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1755700000006

第6章 做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调适其负面情绪(1)

想一想,我们自己也有因为心存不满而情绪失控的时候,不定遇到什么烦心事,孩子13 前,觉得事情不公平,在外面又不好发作,回到家就发起了脾气。直到脾气发完,才觉得心中似乎轻松了一点,那些沉甸甸让自己透不过气的坏情绪似乎随着刚才的火气挥散出去了。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尤其是那些一向乖巧的好孩子,他也会觉得做个好孩子有点“腻”,偶尔也想做一回“坏孩子”过把瘾。他还不满13岁,年少气盛,觉得偶尔释放一下自己的情绪,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酣畅淋漓的感觉。

更或者,他心里真的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又没有及时表达出来,内心的焦虑促使他没有耐心、情绪不稳定,通过使性子才能把这些负面情绪释放掉。但他在释放坏情绪的时候,我们偏偏不让他这样做,硬是要打压他,让他规规矩矩地继续做那个乖巧的好孩子。妈妈要知道,如果做好孩子是件不快乐的事情,任何人都不想去做“好孩子”。一个孩子乖巧听话,是因为他的内心平静、充满阳光、觉得快乐,而不是把坏情绪压在心里。坏情绪像是一种病菌,如果我们不让孩子释放出来,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心理阴暗、冷漠。所以,孩子使性子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也许这种方式不太恰当,但我们要去引导和帮助他,而不是禁止他宣泄情绪。

那么,当孩子心存不满、使性子的时候,但偶尔有一天回家却嘟着嘴,我们该如何做呢?

▲ 正确看待孩子使性子

苗苗放学回家把书包往沙发上一丢,然后把自己也“丢”在了沙发上。妈妈说:“苗苗,怎么了?”苗苗没好气地说:“不怎么!”妈妈说:“你怎么用这个态度和妈妈说话?”苗苗说:“我愿意,我烦着呢。”妈妈听了气不打一处来,说:“我整天辛辛苦苦上班,下班还要伺候你,你天天上学有什么好烦的?”苗苗说:“当然烦了,老师又布置写这么多遍生字。会写不就可以了,写这么多有什么用!”

妈妈说:“老师的话你都不想听了?反了你了!”苗苗更烦躁了,说:“什么叫反了啊?好像老师天生就是对的!”

由于孩子使性子,母女二人发生了争执,但孩子对老师的不满情绪却丝毫没有缓解,因为孩子觉得妈妈“帮老师说话”反而增加了对老师的敌意。所以,当孩子使性子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他使性子的原因,但是却不能指责他的看法不对。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越是说他不对,他就越叛逆,我们应该表示理解他的感受。这样,他就会向我们诉说,直至他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当孩子心情平静了,就会重新审视自己,并更容易合情合理地理解当初觉得不满的事情。

▲ 教孩子学会正确释放情绪

情绪不是压抑下来就能消失的,负面情绪一旦产生就需要释放出来。但是,不同的人释放情绪的方式也不同,孩子因为年龄较小,当心中有不满情绪的时候总是不知道如何正确释放情绪,不是压抑情绪,就是释放的方式过激。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正确释放情绪的方法,比如让他找个可信赖的人倾诉自己内心的不满;鼓励他去做运动,甚至在孤独、焦虑、不安的时候,将内心的不满和愤怒随着汗水排解出去;让他去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不过,孩子释放情绪也需要妈妈的配合,比如他想对我们倾诉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耐心倾听,不能因为觉得“孩子的事是小事”而懒得去听,这样会导致亲子之间产生隔阂。

▲给孩子一个宣泄的空间

当孩子内心有不良情绪的时候,也许谁也不想搭理,只想尽快找个方法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我们不妨在家里设置一个专门供他宣泄情绪的角落,在这个角落里可以为他准备一副拳击手套、气垫。当孩子内心烦躁的时候,就可以让他击打,这样就能让他将不良情绪宣泄出去。

但是,宣泄角落仅仅对一些暂时的问题起作用,比方说孩子跟别人闹矛盾了、成绩没有考好的时候,可以在这里宣泄情绪。可是,如果导致孩子产生坏情绪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的情绪也不会因为在宣泄角宣泄而得到释放,甚至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有暴力倾向。长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容易引起孩子自责、不自信等心理问题。因此,若想解决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妈妈找到孩子情绪不好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妈妈需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每当这时,我们难免会火冒三丈,觉得孩子太不听话了,无缘无故地抱怨这个那个,还耍脾气,一定要好好修理修理他。

