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先做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1776500000018

第18章 做人要有一定的原则(2)

做人不应忽略小事,小事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做人原则。毕竟在人的一生中,需要自己表现原则的关键时刻并不多。做人做得怎么样是可以从平时的小事上看出来的,那些平时在小事上就撒谎成性、推三阻四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在关键的时刻表现出很高的原则性来呢?

仅以公司员工为例,我们来看看做人的原则应该表现在哪些小事上。

早晨时间不能不抓紧。因为如果你踩着上班铃声踏进办公室,手里抓着没来得及吃的早点,在众人注视下坐在办公桌前,不管这一天你干得多有成效,你的功绩也会在他人心中大打折扣,自然也没有人认可你的为人。因此,员工绝对不要踩着上班铃声踏进办公室,他们应该在上班之前就把一切事情都准备妥当,在工作的时候就专心地工作,不要因为要吃早点而分心。

不要想当所有人的好朋友。那些希望在工作中结识更多的朋友,以此来获得认同和认可,进而获得升迁的员工往往忽略了自己的业绩。但别人最看重的也是个人业绩。一个员工只有业绩突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

不要动不动就找老板要答案。确实有一些问题必须由上层主管决断,可是事无巨细都向老板请示,老板会认为员工缺乏办事能力,久而久之便会对员工失去信心,这样的员工是很难得到提升的。员工绝对不要过分依赖于老板,将所有的决策都交给老板,由老板做出决定。员工应该主动地为老板分担工作,减少老板的工作量。

交待事情一定要清楚。如果某个员工主持一个会议,传达上级指示,结果散会后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么他纯粹是浪费别人的时间。平时在工作中与上司和同事交流时也要用确切的语言,表达清楚员工对某件事的认可或看法。

任何时候切忌拖延

做人永远都不要拖延,要准时地做好每一件需要自己做的事情。拖延是一种惰性,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曾经有一个人养成了偷偷摸摸的习惯,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他说:“正正经经地做人,要懂得是非好坏和礼义廉耻。偷东西可绝不是好人的行为啊!”这人听了,表示要坚决改正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既然如此,就让我慢慢地改正吧。从今天开始,我少偷一些,由每天偷一只改作每月偷一只,到明年再停止偷吧!”既然知道自己错了,就应该立即改正,何必要等到明年呢?

很多人喜欢拖延,将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将明天的事情拖到后天,自认为这种拖延战术会让自己好过一些,殊不知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每天都活得不如意。

有一些谚语和格言很值得拖延的人玩味。

“犹豫是时间的盗贼。”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今天的事情不要等到明天去做,明天做的事,今天要去想。”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年少力强,急须努力;错过少年,老来着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路从脚下起,事从今日做。”

人永远不要空等想象中的合适时机到来再做事情。通常人们安排一天的事情是按照事情的缓急来的,真正有效的时间管理应该按照事情的重要性。重要的事是排在急迫的事情前面的。根据二八定律,只占20%时间的重要事情可以收到80%的成效,而80%的琐碎事情只有20%的功效。

惰性与拖延是失败的祸根,其导致的不良后果不仅影响人的前途,还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使人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缺陷。

不要自我设限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高的400倍左右。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在杯上加了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虽然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再过一阵子以后呢,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了,跳蚤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一周以后,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跳不出这个玻璃杯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过着“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是千方百计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或者已经习惯了,不再跳上新的高度了。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不要自我设限。每天都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这样才能不枉此生。

为善不为恶

多做善事有益身心,助人为乐有益健康,这是当今的养生观念之一。

有一个人从40多岁就开始助人为乐。起初,他帮助人是源于朴素的爱心,并没想到帮助人之后能获得什么,但最后他得到了健康和快乐。这正反映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人际间的关爱是相互的,你在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会被人爱;你给别人一份帮助,等于送给别人一份快乐,同时你也收获一份帮助他人的快乐。

有一篇文章曾经这样写道:“关爱他人并乐于助人,可能会使人们精神更健康。”这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2016人的调查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他们发现,那些关爱他人的人,事后总会得到别人的关爱,而且他们的心理和精神很健康。

之所以帮助别人的人最后得到了心灵上最大的满足,其原因是乐于助人的人大都较少关注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沮丧,或者他们更善于从符合精神健康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烦恼。他们把心思集中在助人、做善事上,而忘却了自身的不快,精神便处于健康状态。

同时,我们不可否认,喜欢助人为乐的人,多半是心理状态良好的人。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送温暖给他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温暖着。所有的道理正如这个哲理故事: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深思远虑才能成功

李和刘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公司,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李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刘却像被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刘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狗眼看人,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那些吹牛拍马的人。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了点儿什么,缺什么呢?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看来……

他忽然有了个主意。“刘先生,”总经理说,“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刘很快从集市上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刘又跑去,回来后说有40袋。“价格是多少?”刘再次跑到集上。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儿吧,看看李是怎么做的。”总经理叫来李,对他说:“李先生,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李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还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一会儿还将有几箱西红柿上市,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考虑到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约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来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总经理看了一眼红了脸的刘,说:“请他进来。”

做人做事要多想几步,脑袋长在头上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想事情、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在生活中,那些遇事多想几步的人往往会获得最大的成功,而那些遇事不开动脑筋,将所有的决策推给别人的人最终一定会是个小人物。

勤奋工作是做人的一项基本要求

人必须勤奋工作,这是做人的一项基本要求。

很多人认为勤奋工作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被别有用心者拿去当“嫁衣裳”了,于是放弃了勤奋工作,最后选择混日子。这些人永远都不可能获得成功。北宋时期的名相——范仲淹,是一位很受后人称道的人。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家境贫寒,但刻苦好学,很有学问。他在当副宰相时期,曾不顾个人安危,上书朝廷,针砭时弊,力主革新政治,推行新政,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范仲淹十分勤奋地为民做官,最后虽然被贬降职,但仍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后受到了万代景仰。

有些人之所以不勤奋工作,是对自己能做多少工作缺乏信心。有一个三只钟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启迪。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是这样,我就试试吧。”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不必想一年、甚至一月之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

不要被欲望所支配

人要学会自我节制。“节制和劳动是人类的两个真正的医生”,这是法国人卢梭的名言。卢梭先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能把节制和劳动这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汇放在一起,又当作医生提出来,其见地之深,实在令人叹服。

孩子不懂事,需要大人节制,而大人则要自我节制。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其本身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走向反面。无论是个人和家庭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节制都是最佳的调节剂。事实证明,人世间的恩怨烦恼,甚至悲剧,无一不是由于缺乏节制造成的。无论人或物,只有在节制的情况下,方能呈现最佳状态。因此,必须学会节制。

唐伯虎写过一首打油诗:“争名争利几时休,早起迟睡不自由。骑着毛驴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人是欲望无涯的动物,在这一点上,人和动物区别不大。但人又是具有一定自我节制能力的动物。节制欲望必须知足,事能知足心常惬。知足欲淡,虽凡亦仙。世界上哪里有什么神仙?知足就是神仙。佛家说,乐土就在觉悟中,就是叫你知足。人千万不要在名利面前患得患失,否则将永远和烦恼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