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生活中要讲秩序、讲礼貌、有卫生习惯、遵守社会公德、扶正抑邪、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在家庭生活中也应该遵循相关行为准则,处理好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要爱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
烫伤了怎么办?
妈妈在厨房里炸丸子,一锅滚烫滚烫的油翻动着,7岁的兰兰好奇地站在旁边观看。电话铃响了,妈妈匆忙去接电话。突然传来一声惨叫,妈妈跑进厨房一看,原来兰兰看到锅里的油上下翻滚,就像浪花一样,心里十分好奇,便凑过去,结果被锅里溅出的油烫到了额头,起了一个小泡。
烫伤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像兰兰这样的小伤还好处理,但兰兰和妈妈这种没有安全意识的做法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烫伤是怎么发生的。
家里的热水瓶瓶盖没有拧紧,不小心被碰倒了;吃饭时,把热汤、热粥摆放在靠近桌边的地方,不小心被撞翻了;如果桌上铺有桌布,好动的孩子不小心一拉,桌上的热食就会跟着倒在孩子身上……
被烫伤了怎么办。
生活中发生烫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对只有轻微红肿的轻度烫伤,可以用冷水反复冲洗,再涂些清凉油就行了。冷水冲洗的目的是止痛、减少渗出和肿胀,从而避免或减少水泡形成。冲洗时间约半小时以上,以停止冲洗时不感到疼痛为止。
(2)烫伤部位已经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围涂擦酒精,用干净的纱布包扎。
(3)烫伤比较严重的,应当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
(4)烫伤面积较大的,应尽快脱去衣裤、鞋袜,但不能强行撕脱,必要时应将衣物剪开;烫伤后,要特别注意创面清洁和干燥,冷水冲洗后应避免再浸水。约两三天后创面即可干燥,10天左右就可以脱痂愈合。如届时不愈合,则应请医生看看是否因烫伤较深或有感染。烫伤后一般不用抗生素,如创面1~2天还是红肿并疼痛加剧者,则有感染之嫌,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小知识。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沸腾的油星、蒸汽、开水滴或飞溅起来的火星烫伤皮肤的意外事故。由于开水、蒸汽或沸油都是高温无菌的,因此处理这类烫伤不必进行冲洗,一般只要在烫伤处抹一点金霉素眼膏或者四环素眼膏,如果有小水泡也尽量不要弄破它。烫伤处不必包扎,任其暴露,经过3~5天就会渐渐愈合。
哪些应急电话应该牢记心中。
王成在前天做了一件十分懊悔的事情:
前天放学后,王成回到家中,在门外突然发现防盗门是开着的。小王成蹑手蹑脚地走进一看,里面有两个人正在翻家里的柜子。是遇到小偷了!王成想起妈妈曾经教自己的方法,冷静地将防盗门从外面反锁,然后撒腿就跑到楼下的公用电话亭报警。可就在这个紧张的时刻,他突然忘记了报警电话,凭记忆拨打了119,结果结结巴巴地也没有说清楚。最后,还是在旁边的一位大哥哥的帮助下才报了警,但是已经浪费了很长时间,小偷将防盗门撬开跑掉了。
小王成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定要将日常的紧急求助电话牢记心中,否则,会因为一点点小失误而功亏一篑。
四个号码牢记心中。
生活中,有四个电话我们必须牢记: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出现紧急情况时,要马上去寻找附近的公用电话,或者向身边的人借用手机。这些电话都是不收费的,所以即便是插卡电话也可以直接拨打。
电话中将情况叙述清楚。
电话接通后,保持冷静的情绪,讲清楚自己的姓名、所在位置、发生事件的地址,以及现在所使用的电话号码。更重要的是讲述事件时要简明,如果可能的话,应向警方说明犯罪分子的人数、面貌特征、衣着颜色、逃跑方向、有无凶器等信息。
小提示。
小学生千万不能随意拨打紧急电话,不能因为一时贪玩儿进行恶意骚扰。这种行为将会以扰乱社会秩序罪论处。
食物噎在喉咙里怎么办?
