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是相互消长、互为因果的。人们常因辅助别人而造就自己,又因别人的造就而改变自己。在这种改变中,合作是实现共赢的必经途径,“赢”的真正意义是实现目标,而不是两个对立的双方争个你死我活、分出曲直高低,所以若用分享代替竞争,便能在有效的时间或较短的时间里达成更多的目标,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和平,竞争的最高境界是合作。“互利互惠”才能“双赢”,这是与竞争对手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好办法。
机枪冲锋枪组成突击队:分工合作、承担责任
【亮剑精神】
在淮海大战中,李云龙的部队作战方式让楚云飞觉得很不一般,前面由机枪和冲锋枪等自动火器组成突击队,后面的人只管把手榴弹越过前面人的头顶不断扔出去,这种分工有序的作战方式很奏效,让国民党军吃亏不小。
在战争中,只有合理分工、角色分明才能保持最优秀的战斗力,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然而许多人不明白合理分工、角色分明是社会的内在需要。他们总是不自觉地在背离和破坏这种规则。
有一次老板派严先生去联系广告公司,给公司重新制作一则广告。严先生是公司的谈判高手,自然在广告费用问题上能帮助公司省一笔。但当严先生找到一家距离公司最近的广告公司时,却遇上一个新手。这个新手就是该广告公司的一名业务员小高。他没有和其他人一样问严先生公司需要制作什么风格、什么价位、适合什么消费人群的广告,而是和他先神侃了一番。
他先问严先生公司发展情况怎么样,在公司做什么职位,有没有前途……半小时后,严先生急了,就不客气地说:“我是来谈广告制作的事情,跟这些有什么关系?”
谁知道,那个新手却说:“我还以为你不着急呢!我虽然是搞设计的,但是和你谈判的人还没有来。再说了,我也不懂怎么和你谈。”
“那你们公司和我谈判的人什么时候来?”
“不知道。”
严先生没话说,扭头就走了。不是负责这件事情的,你还和我瞎扯什么?
在这里,业务员小高的行为就是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情。公司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你不是客户服务部的,你和我谈什么?我做什么事情、有没有前途,关你什么事?作为设计师,你只管设计出好广告就可以了,这才是你该做的事情。
在其位谋其职,每个人的分工决定了他的责任。詹姆斯·麦迪逊独具慧眼,在《联邦主义者文集》第63节中给“责任”作了明确的界定:“责任必须限定在责任承担者的能力范围之内才合乎情理,而且必须与这种能力的有效运用程度相关。”
亨利是一家营销公司的一名优秀的营销员。他所在的部门里,曾经因为团队工作的精神十分出众,而使每一个人的业务成绩都特别突出。
后来,这种和谐而又融洽的氛围被亨利破坏了。
前一段时间,公司的高层把一项重要的项目安排给亨利所在的部门,亨利的主管反复斟酌考虑,犹豫不决,最终没有拿出一个可行的工作方案。而亨利则认为自己对这个项目有了十分周详而又容易操作的方案。为了表现自己,他没有与主管磋商,更没有向他提供自己的方案。而是越过他,直接向总经理说明自己愿意承担这项任务,并向他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他的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部门经理的感情,破坏了团队精神。结果,当总经理安排他与部门经理共同操作这个项目时,两个人在工作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产生了重大的分歧,导致了团队内部出现了分裂,团队精神涣散了下来。项目最终也在他们手中流产了。
我们要像《亮剑》里的战士那样自觉地维护公司内部合理分工、角色分明的秩序,尤其是要自觉维护领导的权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纪律严明、高效合作的团队,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战无不胜。
李云龙和楚云飞相互敬重:欣赏对手才能成为高手
【亮剑精神】
李云龙和楚云飞都是英雄,虽然各为其主,在战场上打得你死我活,但内心其实是相互喜欢、相互敬仰的。
这是因为他们在对手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是英雄,也就有了理解的基础,有了相互尊重的前提。
武林中当你打遍江湖无对手时,自己的功夫实际上也废了,因为你再也没有用武之地,没有证明自己的机会。欣赏对手就是欣赏自己,对手的存在证明你本人存在的价值。多年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柯达和富士、微软和世界奇迹,这些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似乎一刻都没有停止过竞争。竞争的客观效果之一,就是把全世界的眼球都吸引到他们那里去了。
