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1776000000035

第35章 辩诬诘奸的智囊(2)

苏无名告诉吏卒们,抓贼的事,缓到下月再办也不迟。到了三月的寒食节那天,苏无名把吏卒们都召集起来,简明扼要地布置说:“你们分成十五个一批,分别到东门和北门守候。凡是见到有一伙十几个胡人,都穿着孝服,相跟着出城往北邙山去的,就可以跟上,看他们干什么,而且赶快来向我报告。”

吏卒们分头守候在预定地点,果然发现有这样一群人出城,就跟在后面观察。当看清他们的活动后,立即赶回城里报告苏无名说:“胡人到一座新坟前祭奠,虽然在哭,但并不悲伤。撤下祭品后,他们就围着坟堆边走边看,还不时相痹而笑。”苏无名听了,非常高兴他说:“找到那些贼了!”于是他指示吏卒们把那群胡人全抓起来,而且挖开他们那座坟,把棺材劈开,一看,里面装的全是各种珍宝。

当把结果上奏之后,武则天问苏无名:“你怎么这样才智过人? 是怎么抓到这伙强盗的?”苏无名回答说:“我也没有什么高招,只是能识别盗贼罢了。在我到达都城的那天,正是这些胡人‘出殡’之时。我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小偷,但当时不知他们埋赃物的地方。我估计,到寒食节扫墓时,他们必然还要出城。所以,如果找到他们去的地方,就足以知道那座墓了。再者,他们虽然去祭奠,但哭的时候不哀伤,说明里面所葬的并不是人;他们绕坟察看,相视而笑,这是庆幸坟墓没有被损坏。先前如果陛下急于让府县捉拿盗贼,他们看到风声紧,必然会马上取出珍宝逃掉。现在不急着追查,自然他们就会放宽心,所以还没有把珍宝取出来。”武则天听了这一番分析,就说:“很好!你讲得很有道理。”并下令赠送苏无名许多黄金、绢帛,还给他加官两等。

智囊

苏无名之所以能够巧破疑案,在于他有独特而仔细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欲擒故纵抓住了盗贼。欲擒故纵,“擒”是目的,“纵”是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所以说,“纵”不是放虎归山,而是有目的地放松一步,网开一面,以防敌人狗急跳墙,作垂死托挣扎。

古人说:“穷寇勿追,示敌以一线生路,使其失去决一死战的快心,而抱侥幸逃跑,不战而求生的思想,就会造成有利于我的战机。”孙子早就告诫人们:穷寇勿追。看过三国演义都能记起,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达到降服其它少数民族,逐次扩大地盘的目的,最终使孟获心悦诚服表示誓不复反。

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以减弱敌人的气势。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休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它。待敌人心理上完全失败而无心抵抗,就能赢得光明的战争局面。

浮浪少年蒙冤记

先前京城里有户人家被小偷打劫了,小偷临走的时候似乎是在无意间丢下了一个小本子。第二天,这家的主人发现了这个小本子,只见上面记载的尽是一些城里一些富家子弟们的名字,还写着这样的话“某日,某甲在某地邀请某某等人喝酒商量什么什么事情”,或者“某日在某地聚众赌博,玩弄娼妓”等等,一共有20条之多。于是,这家的主人就把这个小本子交给了官府,希望官府能够以此为据,找到抢劫他家的人。官府按照小本子上提供的名单把这些人一一抓了起来。因为这些人都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平时里总是横行霸道,不干好事,大家都相信这种打家劫舍的事,他们干的出来。

其实,这次真的是冤枉了这些小混混了。这小本子上所记载的这些少年公子哥们饮酒作乐、聚众赌博等事情,全是那真正的小偷平时在暗中观察而记录下来的。为的就是要栽赃陷害。可是这些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哪里受得了大堂上的刑具,没打几下就连哭带嚎,好不痛苦,只得委屈的承认是他们打劫了那家。而当县官问他们把抢来的脏物放在哪里的时候,他们有的说放在西郊,有的说放在东郊,总之众口不一,县官很生气,就大拍醒木,厉声说:“你们还在狡辩,快从实招来,否则我就要动大刑了。”那几个公子哥一听动刑,不禁又害怕了起来,其中一个像是头领的公子哥就抢先说:“大人,我们说实话,其实那脏物是我埋的,在西郊的某个地方。”县官这才罢休,其实,这都是他胡乱的编造的,他们是怕再受刑法罢了。他们心想既然自己没有偷,而胡乱所说的藏金地点自然也不会有脏物,官府找不到脏物,也就会放了他们了。可是当官府派人去挖时,竟然找到了脏物。这下人证物证均在,这些公子哥可傻了眼,不禁暗自叫苦道:“这下子是老天爷要咱们的命啊!”就这样,案子了解了,他们就等候裁决了。

