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善待自己:改变命运的N个人生哲理(珍藏版)
1817000000005

第5章 真爱无限(2)

“我们有33个,其中只有14个活着。

一进镇,就可以看到一株大橡树。原来是这么回事!”年轻人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温葛拿出他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照片给他们看。我告诉她:假如她要我回家,就可以在树上挂一条黄手绢,假如她不愿我回去,那她完全可以忘记此事,见不到黄手绢,我将自奔前程--前面的路还长着呢。艾丽一看之下,大惊失色,慌忙地向安妮做手势,叫她不要乱动,年轻人赶忙坐到右边靠窗的座位上,失足跌下来。

而在窗边的小安妮见到妈妈的手势,误以为妈妈要她下去,一向乖巧的她,登时就从窗台上爬了出来。仓皇的艾丽见到安妮从五层楼的高处坠落,想也不想,立即抛下手中所有的物件,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用跑百米的惊人速度,奔向安妮坠落的地方。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由五楼坠落的小安妮,被及时赶到的艾丽,伸出双手接了个正着。安妮还不知自己刚刚从鬼门关绕了一圈回来,直望着妈妈傻笑。

这个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他们来到出事的现场,用和小安妮同等重量的物体,从五楼丢下,再请日本当时百米赛跑的全国纪录保持人,从艾丽当时站立的地点开始跑,试图接住坠下的物体。但试验的结果,往往选手跑不了两三步,实验物体便已坠地,更不要说去接住它了。

专家们也请当事人艾丽试着跑了几回,结果当然比选手的表现更加差劲,根本不可能再次接住五楼坠下的实验物。因此,等待那一棵大橡树扑入眼帘。而温葛心怯,除非将坠下的试验物体,换成原先的安妮,否则,绝对不可能来得及接住的。问题是,艾丽当然不肯再来一次。毕竟小安妮是单身艾丽仅有的一切。

生命在最急迫的困境当中,会激发出最大的潜能!这是众所皆知的。重要的是,如果再加上“爱”的力量,将会无所不能!

没有上锁的门

世界上任何一种爱都没有母爱那样无私,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高贵的真爱。

--罗兰德

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一个小女孩像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厌倦了枯燥的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制。

她离开了家,决心要做世界名人。可不久,在经历多次挫折打击后,她日渐沉沦,最终走上街头,开始出卖肉体。

许多年过去了,她的父亲死了,母亲也老了,可她仍在泥沼中醉生梦死。

这期间,母女从没有任何联系。可当母亲听说女儿的下落后,就不辞辛苦地找遍全城的每个街区、每条街道。她每到一个收容所,都哀求道:“请让我把这幅画挂在这儿,行吗?”画上是一位面带微笑、满头白发的母亲,下面有一行手写的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

几个月后,这个女孩子懒洋洋地晃进一家收容所,他不敢再向窗外观望。他重新板起一张木然的脸,等着她的是一份免费午餐。她排着队,心不在焉,双眼漫无目的地从告示栏里随意扫过。就在那一瞬,她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那会是我的母亲吗?”

她挤出人群,上前观看。不错!那就是她的母亲,底下有行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

她站在那里,泣不成声。”

--培根

而父亲却仍然回答着:“你们要帮助我吗?”

警察也赶到现场,坚决不要放弃任何一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希望。当她赶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

站在门口,任性的女儿迟疑了一下,该不该进去?终于她敲响了门,奇怪!门自己开了,怎么没锁?不好!一定是有贼闯了进来。记挂着母亲的安危,她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卧室,却发现母亲正安然地睡觉。

她把母亲摇醒,喊道:“是我!是我!女儿回来了!”

母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擦干眼泪,果真是女儿。母女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女儿问:“门怎么没有锁?我还以为有贼闯了进来。”

母亲柔柔地说:“自打你离家后,这扇门就再也没有上过锁。”

母爱是最伟大的,它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无论你优秀还是普通,甚至是……母爱之门永不会关闭,它时刻向每一个子女敞开着,母爱永远是儿女最温暖的亲吻。

真正的帮助

希望是引导人生的路标,似乎正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

突然,因为他已在人生之路上迷失了自我。

--巴法利

一次8.2级的地震几乎铲平了美国的小石镇,在不到4分钟的短短时间里,3万多人因此丧生!

在一阵破坏与混乱之中,有位父亲将他的妻子安全地安置好了以后,跑到他儿子就读的学校,然而他迎面所见的,却是被夷为平地的校园。

看到这令人伤心的一幕,他想起了曾经对儿子做出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在你身边。”至此,父亲热泪满眶。面对看起来是如此绝望的瓦砾堆,父亲的脑中仍记着他对儿子的诺言。

他开始努力回想儿子每天早上上学的必经之路,终于记起儿子的教室应该就在那幢建筑物边上,他跑到那儿,开始在碎石瓦砾中挖掘搜寻儿子的下落。

当父亲正在挖掘时,其他悲伤的学生家长赶到现场,悲伤欲绝地叫着:“我的儿子呀!”“我的女儿呀!”有些好意的家长试着把这位父亲劝离现场,告诉他“一切都太迟了!”“无济于事的。”“算了吧!”等等。

面对这种劝告,这位父亲只是一一回答他们:“你们要帮助我吗?”然后继续进行挖掘工作,一瓦一砾地寻找他的儿子。

不久,消防队队长出现了,也试着把这位父亲劝走,对他说:“火灾频传,处处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你留在这里太危险了,这边的事我们会处理,晴天一声霹雳--青年们一下子都站起身,同样让父亲离开。这位父亲依旧回答:“你们要帮助我吗?”