对手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资源,因为越是敌人和仇人,可学的东西才越多。对方要消灭你,一定是倾巢而出、精锐毕现。在他们使出浑身解数的时候,也就是传授你最多招数的时候。那种对竞争对手动辄咬牙切齿、不肯相互帮助、深知不惜背后使绊的人,只是一种街头混混的斗法,不可能有什么大出息。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说:“真正的对手会灌输给你大量的勇气。”善待你的对手,方尽显品格的力量和生存的智慧。对手是什么?如果说,你是一匹赛马,那么对手就是逐鹿场上的另一些赛马;如果说,你是一对拳击手套的一只,那么对手就是另一只;如果说,你是一枚硬币的一面,那么对手就是硬币的另一面。你贬低了硬币的另一面,等于整枚硬币失去了平衡和美感,显然,其硬币的威力也无从发挥。
刘军去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求职,顺利地通过了第一轮测试,成了10位入围者之一。第二轮测试内容很简单:让每位入围者按要求设计一件作品,并当众展示,让另外9人打分,写出相关的评语。
刘军在评分时,对其中三人的作品非常佩服,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他们打了高分,并写下了赞语。令他意外的是,他入选了!而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欣赏的那三人中只有一位入选!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该软件公司经理的一番话使他如梦初醒。经理说:“入围的10个人可以说都是佼佼者,专业水平都较高,这固然是重要的方面,但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入围者在相互评价中,是否能彼此欣赏。因为,庸才自以为是,看不见别人的长处,若对对方视而不见,那就显得心胸太狭隘了,从严格意义来说那不叫人才。落聘的几位虽然专业水平不错,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欣赏对手的眼光,而这点较专业水平其实更重要。”面临时下就业日趋激烈的竞争,能否具有欣赏别人的眼光和接纳别人的胸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了这样的眼光,才能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徐超来到某大型国有企业后,他在写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和热情,因为这是徐超从小到大的至爱。几个月后,徐超的名字终于上了报,一时间徐超成了单位的“名人”。从那以后,大大小小的会议上经常能听到领导的表扬,走在路上时时能感觉到同事羡慕的目光,就连机关写材料也叫徐超去帮忙。可好景不长,徐超有了一个竞争对手。
徐超单位新来了一名中文系高材生,他的写作水平很高,听说毕业前已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同事们一有空就围在他的身边问这问那。看到这些昔日属于自己的礼遇被别人硬生生地夺走,往日趾高气扬的徐超心里充满了嫉妒和怨恨。那时,徐超常常默念“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品尝着其中饱含的不甘与无奈。失意的徐超开始有意无意说他一些坏话,贬低他的写作水平。最初,同事们将信将疑,与他疏远了一些。可没多久,他的作品频频见报,大伙儿投向徐超的眼神似乎变了,甚至对徐超敬而远之。徐超愈发痛苦,怎么就败给一个初出茅庐、年龄比他还小的对手呢?不!不能接受。拼尽全力也一定要打败他!可再努力也还是不尽人意,自己的基础确实不行。想来想去,最后徐超有了一个主意……
一天中午,徐超找到了自己的对手小李。当徐超说明来意后,小李并没有以胜者自居,而是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徐超,并毫无保留地将他的写作经验和心得讲给徐超听,逐字逐句修改徐超的稿子。以后的日子里,每当徐超遇到写作上的难题向他求教时,他都不厌其烦地与徐超探讨、切磋,并为徐超指出问题和注意事项。随着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徐超的稿件见报率节节攀升,眼看要赶上他了。就在不久前上级组织的一次经验汇报会上,徐超和小李这两个昔日的“对手”联袂撰写的材料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为单位争得了荣誉。可这时,徐超终于受不了内心愧疚的煎熬,将自己的初衷——打败他——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出乎意料,小李什么也没说就原谅了徐超。徐超说今后再也不把他当对手了,可小李说不,如果不是徐超把他作为对手,又怎能激励自己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呢?
