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民国枭雄杜月笙
1792500000045

第45章 长袖善舞,玩转厚黑(4)

只可怜李国杰,本想坐观龙虎争斗,没想到龙虎握手言欢,这使得他既得罪了龙,又得罪了虎,无疑自己挖坑埋自己。果然,没过多久,他就在新闸路寓所被刺,送到医院后不久就断气了。他们家人发现,他躺的那张床正是当时赵铁桥被刺后抢救时躺的那张床。不知是特务们特意安排的恶作剧,还是命运的巧合。总之,使人无限深思,遐想翩翩。

看来散财免灾的说法确实有其中的道理,如果杜月笙不给王亚樵一个退路,没准儿躺在床上的就不是李国杰而是他了。但大腕就是大腕,谁又能把他当猴耍呢?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尽量少惹几个人总是比较好,不管钱多钱少,能让着些,做个散财消灾的好梦也未尝不可。

联合土匪,强势吞并大通

要介入一个新行业,并在很短时间内做大做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吞并本行业中经营不善的企业。虽然很多企业为了强强联合也常常会选择兼并联营,但是如果真的很强的话就不需要被兼并了。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间的兼并是一种应对危机的举措,每一次兼并背后都有难以克服的危机存在。充分掌握对手所面临的危机,抓住对手的软肋,再借助自己的优势发动攻势往往会使兼并后之路更加容易。

杜月笙介入航运业与土匪对航运业是骚扰有关,为了避免土匪的骚扰,航运公司的元老级企业大达决定请杜月笙做他们的董事,杜月笙正是借助这个机会不断注资这家企业,开始涉足航运业。之后为了发展壮大,他又把另一家被土匪骚扰的难以为计的航运新秀大通公司以联营的方式吞并在自己靡下,最终完成了自己在以上海为中心的航运线路的垄断地位。

在旧上海,最繁忙的生意莫过于航运了,这行投入少见效快,有几条船一帮人就可以了。而且市场也很大,货物人流乃至往家里寄钱等等的一系列金融流通也离不开航运。

但是,随着社会混乱的加剧,在长江及洪泽湖一代的水路要道渐渐多了一些趁火打劫的强盗,就如同今日阻碍国际航运的索马里海盗一样。这让来往于长江及苏浙沿海的航运经营者们大为头疼,经过几番洗牌重组,这一线的航运基本上只由两家公司经营。

这其中最先开辟这一航道的大达公司算是元老级的了,他是清朝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的,独立经营随着上海经南通天生港至扬州霍家桥一线长达24年。后来又出现了强力竞争对手大通轮船公司,该公司以上海滩的洪门大哥杨在田为董事长,法租界公董局费伯鸿为总经理,靠山不弱,实力也强大。

而此时的大达公司,由于两位创始人董事长张謇和总经理鲍心斋的相继辞世进入了一段人事混乱时期,恰好又碰到了两次灾祸,有两条船起火,致使多名旅客死伤,货物损失严重。为了赔付这些损失,大达公司不得不举债度日。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早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大达公司更是举步维艰,渐渐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大达公司的主要债权人是镇江帮金融巨子陈光甫开设的上海商业银行,陈光甫眼见大达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心里相当的着急;与此同时通州帮的实业巨子也在为此一问题焦头烂额,不知所措。于是,镇江帮金融界和通州帮实业界人士频繁接触,最后,他们认为如果能找一位通天教主、大力人士做后台,再聘一名富于魄力、精明强干的经理,也许可以死马当做活马医,解除大达的危机,让它站定脚跟,起死回生。

他们想来想去,认定这一对搭档的最佳人选惟有杜月笙和杨管北。持这一主张最坚决的,是大达公司常务董事兼上海商业银行业务部经理赵汉生。

在这些内部人士的介绍下,杜月笙乘大达轮船公司之危,大量买进股票,全面控制大达公司。第一步的目的达成之后,杜月笙与杨管北等人开始设法扭转公司濒危局面。他们的目标是,提高竞争力,打败大通公司。

杜月笙请蛰居上海的青帮“大”字辈人称高老太爷的高士奎出面解决了苏北航线的问题。

杨管北脑瓜快,经营思路开阔,又鼓动杜月笙扩大经营。于是,杜月笙利用在银行界的特殊地位,向上海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借贷3000万元,专做苏北货物押汇。同时创办大兴贸易公司,代苏北各地商人在上海采办货物,货价以上海新闻报的行情报导为准。而委托方商人只需预付30%货款,另外70%货款由大兴垫付。大兴在货物办妥之后将货物交大达公司,取到提单,立刻向当地银行连水路运费一齐做押汇。如此一来,大达轮船公司便可赚到运费、代办费和利息差额。而苏北商人也得到了实惠,首先价格是公开的,而运输没有被抢劫的风险,货到付清款项。

在大达轮船公司生意红火的同时,大通轮船公司却是每况愈下。随着大达公司一家独大,大通被逼无奈,只好派出代表找杜月笙谈判,企图达成一致,希望杜月笙给大通留条活路。

就这样,杜月笙也有意吞并大通,于是派杨管北从众斡旋。最终,联合了大通公司,大达轮船公司的业务更是突飞猛进。

有时,优势企业吞并或并购弱势企业并不是“自找麻烦”,而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就像杜月笙让大达轮船公司吞并大通轮船公司一样,大达轮船公司没有受到大通轮船公司的拖累,相反地,大达轮船公司的业务更是突飞猛进了。其实,这些也在杜月笙的意料之中了,因为早在之前打败大通轮船公司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想如何吞并大通,以求独占航运业的市场了。看来,要想吞并一个本就弱势的企业,也要有计划,有预谋的来,才能“出师大捷,凯旋而归”啊!

