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1804100000039

第39章 反“六路围攻”(3)

首战杨柳关

从10月中旬起,刘湘的六路大军陆续集结开拔,几十万人扛枪拉炮,头顶上还有十几架飞机,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压向根据地,川北大地,战云密布。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上,代表川军的蓝色箭头就有十几条,这些箭头犹如吐着信子的毒蛇,在地图上蠕动着,爬向包围圈内的根据地。

几十万大军看起来很壮观,但这是由互不相属的六支军队组成的,刘湘虽然也能指手画脚地指挥一阵子,但他心中也明白,真正听他调遣的也只有自己的二十一军。所以六路大军中第五路是重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二十万大军压境,红四方面军伸手接招。

此时的红四方面军已发展到五个军八万之众,虽然人数处于明显劣势,但是此时的红四方面军已非刚进川时的疲惫之师,而是已经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经过反田颂尧的“三路围攻”,打击杨森、刘存厚等军阀的“三大战役”,红四方面军获得了与川军作战的经验;缴获了大量的给养物资;部队进行了三个月的休整和军政训练,战士们的军政素质大大提高;根据地建设也粗具规模,根据地面积达四万二千平方公里,人口约六百万,解放了的农民兄弟满怀对四川军阀的仇恨和对红军的热爱,在战争到来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向部队提供兵员和运输补给。红军再也不是无根据地作战,而是依托根据地和根据地的人民与四川军阀作战,这是红四方面军独有的而敌人所没有的优势。

但我军也面临严重的困难:根据地建设时间短,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发展经济等各项政权建设工作刚刚开展,后勤供给极度困难。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红军只有八万之众,而敌人三倍于我。战线过长,防守困难。以八万之众抵御刘湘六路大军的进攻,防守千余里的战线,兵力明显不足。如果处处分兵把口,势必造成兵力分散,被动应付。唯一的办法只能收紧阵地,攥紧拳头,集中力量对付敌人进攻的主要力量。

面对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敌攻我守的局面,红四方面军总部制定了“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积极防御作战方针。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对“收紧阵地”的战法作了精确的解释:

逐步收紧阵地,节节抗击敌人,要求我军必须讲究布阵艺术,主次相应,虚实结合。每道防线,均利用有利地势设置若干主阵地,以主要兵力作纵深梯次配置,依凭山险要隘,构成集团工事和多道堑壕,积大量鹿砦及滚木礌石等,反复抗击和杀伤敌人。次要阵地亦不容忽视,以少数兵力结合地方武装、赤卫队防守。利用密林险崖,遍树红旗,广布疑兵,假假真真,迷惑敌人,并适时机动作战,策应主阵地的固守。川北的山势很有意思,自北而南,多为斜坡;自南而北,多为断崖绝壁。敌人自南而北向我进攻,处处遇到深涧陡崖的阻挡,遇到我军阵地的阻击,结果,付出的代价惨重,进展却十分缓慢。

……

配合收紧阵地的战法,红四方面军的各级部队在实战中还摸索出了近战、夜战等各种战术手段,徐向前对此作了高度总结:

充分发挥近战特长,是歼敌制胜、挫敌锐气的重要一环。每当敌人整团整旅进攻时,我先以少数兵力在前沿阵地顽强阻击,尽量杀伤和迟滞敌人,待敌群仰攻到我主阵地几十米处,步机枪突然开火,手榴弹开花,滚木礌石齐下,予敌以致命杀伤;趁敌慌乱,实施阵前反击,冲入敌群,白刃格斗,消灭敌人。如此多次反复,以十当百,以寡胜众,不断灭敌威风,达到逐步减弱敌人攻势的目的。部队构筑防御阵地,有新的创造。就地取材,将碗口粗的松树砍倒,排成几排,埋在阵前,树枝树杈朝前,纵横交错,挡住敌人仰攻的去路。敌人进攻,要越过这种障碍,十分困难,伤亡很大。

夜战是我军的拿手好戏,最易奏效。不少川军初次同红军作战,不晓得夜摸夜袭战术的厉害。每当太阳落山,攻势停顿,他们便拿起烟枪,横躺竖卧,在一起过烟瘾。这时,我军派出少数兵力隐蔽接近敌人,突然发起攻击,往往以极小代价歼敌制胜。黑夜来临,各部队和地方武装分别组织小分队,越敌防线,摸敌岗哨,袭敌驻地,四处击敌扰敌。弄得敌军风声鹤唳,胆战心惊,疲惫不堪。

