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1774900000047

第47章 小说(13)

五精彩文段推荐。

郭靖与拖雷、华筝常在悬崖下游玩,几乎日日见到这对白雕飞来飞去,有时观看双雕捕捉鸟兽为食,有时将大块牛羊肉拖上空中,白雕飞下接去,百不失一,是以对之已生感情,又见白雕以寡敌众,三个人不住口的为白雕呐喊助威:“白雕啄啊,左边敌人来啦,快转身,好好,追上去,追上去!”酣斗良久,黑雕又死了两头,两头白雕身上也伤痕累累,白羽上染满了鲜血。一头身形特大的黑雕忽然高叫几声,十多头黑雕转身逃去,没入云中,尚有四头黑雕兀自苦斗。众人见白雕获胜,都欢呼起来。过了一会,又有三头黑雕也掉头急向东方飞逃,一头白雕不舍,随后赶走,片刻间都已飞得影踪不见。只剩下一头黑雕,高低逃窜,被余下那头白雕逼得狼狈不堪。眼见那黑雕难逃性命,忽然空中怪声急唳,十多头黑雕从云中猛扑下来,齐向白雕啄去。铁木真大声喝彩:“好兵法!”这时白雕落单,不敌个多头黑雕的围攻,虽然又啄死了一头黑雕,终于身受重伤,堕在崖上,众黑雕扑上去乱抓乱啄。郭靖与拖雷、华筝都十分着急,华筝甚至哭了出来,连叫:“爹爹,快射黑雕!”铁木真却只是想着黑雕出奇制胜的道理,对窝阔台与拖雷道:“黑雕打了胜仗,这是很高明的用兵之道,你们要记住了。”两人点头答应。众黑雕啄死了白雕,又向悬崖的一个洞中扑去,只见洞中伸出了两只小白雕的头来,眼见立时要给黑雕啄死。华筝大叫:“爹爹,你还不射?”又叫:“郭靖,郭靖,你瞧,白雕生了一对小雕儿,咱们怎的不知道?啊哟。爹爹,你快射死黑雕!”铁木真微微一笑,弯硬弓,搭铁箭,嗖的一声,飞箭如电,正穿入一头黑雕的身中,众人齐声喝彩。铁木真把弓箭交给窝阔台道:“你来射。”窝阔台一箭也射死了一头。待拖雷又射中一头时,众黑雕见势头不对,纷纷飞逃。蒙古诸将也都变弓相射,但众黑雕振翅高飞之后,就极难射落,强弩之末劲力已衰,未能触及雕身便已掉下。铁木真叫道:“射中的有赏。”神箭手哲别有意要郭靖一显身手,拿起自己的强弓硬弩,交给郭靖手里,低声道:“跪下,射项颈。”

郭靖接过弓箭,右膝跪地,左手稳稳托住铁弓,更无丝毫颤动,右手运劲,将一张二百来斤的硬弓拉了开来。他跟江南六怪练了十年武艺,上乘武功虽然未窥堂奥,但双臂之劲,眼力之准,却已非比寻常,眼见两头黑雕比翼从左首飞过,左臂微挪,瞄准了黑雕项颈,右手五指松开,正是:弓弯有若满月,箭去恰如流星。黑雕待要闪避,箭杆已从颈对穿而过。这一箭劲力未衰,接着又射进了第二头黑雕腹内,一箭贯着双雕,自空急坠……

《射雕英雄传》第五回“弯弓射雕”

六文学成就。

《射雕英雄传》成了一部经典性的作品。它不仅是武侠故事的经典,也是小说艺术的经典,因为它开创了一种新的叙事方法及结构形式。《射雕英雄传》当然也成了金庸小说创作的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分界线。《射雕英雄传》将叙事重点真正地转移到人上来。围绕人物的成长来结构小说、发展情节。

金庸著作就艺术成就而论,以《射雕英雄传》为最高,它把江湖传奇与历史风云,侠义柔情与绝世武功,人生哲学与民族文化传统熔为一炉,开辟了武侠小说的崭新境界,让人回味无穷。

武侠小说创作,正像大部分类型小说及通俗文学一样,是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写人物性格及其人生故事,已是对武侠小说的超越;再进一步,写人物形象及人生故事是一般纯文学的任务,则金庸的“写意”及其寓言层次的开拓又是对这种纯文学形式的一次超越。