15. 孤独:蹲下来与孩子一起看蚂蚁,让他感到温暖

以前,人们多住在平房中,孩子出门就能找到许多一起玩的小朋友。现在人们住在楼房中,人与人之间开始变得疏远,连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机会也减少了。可是,现在的妈妈又多是职业女性,不能体察自己的情绪。但这些负面情绪却会在他的言行中体现出来,不能天天在家里陪着孩子。因此,现在的孩子就很容易感到孤独。孤独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但是太深的孤独却是一种心理疾病。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高淳县一个13岁的男孩涛涛,因为太孤独而上吊自杀了。据涛涛的奶奶说,涛涛学习成绩很好,也很懂事。但是,涛涛的妈妈在南京的建筑工地打工,很少有时间回来看看他。

涛涛自己住在家里,每天睡醒后到奶奶那去吃饭。这天,奶奶让涛涛吃完晚饭再回家,涛涛说:“奶奶,我还不饿,家里还有饼干呢。”说完,他就回家了。晚上8点多,奶奶不放心孙子,就到涛涛家去看他,但无论她怎么叫也不见有人来开门。奶奶拿钥匙打开了房间,却发现涛涛已经上吊了,他身上还穿着妈妈的裙子。而这天正是涛涛的生日,他却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说,涛涛非常喜欢和妈妈相处,每次听说妈妈要回来他都特别开心,但妈妈回家的时候太少了。

13岁前的孩子正是需要被疼爱、需要得到妈妈关注的时候,但是许多“留守”孩子却得不到足够的爱。因为太孤独,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孤僻起来。有的人因为工作忙,就把孩子交给老人来带,或者将他送到幼儿园。但是,后来却发现孩子并不快乐,甚至宁愿自己蹲在树下看蚂蚁也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有的人也许觉得孩子自己玩也没什么,妈妈应该从孩子的神情、言行间发现他的负面情绪,但如果他总是一个人玩就是有问题了。很多孩子因为太孤独,而不愿意和人交流,因此语言能力发展缓慢,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障碍,这便是一种心理疾病,人们称之为孤独症。内心孤独的孩子往往对世界的变化感到无所适从,不能很快适应环境,常常感到紧张。其实,有的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患有孤独症了,但因为年龄小所以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也有的孩子是因为没有人陪才变得性格孤僻的。无论孤独症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我们都应该多关心一下孩子,让他感到温暖,不要让他变得孤僻而冷漠。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孩子的孤独感呢?

▲ 妈妈要抽时间和孩子多相处

2011年的春晚上,那首《爱我你就抱抱我》的歌曲唱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孩子们用稚嫩的童音说:“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多陪陪我。”许多的妈妈为了工作,几乎没有多少时间照看孩子,而孩子的寒暑假期间,正是妈妈最忙的时候。虽然我们能给孩子丰厚的物质生活,但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经常感到孤独。

因此,我们要尽量多抽时间去陪陪孩子,少加一次班,回家给孩子做顿饭,陪他聊聊天。有时间就和孩子一起出去玩玩,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可是,越训斥孩子,孩子的脾气却越大,甚至摔东西、赖在地上不起来,或者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任我们喊破喉咙他也不肯开。

我们不能主宰孩子的思想、情绪,所以当他对某些事情感到不满,并且因此使性子的时候对他采取打压、呵斥的态度只会让他更愤怒和叛逆。还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多、题太难,似乎对老师有许多的不满;他可能一直很听话,但偶尔却会耍脾气,不听妈妈的话,甚至妈妈说一句,他就要顶一句。

▲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当然,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陪在孩子身边,为了不让孩子感到孤独,怎么也不肯写作业,我们应该鼓励他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多交朋友,还能锻炼他的社交技能力和表达能力。毕竟孩子会长大,不能永远依靠妈妈,如果他有许多朋友,就不会因为妈妈不在身边而感到孤独,他的情感也能有所寄托。

▲ 妈妈性格开朗,孩子也不会太孤僻

妈妈如果和邻居、同事、家人处不好关系,就会懒得与人交往。受妈妈的影响,孩子也会感到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所以惧怕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少言寡语,越来越孤独。

因此,妈妈要试着改变自己的性格,变得宽容而开朗一些,处理好人际关系,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这样孩子才会乐于与人交往,有更多的朋友就不会变得孤僻,他的心理才能健康发展。

16. 自卑:用“马太效应”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马太效应的名字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篇中的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位富人要远行,临走前分别给了他的三个仆人5个金币、2个金币和1个金币钱。拥有5个金币钱的仆人用这些钱去做生意,又赚了5个金币;拥有2个金币钱的仆人也做生意赚了2个金币;拥有1个金币钱的仆人因为觉得钱少,所以不敢花,而是掘开地将钱埋了起来。