但是,京师指挥对这件案子仍有怀疑,尽管一时还找不到其中的缘故。但是,他总觉得这件案子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一天,他沉思了很久,心想:“我左右的人中,有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差役,他的职责是负责养马,为什么每次提审他们时,这个养马的都站在旁边呢?”于是,他先后四次提审了这批少年犯,发现那个养马的差役都要来,而他审问其它案子的时候,那个养马的都不来。于是,在审完那几个公子哥后,京师指挥突然叫住他,问他为什么来听审。他推说没有什么,只是闲来无事过来看看,京师指挥又继续追问说:“那为什么我审其它的案子时,你不来听呢?”他吞吞吐吐不知如何回答,只说:“凑巧,凑巧吧。”说着还不住的擦汉,显然是心虚所致。京师指挥立刻下令手下人拿出炮烙的刑具来,拿差役一看吓的立刻瘫软在地上,这才老实交代说:“开始,奴才并不知道这案子的来龙去脉,后来小偷贿赂奴才,让奴才在您每次审理这案子的时候,必须记住您和那些少年所说的话,并马上向他报告。他答应事成之后给奴才100两金子做报酬。”京师指挥这才明白官府之所以能挖到那些被盗的财物,都是因为小偷事先得到了情报,而连夜赶到那里埋下的。那差役请求指挥给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京师指挥同意了,于是命令几个士兵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跟随他一起来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把隐藏在那里的小偷一网打尽。这样,那些无辜的公子哥们才得以释放。

明代成化年间,一次盛大的祭祀典礼结束,收回祭器时,发现丢失了一个金瓶。有个厨师曾在放金瓶的地方干活,所以就把他逮捕下狱了,这厨师经受不了刑讯拷打,竟屈招了。当追问他金瓶的下落时,他乱供说埋在祭坛前的某个地方了。当派人按他说的去寻找时,却没有找到。于是厨师又彼关起来,折磨得死去活来。

不久,真正的盗窃犯拿着原来瓶子上的金练子到市场上出卖。市上的人看到这东西不同寻常,就报告了官府。官府把那人捉到,原来是宫中的一个卫士。卫士招供说:“我把金瓶偷到手之后,急切中没地方可藏,就把它埋在祭坛前,只把金瓶上的金练子扭下来了。”人们去祭坛前的地上一挖,果然找到了金瓶。这地点和厨师胡乱供的地点,相差才几寸的距离。假使上次挖的地面稍稍宽出几寸,那么厨师的冤案,就是到死也无法洗雪了。

事后看起来,破案似乎很简单,哪里必须有养马的大胡子站在旁边才引起怀疑呢?但实际上,审讯盗贼是多难啊!

智囊

乍一看,判断这群富室子弟为盗贼是有根据的。平时这伙人聚赌狎妓,胡作非为,因此,他们的父母也颇为疑惑,认为他们有作案的动机;特别是审讯中供认赃物“埋郊外某处”,有其作案的铁证。据此,作案定性是不容置疑的了。但是,这位京师指挥却对此产生了疑惑,也许是他感到此事太有点巧合了,形似反倒使人疑为伪,沉思良久,最终看到了破绽,然后将养马的差使提之审讯,终于抓住了真正的盗贼。既没有冤枉一个无辜,也没有放过一个罪犯。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直觉是很灵敏的,京师指挥就是觉得案子有些不妥,虽然一时还想不出什么地方不妥,当他的直觉使他相信一定有什么地方有问题。于是他就仔细回想审案时的情景,终于想到了养马的差役。

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直觉的例子,直觉的力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断案、艺术或者人生的重大关头。相信直觉的力量,它可以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不可过分依赖知觉,轻易下结论,正确的结论是建立在认真细致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折狱高抬贵手》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吴国太子孙登,有一次骑马出行,忽然强矢飞过,左右随从进行搜查。只见有一个人持有弹丸,大家都认为就是他弹的,但是那人申辩冤枉却无人相信。随从们要打他,孙登阻止了,叫那人拿他所佩带的弹丸,与射自己的弹丸相比,果然不是一类,于是便放了他。郑克评价此事说:“人们被冤枉,多起因于疑似,审理案子的人不能细察慎处,便粗暴地烂施刑罚,以致罪加无辜。此事虽小,可以喻大。

干练机智的小吏

宋朝的向敏中在西京做官的时候,有个和尚在天将晚时,到村里一户人家请求留宿,但主人不同意,他只好凑合着睡在这家外面的一辆车上。

半夜,和尚发现,有小偷从这家的墙头上扶出一个女人,还有一袋衣物。和尚心想:这家主人昨晚不肯收留我,等天亮后,他发现家里丢了女人和财物,必然要怀疑我,把我抓起来。想到这儿,和尚就连夜离开了。天黑路又不熟,和尚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可巧的是,而那家的女人已经被小偷杀死,先前就被扔在这井底了。

第二天,那家主人顺着脚印追到井边,找到井底的和尚和女人,就把和尚抓住送到县府。和尚无法辩解,只得冤屈地承认,是他引诱那家的女人一起逃跑,因为怕人追来,所以把她杀了扔进井里,天黑没留神,自己也失足掉下去了;偷的财物则扔在井边,不知让什么人拿去了。