6月9日是小东的8岁生日,家里来了好多同学,要为他庆祝生日。为了让同学们尽情地吃、玩,爸爸妈妈在把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去了奶奶家。生日聚会开始了,小东很开心,大口大口地吃涮羊肉。不料,他吃得急,一下子噎住了。
“哦,我噎着了。”小东勉强讲完这句话,便捂住喉部,抬起头,看上去很难受的样子。
一个同学立即端过一杯饮料,让小东喝下去,冲一冲。小东试着慢慢喝下,但没管多大用。另一个同学着急地去拍他的后背,想通过振动,使食物下到胃里,可还是没起到作用。
大家都为小东着急,又不知如何救他。
小东又试着讲了一句话安慰大家别着急。这次讲话是试验气管有没有完全堵塞,知道没有完全堵塞,他便试着咳出食物,终于在他一阵咳嗽之后,食物吐了出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又回到了餐桌上,继续为他庆祝生日。相信经过这次教训之后,大家吃饭时一定会注意,以免不小心被食物噎住喉咙。
哦!幸好是其他食物,如果是大点儿的鱼刺卡喉的话,那就麻烦大了。因此,当小朋友一旦被食物噎着,一定要学会第一时间去正确处理。
被噎住的相关处理方法。
状况轻微者可喝点儿水冲一冲,或者试着咳嗽,看能不能咳出食物。
状况严重者,可以一手握拳,拇指伸直,顶住上腹部(相当于脐和胸骨尖端的正中间),另一只手压在握拳的拳头上。然后双臂快速、用力地向上并向内(上腹部的内脏方向)施压,一直到喉部,食物便有可能被挤出食管。如果当时你的身边有别人,可以让他帮忙,紧抱你的胸部,使你的胸部受到冲击,产生一股气浪,使食物能冲出气管和声门。挤压一次,接着再挤,一次接着一次,直到食物冲出为止。
如果仍不能吐出堵在食管的食物,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
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小学生应该在平时就餐时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既是为了更好地汲取营养,也是为了安全。
发现有人尾随自己,怎么办?
北京市某区曾多次发生案情,一些脖子上挂钥匙的孩子被歹徒尾随,罪犯在孩子开门锁的时候,顺势挤入门户中,将孩子嘴捂住,塞上东西,蒙上眼睛。然后翻抽屉、开柜门,把钱财偷走。这些小学生家庭财产受到损失,精神上也遭受摧残,有的甚至吓出毛病,不敢离开大人一步。学校多次听取学生汇报,配合公安局捉拿,小学生也加强了警惕。
看完故事后,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一个人行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那么,如果有坏人跟踪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发现被人尾随的措施。
当发现有人跟踪你时,最好往人多的地方走,如果附近有派出所,或者看见路上执勤的警察或者保安人员,请他们协助你。
如果找不到警察,可以走到百货公司或超市,向店员借电话,请家人来接你。
千万注意不要被坏人追到小巷或者死胡同里。如果万一碰到这样的情况,不要不好意思,赶紧按别人家的门铃或者大声叫救命。
平时可以携带一个哨子,遇到坏人的时候,就用力吹哨子,引起路人的注意,吓退坏人。
出门在外要十分小心,要注意四周的动态,而且尽可能不要一个人走在黑暗、偏僻的小马路上,以免给歹徒可乘之机。
挂钥匙的注意事项。
挂钥匙的小学生为了自身安全,可以采取这样几种办法:
钥匙藏在口袋里,或用绳拴好挂在脖子上,藏在外套里面。
快到家门口时,停下看看身后,确定无人跟踪再开门进家。
如感觉有跟踪者,可先去邻居家、居委会或商场等人多的地方。
有可能的话,尽量结伴同行。
如看到家门打开或门窗遭破坏,不要进家,要先报警求救。
发现家中有歹徒,要高声叫喊,并伺机逃跑。
中暑之后怎么办?
