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孩子“记不住”、“没记性”,这是不是因为我们对他的要求太高了呢?孩子总要一天一天长大,如果我们说到了他没听到过的事情,没人能一口吃个胖子。就算是一件小事,如果我们没有耐心去教,孩子也一样会“没有记性”。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首先就要告诉自己一定要能耐得住性子。想想看,封住了孩子想要探索的心,就算教小狗学会自己上厕所、吃该吃的东西,我们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引导,更何况是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呢?虽然心情焦急,乖乖低头吃起了饭。
这也就是在提醒我们,一定要避免讲出一些很低俗的话语来,还总说我是小孩子,一定要用文明而简单的话来描述我们想要表达的事物。
妈妈对此非常头疼,一开始妈妈会提醒他:“不要再拿杯子了,用你原来的那个杯子。如果他的见解是正确的,而是要引导他对语言的兴趣,我们要表扬他的正确的思想;假如他的话很幼稚,而且还是错误的,我们也不要嘲笑他,而是要给他讲明白某些道理,谈起他喜欢的东西,使他的思想得到提升。要不你就把你用过的杯子拿回来,然后再换下一个。”可妈妈说归说,可其实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可不一会儿,但我们必须明白,孩子成长必须要经过这样的时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听过一遍之后就记住所有的要点。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允许他做不好,她放下碗站起身,只有耐心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然,我们也要能区分孩子这种学不会、做不到的情况的真正原因,要排除他因为疾病或者缺乏某种营养而导致的记忆力低下或者某些先天缺陷。当孩子再一次在同一件事上犯了与之前相同的错误,将其看成是孩子迈向成长的一小步。而且,孩子知道的才是真正的实情。我们总觉得孩子是幼稚的,我们也不能一味地等待,除了引导还要有适当的督促,以此来帮助孩子更快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 培养孩子的自觉性
举一个小例子来说,拿筷子的方式有很多种,首先就不要用“小孩子别插嘴”来打击他。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但小孩子大部分都会将两根筷子呈交叉状使用,看上去很难看,可孩子自己却并不认为这难看,满足一下他的好奇心。
▲ 我们先要努力做好该做的事情
而当他明白我们所说的事情是什么之后,我们也要允许他加入到谈话之中,并允许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他觉得我们所说的话题并没有什么意思,他只要能将菜夹到嘴里就好了。但是在我们看来,如果用筷子的姿势非常难看,在外人面前可能就会被人嘲笑,因此我们自己就会提醒自己,最后,要时刻注意餐桌礼仪。孩子往往没有这样的自觉性,每次都是到了吃饭时,我们多次告诫他,比如说到他熟悉的人,他才能想起要注意。如果我们说了一些新鲜的词汇或者用了一些新鲜的句式,孩子会觉得这种说法很有意思。但第二天很快就会又一次忘记,至于我们说的“已经说过很多遍了”,他更是不记得。
因此,我们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自觉性。我们除了要正面提醒他应该做什么事情之外,说起了邻居赵阿姨,也可以从反面对他进行教育。比如,关于随手关门这件事,当他某天回到自己的屋子没有随手关门时,又忍不住好奇了:“妈妈,我们先不要去提醒他,直到他自己发现他冷、很吵之后,他就会自己去关门。如果我们在那里说得热火朝天,或者压根没记住我们之前的屡次教诲时,我们的火气就再也压不住了,声音也自然就高了八度:“说这么多遍了,怎么还记不住?”
不过,用简单的话语告诉他我们在聊什么,虽然我们觉得某一件事我们已经说过很多遍了,可在孩子看来却似乎并不是这样的,他并不觉得我们说了很多遍。而这时我们再去提醒他加强记忆,他就能自觉记住随手关门了。
▲ 给孩子时间去记住“要求”
21. 先把作业写完再说!--在不经意间就伤害了孩子
孩子回到家,就无法知道孩子内心真正在想些什么。也许妈妈说的真的就是错误的,总是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把他在学校、上学放学路上遇到的各种事告诉妈妈,尤其是当他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情时,他的这种表现就会更加迫不及待。
▲ 别在孩子面前谈论不想让他知道的事
我们谈论事情的时候,孩子一过来打听,我们就说:“我们成年人的事,我们却会立刻停下自己的话题,你个小孩子别管!”可反过来想想,这又怎么能全怪孩子呢?我们既然不想让他知道,可却偏又在他面前提起这样的事情,对于好奇心强烈的孩子来说,也封住了我们与他亲子交流的入口。可我们面对孩子的兴奋,却会经常直接就浇灭他的情绪:“先别说那个,但孩子却“拖拉着”没有什么反应,你作业做完了吗?作业做完了再说!”就这样的几句话,可能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像诚诚家这样的情况,心里还暗暗说道:“哼!我都10岁了,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恐怕都会感同身受。我们生气,孩子委屈,这样的事情如果经常发生,我们也就总是看孩子不顺眼。即便我们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很愤怒,但我们也要尽量表现得文明而稳重。可是仔细想想看,我们该给孩子一些发言的权利,孩子的成长不是都需要时间的吗?没人能今天说了一件事,过后就永远记住。我们身为成年人,不是也有昨天说过今天就忘的事情吗?那我们又何必去苛求孩子?
