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习惯:当你面对一个问题时,总想着别人会帮助你,学习遇到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老师的指点;工作遇到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领导的帮助;生活中出现了难题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家人;情感上有波动首先想到的是向朋友求援;有时甚至会寄希望于老天来帮帮自己。
这些习惯正是被自己打败的体现,你无法摆脱依赖的束缚,在遇到问题时无法战胜自己“依赖”的习惯,最终,你还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人。
所谓人格独立就是常说的行为独立,我们强调的是一个人做事情时实施行动以及处理问题时灵活应变的能力。我们强调的是一个人处理问题时既不拘泥于他人的方法而又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只有人格独立的人才能培养杰出的习惯,才不会受环境的影响,不去依赖于他人的力量。
人格独立是一种充满自信、做事果断但又很有分寸很有节制的行为方式,它是一种自治自立人生必备的行为方式……
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
人应该是独立的。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当你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你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尤其是父母的依赖常常困扰着自己。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说的是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含在口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他干,以致儿子长大以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怕儿子饿死,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等他们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颈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
这个故事讥讽得未免有些刻薄,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不能说没有,特别是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造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某报曾记载有个学生考取了出国留学生,但该生一想到出国后没人给他洗衣,没人照顾他的生活就感到恐惧,最后只好放弃出国机会。很多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只有少数学生偶尔做些简单家务,这种情况实在堪忧。目前独生子女教育如果不抓紧抓好,有些孩子很可能会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甚至形成依赖型人格,从小的方面讲影响了个人的前途,从大的方面讲则是影响一代人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不断成长直至成熟,随着身心的发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
如果在遇到问题时自己不愿动脑筋,人云亦云,或者赶时髦,盲目从众,那么你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撑起一片天地的机会。
在学校,我们时常能看到几个学生凑成一帮娱乐嬉戏,这其中一定有一到两个“灵魂”人物,他们的依赖性较小,而其他几个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依赖性强的学生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常常不知所措。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没有主见,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决定。具有依赖性格的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身心健康。
要克服依赖习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招:
第一招:要充分认识到依赖习惯的危害。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第二招: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正确地评价自己。
第三招: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学校中主动要求担任一些班级工作,以增强主人翁的意识。使我们有机会去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
第四招:多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多与独立性较强的人交往,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处理自己的一些问题的,向他们学习。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我们的独立意识,改掉依赖这一不良习惯。
克服独立自主中的障碍。
墨守成规、自我平衡以及维持现状的做法是大多数人的通病。这是一种自我毁灭性的劣习。
具备了独立自主的习惯,练就一身挑战危机的本领,赢得了顶住压力的超强心理素质,该是寻找机会、看准机会采取行动的时候了。然而,在这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上,才是真正充满了障碍。如何一步步通过这些障碍直接关系着行动的成败。
障碍之一:墨守成规。
墨守成规、自我平衡以及维持现状的做法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其实,这是一种自我毁灭性的劣习。因为它不符合自然规律,客观事实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的思维都一刻不停地在变化。这些变化要求你的行为规则也要不断变化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人们为什么要死死地去追求这种看似不可能的稳定呢?人们为什么不敢采取相应的行动去对付这些变化呢?究其原因还是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恐惧心理。
要克服他这种心理,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你生活的外部世界是不会依赖你的主观愿望的,你必须调整自己去适应它,而不是消极的应付这些变化。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这个事实,为什么不去想一想:变化既然不可避免,为何不让它产生点积极意义呢?这样一想,你就可以选择行动措施来控制这些变化。
障碍二:依赖别人。
许多人都有一个天真的想法,认为除他之外,别人也会关心他的事情。可事实压根就不是这样。就像你绝对不会为别人的事情急得如坐针毡一样,别人照样会把你的事情撂在一边,去陪情人吃饭或者去看足球比赛之类的活动。
你永远要记住这句话:谁也不会像你那样去关心你的事情。承认自己的事情对自己最重要比什么都重要。你还要牢牢记住:越是迫切的事,你越是不能指望别人,而是应该亲自去行动。消极的等待只能让你坐失良机,痛失好局。
障碍之三:难以取舍。
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有人苦苦找不到机会,而另一些人却被机会所包围。被机会包围的人往往会手忙脚乱、惊慌失措。正所谓熊掌和鱼翅,均我所欲也,我都想吃了它们,可也真犯难。
有一句俗话:“吃掉一头大象的唯一方法是一次只吃一口。”想事事都做是不可能的,你必须有所取舍。
障碍之四:期待明天。
要记住一条,明天会更好是建立在今天不错的基础上的,其实如果今天不怎么样,明天也许会更糟。永远要相信,好事不会天天来。因此,尽可能的抓住今天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千万不要自欺欺人,染上“新年决心综合征”,说些“我将从来年的第一天起怎么怎么”或者什么“下个月我就开始行动”之类的话。
开始提高效率的最佳时机是今天。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昨天是一张作废了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却是一张货真价实的钞票。我们要培养把实施行动放在今天的良好习惯。
障碍之五:陷入逆境。
逆境是行动中的一大障碍,因为一个人如果采取了行动有时甚至还不止一次,但总是无功而返,甚至遭受巨大的打击。于是对前途丧失了信心,不想再继续做下去。
要想克服这一障碍,必须认清逆境的本质。因为逆境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你在某一时刻是多么一帆风顺,但幸运之神不会一直伴着你,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坠入逆境。
坚忍不拔是克服逆境的重要品质,它同时要求知识和智慧的辅助。它还要求你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逆境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你以一种开放型的心态去对待逆境。这种开放型的心态会使你产生一种有选择性的思维方式,无论身处多大的逆境,都能找到新的解决办法。
障碍之六:力不从心。
人们经常忘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高度分工的社会里。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往往不需要去做好每一件事。我们只需要集中精力做我们最擅长的工作,其他事情让别人去做。
要记住,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自治自立的成功人生,我们并不是要成为多面手,我们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我们多么有才。假如你要想处处向人显示你的才能,那么你肯定会感到力不从心。
许多事情是不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的,甚至在使用某一些东西时,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去了解它们的原理。比如你的目标不是成为一个电脑专家,你根本没必要去弄清楚一些软件的编程原理。又如你根本就没必要为了便宜几块钱跑几家商店去买件生活用品。如果你把精力都浪费在这些琐碎的杂事上,你绝对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