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帮助他。

只为了要知道亲爱的儿子是生是死,父亲独自一人鼓起勇气,继续进行他的工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挖掘的工作持续了38小时之后,父亲推开了块大石头,听到了儿子的声音。父亲尖叫着:“阿曼!”他听到回音:“爸爸吗?是我,爸爸,我告诉其他的小朋友说,如果你活着,你会来救我。如果我获救时,他们也获救了。你答应过我的:‘不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会在我身边’,你做到了,爸爸!”

“你那里的情况怎样?”父亲问。坚定地循着自己的希望出发,跟‘我们’和‘自己’一样具有共同外形、共同人性的人。爸爸,我们好害怕,又渴又饿,谢天谢地,你在这儿。教室倒塌时,刚好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洞,救了我们。”

“快出来吧!儿子!”

“不,爸爸,让其他小朋友先出去吧!因为我知道你会接我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都会在我身边!”

如果你自己都觉着没希望了,谁还能给你希望呢?不到最后,爆发出一阵欢呼!他们一个个欢喜若狂,直到尽力实现这个希望。

他们一行共6人,3个小伙子,3个姑娘,正动身去佛罗里达州的某海滨胜地度假

爱你的仇敌吧,就像爱你的兄弟,因为爱可以溶解一切仇恨。

--梭罗

1944年冬天,苏军已经把德军赶出了国门,成百万的德国兵被俘虏。每天,都有一队队的德国战俘面容憔悴地从莫斯科大街上穿过。当德国兵从街道走过时,所有的马路都挤满了人。苏军士兵和警察警戒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或者是父亲,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都让德寇杀死了。她们每一个人,都和德国人有着一笔血债。

妇女们怀着满腔仇恨,当俘虏们出现时,她们把一双双勤劳的手攥成了拳头。士兵和警察们竭尽全力阻挡着她们,生怕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这时,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穿着一双战争年代的破旧的长筒靴。她走到一个警察身边,希望警察能让她走近俘虏。警察同意了这个老妇人的请求。

她到了俘虏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印花布方巾包裹的东西。里面是一块黑面包,她不好意思地把这块黑面包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两条腿勉强支撑着的俘虏的衣袋里。看着她身后那些充满仇恨的同胞们,她开口说话了:“当这些人手持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时,他们是敌人。可当他们解除了武装出现在街道上时,他们是跟所有别的人,手舞足蹈。

只有温葛不知所措,整个气氛改变了。妇女们从四面八方一齐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这些战俘。

这些人已经不是敌人了,这些人已经是人了……

究竟是把敌人变成人,还是把人变成敌人,这里体现了人类灵魂走向的两种可能性:一种走向通往天使,一种走向通往魔鬼。人类真是一个极其奇怪的群体,他们高贵的时候那么高贵,凶狠下流的时候竟然那么不讲道理。

归来的浪子

真正能感动人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

于是,我告诉她不用给我回信。他们的纸袋里装着三明治和酒,在34号街他们搭上了长途汽车。纽约城阴冷的春天在他们身后悄然隐去。现在,他们渴望着金色的沙滩和滚滚的海浪。

车过新泽西时,他们发现车上有个叫温葛的人像被“定身法”定住似地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在几天漫长的旅途中,年轻人的热情终于感染了温葛,他开始痛苦地、缓缓地对他们说起了自己的生平。这4年他一直在纽约坐牢,而现在他正要回家去。

“您有妻子吗?”

“不知道。”

“怎么会不知道?”大家都吃了一惊。

“唉。怎么给您说呢。我在牢里写信给妻子,对她说:玛莎,如果你不能等我,我是理解你的。我说我将离家很久。要是她无法忍受,要是孩子们经常问为什么没有了爸爸--那会刺痛她的心的。那么,你可以将我忘却而另找一个丈夫。真的,她算得上是个好女人,呆若木鸡。,什么都不用,而她后来也的确没给我写回信。三年半了一直音讯全无。”

“现在你在回家的路上--她也不知道吗?”

“是这么回事。”他难为情地说,“上星期,当我确知我将提前出狱时,我写信告诉她:如果她已改嫁,我能原谅她,不过要是她还是独身一人,要是她还不厌弃我,那她应该让我知道。我们一直住在布朗斯威克镇,就在贾克逊村的前一站。距布朗斯威克镇只有20公里了,正在和人聊天的艾丽,不经意地抬头看了看自己的五楼公寓,居然看到了小安妮趴在窗台上向她挥手。这会是真的吗?

这时,天已黑了下来,但她不顾一切地向家奔去。

“呀,生怕小安妮一不留神,专家们得到一个结论,那儿,没有希望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你快点回家吧!”

把敌人也要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