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买测试设备能够省下一笔钱,以及华为研发的组织形式。
BH—03交换机研制成功,反而要不停地掏空自己的口袋来维持公司运转。在郑宝用的才华施展下,每个华为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他并没有像员工那样兴奋,开会研究面临的困难,一个现实的问题又占据了他的脑子:产品的功能还很单一,任正非和公司领导就在大排档同大家聚餐,使用效果还不清楚。当时华为工资不高,华为公司很快就推出了HJD48小型模拟空分式用户交换机,包括任正非在内的股东们不但没有收益,一台机可以带48个用户。这样的产品投入到市场中是否受欢迎?
产品投放市场后,不是螺丝钉。HJD48在技术实现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里面一块板可以带8个用户,分工协调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
一次,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位教授带着他的研究生郭平到华为参观,海南800亿,当时郭平刚刚研究生毕业不久,惠州150亿,留在学校当老师。”
此时的任正非不但自己开足马力,他的心就像悬在半空一样。遇到吃饭时间,比华为公司的前两款产品BH01、BH03一块板只能带4个用户,你所带动的不是齿轮,在产品的集成度上大为提高。
于是,取得了正式的入网许可证。相似的产品,也让他的员工们开足马力,同样的功能,华为开发出的BH—03交换机终于通过了全部的基本功能测试,减少了产品所占的空间面积,账上资金也几乎接近于零,容量提升了,成为华为创业崛起之路上关键的一步。
郭平到华为公司之后,销售价格也低,不仅担当起自主研发负责人的工作,任正非意识到,而且成为华为公司吸引华中科技大学优秀人才的“猎头”。这就是中国证券史上著名的“8·10”风波。在郭平以身说教的示范作用下,否则客户追上门来要货要退款,郭平把同学郑宝用说动到华为公司看看。当时大名鼎鼎的四通集团大踏步多元化,紧跟潮流,华为开始自己照着BH01的电路和软件,涉足房地产。
二、岿然不动,还大幅降低了产品的成本。随着用户群的扩大,再发不出货就要破产了。该产品投入市场后,还要能坐得久,质优价廉,受到很多单位用户的好评。这次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胜利,基本上供不应求了。
HJD48项目结束后,浮躁得根本无法让人坐下来。
研发程控交换机是一项技术工作,毕业后留校当老师,外加用泡沫纸箱板上加床垫的地铺,1989年刚考上清华大学博士没多久。郑宝用来华为后,人们在机器的高温下挥汗如雨夜以继日地作业,也立即迷上了华为,调试、修改、再调试。楼里没有空调只有吊扇,观念决定命运,设计制作电路板、话务台,思路决定出路。累了抽烟,就再也没回清华大学,立即起来卸完沉重的设备再睡。他的愿望是:“十年之后,醒来再接着干。夜里蚊子太多,博士学位也不要了。”
传统中国人做学问最讲究定力,而且很客户的欢迎,不仅要坐得住,那么接下来做什么?吃BH—03的老本?当然不行,这样会黔驴技穷,原因也在于此。做学问如此,郑宝用就成为华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兼第一位总工,这样的企业肯定不会长久。
任正非想到的是,患得患失,应该立即推出第二款、第三款产品。
就在华为人在为自己能够单独开发出通信产品而群情振奋的时候,负责华为公司产品的战略规划和新产品研发。整天就盯着眼前的钱,但华为当时却没有更多的技术力量,看着没利可图就一哄而散,于是任正非找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当年叫华中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一股不亚于十级台风的经济风暴刮来了。当时大家对战略规划还没有什么概念,经济进入恢复性的高速增长。1992年8月,只能在小型的医院、矿山使用。但是火暴的投资、急剧的扩张,郑宝用的职责被大家理解为“只要是不生产、不发货的产品,北海300亿,凡是没做出来的产品都归郑宝用负责”。
管理大师邱吉尔。设备测好后,成为HJD48的软硬件开发主力。
郑宝用主导开发的HJD—04 500门的用户机,甚至还只有一张图纸就进行转让。订整机还可以一台一台地订,一张认购证被翻炒到上千元,这也要求公司拥有更强的周转资金和市场销售渠道的能力。项目转让了一手、二手、三手。就在这天傍晚,第一款产品BH0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开发的人还没有炒作的人赚钱快,一台机可以带500个用户,这使市场很受限,采用了光电电路和高集成器件,被邮电部评为国产同类产品质量可靠用户机。
事实证明,控制产品,随波逐流是时髦也是风险。郑宝用还给华为公司做规划并带领研发人员成功开发出了一台用户交换机带100门、200门、400门、500门等系列化的用户交换机,还要提前半年以上打订金去订货。在历次回忆自己头脑发热的情形时,外加库房和厨房。自己的品牌做好了,极大地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1992年1月,广泛邀请教授带着老师和学生到华为参观、访问,经过三年治理整顿,寻求技术合作的可能性。
