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松下幸之助全传
1774000000018

第18章 回复民用:柳暗花明走向巅峰(2)

1946年12月,松下电器被指定为“限制公司”,限制其发展,并要求旗下的30余个子公司分离独立。次年7月,日本又根据盟军的方针,提出了“排除经济集中法案”,松下电器公司亦受到此种处分。这就是说,不仅松下公司的子公司要分离独立,就连松下电器本身也要解体了。根据这种形势,松下幸之助一边安排各子公司、制造厂、营业所的独立经营体制,金融关系上也作出交割,一边积极计划解散事宜。

1948年2月,松下电器将解散的最终计划向有关机构申报。就在此时,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政策发生了转变,由最初的严格限制、解散,变为促进复兴与自立。先前的许多决定也随之失效,松下幸之助及其公司又一次渡过了生存的难关。早在创业之初的时候,松下幸之助就在自己的工厂里主动组织了劳工组织“步一会”。这个组织和工会近似,稍有不同的是,它不仅是维护工人利益的组织,更是促使全体员工(也包括老板)步调一致、共同繁荣的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松下电器刚刚迈开重建、振兴的步伐,松下幸之助的一系列举措之中就有恢复“步一会”一项,而且加重这个组织为工人谋福利的特色,使它和工会更趋接近。此后不久,盟军司令部发出了企业成立工会的通令,以作为日本战后民主化进程的内容之一。为响应此一号召,一时间,各企业纷纷成立工会,松下电器的工人不甘落后,带头创办,遂于1946年1月30日正式成立松下电器公司工会,“步一会”随即解散。这个庞大的企业工会共有会员15000名,42个支部,理事长是朝日见瑞。工会成立的那天,松下幸之助来到了工会成立会场,到会的员工大约有15000名,几乎全体员工均都到会,会场显得有些拥挤。

当时的日本,许多企业的劳资矛盾达到白热化,水火不相容。哪一个公司的老板胆敢去参加工会的集会,那集会极有可能变成对老板的批判会、斗争会。松下幸之助莅会,没有被轰走,而且还被请上台发表贺词,已经是很高的礼遇了。

那天晚上,一位熟人对松下幸之助说:“松下君,你真了不起,公司成立工会,还没有见过哪一位经事长肯来参加会议。因为这个时候经事长来了,员工们一定会借机大肆发挥权利,来者肯定要受到无情的攻击,可你来了,真让人佩服之至!”“这也没有什么可以佩服的。自己公司的员工组织工会,即将进入新的伟大时代,身为经事长的人怎么能置身事外呢?所以我就来了,并不值得惊异。”尽管松下幸之助嘴上这样说,心里却为时势、世事的如此变化而感慨。

他想到公司以前的情况,当自己进入车间的时候,班长就会喊“立正”,全体员工起立致敬;如今,就连自己要致贺词,也得先经过表决同意,真是变化太大了。

时代变化了,新工会也不是往日的“步一会”了。松下电器工会的理事长朝日见瑞是位“老工会”,曾是劳工组织“同盟总会”的成员,对于工会业务相当熟稔。故此,工会一成立,各项业务迅即推展开来。不久,即通过决议,提出了三条纲领和八项要求,诸如“争取团体交涉权”、“参加公司经营”、“加倍支付薪资与津贴”、“撤销资格限制制度”等等,其势头异常凶猛。

而就在此时,盟军的“驱逐公职令”发布,松下幸之助亦在被解职之列。工会得悉此事,以理事长朝日见瑞为首的大部分会员都不愿松下幸之助被解职,他们不顾少数人反对,迅速掀起了保护松下幸之助职位的运动,多方奔走,不遗余力。全体15000名员工中的大部人都在相关的请愿书上签字,部分员工家属亦签了字。工会干部携此文件,赴东京面交有关政府领导,慷慨陈词,与此同时,松下电器全国各代理店的店主们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发起同样的运动,向当局请愿。

只要我们能怀着宁静的心情检讨过去,怀着感恩的心情和谦虚的态度更新阵容,以稳健的步伐向前迈进,定能将厄运的一年变成富有成果的一年。二战给松下幸之助造成的确实是灾难。但是,松下幸之助不相信流年不利,不相信厄运。在20世纪40年代的后半期,他一直在抗争。

