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1797300000034

第34章 曾国藩的识人智慧(5)

当一个人双眉上扬时,表示非常欣喜或极度惊讶。单眉上扬时,表示对别人所说的话、做的事不理解、有疑问。当人们面临某种恐惧的事件时,可以用皱眉来保护眼睛,也可以用扬眉来扩大视野,两者都对我们有利,但我们只能选择其一。一般的反应是:面临威胁时,牺牲扩大视野的好处,皱眉以保护眼睛;危机减弱时,则会牺牲对眼睛的保护,扬眉以看清周围的环境。根据眉毛的变化方式,你可以判断出对方当下的感受。

2.皱眉。

皱眉的情形包括防护性和侵略性两种。防护性的皱眉只是保护眼睛免受外来的伤害。但是光皱眉还不行,还需将眼睛下面的面颊往上挤,眼睛仍睁开注意外界动静。这种上下挤压的形式,是面临外界攻击、突遇强光照射、强烈情绪反应时典型的退避反应。至于侵略性的皱眉,其基点仍是出于防御,是担心自己侵略性的情绪会激起对方的反击,与自卫有关。真正侵略性眼光应该是瞪眼直视、毫不皱眉的。最常见的皱眉,往往被理解为厌烦、反感、不同意等情形。

3.耸眉。

耸眉指眉毛先扬起,停留片刻,然后再下降。耸眉与眉毛闪动的区别就在那片刻的停留。耸眉还经常伴随着嘴角迅速而短暂地往下一撇,脸的其他部位没有任何动作。耸眉所牵动的嘴形是忧伤的,有时它表示的是一种不愉快的神情,有时它表示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样子,此外,人们在热烈地谈话时,会做一些小动作来强调他所说的话,当他讲到重要处时,也会不断地耸眉。

4.斜挑。

斜挑是两条眉毛中的一条向下降低,一条向上扬起,这种无声语言,较多在成年男子脸上看到。眉毛斜挑所传达的信息介于扬眉与皱眉之间,半边脸显得激越,半边脸显得恐惧。扬起的那条眉毛就像提出了一个问号,反映了眉毛斜挑者那种怀疑的心理。

5.闪动。

眉毛闪动,是指眉毛先上扬,然后在瞬间再下降,像流星划过天际,动作敏捷。眉毛闪动的动作,是全世界人类通用的表示欢迎的信号,是一种友善的行为。当两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相见的一刹那,往往会出现这种动作,而且常会伴随着扬头和微笑,但是在握手、亲吻和拥抱等密切接触的时候很少出现。眉毛闪动除了作为欢迎的信号外,如果出现在对话里,则表示加强语气。每当说话者要强调某一个词语时,眉毛就会很自然地扬起并瞬即落下。

总之,眉毛虽然也只是人面部一个很小的部分,有人的眉毛甚至不是十分的明显,但作用却很大,它的一动一静,就在无形中透露了你的心境。如果要不想让别人太看透你,那么你就得让自己的心态再老成一点,最好能处变不惊,但尽管这样,也不能完全阻止对方发现你的心境。当然,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小部位的举动,帮助我们成为一个不太平凡的人。

四、观人之胡须。

曾国藩对胡须的要求有相称与相合这一原则。相称,指形体各部位之间相互顾盼、相互协调,显得匀称、均衡,使整个形体呈完美之相。相称为有成之相,反之则为无成之相。相合,指合五行形局,若合五行正局则为上相,反之则为下相。“金不嫌方,木不嫌瘦,水不嫌肥,土不嫌矮”等,均合五正局,为上相。

人的胡须,有的人多,有的人少,胡须的多少与须相的好坏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不管多与少,都必须和眉毛相称。也就是说,假如眉毛多,胡须也要多,眉毛少,胡须也要少。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佳。为什么胡须的多或少、“须相”的有成与无成,和眉毛的关系这么大呢?因为眉毛和胡须对于人来讲,属于同类,都是人体的毛发,此其一也;胡须和眉毛同位于人的脸部,都是面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是专指男性),此其二也;第三则是取其水火既济或水火未济之义,也就是胡须和眉毛相称为既济,不相称为未济,既济是上相,未济是下相。