听了他的话,有些吃惊的徐超想了很久,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
只有看到了对手长处的人,才能真正展开对彼此都有益的竞争。英雄惜英雄,惺惺惜惺惺,只有像李云龙和楚云飞那样懂得欣赏对手的长处,才能在高手过招中看到自己的短处,在团队合作中形成长短互补优势,在竞争并合作的氛围中具有更快速度地奔向成功。
团长爱惜自己的战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亮剑精神】
听说一营长张大彪没能突围,李云龙说:“咱新一团自打成立那天起,就没扔下过自己的弟兄!”他立刻抱着一挺机枪带队杀了回去。
在1942年的一次反扫荡中,董大海腿部中弹被合拢进包围圈,这时已经突出包围圈的李云龙又亲自端着机枪带一个连杀开一个缺口,把他抢了出来。突围时,团长把自己的马让给他骑,自己却徒步掩护。董大海从此认准一条,在独立团里李云龙永远是团长,哪怕团长犯了天大的错误,被降级降成伙夫,他也只认李云龙。没有李团长就没有他董大海,救命之恩如再生父母。
后来在战争中董大海誓死保护李云龙,在李云龙遭受重伤命在旦夕的时刻,他用枪强行命令医院立即抢救李云龙,不允许出现任何的闪失。
战友情深,这种情谊是在一同摸爬滚打中培养起来,在战场上能以性命相托、为你两肋插刀的战友,你又岂能抛下不管?
在这个趋向于唯利是图的年代,那种“不扔下任何一个兄弟”的精神更是显得难能可贵。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正是李云龙在关键时刻的助人精神,才在危难时刻得到了董大海同样不顾生死的保护与挽救。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到别人的帮助。下面的故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救的哭喊声。于是,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进了泥沼里,弗莱明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
隔天,有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车里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个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孩子的生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孩子而接受报酬。”
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走进茅屋,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
农夫很骄傲地回答说:“是。”
绅士说:“我们订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孩子像他父亲一样,将来一定会成为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
后来,农夫的孩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并且获得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谁救活了他呢?盘尼西林。那绅士是谁呢?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呢?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有因才有果,很多事情之间都是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往往也帮助了自己。正如印度谚语所说:“帮助你的兄弟划船过河吧!瞧,你自己不也过河了吗?”在生活中多帮助一下别人,你也会得到同样的帮助。
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也为自己铺垫了铺路石。我们不能处处想着自己,要着眼于未来,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回报于你,这样就成就了你自己,使自己获得了成功。
人活在世上,不要总是想着自己,而应该学会爱护和帮助别人。一般情况下,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在某些人的固有思维模式中,总是认为帮助别人就意味着自己吃亏,别人得到的东西就是自己失去的东西。其实,有时帮助别人只是你的举手之劳。即使有时需要你在帮助别人时作出必要的自我牺牲,比如耗费自己的精力、体力,耽误自己的时间,但是,这种牺牲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别人肯定会给你相应的甚至更多的回报。
跨入娱乐圈20余载,刘德华究竟赚了多少钱,恐怕连他自己也算不清。据说,刘德华近一半收入都用在帮助他人的慈善事业上。除了电影版税,连帮好友剪彩站台所得的红包,他也直接打进“刘德华慈善基金会”,用来帮助香港的老人、孩子和智障者。
刘德华为了拍出有探索价值的电影,帮助年轻人上戏,让新导演执导,他全力以赴,不惜亏本。在他的资助下,陈果执导的《香港制造》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电影。刘德华常说,自己就是由新人过来的,也曾被雪藏过,那种处于最底层、迫切渴望被人发现的心情,至今难忘。“给别人机会就是成就自己”,对于挖掘和培养新人,刘德华不遗余力。只要有时间,他便会出席一些艺员训练活动,言传身教。正是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使刘德华受到了同行和广大观众的尊重,也使他在演艺界这么多年始终长盛不衰。
俗话说得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今天你帮助他人,他可能不会马上报答,但他会记住你的好处,也许会在你不如意时给你以回报。退一万步来说,你帮助别人,他即使不会立刻报答你的厚爱,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日后至少不会做出对你不利的事情。如果大家都不做不利于你的事情,这不也是一种极大的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