由于公职驱逐令的解除,他得以继续留任松下电器总经理的职位,领导松下电器的恢复和发展。

从当时工业界的情况来看,松下幸之助是恢复生产最为积极的一个,也是最有成效的一个。但是,政策和形势并未给他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他想生产,可种种限制令下来,许多事情随即限入停顿;他融通到了资金,生产出了产品,本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出售以营利、积累、发展,可政府却颁布了限价法令;他想秉商人之道,正当地生产、经营,但业界的恶劣情形却牵制了他的举动。

然而,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松下幸之助有两点是始终未变的:一是决不就此躺下去不再起来,决不退缩、绝不停步;二是绝不同流合污。当时,由于商品的缺乏,许多制造商不顾信义,粗制滥造,生产劣质产品,糊弄顾客,而且黑市交易也相当严重。对此,松下幸之助极端反感,坚决抵制。

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低谷,重现松下电器的辉煌,松下幸之助进行了一系列的企业改革。包括生产、组织、人事和销售等诸方面。

在诸多改制革新中,最突出的还在销售方面。1949年2月到10月,松下幸之助亲自由北海道至九州,遍访全国各地的代理商、经销店,恢复战前的联盟店制度,并建立“国际共荣会”。经过这一次业务和感情的联络,联盟店、代理店又都恢复了活力。

与此同时,松下幸之助还积极建立属于松下电器公司本身的销售体制和网络。他在全国各地均设立营业所,下辖以县为单位的办事处。此外,还推出了在后来松下电器的销售体制中占相当地位的“销售公司制”。

1949年8月,松下幸之助先与高知县的代理店合资设立“高知国际产品销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该县全部松下电器国际牌商品的批发业务,这种销售公司卖国际牌产品,确保了销售额和利润。后来,这种销售公司在其他地区相继建立,至1959年覆盖了各个县市。

由此,松下电器销售业务中的两大支柱:联盟店(实质上有连锁店的意义)、销售公司(专卖店)成功地建立起来了。

一系列的积极举措,逐渐盘活了松下电器的销售,还带动了生产。

1949年4月,此前实行的半日休工恢复为全日上班,种种良好的迹象显露出来。松下幸之助感到:黎明前的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将到来。

对待消极不景气,应该有积极的态度。不景气正好给人提供了转身的机会,使你能从平时无暇抽身的境地中抽身出来,着以新装,换以新貌面对,对于经营者来说,不景气恐怕是所有商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不景气照样不期而来,不因为人为的冷遇而稍减其步伐或隐退其身形。对于不景气,有的经营者自动退却了,有的经营者却被压垮了,有的经营者挺住了。还有一些经营者巧妙地前进了。

松下幸之助的松下电器公司,在不景气中属于后者,“一枝独秀”,表现骄人。

松下公司为什么能如此呢?这有观念的原因,更有转身的诀窍。

首先,松下幸之助不以为不景气全然地坏。也许这是无可奈何的想法,但当此之时,必须有这样的观念才行,松下幸之助最后甚至于说不景气“并不坏”、“很有趣”,不景气是“发挥演技的一场戏”,等等。这些话语,使得松下幸之助蔑视不景气、在不景气中跃跃欲试的情景,活灵活现。

不景气也许“很有趣”,但并非“不坏”。松下幸之助说不景气不坏,不过是说“更新”,是说“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松下幸之助指出:“一般说来,不景气的时候,大家都会互相切磋思考,多方检讨反省。”

因此,不景气过后,比以前进步地方更多。

从这点来看,不景气可以说是一种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如何使坏事变成好事呢?

松下幸之助有以下的主张和实践:不景气时,正好可以思考反省检讨研究。这是坐而思,也是有益的。对于不景气的来头,对于克服不景气的方案,等等,都可以思索。松下幸之助说,这一思索,可能好计划、好主意就源源而出。

不景气时,正好趁停业而大肆整顿。许多人对付不景气的法子是停产减员。松下幸之助以为,停产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减员则大可不必。如果担心浪费人力,那就找些事情来做:

平时忽略的技术培训搞起来,平时怠慢的顾客格外照顾一下,该检修的机器彻底检修一下……

使松下幸之助摆脱困境的真正原因,不是同胞的请愿,也不是美国经济专家的建议,而是美国政客处于全球战略利益考虑的对日政策。

就在公司一筹莫展之际,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1950年9月,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争爆发了。

松下幸之助的再次起飞,一方面是得益于朝鲜战争爆发,这促成了日本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还是靠松下幸之助自己,是他带着“重新开业的心情”,再从头做起的信念,以及松下幸之助特有的谦虚务实的经营态度,带领处于低谷的松下公司再次崛起。1950年,战后的日本经济逐渐开始走上自己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