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研究人类记忆力的教授,曾就这个问题说:“一开始的时候,对于要记忆的东西,我自信能记住。然而不久我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我总是试图记住所有的资料,但从未如愿过,甚至能牢记不忘的部分也越来越少了。这时,我就不由得产生了怀疑:我的记忆力是不是不够好呢?我是不是只能记住一丁点儿的东西而不是全部呢?能力受到怀疑时,自信心自然也就受到创伤,态度便不再那么积极了。再次记忆的时候对记不记得住、能记得住多少,就没什么底了,抱着能记多少就记多少的态度,结果呢?记住的东西更少了,准确度也差了,而且见了稍多要记忆的东西就害怕,记忆的效果自然就越来越低。
“没了自信,就没了那一股气。兴趣没有了,斗志没有了,记忆时似散兵游勇般弄得对自己越来越没自信。不相信自己能记住,往往就注定了你记不住。”
那么,这股自信应该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呢?它要怎样培养并保持下去呢?关键就在于,如何在记忆活动中用自信这股动力来加速记忆。
某位心理学专家说:“自信往往取决于记忆的状况,取决于东西记住了多少。如果每次都能高质量地完成,自信心就会受到鼓舞而得到增强,并在以后发挥积极作用;反之,自信心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最后信心全无。”
因此,树立记忆自信的关键就在于:决心要记住它,并真正有效地记住它。
培养兴趣是提升记忆的基石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这是很有道理的。兴趣使人的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优势中心,能进入记忆最佳状态,调动大脑两个半球所有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记忆的潜能。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就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达尔文的事例说明,兴趣是最好的学习记忆动力。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兴趣,没有兴趣去做,自然就很难做好。记忆有时候是一件很乏味甚至很辛苦的事,如果没有学习兴趣,不但很难坚持下去,而且其效果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兴趣可以让你集中注意力,暂时抛开身边的一切,忘情投入;兴趣能激发你思考的积极性,而且经过积极思考的东西能在大脑中留下思考的痕迹,容易记住;兴趣也能使你情绪高涨,可以激发脑肽的释放,而生理学家则认为,脑肽是记忆学习的关键物质。
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天生就迷恋戏剧,对演戏充满了兴趣。他博闻强记,很快就掌握了丰富的戏剧知识。有一次,一个演员病了,剧院的老板就让他去当替补,莎士比亚一听,乐坏了,他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把台词全背了下来,演得比那个演员还好。
德国大音乐家门德尔松,在他17岁那年,曾经去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次公演。等音乐会结束,回到家里以后,他立刻写出了全曲的乐谱,这件事震惊了当时的音乐界。虽然我们现在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早已耳熟能详,可在当时,首次聆听之后,就能记忆全曲的乐谱,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门德尔松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原因就在于他对音乐的深深热爱。
兴趣促进了记忆的成功,记忆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便是良性循环;反之,对某个学科厌烦,记忆必定失败,记忆的失败又加重了对这一学科的厌烦感,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是善于培养自己学习兴趣的人。
那么,如何才能对记忆保持浓厚的兴趣呢?以下几种建议,我们不妨去试一试:
(1)多问自己“为什么”。
(2)肯定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3)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地参加学习竞赛。
(4)自信是增加学习兴趣的动力,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5)不只是去做感兴趣的事,而要以感兴趣的态度去做一切该做的事。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地去发现、创造乐趣。
如果你想知道苹果好不好吃,就不能单凭主观印象,而应耐着性子细细品尝,学习的时候也一样。背英文单词,你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是坚持下去,当你能试着把课本上的中文翻译成英语,或结结巴巴地用英语同外国人对话时,你对它就会有兴趣了。
在跟同学辩论的时候,时而引用古人的一句诗词,时而引用一句名言,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羡慕,会使你对读书越来越有兴趣。
我们还可以借助想象力创造兴趣,把枯燥的学习材料变得好玩又好记。
观察力是强化记忆的前提
我们都有这么一种经验,当我们用一个锥子在金属片上打眼时,劲使得越大,眼就钻得越深。
记忆的道理也是如此,印象越深刻,记得就越牢固。深刻的事件、深刻的教训,通常都带有难以抹去的印痕。如你看到一架飞机坠毁,这当然是记忆深刻的;又如你因大意轻信了某人,被骗去最心爱的东西,这也容易记得深刻。