又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天气。小明和小林去郊游。当他们走到山脚时,已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就在他们打算爬山时,小林突然昏倒了。原来他们长时间在高温下行走,小林中暑了。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病症。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中暑是怎么回事呢?
在炎热的夏天,气温往往比较高,如果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或在高温下运动,太阳的热源对人体就起了加热作用。若不能将体内大量余热散发出来,热量积蓄在体内,时间长了,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就会发生障碍,导致中暑。
外出提前做好准备。
烈日暴晒,天气闷热,体况又较差时容易发生中暑。因此,一定要事先做好准备,量力而行,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果发生中暑,也不要过于紧张。轻度中暑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稍微休息一下就可以了,如症状严重,则需采取紧急措施,迅速抢救。
盛夏季节尽量避免烈日暴晒,宜多喝凉开水,以保证体内有充足的水分。
进行爬山、野外旅游等活动时,要带上凉帽、手帕和一些防暑降温的药物。
中暑后应该怎么办?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时,应赶快避开阳光,采取必要解暑措施。
把患者抬到阴凉通风处,解开中暑者衣扣,敞开衣服,使其体内的热量尽快散发出来。可给中暑者扇风,条件许可,也可用低档电扇吹风,还可用毛巾沾温水擦拭患者四肢及全身。
患者处于半昏迷状态,可掐其“人中穴”和“合谷穴”。患者苏醒后,要让他多喝水,最好为温盐水或西瓜汁,既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又可解毒消暑。
对于伴有头疼头晕者,可服用仁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解暑药物。
有异物进入耳朵里怎么办?
北京某小学学生张怡,暑假期间与同学们一起到远郊区参加夏令营。凌晨三点多钟,张怡左耳疼痛难忍,同学们发现其耳道内钻进了一只闪着金属光泽的绿色小甲虫。这时,有的同学摘下发卡就去掏。结果,越掏甲虫越往里爬;有的同学找来了细铁丝,并弯了一个小钩,准备把甲虫给钩出来。老师看了看情况说:“同学们不必惊慌,咱们先把房东叫起来,向他借点油。”房东大妈一听借油给同学治病,立即把香油、花生油,连酱油都拿来了。老师让张怡先侧卧,有小甲虫的一侧朝上,然后用小勺一点点、一点点地向耳道内灌注香油,又让张怡站起来,歪头单腿跳,结果,小甲虫顺利地掉出来了。
耳朵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之一。耳朵里进了异物,应该用合适的方法取出来。不然,因处理不当万一给耳朵造成什么伤害,可就后悔莫及了。
对付一般的异物,让大人拿清洁干净的细长镊子轻轻夹出来就可以了。
如果是被水泡胀的东西,比如豆类、玉米等,可以先往耳朵里滴入95%的酒精,使其脱水缩水,然后轻轻地夹出来。
如果异物又小又轻,可以用卫生棉签蘸少许凡士林,伸进耳朵把它粘出来。
假如是小昆虫钻进了耳道里,可向耳道内滴入一些油,香油、花生油、石蜡油都行,然后令患者站立。左耳道内有小虫,头偏向左侧成90°,使外耳道竖直向下,右腿弯曲,左腿弹跳。随着油往外流,就把小虫冲出来了,然后用棉花球擦拭外耳道就可以了。
假如这些方法都不能奏效,就应该考虑去医院,绝对不要勉强掏取,以免损伤耳朵和鼓膜,引起严重后果。
小提示。
如果在野外遇到小虫进入耳朵的情况,找不到油时,可用水来代替,甚至新鲜尿液都行。小虫出来后一定要清洗干净耳道。
游泳时最好戴耳塞防止水进入外耳道。耳朵一旦进水后,应上岸将头偏向进水一侧跳动几下,水即可以流出。
外出郊游怎样防止受伤?
