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沃伦·巴菲特全传
1799300000032

第32章 选股如选妻(2)

答案是肯定的。他有两个偶像,埃迪·本尼特和B夫人。

2、球童的选股秘诀。

埃迪·本尼特是一个棒球球童。这并非是巴菲特故意在炫耀什么或者是开玩笑,的确,埃迪·本尼特的确是个球童,巴菲特也的确是他的崇拜者。巴菲特为什么要把一个球童作为偶像呢?因为巴菲特从埃迪这个球童那里学到了选股的秘诀。

一切事情大概还得要从埃迪本人的职业经历谈起。1920年,年仅20岁的在芝加哥白袜队(ChicagoWhiteSox)当球童的埃迪跳槽到了布鲁克林道奇队(theBrooklynDodgers),结果就是,这一年美国棒球联赛冠军被道奇队获得。在一片欢呼庆祝声中,埃迪总觉得这个队并非是长胜将军。于是,他又跳槽到了纽约扬基队,结果扬基队在1921年赢得了历史上的第一座冠军杯。埃迪对这个队很是看好,他就决定留在扬基队。结果在扬基队的7年时光,扬基队5年赢得美国棒球联赛冠军。

关于埃迪的故事还有很多,但巴菲特只是知道这么一件事,就把埃迪当成了自己的偶像。因为巴菲特从埃迪的跳槽经历中学到了最重要的一堂投资课:要想成为赢家,只要与赢家在一起就可以了。(It"ssimpletobeawinner,workwithwinners.)

这当然不是胡说,就在1927年,由于扬基队进入世界大赛八强,埃迪就分到了700美元的奖金,这笔钱大约相当于其他球童整整一年的收入都要多,可埃迪只用4天时间就拿到了,因为扬基队四连胜横扫对手。倘若有机会采访埃迪,他一定会说:如何拎球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谁拎球棒。他能为球场上最厉害的超级球星拎球棒,才是当球童赚大钱的关键。

无疑,我们从巴菲特后来的投资之道中可以看到,巴菲特从埃迪身上学到了投资成功的秘诀那就是,一定要给美国最成功的超级明星公司“当球童”,与赢家在一起,才能让你赚得更多的钱,并且没有任何风险。再回到球童身上来,在球童眼中,只要自己选对冠军球队,和超级球星们在一起,只需要拣拣球就可以等着跟冠军队员们一起分奖金。

巴菲特当然也做如是想,想要做投资,只要选对好公司的好股票,和超级明星股在一起,就等着公司业绩上、涨股价上涨吧。

在生活中,我们能经常听到有些女人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话经过几代女人的实践被证明是错误的了,但用在股票投资上,“干得好,不如选得好”绝对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一个投资者选对了一家好公司的股票,或者是多家好公司的股票,那么,他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拿着股票就行了,就会得到好几倍甚至好几十倍的投资回报,这些股票赚来的钱,甚至会大大超过一个普通人上班十几年的工资。

巴菲特说得对,在股市赚钱容易,赔钱更容易。想当赢家,就要与赢家在一起。想当股市赢家,就要与超级明星股在一起。由此可知,投资要赚钱选股是关键。要想投资业绩直线上升,在选股时就必须做到与众不同。要想投资业绩超出他人,你的选股就必须卓然出众。我们选股的标准越高,我们的投资业绩才能越高,只有选择超级明星公司,才有可能找到超级明星股。

纵观巴菲特的投资生涯,其持股3年以上的22只股票总共赚取了320亿,其中7只重仓股票仅投资42亿美元,却赚取了280亿美元,投资收益率近7倍以上。

还是上面所提到的,巴菲特在选股票时就如同在选妻子,他只选择那些一流业务一流管理一流业绩的超级明星股。也许有人会问,如此高标准、严要求,能找到几只超级明星股?也正如巴菲特所说的那样,符合“三个一流”标准的的超级明星公司实在太少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你会发现只有少数几家公司符合标准。”

也许,这在别人看来是少之又少,但巴菲特却不嫌少,他选股的第三个秘诀就是:数量不同。倘若一百个老婆全是泼妇;一个老婆温柔似水,你愿意选择做前一个男人还是后一个?巴菲特愿意做后一个。