我军转移阵地时,杀“回马枪”,运动歼敌,也是重要作战手段。因为这时敌人往往以为红军溃败,趾高气扬,轻我锐进。我们抓住机会,运用夜袭、伏兵、侧击等战术,突然掉头杀一家伙,在运动中灭敌,极易收出敌不意之效。东西两线的一些成功反击战例,皆是明证。

虽然六路敌人看起来气势汹汹,徐向前、陈昌浩一眼就看出,这六路里,真正肯卖命的只有刘湘自己的第五路,其他的都是看客。刘湘动手打,他们会在旁边看,至多会伸手帮衬一下但不会卖命。刘湘打胜了,他们会一拥而上打群架,刘湘打败了,他们撒丫子就跑。如此,只要将刘湘的第五路打垮了,就可能粉碎敌人的围攻计划。

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集中力量对付第五路。具体部署是:

以东线为主要方向,集中红四军全部、红九军和红三十军各两个师及新改编的红三十三军部队共二十余个团,配置于万源以东迄宣汉、达县地区,抗击第五、第六路。

西线以红三十一军主力和红九、红三十军各一个师共十余个团,配置于由广元沿嘉陵江东岸迄营山、渠县以北地区,牵制和抗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路。另以红三十一军两个团分散配置于苏区北部边境一线,警戒监视陕南方向,保障苏区侧后安全。

徐向前和王树声分别指挥东西两路,陈昌浩居中调度,张国焘坐镇后方。

按照刘湘的部署,从10月中旬起,川军各路部队开始向出发地集结。

几十万大军行动,绝不是一声号令就能解决。六路大军分属不同军阀节制,部队驻防分散,首先要将各部集中就需耗费时日,集中后,部队再向出发地运动。川北山区道路交通极差,绝大部分地方没有公路,更谈不上汽车火车运输,二十余万人,全靠两条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部队行动,后勤物资需要提前筹备。二十万人每天的粮食消耗就需要三四十万斤,还有大量的弹药给养输送,这又需要一支几乎不少于战斗部队的运输队,这些运输队也要吃粮,所以几千万斤粮食等后勤物资的筹集也需要时间。数万运输队的民夫要现征集,征集不够还要去抓,所有这些也都需要时间。有了这么多原因,再加上各路军阀各怀心思,都不愿与红军硬拼,消耗自己的力量,所以各路军队步调不齐,行动参差,集结行动极为缓慢。

第五路指挥官是王陵基。王陵基是四川老牌军阀,资格在刘湘刘文辉之上,但时运不济,后投靠刘湘,任二十一军第三师师长,官拜中将,这次被刘湘委以第五路军总指挥。

10月26日下午,太阳斜斜地挂在山间,王陵基指挥第五路军一部正在向开县开进途中,突然前方枪声大作,很快得到消息,原来是刘存厚部驻宣汉的廖雨辰旅遭到红军打击,正在向开县、开江边境的杨柳关退守,途中突然遭到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的袭击。现在,廖雨辰部正在大梁山杨柳关下的唐家湾、砂锅厂一带的山坡上构筑工事,居高临下阻击红军。

红四方面军占领宣汉后,徐向前将指挥部迁至宣汉县城。徐向前和陈昌浩在指挥部里接见了王维舟派来的代表王波,听王波介绍川东游击军主动袭扰阻击敌军的情况。徐向前和陈昌浩都很兴奋。

此时宣达战役已近尾声,部队正在打扫战场,东线红九军和红三十军正在追击由宣汉逃出的敌廖雨辰部。刚才总部电台送来情报,川军“六路围攻”部队的第五路王陵基部正向开江开进,结合川东游击军报告的情况,徐向前决定,由许世友和王宏坤分别带领七十三团和二十八团在川东游击军配合下快速出击,从南向北包抄廖雨辰部,切断他们退回开县之路,吃掉廖雨辰部。如果实现目标,就等于在敌人“六路围攻”尚未开始前,就将刘存厚的第六路打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