赞,同时对他玩耍时取得的“成绩”要采取一种冷漠的态度。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当他发现他学习上的成绩能够得到我们的夸奖时,他关注的重心就会向学习偏移。

最后,面对对玩已经很痴迷的孩子,我们不能一下子就阻止他去玩,而是要慢慢地减少家中能激发他玩的欲望的事物,减少他玩的机会。同时,适当增加一些与学习有关的物品,比如各种知识类书籍、地图,或者一些激励人学习的字画、装饰等等。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家中的气氛,要用一种文化氛围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