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1774900000040

第40章 小说(6)

孙郁《身后的寂寞》

作者能严格地遵循着结构艺术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即根据主题的需要,根据中心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来安排各种人物事件,矛盾冲突和环境场面,因而能从复杂的内容里突出中心,从纷繁的线索中见出主次,做到波澜起伏而有条不紊。同时,作者又善于根据矛盾冲突的各种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运用借题牵扯线,烘托对比,虚实处理,前后照应等等艺术手法,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做到引人入胜而不落陈套。

叶子铭。

《边城》

最能表现人性的“爱”与“美”的湘西故事。

作者:沈从文。

文体:小说。

成书年代:1934年。

一作者介绍。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和长篇小说《长河》等。其作品《云南的歌会》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

二作品档案。

《边城》最为浓郁地飘绕着沈从文先生的湘西风情。

沈从文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出版了70余部作品集,被称为多产作家。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城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边城》封面《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边城》正是这样一篇爱的颂歌。

三内容概要。

民国初年,由四川过湖南去,临近湘西边境,有一个名叫茶峒的小山城。城外有一小溪,溪上有个渡口,名叫碧溪嘴。这里水流虽不急,但很深,人货牛马全靠一条渡船往来。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年过七旬的老艄公从20岁起,就在这开始摆渡,他从不收过渡人的钱,在溪上撑了50多年船。老艄公原本有一个独生女儿,17年前,她在城里遇见了一个屯戌兵,和他对歌后产生了爱情。后来,他们发生了“暧昧关系”,姑娘有了身孕。不幸的是,屯戌兵暴病而死。姑娘悲痛万分,终日只想和他梦里团圆。于是,她在生下屯戌兵的遗腹女后,毅然以死徇情。从此,孤独的老艄公一边管理渡船,一边含辛菇苦把可怜的外孙女翠翠拉扯成人。十五年来,青山绿水把也养成了一个皮肤黑黑,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天真乖巧的小姑娘。聪明、乖巧、活泼、水灵的翠翠,陪伴着年迈的爷爷、渡船和黄狗,在青山绿水之间过着艰难、平和,充满欢乐的生活。

每年端午节,茶峒城边潭里都要举行龙舟比赛。这一年的端午节又临近了。翠翠跟着爷爷进城看赛龙舟。在那群身强力壮的赛龙舟的小伙子当中,城里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最惹人注目,大家都叫他“岳云”。傩送的确很出色,年轻,健壮,英俊,驾船本领高,泅水本事大,人非常聪明,心肠也特别好。龙舟比赛揭晓,他所在的船赢得了胜利,龙舟比赛结束之后,为了显示出“与民同乐”的风范,戌军长官按照惯例让手下往潭里放了一群公鸭,凡那些善泅水的人去捉,谁捉到了就归谁。理所当然,傩送抓着的鸭子最多。当傩送上岸的时候,不期撞见了翠翠,两人一见钟情。不久,傩送派人把鸭子送往翠翠家。因此,翠翠对他更加念念不忘。

本地的一位团总,和船总顺顺相交甚笃。他有意把女儿许配给船总顺顺的儿子,并放出口风,将用城外的一座碾坊当做女儿的陪嫁。可是,船总的两个儿子都没看上团总的女儿。而且,兄弟俩儿都爱上了老艄公的外孙女翠翠。按当地习俗,要是两个男人爱上了同一个女人,必须以“流血的挣扎”来化解冲突。兄弟两人互相摊了牌,最后商定:夜夜轮流在翠翠家对面山上唱歌,谁得到回答,翠翠就归谁。弟弟傩送做出了决定:宁愿帮哥哥乏“马路”站在溪流对面高高的山崖上唱三年六个月的情歌,希望能让翠翠了解哥哥对她的爱情,答应嫁给哥哥。而哥哥不忍心让弟弟代自己当“云雀,提出由两个人轮渡唱歌,看谁能得到翠翠的爱情。于是,兄弟俩儿进行了唱歌比赛。第一天晚上唱完歌后,哥哥自知不是弟弟的对手,便知难而退。第二天,哥哥驾着一条新油船,顺溪而下,离家出走。

