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亮剑精神 蓝血精神 解放军精神
1794800000050

第50章 服从指挥,雷厉风行——解放军的战斗力在执行中练就(2)

“立即去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会带动我们更容易地去做更多的事情。在工作中接到新任务,要学会立刻着手工作。这样,才会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创新,一步步排除困难。如果一味地拖延、思考,只会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更多的问题,这将不利于自己在工作中做出新成绩。当然,为了更好地去做,我们可以分割目标,设定期限,并且及时检查督促自己的进展。

按时、按质、按量:执行一定要到位

【解放军精神】

在军队中,言必信、行必果,一句“保证完成任务”,相当于一纸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意味着面对一项任务,没有任何借口,必须执行到位!

“保证完成任务”,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接受任务和命令时最普遍的回答,表明了他们坚决执行命令的态度。“保证完成任务”并不是一句简单、冒失的口号,而是一种说出来就必须做到的承诺。

1952年秋,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对敌发动了强大的反击战,一个名叫“红山堡”的高地挡在前面,我军遭到了顽强的抵抗。为了减少伤亡,上级命令必须把高地夺过来,黄家富所在的团接受了任务。敌人围绕山头修了很多地堡,山顶上还修了一个口朝上的垂直坑道,必须用爆破手才能摧毁这些地下工事。

战斗开始后,黄家富担任第三爆破手,与其他突击部队冲在最前面。敌人用大炮、机枪组成交叉火力网,拼命阻拦。接近敌人阵地时,就只剩下黄家富一个人了,艰巨的爆破任务全部落在黄家富肩上,他趁夜色冲到坑道口边,炸掉了一个坑道。黄家富顾不得擦去脸上的血,一转身又跑上了阵地。部队占领了山头后开始向前发展,却被一条盖沟里的机枪封锁了去路。黄家富侧身爬了上去,为防止敌人从另一头逃走,他先在一头放上一个炸药包,拉开导火索,然后跳起来拼命跑到另一头接连扔进去两颗手雷。没等他翻滚出多远,只听轰轰几声巨响,黄家富被震起一米多高,昏了过去。醒来后,他已没有炸药包了,他摸到一把小铁锹,把5颗手榴弹绑在上面,朝不远处一个机枪工事爬过去。他把小铁锹插进了射击孔,敌人的机枪工事就这么报销了。最后,他身上已经没有弹药了。他正急得四处张望,忽见有战友背着炸药过来,他要了两包炸药,向半山坡上一个屯兵的大掩体冲去。他的大胆动作把敌人吓蒙了,没命地往工事里钻。等他跑到工事跟前时刚巧敌人也都钻了进去,他迅即一拉导火索把炸药包扔了进去,火光一闪,连人带工事一起飞上了天。

在这一晚的战斗中,黄家富先后爆破了15个火力点,消灭了200多个敌人,还缴获了一挺机枪,被人们认为是奇迹。

黄家富这样的战斗英雄在解放军中数不胜数,他们接受了命令,以保证完成任务为己任,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完美地执行了战斗任务,充分地体现了战士的优秀品质。

保证完成任务,这是执行到位的一大要点,其含义是: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折不扣地全部做好。要把任务完成,确保执行到位,必须达到三个标准:按时、按质、按量。三者缺一不可。

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板要到美国办事,且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他身边的几名要员忙得头晕眼花,甲负责演讲稿的草拟,乙负责拟订一份与美国公司的谈判方案,丙负责后勤工作。

在该老板出国的那天早晨,各部门主管也来送行,有人问甲:“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没有?”

甲睁着惺忪睡眼说道:“今早我熬不住睡了4个小时。反正我负责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写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飞机上不可能复读一遍。待他上飞机后,我回公司把文件打好,再以电讯传去就可以了。”

谁知转眼之间,老板驾到,第一件事就是问这位主管:“你负责预备的那份文件和数据呢?”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闻言,脸色大变:“怎么会这样?我已计划好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研究一下自己的报告和数据,这不白白浪费坐飞机的时间了吗?”