金庸小说样将俗文学的形式提升到高雅而又精深的境界;突破了武侠小说的固有模式及文类的局限,而获得创造性的艺术成就。金庸的小说不能在武侠小说的概念范畴内获得充分的解释,必须突破这一概念的局限,才能真正地理解金庸小说。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金庸才有可能与鲁迅、沈从文、巴金等文学大师并列。

七名家点评。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兴起,使武侠小说以另一副崭新的面貌出现它与众迥然不同,不仅与今人的武侠小说迥然不同,也与古人的武侠小说迥然不同。

柏杨。

双雕光芒万丈。天龙中流砥柱。鹿鼎随波逐浪。

三毛。

金庸小说中,文字离奇处,可以令人屏气静息,不思茶饭,遑论睡觉!我绝不信有人可以看《射雕英雄传》,看到梅超风背后跟着一个戴着人皮面具的人,而不知这人是谁的时候,可以放得下书来,不看下去。

倪匡。

《青春之歌》

(第一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长篇小说。

作者:杨沫。

文体:小说。

成书年代:1959年。

一作者介绍。

杨沫(1914~1995)当代女作家。原名杨成业,笔名杨君默、杨默。祖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温泉女中,因家庭破产而失学,当小学教员、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1934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作品,多是些反映抗日战争的散文和短篇小说。抗战爆发后到冀中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做妇女、宣传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报》、《晋察冀日报》等报纸的编辑、副刊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人大常委等职。她的代表作《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的优秀长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识青年林道静这一艺术典型。小说在读者中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影响深广,曾由作者改编为电影剧本,拍成同名电影上映。杨沫的作品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自白我的日记》,以及《杨沫文集》等杨沫。

二作品档案。

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

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青春之歌》主要是通过对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的生动叙述,形象地展现“九?一八”“一二?九”(1931~1935)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三内容概要。

林道静生长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中,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死了。长大后,后母想拿林道静做摇钱树,把她许配给一个国民党官员。为了反抗这段包办婚姻,林道静放弃学业,离开那个令她厌恶透顶的罪恶家庭,来到了北戴河。然而,在北戴河教书的表哥已辞职到东北去了。没有工作,没有住所,在北戴河举目无亲的林道静找不到生活的出路在哪里,她纵身跳进了大海。恰逢北大学生余永泽来海边吹风,将被海水呛得昏死过去的林道静救了上来。

苏醒后,林道静把自己的身世、经历全部告诉了余永泽。余永泽被林道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所吸引,逐渐地林道静也对骑士兼诗人的余永泽产生了好感,他们建立了恋爱关系。

余永泽回北平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林道静偶然结识来北戴河的北大学生领袖卢嘉川。受他进步思想的影响,林道静回到了北平。在北平,林道静住进同学王晓燕家,她四处找工作,却半点希望也没有。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林道静找到余永泽的住处。在余永泽的多次苦苦哀求下,林道静终于答应和他搬到一块住。

《青春之歌》封面开始的一段时间,余永泽的温柔体贴,使林道静那从小失去爱抚的心灵得到了暂时的抚慰,但时间一长,她慢慢看到了爱人的庸俗、自私。除夕晚上,林道静在北大公寓里参加了东北流亡大学生们的聚会。在会上,她认识了爱国学生许宁、罗大方、白莉苹、崔秀玉等人。在人群中,林道静又见到了在北戴河认识的卢嘉川。他们在一起愉快地谈了几个小时,卢嘉川鼓励她要走出自己小的生活圈子,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去。回到家中,林道静向余永泽叙述她结识的朋友,余永泽没有为此感到高兴,而是冷漠地告诉她,和马克思主义沾上边就有杀头的危险。林道静认为余永泽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余永泽觉得林道静已经移情别恋。随着林道静一步步向党靠拢,参加革命实际斗争活动的增多,她和一心只想当学者、名流、幻想“自立一家之说”的余永泽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二人最终分道扬镳。

