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每年都有这么大比例的孩子们丧生于车轮下,为什么还有许许多多的父母拉着孩子闯红灯呢?关键问题在于,父母的安全意识淡薄,对自己和孩子的人身安全总抱有侥幸心理。但是,危险往往就发生在一两秒的工夫,一般还没来得及让人做出反应,事故已经发生了,甚至瞬间就阴阳两隔了。
而父母是否遵守交通规则直接影响了孩子对交通规则的重视。
唐欣的爸爸经常闯红灯,一次,他拉着唐欣过马路,看到红灯时就准备闯。唐欣说:“爸爸,红灯啊!”爸爸说:“没事的。”硬是拉着唐欣走了过去。从此以后,唐欣只要时间紧,就会闯红灯,因为,爸爸和她用实践证明了一件事--闯红灯,没事!
李媛的妈妈特别注重遵守交通规则。每到下雨天,妈妈都会给她一把雨伞,并嘱咐道:“坐公交车上学,坚决不能打着伞骑自行车,迟到也没关系。”李媛在妈妈的影响下特别重视交通安全。
所以,父母遵守交通规则,孩子也会看重人身安全。只有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那么,孩子走在马路上该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绝不把“闯红灯”看做小事。而且,要让孩子养成走斑马线、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的习惯。另外,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踢球、嬉戏都是非常危险的。父母要教孩子过马路,左右看,不能一边过马路,一边和同学聊得不亦乐乎,或者一边打手中的电动玩具。
第二,让孩子知道乘坐交通工具的种种注意事项。比如:乘坐汽车等交通工具时,不把头、手等部位伸出窗外,如果是乘坐公交车,一定要抓紧扶手,以免在急刹车时出现危险。如果是坐在私家车的副驾驶上,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孩子如果自己骑自行车出行,一定要排除车闸、脚踏等部件的故障,而且一定做到靠右行,不逆行、不猛拐、不双手撒把、不互相攀扶。另外,乘坐飞机和轮船时,孩子要完全遵守其规章制度,如中途遇到危险,一定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和引导,不擅自采取措施。
孩子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不会把自己的人身置于危险之中。
习惯8:时刻让孩子提起安全意识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小牛犊之所以不害怕老虎,是他不知道老虎的厉害,不知道老虎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危险。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社会常识和生活经验的缺乏而把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或者,孩子总是会意识不到潜在的危险。
孩子的安全意识大部分是靠父母和老师培养出来的。父母告诉他“危险”,他就不会轻易触碰,父母没有提醒他,他可能就会尝试。如果父母常常把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相对安全的告诉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安全意识就会增强,并能够明确辨别出潜在隐患。
因此,父母在每天与孩子的交往中,要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有关安全的大小事情交代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提起安全意识。只有孩子自身有了安全意识,才能最大程度地远离危险。那么,父母如果让孩子时刻能提起安全意识呢?
首先,反复把安全注意事项灌输给孩子。
翔翔家的小区发生了火灾,幸好没有人员伤亡。看着翔翔紧张的模样,妈妈就把火灾发生时的逃生办法讲给翔翔听,讲完了,还让他复述一遍。没过几天,报纸上又刊登了一则有关火灾的消息。妈妈趁机又问翔翔是否记得火灾发生时该如何逃生。结果,翔翔不能完全说出来了。于是,妈妈又给他讲了一遍。这样复习几次之后,翔翔完全记住了。
父母在给孩子培养安全意识的时候,要常常针对同一种现象反复提问,这样才能使孩子铭记在心,以至于在发生危险的时候,提起防范意识,保障生命安全。
另外,当孩子遭遇一些小危难之后,父母在安慰孩子的同时,更要让他知道下次该如何应对类似事件,而且要让孩子学会一些安全技能。
7岁的优优和同学们在一个人工湖旁边玩耍,几个人都没有什么安全意识就在湖边追逐打闹起来,优优一不小心,一脚踩空,一条腿已经伸进了湖里,幸亏身边的一位同学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爸爸知道之后,除了给优优讲了一些道理之外,第二天就带着优优学游泳去了。
优优虽然在这个事件中受到了小惊吓,但是正因为这个事件,爸爸才意识到应该让孩子学会游泳。学会了游泳的优优也算是借助这次危难成长了一步。相信优优以后遇到类似事件,不但知道该如何应对,还有能力去应对。所以,父母在帮助孩子时刻提起安全意识的同时,教给孩子一定的逃生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习惯9:教孩子学会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境的好坏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因为我们的生存无法离开空气、土壤、阳光和雨露。当环境遭受到污染的时候,我们所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吃的蔬菜水果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而今,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自然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而破坏的结果就是自然灾害频发。近几年,地震、雪灾、洪水、火山爆发等不同的灾害在全球此起彼伏。而就在现在,南北两极的冰川正在快速融化,有科学家推测,以这样的速度,不出50年,南北两极的冰川将全部融化。那是,地球的气候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恶劣,人类的生存将受到巨大的威胁。
因此,保护环境的确是每个人的职责,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提起高度的保护环境意识,让他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保护环境作为习惯保持下来,为自己美好的明天出一点微薄之力。
那么,父母应该让孩子在生活中怎样做呢?
第一,必须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者容器内,特别是不要乱扔废电池。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一节一号废旧电池被埋在土里之后,释放出来的重金属,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地失去利用价值。一节废电池可污染600吨水,是一个人一生的饮用水量。
第二,夏天时,尽量使用电风扇保持低碳生活,如果使用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
第三,给孩子随身带一块手帕,让孩子知道,少用一张纸巾,就为保护森林做了一点贡献。
第四,不要让孩子随意捕杀野外的小动物。父母要告诉孩子什么是食物链,食物链平衡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五,让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便乱扔果皮纸屑,可以随手捡起身边的垃圾,并扔进垃圾箱。
第六,让孩子少吃肉。养殖牲畜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可忽视。牲畜及其副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至少占全球总排放的51%。如果所有中国人每周吃素一天,将减少温室气体2.86亿吨。所以,父母能和孩子一起每周吃素一天,就是在为保护环境出力。
保护环境是一种责任,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责任意识,只要人人都能为环保贡献一点力量,孩子以后的生存,就不会遭受到来自环境的威胁。
习惯10:不让孩子乱动他人的东西
儒家启蒙经典《弟子规》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意思是,当我们想用他人的东西时,一定要明确请求对方同意,如果不打招呼就随便动用,就属于偷盗了。
孩子是否有这个意识,完全看父母有没有教导他。有的孩子成年之后也不懂得这个道理,走到哪里都有随便乱动他人东西的习惯,搞得对方看不起孩子,孩子也觉得很无辜。其实,家教不当所致。
一个大型企业招聘高层主管,有10位大学生一路过关斩将进入最后一轮面试。面试的当天,企业负责人把他们一同叫到办公室,随便寒暄几句之后,负责人说:“不好意思,我出去一下,请各位在这里稍等片刻。”负责人刚出门,一位大学生就起身走到书柜旁,开始翻阅起自己感兴趣的图书。紧接着,另外一个大学生走到办公桌前,拿起桌上的物件看起来,同时,又一个大学生竟然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打起来……半个小时之内,9位大学生分别随便翻动办公室里的不同东西。但只有一位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到负责人回来之后,直接宣布这位没有随便乱动他人东西的人被录取了。原来,这就是最后一个面试题目,考察未来的高层主管是否具备这基本的礼貌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