富人回来后听说两个仆人分别赚了5个金币和2个金币很高兴,并夸奖他们很有头脑。当他听说另一个仆人将钱埋起来,丝毫没有赢利后非常生气,就收回了他的1个金币,并将这些钱给了那个赚了5个金币的仆人。

马太效应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往往好的会变得更好,而坏的会更坏,往往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多的更多,少的更少。当人在某些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优势,并有更多的机会去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当一个人自卑,缺乏自信心的时候,往往就做不好事,因为失败会让他变得更加自卑。

此理同样适用于教育方面,我们会发现越是自信的孩子就越容易取得成功,而成功又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了解到这一道理之后,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效应,多鼓励孩子,增强他的自信心,让他有信心去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 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芳芳画了一幅画,上面有一个太阳,一栋房子,一棵小树。她兴冲冲地拿给妈妈看:“妈妈,看我的画。”妈妈看了看说:“你画得太阳怎么是四方形的啊?树也歪着,房子这么小。”芳芳听妈妈这样说,就把画笔往旁边一丢,说“我不画了,反正也画不好。”

尽管妈妈是想帮助芳芳画得更好,但是妈妈的话却打击了芳芳的自信心,让她误以为自己的绘画能力不好。其实,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不是做得好不好,而是有没有信心和兴趣去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会让他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放弃做某件事。

社会学家认为,马太效应本来就是个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如果我们总是说孩子某件事做得不好,并帮他调适负面的情绪。

14. 不满:给孩子一个释放情绪的空间,结果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做不好。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是应该充分利用马太效应的积极作用去壮大孩子的自信。

▲ 用夸奖的方式增强孩子的自信

亮亮喜欢写作文,而且他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读。妈妈也觉得亮亮的作文写得不错,还常夸他文采好。因此,亮亮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更加有自信,而且也愈加喜欢写作文了。看到这种情景,我们恨不得揍他一顿,让他长点记性,知道无理取闹的下场是什么!

等一等,先消消气、忍一忍,我们知道孩子为什么会使性子吗?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开始独立思考,并有了自己的心事,拿个糖豆就能哄他不哭的日子再也不会回来了。

当我们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很出色时,要及时夸奖他,鼓励他努力发挥特长;当发现他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时,也应该多鼓励他,告诉他:“你已经做得不错了,只要多努力还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夸奖和鼓励能让他变得自信起来,即使一时做不好也不会灰心丧气。

▲ 让孩子在尝试中获得自信

对于孩子来说,有许多事情是他从来没接触过,没做过的。当他遇到从未做过的事情时,往往感到底气不足,他会怀疑自己能否将这件事情做好。但是,如果不鼓励他勇于尝试,他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因此,当孩子面对陌生的事情感到不自信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大胆地试一下。如果他成功了,就会因此而增加自信心,如果他没做好,我们也可以告诉他:“没关系,第一次做没有经验,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的。”在尝试中,孩子会摸清事情的规律,从而越做越好,不但增加了生活经验,也增加了自信。

▲ 帮自卑的孩子找到他的长处

孩子自卑是因为他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允许他使性子

妈妈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孩子一向学习很好,而是过多地关注自己的缺点。比如,一些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学习不好、口才不好、长得胖等原因而感到自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引导他多发现自己的长处。

比如,他性格温顺、为人憨厚、字写得漂亮、受其他小朋友的欢迎,这些都是孩子的优点。当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就会变得自信起来。比如孩子如果知道自己很受别人欢迎,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交能力;若是他意识到自己的鼻子长得很好看,就会对自己的外表更加自信。妈妈引导孩子去发现他的长处,就能让自卑的孩子找回自信。

17. 自负:教孩子认清自己,重新塑造自我

人的自我意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体验。当孩子评价自己的时候,就要靠自我认知,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当孩子对自己有过低的评价时就表现为自卑;反过来说,当孩子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时,就表现为自负。孩子的自负常常会在语言、行动中表现出来。有的妈妈也许会认为孩子自负一点没什么不好,至少他自信。其实自负并不是自信,其实质是无知,就犹如“井底之蛙”,是盲目的自大。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不自知就会有两种表现,一是言语狂妄,二是容易盲从他人。一般来说,自负会更多地表现在独生子女或者是家庭条件、自身条件比较好的孩子身上。导致孩子自负的原因有很多,从家庭方面来说,孩子自负与妈妈对他宠爱过度或者是不能客观地评价孩子有关。

珊珊12岁了,她长得漂亮、学习也好,经常受到亲戚朋友的夸赞。因此,珊珊总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她不爱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做游戏的时候总是对别人颐指气使。她太自负,因此其他孩子都渐渐远离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