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好名字好前程大全集(超值金版)
1794400000029

第29章 起好名有禁忌,名正才能言顺(1)

起名用字有忌讳

名字,作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标志符号,是人为了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而对各自的称呼。有人名的历史之初,不可能有什么原则、规矩和禁忌,大多随意而起,也随意而呼,起名和呼名存在着很大的自由度。

避讳,是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所谓“讳”,指的是帝王、圣人以及所尊者的名字,人们说话作文不能乱用乱写,平时用到这类人物的名字相同的字,必须要设法避开或改写,这就叫避讳。避讳起源于周代,秦汉以后形成制度。

避讳主要有“国讳”、“家讳”和“圣人讳”三种。所谓国讳,主要是要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所谓家讳,是要避家族长辈及祖先的名讳。所谓圣人讳,是要避黄帝、周公、孔子、孟子的名讳。此外,尚有“宪讳”,即下属官员避长官的名讳。

制名讲原则、规矩和禁忌,大约是在周代。春秋时鲁国大夫申句须最早提出起名的五种方式和六条禁规,奠定了中国命名之道、取名之法的基础。这六条禁规是:

1.起名禁用本国国名;

2.起名禁用本国官名;

3.起名禁用本国山川名;

4.起名禁用隐疾名;

5.起名禁用牲畜名;

6.起名禁用器帛名。

在此后的《礼记·曲礼》中,对这些禁规又作了补充,即所谓:“名子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其中,不以国、隐疾和山川起名,是重复申句须的主张。真正属于其所补充的,是所谓“不以日月”,即起名禁用日月。道理与申句须所讲的那些禁规相似,也就是说如以日月为名,为避讳则不能言及日月,等于说就废掉了日月。此外,中国人有尊祖、尊长、尊君的传统,因而起名也就需要讲禁忌,言避讳,即起名禁用祖先名、先辈名、帝王名。如此看来,在申句须的六条禁规基础上,又得加上两条:

7.起名禁用日月名;

8.起名禁用祖先、长辈及帝王名。

在我国古代,起名时这八条禁规是被人们所严格遵循的,对当时和后世的起名实践产生了巨大的约束和影响。

汉族起名,一般避祖先的名号。其一是汉族传统极讲辈分。以祖先名字为名,不但打扰了辈分的排序;而且会被视为祖先的不敬。其二是由于汉族的特殊性决定的。汉姓,首先是承继父姓,然后起一个本人的名字,而某些少数民族或外国人,有本名、父名或本名加母姓、父姓。如法国人的姓名通常为三段,即本名,加母姓,加父姓。如果汉姓名的在承继了父姓以后,再加上祖先的名字,那么两者就没有丝毫区别了,这样你根本无从分辨李四这个人到底是爷爷还是儿子了。

在封建制度下,人们不仅要“尊祖敬宗”,而且要奉为至尊,即使直呼君主的名字也是大逆不道,清代的雍正、乾隆时,仅凭这一条就可以处人死罪并殃及九族。于是这种忌讳便被称为“国讳”。但就现代人而言,仅就名论,一般不以伟人、名人的名字为名。但有人因崇敬某一伟人或名人,特意取其名为名。如李大林、张大钊,便是取***、斯大林之名为名。当然姓赵、姓关的人,也不应以“子龙”和“云长”为名了,否则便会今古不分。

此外,父子之间亦不宜同为单名。如韩刚、韩强这两个名,在大名数人的习惯认识中,总被看作是兄弟俩。虽然这种情况与传统意义的家讳更难沾边,却是起名及姓名使用实践中需要尽量避免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名实践上的古代八条禁规所规定的界限日益松动。特别是到了近现代,由于受到西方平等、自由思想的影响,人们反传统的自觉意识有所增强,反映在起名实践上就是趋向于随意化。心有何思,便起何名,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和时尚。不过,也应该看到,起名实践上的古代禁规,尽管诸多过时、守旧的迂腐之处,同时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面,因而某些禁规仍然对现当代人的起名实践发生着影响和作用。当然。也更应该看到,时代不同了,原则、规矩和禁忌也必然与古代有所不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起名实践,自有其符合时代潮流特征的原则、规矩和禁忌。这里,既有个传统的继承和扬弃问题,也有个现实的创新和规定问题。现当代人的起名实践,必须是正确处理好这两方面问题的实践。现当代与古代一样,起名实践都需遵循”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

对现当代人来说,生儿育女是家庭的大事,作为父母,首先关心的莫过于命名。许多人为了给儿女起个好名字,翻字典,查诗词,绞尽脑汁,结果起出的名字却未必理想。凡是做了父母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种体会。起名,看上去容易,实际上是有一定难度的。虽说只是两三个字的排列组合,其中却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奥妙。一般说来,一个好的名字,必然具有爽目、顺口、悦耳三个基本的审美效果。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在起名时就要注意符合形美、音美、意美三个基本的原则标准。所谓形美,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字规范,一是与姓氏的形体结构有呼应关系。所谓音美,就是指姓和名之间声音要谐调。所谓意美,就是意境含蓄深沉,不落俗套。而要取得上述”三美“的效果,首先在起名时要有所忌讳,也就是要避免致使起名效果差的一些问题。除了与形美、音美、意美有比较直接关系的这些问题外,尚有一些在起名时亦需禁忌的方面。