不幸的是,哥哥的船在茨滩出事了。得到此噩耗,弟弟傩送再也没有心思唱情歌了。可是,他曾站在溪岸所唱的那些动情、动听的情歌,早已俘虏了翠翠的芳心。老艄公担心翠翠走上了她母亲的不归路,一直惦记着给翠翠寻找一个可靠的人家。翠翠的心事爷爷自然明白,他知道她爱上了傩送。为了翠翠的幸福,爷爷专程进城,向船总顺顺打探傩送对翠翠的态度。哪想到,为了寻找哥哥的尸首,傩送已经驾船沿溪流而下。船总顺顺心里也同意傩送和翠翠的事,可一想起大儿子完全是因为翠翠而死,根本不愿接受翠翠做二儿子的妻子。老艄公因此闷闷不乐。他回到家的那天晚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一场罕见的特大的暴雨袭击了他们的家园菜地被冲毁,屋后的白塔也在风雨中倒下了,老艄公也在暴雨中猝然辞世。船总顺顺得知噩耗,派人帮翠翠料理爷爷的后事,还打算把翠翠接到他家去住。但是,翠翠舍不得离开这埋葬着爷爷的故土。

从此,翠翠独自撑着爷爷留下的那条破旧的渡船,在溪流上接送过往的渡客。她忘不了傩送,一心期待着意中人突然从下游驾船归来。碧溪岨的白塔,与茶峒风水有关系,圮坍了,不重新做一个自然不成。除了城中营管,税局以及各商号各平民捐了些钱以外,各大寨子也有人拿册子去捐钱。因此,翠翠的渡船上也摆放了一个大竹筒,以备过渡人捐赠。过渡人见到翠翠的辫子上扎了白线,知道那老船夫已经不在人世,知道她独自在这溪流上艰难营生,都投以同情的眼神。“天保佑你,死了的到西方去,活下的永保平安”。翠翠懂得捐钱人的心意,心里酸酸的。渐渐的,那只大竹筒里存储满了过渡人捐赠的钱币。

到了冬天,圮坍的白塔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四主要人物形象。

翠翠。

《边城》的情节主干是一个缠绵的恋爱故事。在爱怨悲喜的交织中,饱蕴着人性爱、人情美的丰富内涵。这种美首先体现在翠翠的身上。作者所着重表现的是翠翠的品性美、童真美和爱情美。作者笔下的翠翠,是个刚走出儿童期的少女,她的一举一动带着童稚气,体现着童真美。翠翠,像她的名字一样,恰似湛蓝的天空下刚长上青枝翠叶的嫩竹,美丽,纯洁,是一个天真无邪的稚态可掬的山区女孩的形象。她与青山绿水为伴,在风里日里成长,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纯朴,天真而不娇嫩,活泼而不轻佻,这与娇生惯养的女孩是大异其趣的。

除了童真之美外,在翠翠身上,还表现出人类永恒的爱情之美。爱情美是童真美的发展,这种发展,把人物优美的品性升华到新的境界。作者用较多的篇幅,用很细腻的笔触,来写翠翠性情的变化,来发掘她处在青春萌动期和恋爱纠葛中可爱的思想和情操。当她知道天保、傩送在间接向她示爱时,马上唤起了她的回忆和想像,但情动于衷而不形于色。祖父向她提及,她娇嗔地把话题岔开,掩饰内心的真情。这正是一个初爱乍恋的少女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情态。在这里,作者恰当地处理了人物动与静的关系,即着重描写翠翠静态的外表和动态的内心。翠翠生活在无拘无束的环境里,本性是活泼好动的,但当初恋成为她生活中的重要因素时,她变得文静了,思想的外向转为感情的内向:深思遐想代替了心直口快,腼腆娴静代替了稚里稚气。为了真实地表现这种变化发展,作者较多地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让人物进行感情的自我抒发,展示许多像梦幻般美的境界。如翠翠独自仰望深邃的星空,凝眸变幻的云彩,轻哼“还愿迎神”的歌,细吹小巧的芦管,梦中随傩送的恋歌轻轻飘荡等等。

老船夫。

《边城》中的老船夫是个70岁左右的老人,他勤劳善良,20岁守渡船,50年如一日地接送来往行人,对于人们因感激而赠送的银钱,不得已收下后,就用它买烟叶、茶叶,供往来行人享用或留作纪念。到城里买东西,也必不肯占卖家的便宜。他又是宽厚仁慈的,对自己女儿的私奔,不以为忤,并把外孙女翠翠精心抚育成人。渐渐外孙女的婚事成为他的一大心事。最后在一个雷电交电的夜晚,随着屋后白塔的倒塌,老船夫怀着一份遗憾地离开了人间。

天保。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既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他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

五精彩文段推荐。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和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和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

“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实则歌声的来复,反而使一切更寂静一些了。)

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茶峒山城只隔渡头一里路,买油买盐时,逢年过节祖父得喝一杯酒时,祖父不上城,黄狗就伴同翠翠入城里去备办东西。到了卖杂货的铺子里,有大把的粉条,大缸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东西说个半天。那里河边还有许多上行船,百十船夫忙着起卸百货。这种船只比起渡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

《边城》第一章。

六文学成就。

《边城》之所以成为沈从文的代表作,不仅是因为它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而且也是因为它集中地展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