生活中许多事情并不是这样,它本身并没有什么动人的场面和跌宕的变化,我们要想从主观上获得强烈的印象,就要靠细致观察。
观察能力是大脑多种智力活动的一个基础能力,它是记忆和思维的基础,对于记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为记忆的第一阶段必须要有感性认识,而只有强烈的印象才能加深这种感性认识。眼睛接受信息时,就要把它印在脑海里。对于同一幅景物,婴儿的眼和成人的眼看来都是一样的;一个普通人及一个专家眼中所视的客体也是一样的,但引起的感觉却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在观察时,一定要在脑海中打上一个烙印,这种烙印包含着对事物的理解和想象,而不是一个只有光与形的几何体。
达尔文曾对自己做过这样的评论:“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我们应该像达尔文学习,不管记忆最终会产生什么效果,前提是一定要进行仔细观察,只有这样做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认真观察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有强烈的目的。
我们观察某一事物时,常常由于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每个人观察的态度与方法及侧重点也不同,观察结果自然也不同,这又使最后记忆的结果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经常做一些小的练习训练你的观察力,譬如读完一篇文章后,把自己读到的情节试着记录下来,用自己的语言将其中的场面描绘一番。这样你就可以测试自己是否能把最主要的部分准确地记录下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自己的观察力,这种训练可以称之为“描述性”训练。为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我们应该在平时处处留心,比如每天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当你见到一个很特别的人之后,不妨在心里描绘那人的特点。
或者,在吃午饭时我们仔细地观察盘子,然后闭上眼睛放松一会儿,我们就能运用记忆再复制的能力在内心里看到这个盘子。一旦我们在内心里看到了它,就睁开眼睛,把“精神”的盘子和实际的盘子进行比较,然后我们再闭上眼睛修正这个图像,用几秒钟的时间想象,然后确定下来,那么就能立刻校正你在想象中可能不准确的地方。
在训练自己的观察力时,还要谨记以下几点:
(1)不要只对刚刚能意识到的一些因素发生反应,因为事物的组成是复杂的,有时恰恰是那些不易被人注意的弱成分起着主导作用。如果一个人太过拘泥于事物的某些显著的外部因素,观察就会被表象所迷惑,深入不下去。
(2)不要只是对无关的一些线索产生反应,这样会把观察、思维引入歧途。
(3)不要为自己喜爱或不喜爱之类的情感因素所支配。
与自己的爱好、兴趣相一致的,就努力去观察,非要搞个水落石出不可;反之,则弃置一旁。这样使人的观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4)不要受某些权威的、现成的结论的影响,以至于我们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人云亦云。这种观察毫无作用。
想象力是引爆记忆潜能的魔法
为什么说想象力是引爆记忆潜能的魔法呢?这是因为,在世界上,客观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通过想象把反映事物间的那种联系和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就会增强记忆。因此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与记忆力之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甚至在有些时候,回忆就是想象,或者说想象就是回忆。如果一个人具有十分活跃的想象力,他就很难不具备强大的记忆力,良好的记忆力往往与强大的想象力联系在一起。
想象通常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比如,爱的象征是一颗心、和平的象征是鸽子等。在记忆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由于某样要记的东西对自己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兴趣去理解,此时只有靠死记硬背了,如电话号码、某个难读的地名译音。死记硬背的效果是有限的,这时你不妨运用一下想象力。柏拉图这样说过:“记忆好的秘诀就是根据我们想记住的各种资料来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
想象无须合乎情理与逻辑,哪怕是牵强附会,对你的记忆只要有作用,都可以运用。比如你要记住你所遇到的某人的名字,那么也可用此法。
爱迪生的朋友在电话中告诉他电话号码是24361,爱迪生立刻记住了。原来他发现这是由两打加19的平方组成的,所以一下子就记住了。当然这种联想要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
不要担心自己大胆的、甚至是愚蠢的想象,更不要怕因此而招来的一些讽刺,重要的是这些形象在脑中要清清楚楚,尽力把动的图像与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想象力不但可以使我们记忆的知识充分调动起来,进行综合,产生新的思维活动,而且只要经常运用想象力,你的记忆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知识也比以前记得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