忌谐音不雅

起名要注重字义,这里并不仅是讲名的字义,实际上还有一个姓与名在字义上的组合问题;例如:“白如冰”这个名字就是姓与名在字义上的最佳组合。作为一个姓,“白”这个字并没有什么意思,但将它与“冰”联在一起,就构成了“洁白如冰”这一高雅、深刻而又完美的字义,听到达名字,就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并对之肃然起敬。再如:“周而复”这个名字,也是如此,构成了“周而复始”的完美字义。反过来,不考虑姓与名在字义上的组合,起名时就有可能出差错。“编文”这个名字的字义并不坏,但与姓“胡”联在一起,就构成“胡编乱造”之意,听起来很不是滋味。此外,如胡来、马虎、孙儿等等,都是在起名时没有顾及到姓名在字义上的组合。

在起名实践中,利用谐音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谐好的字、义、事物,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利用得不好,所选用的字有不雅的同音字,或引起不雅的读法,就会适得其反。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名字从字义上看很不错,但一读出来,容易使人产生不雅的谐音联想。

据说,某台商在大陆办企业,欲招聘文员,求聘者络绎不绝。其中,一位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曾在一家杂志社任编辑三年,很有竞争实力。可当其求聘材料送到台商那里,他却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取得。原来,事情坏就坏在他的名字上。因为他名为陈步发,按当初他父母的起名初衷,这个名字寓含“一步一发”之意。可那位台商由谐音联想为“真不发”,经商办厂就为发财求利,“不发”已经够糟了,还要加个“真”,尽管台商很欣赏他的文字能力,却只好为图“吉利”而让他另谋高就。

这种属于迷信的谐音联想的实例很多,如将“王国钧”联想为“亡国君”,“毕培光”联想为“必赔光”。以《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而蜚声海内外的台湾作家柏杨,本名郭衣洞,他做教授,编报纸,写杂文,多涉时政,1968年被台湾当局判死刑,后改为坐牢十年。狱中有难友迷信方术,说其之所以如此,只因名字起得不好,因为“郭衣洞”即“郭一洞”,“郭”谐音“锅”,沙锅俗谓脑袋,其名寓含脑袋挨枪子而穿一个洞,难怪要被判死刑。

现实生活中某些词语会引起不雅的谐音,在起名时着实应该特别留意。这种词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中的某些熟语,一类是贬义词。如:

张豫山——脏雨伞 单裕贵——痰盂罐

吴材——无才 瘳一夫——尿一壶

郝遇仁——好女人 纪丹——鸡蛋

宫岸菊——公安局 蔡道——菜刀

周玉刚——臭鱼缸 侯岩——喉炎

卢辉——炉灰 何尚——和尚

陶华韵——桃花运 李宗同——李总统

汤虬——糖球 包敏华——爆米花

上述谐音使姓名显得不够严肃和庄重,在大庭广众之下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雅联想,以至于授人以笑柄。又如:

白研良——白眼狼 吕士丹——驴屎蛋

丁会师——定会死 宋中——送终

蒋介石——蒋该死 沙朱——杀猪

刘莽——流氓 苟雄——狗熊

贾正京——假正经 胡礼经——狐狸精

沈晶炳——神经病 沙仁帆——杀人犯

这些谐音往往会变为绰号。可见,父母起名时的不慎重,很容易给子女造成不该有的心理负担。

此外,有少数姓氏在起名时亦需格外注意谐音问题,如吴、莫、冒等姓。因为这些姓氏在读音上容易引起否定意义的联想,吴、莫、冒在南方方言中都是“不”、“无”、“没有”之意。如起名吴福,可能被联想为“无福”;莫有才,可能被联想为“没有才”;冒得胜,可能被联想为“没得胜”。考虑到这些姓氏在音义上的特殊,可以用否定音义的字为名,以期达到否定之否定的正面效果。如莫震、莫放、吴无、吴任之、冒无名等名字,构思独特而又显出意美。

忌名字雷同

起名雷同,实际就是常说的重名现象。这种现象古已有之,南梁萧绎、明代余寅均曾撰有《古今同姓名录》,清人汪辉祖的《九史同姓名录》更有76卷之多。如春秋有两个曾参,两个毛遂,汉初有两个韩信,汉末有两个刘歆等,至于不同时代的同姓名者更多。进入到现代,随着人口的激增,命名方式渐趋同一,重名现象更是有增无减。据统计,北京市有一万三千多个“王素珍”,一万二千多个“王素英”,沈阳市有四千八百多个“刘淑珍”。即便名人中也不乏重名,如有两个李准,一为小说家,一为评论家;两个陈冲,一为女演员,一为男作家;三个朱琳,一为李鹏夫人,另两个则同为影视演员,且均获过大众电视金鹰奖。