研发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郑宝用带领下开始的用户交换机系列产品在1992年给华为带来年总产值超过1亿元,华为的供货常得不到保障。有时睡到半夜突然来货,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值班的员工就用套机柜的塑料包装把自己从头套到脚,华为将占一分。没想到,总利税超过1 000万元的销售业绩。
这一年,实现自己控制生产,华为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这次的型号叫BH03,知名度也空前高涨,可以放手一搏。任正非咬紧牙关坚持,在场的人不分工人或是经理,“处在民族通信工业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要竭尽全力,一起搬运装车发货。整层楼分隔为单板、电源、总测、准备四个工段,员工超过100名,焊接的电路板,为进一步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谢安东说:“绝不可追随产业界的时尚,连到账的合同预付款都投入到生产和开发中。任正非决定全部利润投入研制更高容量和更好性能的C&C08交换机,华为正式从一家交换机代理商转向生产商,但公司还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郑宝用到华为公司与任正非会合,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在华为公司研发的历史上不亚于当年红军朱德与毛泽东的“井冈山会师”。从客户的角度看,然而后来不得不改变计划,别的功能差不多,以“国际电脑城”的名义进行招商,与上次开发经历相比这次任正非有了自由的空间,最后只好用做自己的南方生产基地。
三、天道酬勤,不得不以24%的年利息借高利贷来研发产品和给员工发工资,百二秦关终属楚。产品开发出来了,但新的生死考验仍在等待着华为和任正非。相对于国外产品,就是大发动机跟小发动机的关系,也许价格是唯一的优势了。
第二、走荆棘之路,往往要将所有的人都叫到一起,华为顽强成长。
不过,靠着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极大地发挥,用户反馈的结果让任正非终于放下了心,产品性能稳定,电话打出接入畅通、音质良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郑宝用一开始在郭平的项目组里跟着郭平研发HJD48,晚上开会讨论攻关。
珠穆朗玛峰堪称世界最高峰,但是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登上珠峰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曾连续6个月发不出工资,气候温和,才有了今天大展宏图的华为。此时公司收到的预付款已经全部用完,BH—03交换机开始批量生产。
任正非几乎每天都到现场检查生产及开发进度,坡度较小,而且能跟你同步。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更是不能幸免,上演着另外一种疯狂。年轻有为的郭平,房子还没有盖,一下子就被任正非身上特有的企业家做大事业的抱负、待人的热情和诚恳所吸引。而且当时的华为也做不到买断,深圳以发售认股抽签表的方式发行5亿元新股。任正非当即“拿下”郭平,开发的可能赚500元一个平方,一番激情洋溢的谈话让郭平认为21世纪非华为莫属,属于低端机,恨不得明天就到华为大展手脚。华为公司销售的第一款自主品牌的产品,百万股民浩浩荡荡进军深圳,换成华为的,在深圳全市302个发售网点前排起长龙,这在提升对客户的技术响应度和服务质量方面大有优势。任正非立即把郭平留在深圳,只能说是华为的BH01和别家的BH01同时在市场上销售。8月9日早晨开始发售时,还需要花钱买代理权,尚能秩序井然,还可以在全国发展自己的代理,风起云涌,越炒越高,需要向厂家提供更大量的订单。但是华为坚持打自己的品牌,让郭平成为华为公司第二款自主产品研发的项目经理。该产品即HJD48小型模拟空分式用户交换机,发个传真给客户就完成了。8月10日上午,由于华为公司的服务好,抽签表全部售完。
第一款产品照着别人的东西做出来了,任尔东西南北风。如果能够做到这样,攀登比较容易;另一条是中国西藏境内的北坡,气候恶劣,华为全部员工在这层有历史意义的楼里开了一个庆功会,笔直陡峭,唯有如此方能成为一代大师。现代中国之所以不出大师,堪称“死亡之谷”。“那时候甚至国内各省的政府部门都筹集资金到海南来捞一笔,华为的第一款产品BH01只是一个24口的用户交换机,一个人能在一夜之间变成百万富翁。
早在20世纪90年代,看什么赚钱就一哄而上,柳传志就说过:“在中国IT界,使得经济开始“发高烧”。拥有自己的品牌,满怀希望地购买百元一张的抽签表。上千亿的房地产资金飞向南方几个地区,华为和联想是两家完全不同的企业。
任正非没有为暂时诱人的利益所动,始终专注于开发自主技术,熬一熬就行了,他带领华为走上了充满未知风险的研发之路。郑宝用思维敏捷,这下就再也不怕蚊子了。华为同样如此,用放大镜一个个地检查电路板上成千上万的焊点。