天!甲的脸色一片惨白。

到了美国后,老板与要员一同讨论了乙的谈判方案,整个方案既全面又有针对性,既包括了对方的背景调查,也包括了谈判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策略,还包括如何选择谈判地点等很多细致的因素。乙的这份方案大大超过了老板和众人的期望,谁都没见到过这么完备而又有针对性的方案。后来的谈判虽然艰苦,但因为对各项问题都有细致的准备,所以这家公司最终赢得了谈判。

谈判结束,回到国内后,乙得到了重用,而甲却受到了老板的冷落。

在上面的故事里,甲与乙所承担的任务都与老板的事务密切相关,但是甲却在执行的最后一个环节疏忽了老板行程安排上可能会有的变故,不但耽误了老板的工作,给公司带来了麻烦和损失,也破坏了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形象。而乙完备且周详的方案则显示出乙在执行过程中按时、按质、按量的责任意识。其实,同甲相比,乙不过是在执行中稍微“到位”了一点而已,其结果却大不相同。

在工作中,绝对不能满足于“做了”这一点上。满足于“做了”,不仅浪费资源,更可怕的是自欺欺人,既有可能耽误自己的前途,也有可能给公司发展造成影响乃至使公司产生被动和危机。

满脑子想着打胜仗:不谈苦劳谈功劳

【解放军精神】

战争是残酷的,其结局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因此,所有参战人的心愿只有一个:打赢!用张计发的话说,那时“根本没觉可睡,满脑子就想着打胜仗”。

只有赢得胜利,国家才会获得安定,人民才能得以安居乐业。每一场战争的爆发,交战双方都希望自己能获得胜利,解放军战士更是如此。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粉碎“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发动的“金化攻势”。在上甘岭,志愿军发扬了解放军自建立以来的作战优势——近战和夜战。连续的夜战让人根本没时间休息,加上粮食和水的短缺,战士们每天打仗的同时,都在与生理极限作斗争。

在2号阵地上,战士们看到敌军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他们见人就打,不分你我。在前面不远处的一个弹坑里,敌人筑起了简易工事,20多个敌人,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在不停地扫射,志愿军被压制住不能前进。这时,突击班的副班长李忠先带上两个爆破筒,在战友的掩护下接近了敌人的火力点,直接跳进工事,拉响了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15军战后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这样写道,仅7连就出了1个“一级英雄”、3个“二级英雄”。

在战斗尾声,7连还剩下8个人。上面要求他们撤退,换人来顶替,大家都不愿意撤。体力已经透支的连队,开始为后援部队运送物资,一直在战场上坚持到最后胜利。

战斗结束那天,在一个安全地带,连长张计发带着另外7名战友,开了一个只有8个人参加的连队总结会。

由此战斗一角,我们便可看出战争的残酷性,解放军战士随时都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为取得“好战果”而奋斗。如果没有取得胜利的结果,一切付出都是白费,人民的期望也将落空。用张计发的话说,那时“根本没觉可睡,满脑子就想着打胜仗”。大家都知道,结果是最重要的,所有的苦、所有的累都是为了胜利的结果。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解放军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的原因:“结果”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在奔向结果的道路上,很少有人会喊累,很少有人会计较自己得到了什么,很少有人会念叨“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因为所要的结果是一致的,成员具有不知疲倦、不畏艰辛的拼劲,工作执行得完美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工作中,老板关心的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应当怎样去解决,他们关注的只是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有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在这里,很多人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认为自己只要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务,就是创造了业绩,得到了结果。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任务只是结果的一个外在形式,它不仅不能代表结果,有时还会成为我们工作中的托词和障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基本的不等式:完成任务≠创造结果。

领导让小刘去买书,小刘先到第一家书店,书店老板说:“刚卖完。”之后他又去了第二家书店,营业人员说已经去进货了,要隔几天才有。小刘又去了第三家书店,这家书店根本没有卖的。

快到中午了,小刘只好回公司,见到领导后,小刘说:“跑了三家书店,快累死了,都没有,过几天我再去看看!”领导看着满头大汗的小刘,欲言又止……

买书是任务,买到书是结果,小刘去实践任务,却没有得到结果,也就是说,他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而公司要靠结果生存,靠功劳的叠加来强大,没有结果,一切都是空谈。其实,要结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动一下脑筋,就可以想到许多好主意,如小刘买书,至少有三种方法可以保证他完成任务,拿到结果。

方法一:打电话给书店,确定哪一家书店有这本书,再去购买。

方法二:上网查找这本书的信息,向网上书店订购或直接联系出版社邮购。

方法三:到图书馆查是否有这本书,如果有,就问领导愿不愿花钱复印。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保证小刘得到书,但他没有这样做,就因为小刘没有将“任务”和“结果”分清楚,只停留在完成任务(去买书)的阶段,而没有考虑结果(买到书)。而且他的头脑中也没有“结果思维”,不了解执行的最终目的是要一个好的结果。

