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1779600000019

第19章 操纵术(10)

在生活中,人们对处处抢先占小便宜的人一般没有什么好感,而且,爱占小便宜的人,心情经常会处于比较恶劣的状态,因为你很爱占小便宜,日久天长,便宜不会总让你占尽,你就会觉得自己总在吃亏,心中就会积存不满和愤怒,这对自己也会是很大的伤害。

与其因贪占小便宜让彼此的心理不平衡,不如把小便宜送给对方,让对方觉得占的便宜更大,这样自己往往会有更多的收获。

比如,给员工工资福利多一些,成本就会加大,当然“吃亏”,给生意伙伴多几个点的回扣率利润就会薄些,当然“吃亏”。可你让员工得到了实惠,你有肉吃他有汤喝,你得一分他获五厘,即使他不是全心全意为你,他只是为了他自己该得的那一份,他得到的同时你不是也收获了吗?如果你的生意伙伴知道,同你做生意一定会比同别人做得到的多些,而且不是一次,而是每次,他就没有朝秦暮楚舍你求他的道理。如果每一位和你做生意的伙伴都舍不得离开你,你的生意就没有做不大的道理。

让他人感受到甜头,还表现在精神的鼓励上。如果想让他人做一些并不难做但对方并不喜欢去做的事时,可以运用此策略。比如先让他看到胜利的景象,品尝胜利的喜悦滋味。管理者在鼓励下属完成他并不愿意做的任务时,会通过强烈的刺激,激发下属内心的渴望,让他有一种马上获得成功的心理。为了进一步获得成功的快感,下属往往会很愿意在初步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的尝试。

心理操纵术。

1、投其所好,可加强对方的好感。

2、开始以优厚的条件诱惑对方,再让对方接受其余的部分。

3、你愿意别人如何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待人。

4、以利益来唤起对方的关心。

明确自己的需求,预测对方的需求。

如果你是被某种心理上的压力所迫,对一切都点头答应,那就不是真正地在帮助人。而若能在他人的需求被满足之前提前预知到对方要获得的帮助,并缓解对方的心理压力,是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的帮助。

人有时应当为自己多考虑一些。

有一位学生比较胆小怕事,遇事过分忍让,虽然班里的绝大多数同学对他并无恶意,但在不知不觉中总是把他当作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应该牺牲个人利益的人,比如看电影时他的票被别人拿走,春游时他被分配给看包儿的任务,等等。但在实际上,他心里非常渴望与别人一样,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和欢乐。

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而甘愿牺牲自己。其实这些人并不是不看重自己的需求,也并非他人的需求要比自己的需求更重要,而是在这些人的心理始终有这样一个想法,只有满足他人的需求才能获得对方的接纳和喜欢。在他们看来,对方的需求要放在第一位,个人需求是第二位的。

要获取利益或尊严,弱者会对强者采取逃避的方式以免被“侵略”,若“逃避”不成,则只能以“讨好”、“忍让”的方式来免除或减少被“侵略”。

凡事都忍气吞声,唯恐得罪人,这样做只能加重别人的依赖性,而自己也被压得不堪重负。一旦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摸透了你的心太善,就会得寸进尺地索求,因为他们知道“乐于助人”的你不会不帮忙,也不会生气或斤斤计较什么,而你自己却默默地忍受着费力不讨好的事。

为什么不告诉对方,你自己也是有需求的。无论什么事都忍气吞声,或者一味地迁就和忍让,其实不是善良和大度的表现。做人不能无原则地忍让,当别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时采取一味忍让的态度,只会助长和纵容别人侵犯你的欲望。做人要有原则,善良过度就会授人以柄,无论什么事都“有求必应”,在别人眼中就是软弱的表现。而懦弱的性格会阻碍人际的交往,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所以,要想与人平等地交往,和众人“平起平坐”,摆脱“被奴役”的地位,首先就要抛去懦弱的念头,让自己变得勇敢一点。遇到一些不替人考虑的要求,就要把自己的不满巧妙地表达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对方有所感悟。

总之,在对待个人需求的问题上,你应有自己的态度,摆明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能无原则地逆来顺受。本来你有和别人同样的需求却被你违心地“拱手让人”,对方的愿望和要求是满足了,可是自己却为此感到郁闷不已,这种苦头只能说明是你自己找来的,别人也许并没有察觉你的心理有点不满和不情愿。

