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师走,“听”出好成绩
最近一段时间淘淘很苦恼,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在每节课上都讲好多东西,认真听吧,老师讲的很多内容都和本节课的知识点没有关系,整节课下来感到很疲劳;不听吧,似乎老师讲的很多东西又是重点,如果不听,课下还要费很大的工夫去学习。听还是不听,这让他非常困惑。
一天,淘淘把他的心事告诉木木。木木说:“其实你这样的困惑很多同学都有,这主要是因为你没有适应老师的节拍。实际上老师就是导演,他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安排,他所导演的内容是要跟学生一起完成的。也许现在你还没有找到你的角色,如果找到了,跟着老师走,你就会受益匪浅。”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进入自己的角色,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呢?河北高阳县的中考状元韩茜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韩茜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子,外柔内刚的性格让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总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争第一的学生永远不会是第一。”谈到自己中考状元的身份,她说:“良好平和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础,自信加努力铸就成功。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第一名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漂亮的逗号,不懈努力才会让人生圆满。”
关于学习方法,韩茜最重视的就是听课。她说:“以前,我听课遇到不懂之处,总是急于马上弄懂,但是当我还在思索这个没弄懂的问题时,老师却按教学进度继续往下讲了,因此下面的内容我就没有听进去,只得下课后自己去啃。这样常常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后来,我改变做法,听课遇到疑难时,就在书上做个记号,继续听课。有时候会在听课中茅塞顿开;如果仍未弄懂,就课后思考;课后钻研仍无法解决,再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直到弄懂为止。总之,上课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能只顾自己思考问题而不听课,要避免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
可见,上课不跟老师的思路走,是得不偿失的学习习惯。上课的时候,不能紧跟老师的思路,只偏重于记录老师讲课中的总结和公式,是不利于学习的。这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习惯,不利于知识的牢固记忆。养成课堂上紧跟老师思路的习惯,能让我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就像一场演出一样,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学习这场戏演好。演出需要导演,课堂上老师就是导演,我们只要能抓住导演的思路,配合导演的行动,就能保证上课的质量,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会循序渐进地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提高学习成绩,成为优等生呢?
1. 根据所要讲的课程逻辑来抓住老师的思路
老师讲课大多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因此同学们在预习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整理出逻辑结构。这样在听课时,就能很容易抓住老师的思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 抓住老师的语言提示,跟上老师的思路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用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这些要么是强调课堂重点,要么是剖析问题的关键,要么是提醒学生注意自己接下来的讲解。同学们要重视这些地方。
3. 根据老师的提问,了解老师所讲的重点
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么是上堂课的重点知识,要么是一些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要么是对基本方法、技巧的综合运用。如果能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4. 沿着老师的推导过程寻找老师的讲课思路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一个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一篇文章的情节发展等。感悟和理解老师推导的过程,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上课多举手:实现自我检测的最佳途径
“木木,我们班这学期转来一个‘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可不是一个好词啊,这绰号不是谁都可以给起的啊!”
“这个‘问题学生’不是什么贬义词,主要是因为他爱问问题、爱回答问题而得名。”
淘淘说的就是李伟。
李伟是一个十分注重课堂时间的学生。他的班主任王老师说:“他上课的时候手总是举着,老是爱提问题。有的老师都有点儿‘怕’这个孩子,生怕被他问住。”
李伟的妈妈有一次甚至要求自己的儿子不要老是举手,多把机会让给其他的同学,就连学校的副校长对他也印象深刻。有一次校长在大礼堂讲解中考政策,会议结束以后,一个学生追了他两三百米,一直追到校门口,这个学生就是李伟。他一口气向校长提了很多问题。这个有问题就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李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实际上,课堂上多提问题,能够将自己的疑问在课堂上都解决掉,课后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的内容。这种学习习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不管是课堂上提问还是回答,其实都是一种自我检验,能够考察自己的临场发挥能力、思维的缜密程度,对于我们提高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锻炼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的勇气和自信。这些品质对于以后的人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那些成绩不错的优等生,一个个争着抢着把手举起来,他们仅仅是为了配合老师吗?其实,学习是自己的事,课堂上思考、回答问题是对自己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验,它可以考察你的听课效果、临场发挥能力、思维的缜密程度,可见养成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习惯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积极提问和回答老师的问题呢?
1. 表达要清楚
具体要求是:
(1)准确、完整。回答问题时,要答到点子上,用词要准确,判断推理要合乎逻辑,语言表达要清楚完整。努力做到不带口头禅,不说病句,不令人费解,不遗漏,不重复。
(2)说话连贯、口齿清晰。回答问题时,要前后连贯,有条理,咬字清楚,使人听得明白。不东拉西扯,不颠三倒四,不前后自相矛盾,不“挤牙膏式”地回答,不呜呜噜噜地回答。
(3)声音洪亮、胆壮气足。回答问题时,要把表达的内容,通过一个个字、一个个词、一句句话清晰而响亮地传送出去。有的同学回答问题信心不足,生怕回答错,所以声音很小,像蚊子叫似的,使人无法听清他在说什么,这必然影响意思的表达。
2. 态度要认真
课堂上提问或者是回答问题态度要积极认真,不能马虎应付,不能信口开河。还要讲究礼貌,要起立,想发言时先举手,待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不说粗话,不讥讽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不抢先发言。遇到一时回答不了的问题,可向老师说明白,或请老师提示后再回答。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也不要害怕,可请老师、同学帮助改正,不要爱面子,更不要因为一时回答不了或回答错误,就永远不愿或不敢积极回答问题。只要你能做到以上这些,就会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并慢慢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那么你的学习成绩也会随之不断进步。
3. 选择正确的方式
提出的问题要合情合理,尽量保证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的知识点相关,否则会耽误老师的授课进程。回答问题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提问要采用不同的回答形式,如简答题,用简洁明了的三言两语回答即可;分析题,就要做具体的分析、阐述;描述题,回答时还要力求生动、形象;实验题,先要动手实验得到结果后再回答;计算题,条理性要强,并要重视推理;证明题,逻辑性要强,证明过程的每一步理由都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