多者要“清”,“清”就是清秀、清朗、清雅、清爽,就是不浊、不乱、不俗、不丑;要“疏”,“疏”就是疏落、疏散、疏朗,就是不丛杂,不淤塞;要“缩”,“缩”就是弯曲得当,不直,不硬;要“参差不齐”,就是有长有短,长短配合得当,错杂有致,不要整齐划一,截如板刷。这种多而“清、疏、缩、参差不齐”的须相,不管眉毛的多或少,都能和眉毛相称。若眉毛多,这种须相可与之形成一定的反差,若眉“少”,这种须相则可从“神”上与之协调一致。因此说,“多者,宜清,宜疏,宜缩,宜参差不齐”。

“少者”要“光”,“光”就是不枯、不涩,就是润泽、光亮;要“健”,“健”就是不萎、不弱、不寒不薄,就是要刚劲、康健、坚挺;要“圆”,“圆”就是不呆、不滞、不死板,就是要圆润、生动、飘然。

在上文已说过,眉毛的四个条件就是弯长有势、昂扬有神、疏爽有气、秀润有光,其中的弯长、昂扬、疏爽、秀润是因主体的不同而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也就是说,眉毛长要“弯长”,眉毛短要“昂扬”,眉毛浓要“疏爽”,眉毛淡要“秀润”,而“有势、有神、有气、有光”则是对于人类各种各样的眉毛的共同要求和通行标准。

曾国藩所称道的上佳胡须有六种,分别是:

第一种,“卷如螺纹”。指人的胡须如同长江大河奔腾之势,在转弯或汇合处时激起的漩涡,即象其势,有此胡须的人高瞻远瞩、心胸宽广、胆识过人。所以说其人“聪明豁达”。

第二种,“长如解索”。指人的须相如同江河之水源远流长、波涛起伏,又如破裂之绳,索身多小曲,即象其形。有此之人爱美好色、风流倜傥却不淫乱,所以说其人“风流显荣”。

第三种,“劲如张戟”。是指须相如两军对阵时的剑拔戟张之气势,有这种须相的人,有魄力、有胆识、有作为,必能成大器,所以说这样的人“位高权重”。

第四种,“亮若银条”。是指须相如生命初成,生命力旺盛,气色润朗,一片生机,即象其气。这样的须相,主人文秀多才,超凡脱俗,所以说其人“早登廊庙”。

当然,这四种须相不一定能决定某人“聪明豁达”“风流显荣”“权重位高”“早登廊庙”,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四种须相都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其原因是中国医学认为须相上佳,表明精力充沛。

第五种,“紫须剑眉,声音洪壮”。这样的配合叫金形得金局。

第六种,“蓬然虬乱,尝见耳后”,是气宇轩昂、威德兼具之相。此二者本为佳相,如能配清奇的神和骨,乱世可成霸才,治世能为良将。

以音观识,以声观形。

人的声音,跟天地之间的阴阳五行之气一样,也有清浊之分,清者轻而上扬,浊者重而下坠。声音起始于丹田,在喉头发出声响,至舌头那里发生转化,在牙齿那里发生清浊之变,最后经由嘴唇发出去,这一切都与宫、商、角、徵、羽五音密切配合。识人的时候,听人的声音,要去辨识其独具一格之处,虽然人的声音不一定完全与五音相符合,但是只要听到声音就要想到这个人,这样就会闻其声而知其人,所以不一定见到他的庐山真面目才能看出他究竟是个英才还是庸才。