中国重名之多,实为一种遗憾,也极易造成混乱。如某单位有两个王建新,一男一女。为了区分彼此,被人们分别呼为男王建新、女王建新。平时叫错名还是小事,如果在信用卡、存折中出现重名,那么就容易出大事。还有涉及公证、法律文书之类,由重名带来的问题也不小。又如某银行职员的计算机出了问题,少给了储户利息,可她找不到存款人,遂求警察帮忙。而警察一查她要找的人,发现重名者有几十个,无法分清。只好逐个登门核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要找的储户。再如,公安部门要追捕一个名叫“张强”的罪犯,可在同一城区竟查有不十来个叫这个名字的人,以致警察抓错了人。这样,既浪费了警力,延误了破案时间,同时也给被错抓的无辜者造成了不良的伤害。因此,无怪乎人们把重名现象称为人名系统的“当代症”。

造成重名现象的原因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大姓。特别像排位靠前的王、李、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等大姓,人口众多,起名自然极易造成重名。

2.俗字。特别是像红、洪、宏、虹、军、兰、涛、华、国、杰、珍、英、刚、明、新、欣、星、胜、盛、平、苹、萍、建、健、俊等字,用得太多太滥,自然增加组合名字的困难。

3.单名热。常用汉字仅为四千至五千个左右,即以5000个计算,以王姓为例,王姓人口过亿,王姓人使用单名只能是5000人,第5001人就开始重名。何况单名缺少组合调整的机会,又有相当一部分汉字不适合用于单名,这样,重名的概率必然加大。

4.范字。范字有表明辈分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便是选择范围趋小,因而亦易造成重名。

5.无处查询是否重名,起名带有盲目性。起名者多只能根据平常接触的范围来判断取命,加之素养不高又难免落入俗套,重名现象也就难以避免。

提防雷同,避免重名,是现代起名者的当务之急。对重名这种“当代症”,人们并非就完全束手无策。为避免重名,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1.提高起名者自身素质而避免落入俗套。

2.建立防止重名的公共计算机网络服务。

3.不宜过分追求使用表明辈份的范字。

4.提倡双名,减少单名,这至关重要。尤其是大姓,更要清醒认识单名热的危害。起双名,从概率的角度考虑,4000—5000个汉字可有逾千万的组合形式,比单名的选择余地要大得多。如此,则雷同可防,重名可减。

忌用生僻字

名字是供交际使用的,否则,名字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今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绝大多数计算机储存的汉字仅限于常用字。如果起名时,使用一些生僻字,一般人不认识,必须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起名使用生僻字,只能白白增加别人工作的难度、麻烦。

人们在使名时选用生僻字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不落俗套。但一般人们认识的常用字,却不过三、四千字,而起名又主要是为了让别人称呼,并不是为了卖弄学问。有人曾举例说,当你去某个部门申请工作时,主管领导看了你的履历表后,如果认不出你的名字,那么对你的印象肯定也是很模糊的。如果他在叫你时,把你的名字读错又经你纠正,这场面可能会使领导尴尬。领导会觉得失了面子而窘迫甚至恼怒,你也可能会国因为领导然连你的名字都不认识而生轻视之心。日后在上下级相处过程中,就可能发生一些龃龉或不协调不融洽的现象。

起名固然要避免俗套和雷同,但不能靠使用生僻字。使用生僻字,影响了形象,妨碍了交际,可谓得不偿失。我国汉字的数量非常多,仅《康熙字典》就收有四万二千一百七十四字,另外繁简字、古今字、正俗字之间往往有非常细微的差别。旧时人们起名,喜欢翻看《康熙字典》这是不足取的。我们要使用工具书,最理想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它在每个字下还收录词语,这对于起名很有参考价值。使用这部工具书也要注意,里面的生僻字,使用时要注意避开。

名字是供交际使用的,否则,名字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今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绝大多数计算机储存的汉字仅限于常用字。如果起名时,使用一些生僻字,一般人不认识,必须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起名使用生僻字,只能白白增加别人工作的难度、麻烦。

人们在使名时选用生僻字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不落俗套。但一般人们认识的常用字,却不过三、四千字,而起名又主要是为了让别人称呼,并不是为了卖弄学问。有人曾举例说,当你去某个部门申请工作时,主管领导看了你的履历表后,如果认不出你的名字,那么对你的印象肯定也是很模糊的。如果他在叫你时,把你的名字读错又经你纠正,这场面可能会使领导尴尬。领导会觉得失了面子而窘迫甚至恼怒,你也可能会国因为领导然连你的名字都不认识而生轻视之心。日后在上下级相处过程中,就可能发生一些龃龉或不协调不融洽的现象。

起名固然要避免俗套和雷同,但不能靠使用生僻字。使用生僻字,影响了形象,妨碍了交际,可谓得不偿失。我国汉字的数量非常多,仅《康熙字典》就收有四万二千一百七十四字,另外繁简字、古今字、正俗字之间往往有非常细微的差别。旧时人们起名,喜欢翻看《康熙字典》这是不足取的。我们要使用工具书,最理想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它在每个字下还收录词语,这对于起名很有参考价值。使用这部工具书也要注意,里面的生僻字,使用时要注意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