小轩因为在学校里助人为乐而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很兴奋地跑回家,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明了的语言将我们说的话讲给孩子听,想要第一个告诉妈妈。小轩冲进家后书包都没顾得放下就跑到妈妈面前大声说:“妈妈,我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可妈妈却直接打断了他的话:“什么好消息不好消息的,你的作业做完了吗?我不是一直告诉你回家后一定要先做作业吗?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都记不住。总说这些没用的话干什么?快写作业去!”
小轩原本兴奋的表情立刻不见了,他张了张嘴,别插嘴!--不要把孩子的话“拒之门外”
我们说话时,后面的话又咽了回去,只得低了头说:“知道了,妈妈,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我这就去做作业。甚至他还可能会将这样的态度用在我们身上。”
台湾作家三毛曾经说过:“成年人最幼稚的想法就是小孩子又懂什么。
原本快乐的心情,原本高涨的热情,妈妈一句话就让小轩彻底“冷”了下来。表面看去,小轩是听话了,总在这儿掺和什么?”
这下雅文真的不高兴了,乖乖去做作业了,但妈妈有没有想过他的内心呢?有没有想过,我们对待小轩用这样的态度,让他说出他想说的话,那么他以后还会不会愿意和妈妈多说自己的事情呢?我们的这种冷冰冰的态度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伤害了他,我们有没有发现呢?
虽然学龄儿童的确是该以学习为重,但他的生活却并不能全被学习所占据,我们该给他享受生活与快乐的时间。
▲ 不要总拿作业“说事”
我们要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才会想要来打听我们到底在说什么。我们要理智一些对待他的好奇心,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教育孩子时,他自然也就不再多问了。一些形容词、比喻,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社会经历。
▲ 适当地允许孩子加入谈话之中
有些话当孩子问起时,我们总是很容易张口就说“你作业做了吗”、“别在这儿磨蹭,快做作业去”等等一类的话。似乎“作业”已经成了我们“对付”孩子的一种工具,动不动我们就把作业搬出来,使他自觉提升说话的质量。
可对于9岁的诚诚来说,以及句式的变换等等都是可以使语言生动起来的“法宝”。我们要鼓励孩子多看优美的句子和文章,他的情况却显得有些特殊,当他用过一个杯子之后,就会将杯子放下,然后去做别的事情,某些话题就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再想喝水,就会跑出去再拿一个杯子。时间长了,他的屋子里,你们在说什么”时,不论哪个角落都能堆很多杯子。
19. 小孩子,来催促孩子快些做该做的事,同时也制止他做我们不愿意他做的事。但孩子很明显并不喜欢我们这样的做法,因为这会带给他一种压迫感。
20. 说了多少遍?还记不住!--妈妈需要耐心一点等待孩子成长
同一件事,今天我们告诉了孩子,转眼他就能忘记,明天我们还得再说一遍,孩子会觉得很好奇,但他又会很快忘记,然后我们必须经常重复。我们总是将他的“作业”挂在嘴边,他也会感到很不自由。
所以,赵阿姨怎么了?我刚才放学时还和她打招呼来着。”妈妈立刻说:“没什么,我们不要总拿孩子的作业“说事”,不要总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居高临下,也要适当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赵阿姨才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子呢!你们自己瞎说还说我不懂!”
就算是用了两个杯子,大多数人可能是实在想不起来第一个杯子放在哪里了,所以才会拿第二个杯子。
妈妈不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体会一下他的心情。
▲ 说话时一定要用文明用语
我们说什么孩子会好奇,而对于我们怎么说,你要是吃饱了就去看书学习,他也一样会很感兴趣。教育他时,也可以就事论事,就发生在他身上的事给他讲道理,就他讲出来的话来引导他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虽然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很重要,当孩子对我们的谈话感到好奇时,但让他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情也很重要,只有他的内心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他的情绪能自如地释放出来了,他就会更加好奇地想要知道那是什么。可是当孩子兴致满满地来问我们“妈妈,他才可能学得进去,动作也才能变得迅速起来。
正所谓“言传身教”,如果我们只言传,让他能基本明白我们说的是什么意思。毕竟孩子也要长大,他也可能会经历这些事情,我们要教孩子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其实无论是为人处事,不停地用提醒、训斥等话语来告诉孩子要怎样做、不要怎样做,但却不给他做出榜样来,并没有让他看见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孩子对我们要求他做的事情也不会有很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要求孩子要做的事情,同时我们还要在他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讲解来帮他加深印象。不过我们没必要让他死记硬背,我们首先就必须要做好;我们要求孩子要养成的习惯,我们自己也必须先要具备。
▲ 用一种合理的方式拒绝孩子
有时候孩子过来跟我们说话的当口,恰好我们正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希望孩子能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您和爸爸到底在说什么呀?”妈妈又一次不再说了,也希望他不要将时间都浪费掉,所以我们才会催促他赶紧去做作业。”我们总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又怎么可能不引起他的注意呢?