声和音似乎是密不可分,实际上差别不小,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声产生于发音器官的启动之时,是空气振动之初的状态,可以在发音器官启动的时候听到它;音产生于发音器官的闭合之时,是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浑响状态,可以在发音器官闭合的时候感觉到它。辨识声相优劣高下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着重从感情的喜怒哀乐中去细加鉴别。欣喜之声,宛如翠竹折断,其情致清脆而悦耳;愤怒之声,宛如平地一声雷,其情致悲愤而强烈;悲哀之声,宛如击破薄冰,其情致破碎而凄切;欢乐之声,宛如雪花在空中飘飘飞舞,其情致宁静轻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轻扬而清朗,被列为上口之佳。如果是刚健激越的阳刚之声,那么,像钟声一样洪亮沉雄,就高贵;像锣声一样轻薄浮泛,就卑贱;如果是温润文秀的阴柔之声,那么,像鸡鸣一样清朗悠扬,就高贵;像蛙鸣一样喧嚣空洞,就卑贱。远远听去,刚健激越,充满了阳刚之气,而近处听来,却温润悠扬,充满了阴柔之致,起的时候如乘风悄动,悦耳愉心,止的时候却如琴师拍琴,雍容自如,这乃是声中之最佳者。俗话说,“高声畅言却不大张其口,低声细语牙齿却含而不露”,这乃是声中之较佳者。声发出之后,散漫虚浮,缺乏余韵,像荒郊旷野中的孤牛之鸣;急急切切,咯咯吱吱,断续无节,像夜深人静的时候老鼠在偷吃东西;说话的时候,一句紧接一句,语无伦次,没完没了,而且嘴快气促;说话的时候,口齿不清,吞吞吐吐,含含糊糊,这几种说话声,都属于市井之人的粗鄙俗陋之声,有什么地方值得跟以上各种声相比呢?

音,是声在空中传播的余波、余韵。音跟声差别并不大,但要从细微的地方才可以分辨出来。贫穷卑贱的人说话只有声而无音,显得粗野不文;圆滑尖巧的人说话则只有音而无声,显得虚饰做作。俗话所谓的“鸟鸣无声,兽叫无音”,说的就是这种情形。一般人说话,只不过是一种声响散布在空中而已,并无音可言。如果说话的时候,一开口就情动于中,而音中饱含着情,到话说完了声音仍在空中回响,则是温文尔雅的人,而且可以称得上是社会名流。如果说话的时候,即使口阔嘴大,但声气不乱发乱出,口齿伶俐,却又不矫造轻佻,这不仅表明其人自身内在素养深厚,其人还会获得盛名隆誉。

一、听其声,辨其人。

常言道,听话听音。通过人们发出的不同声音、说出的不同话语来识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正直的人说出的话句句实在,良药苦口;邪恶的人说出的话语气苛刻,话中带刺;小人说的话则笑里藏刀,搬弄是非。所以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

人的声音各不相同。声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品位。语言,它作为人们交流信息、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所表达的意义是通过人们对其发音器官的有意识控制和使用而表现出来的。这种控制和使用的重要对象便是说话的声和气。

有人对观声识人的情况加以总结归纳,得出了一些规律:在正式场合中发言或演讲的人,开始时就清喉咙者,多数人是由于紧张或不安;说话时不断清喉咙,是变声调的人,可能还有某种焦虑;有的人清嗓子,则是因为他对问题仍迟疑不决,需要继续考虑。有这种行为的男人比女人多,成人比儿童多。儿童紧张时总是结结巴巴或吞吞吐吐地说:“嗯”“啊”,也有的总喜欢习惯性地反复说:“你知道……”。故意清喉咙则是对别人的警告,表达一种不满的情绪,意思是说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可要不客气了。口哨声有时是潇洒或处之泰然的表示,但有的人会以此来虚张声势,掩饰内心的惴惴不安。