赵小光是个热爱大自然的学生。他和几个亲密朋友经常到郊外野营、登山。今年,他们又利用暑假到一座大山里去。此次行动,还吸引了几个低年级的学生同行。
没走多长时间,问题出来了:一个低年级同学的腿上被路边的树枝荆棘划了许多血口子,疼得他走不动了。小光过去一看,不禁笑了。原来,这个同学不知是为了方便利索,还是因为怕热,竟然穿了一条短裤。小光说:“登山最好不要穿短袖上衣、短裤,否则非常容易受伤。”
大自然是神秘而美丽的。正因为它的神秘和美丽,才吸引着大批青少年朋友去探索、游玩。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在领略大自然无限风光时,我们还要注意安全。同学们出去郊游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制订计划:包括日期、目的地、预定返回时间、参加人员、投宿地点和联络方式。将计划分发给参加者及其家人。
人员分工:衣食住行都要有专人负责。
确定行李内容:衣物、食品、饮用水、药品、雨具、餐具、地图、刀具、绳索、指南针、放大镜、备用食品、塑料袋、火柴或打火机、手电筒、电池、洗漱用具、纸、笔、盐、大蒜、帐篷、睡袋等。各人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定。
怕湿的东西用塑料袋封好。刀具、急救用品放在随手可拿到的地方。
着装应该宽松,适于运动,最好选择运动衣裤。应穿轻便、松软的鞋子,胶鞋、运动鞋最佳。最好戴上一顶遮阳帽或棒球帽,可以起到遮阳、防风的作用。
上山时身体重的人走在最后,下山时身体重的人走在最前面。
请一名经验丰富的成年人担任领队。
突然溺水应该怎么办?
放寒假了,学校没有组织活动。尹正他们四个男生,却想来一次冬季旅游。这次探险路线,首先是过一道冰河,然后进入一片森林,再登上一座三千米的山峰。尹正的爷爷就住在他们要登的那座山的半山腰上。四人小分队一大早出发,计划当天下午5点赶到爷爷家吃饺子。
当他们步行来到城外大河边时,看着那光溜溜的冰面,都十分高兴。几个人不顾三七二十一,一齐下了冰面,往对岸打着滑溜。尹正还在岸上捡了一块铁片,放在脚底板上,他跑在了最前头。尹正到了河中心,回头冲他的三个伙伴喊道:“瞧我尹正,比你们都快吧!”突然,他脚下“嘎,嘎嘎”几声响。他一惊,低头一看,不好,脚下冰面出现了一个大口子。他还没反应过来该怎么办呢,就觉得脚下一空,心提到嗓子眼儿了。呀,不好,一条腿掉进冰水里了。
他并没感到凉,只是害怕、惊慌,忙着抽脚。可是脚没抽上来,冰面又继续“嘎嘎”地响起来。其他三位同学眼见跑在最前头的尹正落入冰河,急得大喊:“坚持住,我们去救你!”这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小集体。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用爱心救助小伙伴。然而,张新却大吼一声:“别去!谁也别去!”
张新对不对呢?此时他最冷静,完全正确。他冲着尹正喊:“你先把背上的书包扔出去,趴下!”不知怎的,尹正也随之变得镇定多了。他照着张新说的做了。“好,轻轻地往前爬,轻点儿,爬吧!”
尹正一点儿一点儿往前爬,大家屏住呼吸紧张地看着。终于,尹正爬到岸边,危险过去了。
掉入冰窟窿怎样自救呢?
不要惊慌,不要急于往上爬,如果乱扑乱打,会使冰面断裂的面积加大。在结厚冰的地方从哪儿掉进去,要记住从哪儿出来,不要再从水下找其他出口,那样会耽误时间,导致不可挽回的危险。
细心观察,找到冰厚裂纹少的部位,身体靠近冰的边缘,双手伏在冰面上,双足打水使身体上浮,全身成一条线。注意千万不要用臂硬去撑。
双手张开,使全身面积加大,一点儿一点儿用肘爬动,身子逐渐往前拖,逐渐离水。
钓鱼凿的洞,一般比较结实,钓鱼人坐在边上垂钓,不会塌下来,可以攀着爬出冰面。离开冰洞口,不要马上站起,要继续爬行,以防冰面再次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