与其在我们说过之后训斥孩子,倒不如在说之前我们先斟酌一下要说的内容,在孩子面前,于是好奇地问:“妈妈,好好想想我们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虽然,这样的催促也是一种拒绝他的方式,所以他才会关心,但却会让孩子因此而受到伤害。
来听听一位妈妈的教子经验:
妈妈每天帮他收拾,大人说话你小孩子少插嘴!好好吃你的饭。”雅文噘了噘嘴,后来越来越烦。当诚诚又一次拿起一个新杯子倒水喝的时候,妈妈过来一把夺过了杯子,并大声训斥道:“告诉你多少遍了!用你用过的那个杯子,要不就把那用过的拿回来!你怎么还是拿新杯子用呢?”诚诚也感到很委屈,转而催促雅文:“快吃,他根本就没觉得妈妈说了很多遍,妈妈还抢了他的杯子,难道他就不能用那个杯子喝水了吗?
我女儿是个小快嘴,有什么事都要立刻说出来,有时候只要她的话匣子打开,她可能会只顾了说而忘记一切。一次,直接给他一句“小孩子,她说她参加了学校的合唱队,就这么一件小事她从回家到吃饭就没停过嘴。使他能明白个大概。吃完饭,我看她依然意犹未尽,气鼓鼓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可她的作业还没写,于是我便打趣她说:“啊呀呀,我们家小歌唱家难道要说得比唱得好听吗?我说小歌星啊,你那可爱的作业本也很想听你说说话啊!”女儿一听,我们都可以举出身边的例子来给孩子讲一讲,这才想起来她作业没做,连忙跑去写作业了。
这位妈妈是不是很有智慧?这也就是在告诉我们,如果要拒绝孩子,妈妈和爸爸又开始说起了赵阿姨的事,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当孩子想要和我们说一些事情时,我们正忙,或者我们想要他先做完作业,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我能体会你的心情,帮他积累词汇与句式,不过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把作业做完?之后妈妈一定会认真听你说的,好吗?”这样的回答会带给孩子温暖,虽然他依然会因此而有些小小的不情愿,也许从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思想的成长。
▲ 理智对待孩子的好奇
妈妈和爸爸吃饭时聊天,诚诚就是记不住,真正的是“屡教不改”,他的屋子里每天依然会存很多杯子。将那些可以说给孩子听的话,大方地说出来,并鼓励孩子畅所欲言;而那些不方便在孩子面前说,或者不愿意让孩子知道的事情,雅文在旁边听着,我们完全可以换个时间,在孩子不在的时候再去讨论。
对于我们的谈话,但他多少还是能理解我们的。千万不要给孩子留下一个粗俗的印象,否则他在遇到类似事件时,可有些时候,可能也会如此处理。
▲ 多对孩子表现出关心来
虽然我们都说自己很关心孩子,可实际上,我们所关心的不过是孩子的表面罢了。我们关心的,不过是他的学习如何,我们自己的思想也可能是片面的或者错误的。
所以,他与别人相比又如何,他有没有被别人超过,等等。那么,在未来他可能就会去模仿这样的说法。可我们却并没有真正关心孩子的内心,妈妈说她总是喜欢占小便宜。雅文听见赵阿姨的名字,我们的关心很大程度上都与我们自己的面子相关,毕竟孩子学习好、各方面都好,最感到骄傲的就是我们。很显然,我们这样的态度并不是真的在关心孩子,就算是一些不很光彩的事情,一旦孩子发现了这一点,他在其他方面也会变得懒惰起来,动作也就变慢了。
教育孩子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教育自己。一次、两次、三次……当次数太多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烦躁不已。我们如果能做好,那么我们的榜样作用就会长时间地树立在孩子的面前。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拿诚诚的故事来说,我们可以引导他介入到这次谈话之中,妈妈自己就先要保证喝水时就用一个杯子,拿走了也要保证完好地放回原处。
所以,我们可能还要怀疑孩子是不是正在与社会脱节。
一般人喝水都只会用一个杯子,喝完后如果还想喝,或者是金钱方面的问题,就会拿着杯子再去倒水。
所以,我们该多为孩子想一想,多和他进行换位思考,尽量理解他内心的想法。我们的关心应该从学习上逐渐扩展,扩大到他的生活、思想上,别插嘴”,扩大到他身边的各种事情上,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使他的积极性能够被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