案子了结,报到府里。府里的官员都认为查处得公平适当,唯独向敏中因为财物还没找到而表示怀疑。他就又提审和尚,坚持要问个明白,终于得到了真实口供。

向敏中秘密派一个小吏出去查访真正的凶手。小吏来到一村店吃东西,店里的老太大听说他是从城里来的,就问:“和尚的案子怎么样了?”小吏骗她说:“昨天已经被处死了。”老太太说:“现在再抓到贼会怎么样?”小吏说:“这个案已经判决,即使错了,再抓到真的小偷也不会问罪了。”老太太听后就对小吏说:“这活现在说出来没关系了:那家的女人,实际上是村里的一个年轻人某甲所杀的。”说着还指他的家给小吏看。小吏来到年轻人家里,乘他没防备,一下就把他捉住了。

经过审问,年轻人都招认了,而且从他家里起获了赃物。这样,和尚才得以出狱。

智囊

前代那些能够洞察事理的官员,他们之所以能戍事,往往得力于手下的小吏。过去,这些小吏都是公开选拔出来的,所以有许多有用的人才;现在则是自己出钱做差吏,这是以差吏做金钱交易。让这些人去办案,他们当然就利用案子为自己捞钱了。况且大官们的心思,就像这些差吏一样,老百姓哪能不受冤屈呢!

小偷的把戏

吉安州有个富豪家娶媳妇,一个小偷乘这家人多杂乱之际,悄悄混进新房,潜伏在床底下,想等到夜深入静时出来偷东西。没想到,这家人接连三夜都通宵达旦地点着灯烛,到处都是喜庆的样子,小偷也就一直不敢出来。到了第三天,小偷饿急了,突然从床底跑了出来,却一下就被人抓住送了官府。

小偷受审时声称:“我不是小偷,是个医生。这个新媳妇有种怪病,久治不愈,所以让我跟随在她身边,经常为她用药。”主审的官员再三盘问,那小偷说起媳妇家的事情时,都很详细。原来,这些全是他藏在床底下时,从新婚夫妇枕席间的谈话中听来的。主审的官员设想到这一点,竟然相信了他,并且要传新媳妇到官府来对证,以便结案。

富豪家感到这样做有失体面,就恳求官府别让新媳妇上公堂,官府不允许。富豪就去找衙门里一老吏商量,请他帮忙。老吏对主审官员说:“新媳妇刚刚过门,这场官司不论是赢是输,让她出堂对质这件事,对她说来都是莫大的耻辱。我想,小偷是偷偷摸摸进屋的,又是突然跑出来的,他肯定不认识新媳妇的模样。如果让其他的妇女出来和他对证,他要是还坚持原来的说法,可见他是骗人。”官员说:“好吧,就依你说的办。”

随后找来一个妓女,让她穿上华丽的衣服,乘车来到衙门。小偷一见就嚷着说:“你邀请我治病,为什么把我当小偷抓起来呀?”主审的官员听了,不禁大笑,小偷的把戏被戳穿,只好认罪了。

智囊

在证人不便出面的情况下,吉安老吏所献的“冒名代替”的谋略,对辩明这个盗贼的身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侦破案件中,侦察人员也常用此法接近案犯或者打入犯罪团伙的内部,查明案件的真相。

不同寻常的周新

明永乐年间,天下初定,成祖皇帝为了整肃纲纪,重用了一些有才干、有魄力的监察官员,其中就有担任浙江按查史的周新。周新明察秋毫,不仅经常弹劾贪官污吏,还善于审狱断案。他到浙江一上任,当地百姓便欣喜异常,纷纷奔走相告,说:“我们有活路了!”

一天,他骑着马外出巡视,走到城外偏僻的地方,突然成群结队的绿头苍蝇迎面扑来,绕着马头飞来飞去,怎么赶也赶不走。周新心里一惊,马上凭着敏锐的直觉似乎嗅到了某种血腥的味道。他急忙下马,循着飞蝇的踪迹寻找,果然在榛木从中发现了一具男尸。尸体已经腐烂,很难辨认,发出阵阵恶臭的味道。吏卒们把尸体抬走,发现尸体下面有一块木印章。周新细细验查,印章上的字清晰可见,便暗暗记了下来,随后他叮嘱吏卒把现场保护好,不要声张此事,就打道回府了。

回到府中,他暗:这木印章是唯一的线索,要想破案,必须知道它的主人到底是谁。这印上的字……突然,他恍然大悟。原来木印章是布商用来做凭证的,从这儿可以断定,死者必定是一位贩布的商人。他眼珠一转,计上心头。于是,他派人打扮成买布人,到集市上去四处打探,只要发现与死者的印章相符的布匹,就可以认定卖布人有重大嫌疑,因为这些布匹肯定是从死者那里抢劫来,又拿到集市上去卖的,这样就很容易找出凶杀案的线索。不出他所料,果然在市场上找到了与这印章相符的布,经过审讯这些贩布人,所有参与前界杀人的盗匪,就被一一捉拿归案了。

此案发生后不久,又出了一桩离奇的事情。一天一位商人出外做生意,归家途中,他见天色已晚,害怕遭人抢劫,便把赚来的金子埋藏在祠堂外草丛的石头底下,想第二天天亮了再去取。可是第二天,金子却不翼而飞了。商人心如刀绞,便到周新处来投告。周新仔细询问了他昨天埋金子及回家后的情景,便让他回去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