驾驭他人的策略之一是:关注并探知他人的需求。

我们做人做事要随时关心别人,协助别人去满足他的需要。希望自己被人人关心注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我们自婴儿时期起就发现了一个事实:我们的需要(如吃奶、除去潮湿的尿布等)都是在有人注意的情况下获得满足的。因为“有人注意”就形成了“将获得满足”的符号,于是小孩子只要看见母亲或是听到母亲的声音便停止啼哭,因为他已获得了安全感。

我们自己渴望别人关心,应当想到别人也有同样的需要。你愈关心别人,你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将因此增加,自然地他也会转而关心你。

在法国有个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身体也不好,他决定搬到养老院,老人准备卖了他漂亮的住宅。

这所住宅很有名,所以大家都来买。住宅的底价是8万法郎,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法郎,而且价钱还在不断上涨。老人很忧郁。是的,要不是身体不行了,他是不会卖掉这栋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有个小伙子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法郎。”“但是,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法郎,”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法郎。”小伙子并不灰心,他诚恳地说:“如果您把房子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心来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叫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房子是他的了。”小伙子出人意料地赢得了胜利。

这个小伙子获胜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他表示,他将用心照顾一个孤独的老人。而那些真心关心别人的人,总能得到别人的回报。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人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人的需求都会通过特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当不清楚他人的需求时,我们首先要探知对方的真正需求。

注意和揣摩他人的需求,其实并不困难。你只要把关注自己的精力分出一部分给对方,多关心对方,并且认真思考他们的意见。

当他人的需求还未说出口时,如果你能够通过感应和分析预测出对方将要提出什么需求,进而满足他,那么这更是一种高明而智慧的策略。

比如,当他人有了某种需求却难以开口,而是转弯抹角地与你谈些看似无关的话题,这时你应该留心,对他的话语加以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暗含的需要。

心理操纵术。

1、激发并满足对方的需要,可以左右逢源。

2、满足对方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内心愿望。

3、请教对方“如果您是我”,令对方为自己着想。

4、无欲无求最让对手放心。

把别人的帮助记在心上,把自己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

付出与回报其实是成正比的。然而,人们更多的是喜欢接受回报,而吝啬付出。忽视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却记得一清二楚,这并不利于人际的交往。不妨倒过来试一下,把他人的帮助牢记于心,自己甘当无名英雄,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并非所有人都有义务帮助你。

职场中的新员工都会有一种依赖心理,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总希望得到同事们的相助,如果同事正在忙其他的事而无暇顾及,或者表示出无能为力的态度,就会不高兴,认为同事们对自己不好,不关心自己。

然而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是各司其职,没有人愿意甘当无私奉献者,同事也没有义务只负责帮助你解决问题。所以,不要只喜欢接受帮助,而不愿意付出,不要觉得别人的帮助都是应该的。在得到别人的帮助的同时,自己也应想一想,多寻找机会帮助对方,这样才能赢得同事的喜爱和尊重。

互惠互利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按照这个原则,良好交际应采取的策略是既要感情,也要功利。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在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

不管是感情还是功利,人际交往是为了满足双方各自的需求。有人常常抱怨朋友不够意思,不讲交情。其实,这种抱怨是因为朋友没有满足抱怨人的某种需求。所以,一味追求所谓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是不现实的,也不必轻率地抱怨朋友“不讲交情”。

钢铁大王卡内基早年就深得其上司史考特的信任,当史考特升任总公司的总务时,卡内基也随之到阿鲁那。史考特手下员工对他的高升很反感,于是有人就在暗中策划罢工的事,史考特与卡内基因人生地不熟,可以说完全处于无援的状况下,眼看着工厂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全面性的罢工似乎一触即发。

有一天晚上,当卡内基独自在黑暗中走回宿舍时,一位跟踪者突然走近他身边,压低嗓音说:“让人看见我跟你走在一起不太好。你可能不记得我了,以前我曾到你匹兹堡的办公室请你帮我找一份打铁的工作。当时你说匹兹堡不缺员工,也许阿鲁那还有机会,说完你特意为我放下手头的工作,在百忙中给我联络到此地的一份工作,现在我已经有了一个很不错的职位,与妻儿过着很美满的生活。我有今天多亏了你,现在你有困难,我也要帮你一把。”于是,这个人便把计划下周罢工的工人名单告诉了卡内基。第二天早上,卡内基将此事通报给了史考特。史考特立即采取相迎的对策,把签名罢工的人员名单公布在工厂角落,再通知那些人去领薪水,工人们一看罢工秘密泄露,便都一个个缩回脖子,再不提罢工的事情。

在交往中,要时时想到互惠这条基本原则,在交往中积极付出,这样就能满足交往对象的需要,有句话说得好,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只有这样,才能交到对我们有帮助的朋友。