2007年,娃哈哈和达能之间纷争突起,甚至都翻出了11年前的旧账而一直处于相持不下的状态。是达能想要吞并娃哈哈,还是当初就设下了陷阱等着娃哈哈去掉,我们谁也不得而知了。因为无从考证啊,但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那就是达能是经过设计有备而来的;而当时的娃哈哈更多地沉醉在达能对自己品牌的垂涎之中,没有察觉到什么异常来。

稍微懂得一点经济的人都应该知道一点:并购是全球化的通行证,但并购的不确定性也酝酿着巨大的风险。所以,一开始就做好全方位的设计以应对百变的局势是十分必要的。

其中,通过资本运作降低财务风险就是一招屡试不爽的做法。

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对此早已游刃有余,米塔尔也因精于此道胜于市场。但这却是中国企业的软肋之一,但是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却是一个例外,甚至可以这么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堪称中国企业的榜样。

收购IBM的PC全球业务一年后,联想迎来了PC业务的艳阳天,2006/2007财年,联想综合营业额达146亿美元,年同比增长10%。联想个人电脑销量年同比增长12%,集团的全年毛利率达创纪录的14%。

作为国内最大PC企业,联想集团当初斥巨资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全部资产引起了最为广泛的关注。在几乎所有人看来,联想这一举动极具冒险精神。事实上,联想迈出的这一步有着深刻的价值。

全球化席卷各国经济之时,全球产业内部的分工与分化更加明显。以PC行业为例,全球能够生产CPU的企业大致只有英特尔、AMD、IBM等几家企业,且英特尔大有“独步天下”之势,而全球能够生产PC的企业可谓数不胜数。全球PC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英特尔这样的主角,但离开了任何一家充当配角的PC整机生产企业,这个行业依然可以健康发展。

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一直都处在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其竞争优势被刻画为低成本,很难与世界顶尖企业针对某个细分产品市场短兵相接。

是否有能力创造出一种新的竞争模式与竞争要素也许是重归PC、拓展全球经营的联想能否真正意义上战胜戴尔、惠普等企业,成为全球PC制造龙头企业的关键。但是,依靠联想自身的实力、技术与资源根本不具有创造新的行业竞争模式的能力,而且,处于生产层面的联想也并没有能力创造一种突破性变革技术,进而改变整个IT行业的发展方向。

最终,联想把目标瞄准了IBM的PC业务上,在众多的竞标企业中,联想可谓费劲心计,熬夜制定谈判方案,精心处理谈判问题。终于,经过长时间谈判,联想集团在2004年末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旗下持续亏损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

费尽心机收购这个业务,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不是看准了它的潜力,真正的原因在于:从联想的角度看,尽管PC已是IBM的迟暮业务,但对联想仍有较大价值。

因了同样的道理,杜月笙收购吞并了大通轮船公司,在航运业上一路乘风破浪,无人能及了。

后来,在不断开辟新航线的情况下,原有的轮只渐渐的不够分配,1932年春,杨管北又有了想法,他给杜月笙提出了新建议:“我们造一条新船吧?”之后他们又造了几条船,船队不断壮大。杜月笙彻底的完成了对以上海为中心的航运业务的垄断。

在任何兼并的过程中,主动一方必须紧抓自己的优势,使对手或兼并对象无路可走,这样必然会完成一次强势吞并。杜月笙牢牢抓住当时航运业的软肋,那就是土匪的侵扰。这对其他公司来说是个难以改变的困境,而杜月笙借着自己在青帮里的关系,将这些土匪收编,保证了自己的在行业的共同困境面前依然悠然自得,这就形成了绝对优势,使对方不得不放低身段找上门来。

收购华丰,抄朋友后路

在互相的竞争当中,能抢得先机者必然会胜出一筹。干什么都有个先来后到,这是所有行业里共有的潜规则。但是为了利益最大化,作为后来者不一定就是死路一条,他还可以抄后路。进而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获得竞争中的主动权或者直截在竞争中胜出。

杜月笙在建立中汇银行之后进入金融业,开始了他的涉足实业之旅。但开银行虽然很挣钱,但毕竟也不算是实业,这与杜月笙的目标还相差很远。为了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事业链条,杜月笙决定找个机会涉足工商业。正好当时上海的华丰面粉厂老板卢少棠因为赌债所逼,想要出售自己的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