离开余永泽后,林道静开始了自己生命崭新的历程。她暂时住在河滩附近的小公寓里,秘密从事党的宣传活动。由于叛徒戴瑜的告密,卢嘉川被捕了,林道静也被国民党特务抓进监狱。第二天早上,林道静被一直想占她便宜的国民党特务胡梦安保释。胡梦安给林道静三天时间考虑,要她放弃眼前的事业。林道静通过北大学生李槐英等人和王晓燕取得联系。在王晓燕及其父母的掩护下。林道静逃离北平,来到河北定县的完全小学,当起了教员。在附近县城搞农民运动的地下党员江华来找林道静,他们以朋友的关系做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在江华的指引下,林道静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在学校里,她和进步青年教员一起,秘密组织宣传工作,成立学生自治会,文学会,音乐会。由于工作上的需要,两个月后,江华派林道静去北平。哪知刚下火车,林道静就被早已当上了姨太太的白莉苹缠住。国民党特务从白莉苹口中打听到林道静是一位进步青年,便又一次将她逮捕入狱。特务头子胡梦安在诱逼林道静投降而不成,被林道静打了一记耳光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严刑拷打。林道静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一次次晕了过去。由于狱外同志们的活动,没有证据,没有口供的林道静被保释。

从监狱出来后,林道静听到卢嘉川牺牲的消息,看到卢嘉川就义前写给她的亲笔信,她陷入了沉重的悲痛之中。

在长期的工作接触中,江华和林道静两个人之间渐渐产生了超出同志般的感情。有一天,江华来到林道静的住处,向她表白了自己的心声。对江华向来存有好感的林道静在短暂的犹豫之后,勇敢地接受了江华的爱情,他们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经过了艰难的斗争洗礼之后,在党的影响教育下,林道静终于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四主要人物形象。

林道静。

林道静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亲生母亲出身贫苦,被她父亲林伯唐霸占成姨太太,后又被逼死。中学毕业后,家里破产,父亲离家逃走,非亲生母亲徐凤英,逼她嫁给胡局长,想把林道静变成她的摇钱树。林道静逃出家庭,走投无路而欲自杀。北京大学回乡的学生余永泽救了她。但余是个利己主义者,他只愿在书斋讨生活,不愿妻子投身到民族救亡运动中去,而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却以他们无私无畏地为人民革命和祖国救亡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深深地吸引和教育了林道静,使她终于与余永泽决裂,义无反顾地走出家庭,投人人民斗争的洪流,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余永泽。

林道静的前任男友,地主少爷出身的北大学生。在回乡探亲时救起了投海自杀的林道静。回北平之前,余永泽通过关系,把林道静安排在杨庄教书。和林道静同居后,很快暴露出他的自私,卑微和庸俗的个性。余永泽反对林道静和进步青年来往,对林道静和卢嘉川的交往非常嫉妒,有意制造事端,使林道静感到难堪。二人终因政治的分歧,追求的不同,感情的破裂而痛苦地分手。

江华。

一位经常失业的印刷工人的儿子。生活贫困,十二三岁的江华被迫过着流浪的生活,。后来,跟随父亲当了印刷厂的学徒工,在党组织的关怀下,进入党办中学读书,接学了革命教育。在北大学习期间,他策划组织了唐山五矿工人大罢工。察北抗日同盟军刚成立,他又被党派到那里当军事指挥员。同盟军遭失败后,江华转到农村从事农民运动,担任以河北定县为中心的周围几个县的县委书记。与林道静认识后,两个人在共同的战斗中增进了友谊,产生了爱情,结成了伴侣。江华身材高大,阅历丰富,举止敦厚,言谈质朴,待友细心关怀,工作严肃认真,是《青春之歌》这部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郑瑾。

真名林红,林道静第二次入狱后认识的难友。早年,郑瑾就被作为政治犯而在苏州国民党监狱里呆过三年。出狱后从上海调到北平工作;不幸叛徒告密,刚工作不久又被捕入狱。在狱中,郑瑾对因受重刑而生病的林道静关怀备至,又如亲姐姐一般鼓励被无辜抓进监狱的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俞淑秀。共同的理想、事业、遭遇使她们很快成为亲姐妹似的朋友。她教育林道静,被捕不是生命的终点,真正的革命者要有长久斗争的意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同时希望林道静将斗争进行到底,做一名坚强的共产党员。郑瑾最后英勇就义。

卢嘉川。

一位小学教员的儿子,从小受李大钊同志的影响,思想十分活跃。早在中学时代,卢嘉川就参加革命活动,考入北大后,很快成为一位党组织负责人。卢嘉川没有固定的住所,到处漂泊,在国民党军警的严密搜捕下,他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沉着,一次次摆脱了敌人的盯梢。由于叛徒戴瑜的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卢嘉川受尽折磨,然而,他没有倒下,而是用残废的身躯,垂危的生命在狱中建立“狱中支部”,组织领导了绝食斗争,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