对别人说“我的帮助是应该的”

曾获诺贝尔和平奖,受全世界敬仰的德兰修女,由于和英国平民王妃戴安娜的死期相近,所以有人将她们二人相提并论,但她们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型。

德兰没有戴妃的风华绝代,她个子瘦小,相貌普通;她有的,是一颗美丽的爱心。戴妃在卫生、安全的医院里和艾滋病人握手,会有记者拍下照片刊登在报纸杂志上,让人歌颂她的爱心;可德兰却不知多少次在污秽、肮脏的街道拥抱那些患皮肤病、传染病,甚至周身流脓的垂死病人,把他们带回自己的住处,照顾他们,安葬他们,让人们享受她的奉献。

许多人一谈到德兰修女,都说她是个伟大的人,和她相比,自己实在太渺小了。可德兰修女却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德兰修女一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别人践踏如尘的时候,还给他们做人的尊严,仅此而已。

或许,我们做人的境界还没有达到德兰修女那样的高度,但是我们如果常存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好心,这个世界又会减少多少忧伤和怨叹。

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只顾及个人生命和利益的存在,并且它也不由自己对自己的生存意义给予评判。个人的生命价值是由他人、社会给予评判的。个人必须为大众、为社会承担责任,作出贡献,奉献自我。一个人只有超越自己生命狭小的圈子,而热心投入到社会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我们身边,有人之所以生活得有意义,有快乐,有满足感,是因为他能奉献,而不是处心积虑地想要占有。奉献给人一个实现自我的空间,因为他知道要努力工作,为社会服务,他知道要肩负一个帮助和安慰大众的使命。这一切,他都认为是自己应该做的。

一个人只要肯为别人奉献自我,他就会生活在快乐之中。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无偿地给予别人服务和帮助,他的生命一定闪烁着光彩,充满着喜悦和快乐。

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关照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理解与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赠送他人玫瑰的时候,我们的手上也一定还弥漫着爱的芳香;当我们在给他人点亮一盏灯的时候,其实也将自己照亮了。

心理操纵术。

1、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是双方互惠互利的前提。

2、帮助对方要适当,接受对方的帮助也要适当。

3、即使是对方的举手之劳,也应郑重地表示感恩之情。

4、“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会换得对方更大的帮助。

别人的感激要收下,对人的感激要表达。

对人表示感激,是对他人的付出最好的回馈。感激可以是一种心理状态,但作为表达方式,效果也许更令人惊喜。接受对方的感激,表达自己的感激,都是一种尊重,一种感恩。

真诚地接受他人的感谢。

送礼和受礼是一门特殊的交际应酬艺术,礼尚往来,乃人之常情。礼物是一种友情的表示,是表达心意的一种形式,是感情交流的一种文化观念,古语“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在相互之间表达谢意之情除了用“谢谢”等语言方式,最常见的就是用物质方式表达感谢或感激,比如送礼。俗话说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脸人。对于送礼人表现的真诚谢意,受礼人不应该表示拒绝,而应真诚地接受。真诚的受礼,并非是虚伪世故的表现,而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和重视。受礼和答谢是受礼人对馈赠者深情厚谊的肯定,它可以从另一方面帮助馈赠者完成送礼的任务。

然而,生活中的一些老实人往往把现实生活中“不得不做”“只做不说”的“拉关系”、“红包”、“送礼”等“潜规矩”看作是“不正之风”、虚伪、庸俗和不道德的东西,在思想上加以排斥,在行动上加以抵制。这些人在心理上会有这样一种想法,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是靠真诚的交心获得的,并不是靠送礼来维持的。他们总是把送礼的负作用看得特别重,忽视礼品联络感情的润滑作用;只知道“有理走遍天下”,认识不到无“礼”才寸步难行。

其实,在当今商品社会,很大一部分人际交往中的本质核心是利益问题,“拉关系”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手腕,很难想象一个什么关系都不会拉的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干成多大的事情。而拉关系,与人交往,必要的手段就是通过礼尚往来的方式来实现。

受礼人不但要接受对方的感谢,还应当注意要有礼有节。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件得体的礼品,受礼人应当郑重其事地收下。当他人口头宣布有礼相赠时,不管自己在做什么事,都应立即中止,起身站立,面向对方,以便有所准备。在赠送者递上礼品时,要尽可能地用双手前去迎接。不要一只手去接礼品,特别是不要单用左手去接礼品。在接受礼品时,勿忘面带微笑,双目注视对方。正式场合下,受礼者应用左手托好礼物(大的礼物可先放下),抽出右手来与对方握手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