我们经常听到某些人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苦劳固然使人感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那些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业绩的人才能够赢得公司的青睐,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只要你能创造业绩,不管在什么公司,你都能得到老板的器重、得到晋升的机会,因为业绩是公司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业绩至上,结果至上,我们要在头脑中埋下“功劳意识”,向执行过程要结果,带着结果来复命。

不计代价,使命必达:将任务执行到底

【解放军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与战斗力的军队组织,它的成员意志坚强、不畏困难,为了执行战斗任务不惜牺牲生命。

娄山关战役就是红军取得的一次重大的胜利。1935年,红三军团长征来到娄山关。蒋介石集中了几个师的兵力,妄图把红军消灭在娄山关下。双方血战最激烈的时候,彭军团长和其他首长来到前线指挥所。中央机关就要过来了,如果不拿下娄山关,红军大部队就有被围歼的可能。彭军团长十分焦急,一边在指挥所里来回踱着,一边低声念叨:“派出的侦察员怎么还不回来?”跟随首长来前沿的军团宣传队长钟明彪也为首长担心,两眼紧紧地盯着前面的山峰。突然,钟队长发现从敌人阵地背后的山脚下跑过来一个人,个子小小的,穿着一身破旧的老百姓衣服。他一手捂着肚子,一边跌跌撞撞地猫着腰往这边跑,一边往山上招手。钟队长见状,冲出掩体,快速跑去接应。跑近一看,呀,这不是半年前入伍的小战士刘志林吗?此刻,小刘的衣服已被鲜血染红了,肠子都流了出来。见到钟队长,他再也支持不住,右手兜住肠子,一头栽倒在钟队长的怀里,嘴里却吃力地喊着:“快,快去报告彭总,10团一部冲上娄山关主峰,又被敌人给扑压下来了,快派部队增援!”“给你包扎一下吧!”“不要管我,我是共产党员,你快去报告呀!”说着,小刘使劲推开了钟队长。军情紧急,钟队长只好轻轻放下小刘,飞速跑回指挥所向彭军团长作了汇报。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的战役中,有无数的“小刘式”的人为了落实任务、为了战争的胜利而牺牲自我。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这支钢铁般的队伍才得到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执行,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有了这种信念,才能不计代价,使命必达。抱有这种执行态度的人,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从不会因为遇到困难而停止脚步,更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是勇敢地去面对,积极想办法。他们清楚,只要积极主动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就一定可以找到排除困难的办法。

张浩是一家电气公司的市场总监,他曾讲述自己刚刚从事营销工作时的感人经历。张浩原来是公司的生产工人,1992年的时候,他主动请缨,申请加入营销行列。当时,公司正在招聘营销人员,经理便同意了。

那时,公司还很小,只有三十多个人,面临着许多要开发的市场,公司却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因此,张浩只身一人被派往西部一个市场(其他市场,也只派出一个人)。在这个城市里,张浩一个人也不认识,吃住都成问题,但心中使命必达的责任感使他丝毫没有退缩。没有钱乘车,他就步行,一家一家单位去拜访,向他们介绍公司的产品。他经常为了等一个约好见面的人而顾不上吃饭,因此落下了胃病。他住的地方是一家被闲置的车库,由于只有一扇卷帘门,而且没有电灯,晚上门一关,屋子里就没有一丝光线,倒有老鼠成群结队地“载歌载舞”。那个城市夏天经常下冰雹,冬天则经常下雨,对于一个物质匮乏的推销员,这样的气候无疑是沉重的考验,有一回,张浩差点被冰雹击晕。公司的条件差到超乎张浩的想象,有一段时间,连产品宣传资料都供不上,张浩只好买来复印纸,自己用手写宣传资料,好在他写得一手好字。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人不动摇是不可能的。但每次动摇时,张浩都对自己说:这是我的使命,我必须完成。一年后,派往各地的营销人员回到公司——当然,其中有六成人员早已不堪工作艰辛而悄无声息地离职了——张浩的成绩是最好的。

最好的员工自然能得到最好的回报。三年后,张浩被任命为市场总监,这时,公司已经是一个拥有几万人的大型企业了。

这个事例是一个很好的关于执行态度的案例。面对同样的困难,大多数营销人员选择了放弃,而张浩却不畏困难,设法去制造机会,并最终通过努力成功地打开市场,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任何事情的完成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执行的路上很可能荆棘密布,然而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失去前进的勇气。就像未战先怯的士兵,没到战场就已经丧失了战斗力,这样的士兵不是称职的士兵,这样的员工也不是称职的员工,这样的领导者更不是称职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