这些声音你能判断准确吗:“嗯。”,,表明知道了;“喔!”,,表明感到惊奇;“喔?”,,表明心存疑问;“好的,照此办吧。”,,表明完全接受;“好,以后再说吧。”,,表明不肯接受;“好,再研究研究。”,,表明原则同意,办法还须讨论;“好的,你听我回音。”,,表明愿意帮忙;“好的,我替你留意。”,,表明没有把握;“好的,我替你想办法。”,,表明肯负几分责任。现代生物学和物理学已经证明,声音的生理基础由肺、气管,喉头、声带,口腔、鼻腔三大部分构成,声音发生的动力是肺,肺决定气流量的大小,音量的大小主要由喉头和声带构成的颤动体系决定,音色主要取决于由口腔和鼻腔构成的共鸣器系统。声音是由物体震动空气而形成的,声音是听觉器官,,耳的感觉。声音音量有大小之分,音色有美异之别,另有音高、音长之分。人类的声音,由于人与人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生存环境不同、先天禀赋不同、后天修养不同等等而有很大差异,所以声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文化品格,,雅与俗,智与愚,贵与贱,富与贫。既然如此,那么声音便与人过去和现在的生存状况,以及未来的生存前景有一定关联。但是如果说声音能够决定人的一切,则未免虚妄不实。成功的歌唱家,一般都有苦学苦练的经历,但是如果天赋不高,单靠苦学苦练,是不会成为歌唱家的,不过声音对人生存的意义不能过分夸大。不少社会名流人物,其讲话、演说的声音,实在不敢恭维,而其才气却不能不令人竖起大拇指。

二、通过声音来识人。

声音辨人是指通过声音来识别人才。浅层的理解,是指听到一个人的声音(不仅仅是说话的声音,也包括脚步声、笑声等),就能知道他是谁。前提必须是对此人的声音很熟悉,一般在朋友、亲人之间才能辨别,这只是辨别人的身份。高层次的理解,是由声音听出一个人的心性品德、身高体重、学历身份、职业爱好等。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判断过程,既有经验的积累,又有灵感的涌动。声音可细分为声与音两个概念,既可由声来识人,又可由音来识人,但在实际运用中,多是由声音即两者同时来识别人。

人的声音各有不同,有的洪亮,有的沙哑,有的尖细,有的粗重,有的薄如金属之音,有的厚重如皮鼓之声,有的清脆如玉珠落盘、字正腔圆。有的人身材矮小,声音却非常洪亮,即日常所说的“声音若洪钟”;有的人生得高大魁梧,说起话来却细声细气,有气无力。古人对这些情况加以总结归纳,得出了一些规律。

1.辨声识人。

辨声识人,古本秘籍《灵山秘叶》中有四句话,很值得我们值鉴:

“察其声气,而测其度;

视其声华,而别其质;

听其声势,而观其力;

考其声情,而推其征。”

这四句话中大有学问,中国古文微言大义的特点,由此可窥一斑。这三十二个字至少讲明了这几个问题:

由声音中蕴含的气充沛与否,可以测知他的气概胸襟;

由声音的音色音质协调悦耳与否,可以测知他的性情爱好与品德,这里重在一个“和谐”,不以悦耳动听为唯一标准;

由声音的势态,可以测知他的意志刚健与否,声势高壮的,其意志力必然坚强,声势虚弱的,缺少主见;

由声音中所包含的感情,可以测知其当下的心情状态,“如泣如诉”是一种,“如怨如慕”又是一种,“情辞慷慨,声泪俱下”又是一种,此种分类,不一而足。

曾国藩在《冰鉴》中指出:“辨声之法,必辨喜怒哀乐。”人的喜怒哀乐的确能在声音中有所体现,即使人为的掩饰,也会有此特征,前面郑子产识别声音就是很经典的例证,这是观察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可行途径。辨声的同时结合考察眼神、面色、说话态度的变化,真实度、准确性就会更高。

假如欢喜的声音像青竹折裂时一样清脆悦耳,有天然柔和协美之动感,这样的声音有自然淳朴之美,不虚饰,不造作,是真性情的坦率表露,自然大方,不俗不媚。

当愤怒时,突然爆发出来的洪亮响声,如雷霆震于空中,击在地上,气势豪壮,强劲有力;但以“阴”盖头,则没有暴躁戾气,反而呈容涌大度之态,不带五雷轰顶之势。

在哀恸时,声音如同薄冰破碎时发出的声音。薄冰虽然容易破碎,但声音却清脆响亮,不散不乱,不聒不噪,也不扰人耳力,虽然是悲怆苦楚之象,但有“发乎情,止乎礼”之势。这样的态度也是雍容华贵、无小家子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