我们再打个比方,倘若巴菲特有一百天都是精力充沛的,那么他宁愿把这一百天都给那个温柔似水的老婆,而不愿意给那一百个泼妇。这在股票行业,被人归纳为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可如我们所知,许多人都不这么想,他们希望把一百份精力放在一百个泼妇身上,因为他们总觉得会有泼妇变成温柔的老婆。许多投资者在选股时,都认为数量越多越好。巴菲特的想法却是,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用心看好这个篮子,这样你的精力可以集中,而且又降低了投资风险。巴菲特是个极力反对分散投资,主张集中投资的高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投资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这个篮子。……我们的投资仅集中在少数几家杰出的公司身上。我们是集中投资者。”

大部分人选了很多老婆,,但都是泼妇。就如同选了许多鸡蛋全是臭的一样。巴菲特只选了很少的鸡蛋,只放一个篮子里,尽管数量很少,却个个都是金蛋。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那样:样样通,样样松。选股也一样,不在多而在于精。巴菲特告诉我们:选择越少,反而越好。

这似乎不符合我们的生活常识,因为选择得越多,成功的机会越大。但常识告诉我们,常识未必是对的。在巴菲特看来,精选有两大理由:第一,选择越少,反而决策越好;第二,选择越少,反而效果越好。

巴菲特认为选择越少越好,当然有他独到的理由。首先是,选择越少,决策越好。可供选择的越多越好,但是多到一定程度,就会适得其反。当一个人去买一件东西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如果这个东西的类别太多,我们就会面临特别多的选择,其结果就是会使我们眼花缭乱,这个不错,那个也差不多,选择起来居然变得难了。科学实验同样表明,选择太多,反而不好。

想要更好地做出选股决策,首先要把选股数量限制在少数股票上。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一个投资道理。要想限制选股数量,就要高标准,严要求。巴菲特就是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他从1977年到2004年这27年间,他研究分析了美国上市的1万多只股票,最后只选了22只股票,一年多才选一只股票,而其中重仓股仅有7只,4年左右才选出一只重仓股。巴菲特按照严格标准选出这7只股票,做出投资决策反而很容易,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这些好公司。而很多投资者在选股时,没有严格的标准,听别人的建议,选了这个,觉得那个又好,不专一,结果选择是多了,却不知应该重点选哪一个,三宫六院太多的女人,不知道到底该宠哪一个了。

巴菲特将这种理念概括为:选择越少,业绩反而越高。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质量胜过数量。”只要你像巴菲特一样精挑细选,你选的股票中就可能出现一个超级明星股。明星股就意味着你能赚到大钱。在巴菲特的股票投资中,其选的7只超级明星股,只投资了40多亿,就赚了280多亿,占了他股票投资总盈利的9成左右。可见,一只超级明星股,胜过100只甚至1000只垃圾股。

那么,是不是选的越少越好呢?巴菲特选了7只也不见得少,当今法律也使人们对选妻很是谨慎,不能选择太多。而巴菲特又说了选股如选妻,那么,是不是一次只能持有一只股票,从一而终呢?

当然不是。

但我们也不能始乱终弃,因为倘若不能够百分之百确定一只股票绝对会是超级明星股,就不能孤注一掷。如同有人说的那样:“比赛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个团队的。”巴菲特选股也是精选一组股票,“对于每一笔投资,你都应当有勇气和信心将你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此股。”可见巴菲特认为同时选择10只股票就够了。

巴菲特对自己集中投资的股票数目限制在10只。事实上很多年份巴菲特只持有不到10只股票。他集中投资的股票数目平均只有8.4只左右,而这几只股票的市值占整个投资组合的比重平均为91.54%。这样讲来,妻子也并非是一个就好,眼要看得准,被看上的就要娶来。但也不能泛滥。

3、B夫人的一生传奇。

巴菲特的另一位偶像B夫人,她出生在俄国明斯克的一个小村庄,她的名字是罗斯。

一直以来,巴菲特很喜欢向身边的朋友们讲述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B夫人的传奇人生。巴菲特爱戴并尊敬她,视她为偶像。在她百岁生日的那天,巴菲特生平第一次在舞台上公开表演(那时巴菲特已经64岁)。

B夫人的家中有八个孩子,家里条件很艰苦,两间简陋木屋,睡觉在用的是稻草而不是床垫。6岁的时候,她就有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而她的第一个梦想是去美国。13岁那年,她下定决心自己闯世界。步行18英里到离家最近的火车站,手里揣着4美分,途径300英里抵达最近的一座城市。在那里,她一连去了26家店铺,最后终于有一家干货店老板愿意让她留下来试试。第一天干活,她在其他人还未来得及拿笔计算前就将帐算出来,这样她获得了第一份工作。等到她16岁的时候,她已经开始领导6个男人为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