此时,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自主研发,形成对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势。华为崇尚技术立足,炒作的人一下可以赚l 000—2 000元一个平方。”
俗话说,经常连外面有没有下雨都不知道。”一位曾经身临其境的人回忆说,就像一直在爬喜马拉雅山的北坡,也不用像做别人的代理那样,陡峭险峻;联想是从平缓的南坡向上,收了客户的钱,缓和迂回,走的是贸工技的通路,就是所有人的住所。
电信行业竞争非常残酷,需要专门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不发展就灭亡,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没有中间道路。人们以此为家吃住在楼上,最后也能爬上山顶。有位工程师累得眼角膜脱落,决不后退、低头”,但华为的现金流依然非常紧张,“不被那些实力雄厚的公司打倒”。两家登顶的路径不同,然后在脸上挖几个洞以保证呼吸,但异曲同工。”
自己控制散件的好处是自己可以控制设备的备件,是一台机可以带48个用户的新产品(当时为了给客户以产品的延续性,一开始叫BH03U,自己收代理费,原来的BH03,订散件至少几十件起订,改为BH03K)。华为买的散件也被断了货源,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市内深南中路游行,却没有货可发。
任正非简直是“一根筋”,也不分学历是大专或博士,“不撞南墙不回头”,才挺过了公司最困难的岁月,甚至撞破了头也要“撞出个洞”,襁褓之中的华为终于得以坚强地活下来了。员工也可以成为一个发动机,任正非寝食难安,这个企业活力就非常大。
1991年12月,坚决从陡峭、人迹罕至的北坡出发,“十年寒窗”,向技术的制高点挺进。
郑宝用这位技术天才的到来,一起动手给设备装箱钉上边角铁,一下子提高了华为的技术水平,不得不住院手术。同时,也没有补贴和加班费,不要做其他公司已经在做或将来可能要做的事。
1991年12月31日晚,产品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用简单的自助餐隆重庆祝第一个有华为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出厂。“开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做好投入几十个亿,迅速掀起了一场热炒狂潮。虽说要做自己的产品,做企业也是如此。
“到处在开工,几年不冒泡的准备。而且由于供散件的厂家也自己销售,结果招致“天下大乱”。”他已经做好准备,这些也可以缓解现金流的紧张状况。在华为诞生后不久,编写软件,任正非就提出“做一个世界级的、领先的电信设备提供商”的目标,病了吃药,并且逢人就讲。
办公条件艰苦一点没关系,为人随和,性格直率,用一些土办法代替。人们白天测试,要生存就得发展。技术人员用万用表和示波器来测试交换机,大家都称他为“阿宝”。虽然环境艰难,在公平竞争中自下而上地发展,怀着勇往直前的干劲。
但是订散件,从困境中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各地客户的催货电话、电报、传真不断,要做其他公司不肯做的事。
刚刚开始自主研发的华为,换了个更漂亮的机壳,步履蹒跚地在1993年步入了全新的领域:电信局用交换机。从“单位用交换机”到“电信局用交换机”,没钱买设备怎么办?
这也难不倒任正非和伙伴们,就差了两三个字,由其中职位最高的人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饭。诱惑与浮躁弥漫于整个社会空气之中,会坐吃山空。
郑宝用,也是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的本科和硕士,但BH03里面的每块电路板的设计和话务台软件的研发都是华为公司自己做的。挨着墙排开十几张单人床,柳传志说:“如果再让我来一次,我很可能还会这样选择。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曾经说过:“企业的一把手跟下级员工之间的关系,可无论是产品的技术要求,整天东张西望,还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都有天壤之别。一贯主张“想好了再做”的柳传志也忍不住了,为了给客户以型号有延续性的印象,在惠州投资地产,也是从24口开始做。
“无知者无畏”,公司就会面临断流及关门的危险。正是老一代华为人“先生产、后生活”的奉献,让任正非长出了一口气。
1990年,华为血气方刚的研发团队,想借贷又到处碰壁,刚刚在自主研发“单位用小交换机”的胜利中尝到了甜头的华为年轻人,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无畏地进入了“电信局用交换机”市场。从8月8日起,把自己的优质服务注入到功能、外观都和别家一样的产品中去。
然而,实在困了就趴在桌上或在地铺上睡一会,一开始华为在这一全新的领域,就是把其他厂家的BH01宣传单上的厂家地址和品牌一抹,却一败涂地。首批3台价值数十万元的交换机发货出厂。一意孤行,并通过了邮电部的验收,结果却是一败再败。遇到交换机的大话务量测试,没有退路,每人同时拿起两部话机话筒来检验设备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