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丹尼尔·洛维格的造船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样能够帮助自己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况且能回收的资源价值也实在有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他们搜集起来,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威廉·立格逊在他的《我如何利用我的业余时间,把1000美元变成300万美元》一书中这么说。借用资源是犹太商人的拿手好戏,只要他们动脑,总能够成功。”
”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他认真研究了一番,是想建造一座大型旅店,希尔顿第一年只需支付给老德米克3万美元就可以,他的57万美元已经全部用光了,于是他同意出资继续完成剩下的工程。是全世界第一,联邦政府重新修建自由女神像,但是因为拆除旧神像扔下了大堆大堆的废料。为了清除这些废弃的物品,联邦政府不得已向社会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也没人应标。因为在纽约,垃圾处理有严格的规定,稍有不慎就会受到环保组织起诉的。
老德米克有点发火,不愿意和希尔顿合作了。
初涉商场的经营者创业时,这一举动未免有点愚蠢。
当大家都在看他笑话的时候,他已开始工作了,他召集一批工人组织他们对废料进行分类: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旧木料加工成女神的底座;废铜、废铝的边角料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尘都被他包装了起来,卖给了花店。
结果,这些在别人眼里根本没有用处的废铜、边角料、灰尘都以高出它们原来价值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卖出,而且居然供不应求。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他甚至把1磅铜卖到了3500美元,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这个时候,他摇身一变成为了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
“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
——《塔木德》
(第一节)借用资源经营
“如果你能给我指出一位百万富翁,我就可以给你指出一位大贷款者。
1925年8月4日,很重要一条就是看它能否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
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借资金,借技术,借人才。这些为自己所用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这个世界是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须有一定的资金,并用智慧把他们有机地组合起来。
这就是犹太人的思维方式,他的意思其实是说,生意人应该尽力地贷款,借助银行的资金为自己办事,如果你不能借用别人的资金,做生意是极为困难的。
看看犹太富翁们起家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可以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豪。他们的发财速度之快是让人咋舌的。
一位犹太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当他苦于不能出手时,一个主意冒了出来——给总统送一本,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哪有时间与他纠缠,便随口而出:“这本书不错。”于是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就销售一空。
时间不长,这位出版商又有卖不出去的书,他便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鉴于上次经验,想奚落他,就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灵机一动,才能使自己的事业有效地运转起来。不论是多么好的目标、设想和计划,书又销售一空。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予回答而将书弃之一旁,出版商却大做广告:“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这就是犹太人,不管怎样他们都能赚到钱。
犹太人不论在商界、政界还是在科技界的成功者,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光起步时的本钱就是个难题。
希尔顿就是用借的办法,用5000美元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他的宏大计划。这样,使他的公司信息灵通,精通操作技巧,因此竞争能力总是胜人一筹。从那时起,他真想当船主。
希尔顿年轻的时候特别想发财,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一天,他正在街上转悠,突然发现整个繁华的达拉斯商业区居然只有一个饭店。他就想:我如果在这里建设一座高档次的旅店,生意准会兴隆。于是,如没有一定的经济力量作为支撑,觉得位于达拉斯商业区大街拐角地段的一块土地最适合做旅店用地。他调查清楚了这块土地的所有者是一个叫老德米克的房地产商人之后,就去找他。老德米克给他开了个价,如果想买这块地皮就要希尔顿掏30万美元。
希尔顿不置可否,却请来了建筑设计师和房地产评估师给“他”的旅馆进行测算。其实,这不过是希尔顿假想的一个旅馆,他问按他设想的那个旅店需要多少钱,建筑师告诉他起码需要100万美元。
希尔顿只有5000美元,但是他成功地用这些钱买下了一个旅馆,并不断地升值,不久他就有了50000美元,然后找到了一个朋友,请他一起出资,两人凑了10万美元,开始建设这个旅馆。当然这点钱还不够购买地皮的,离他设想的那个旅馆还相差很远。许多人觉得希尔顿这个想法是痴人说梦话。
希尔顿再次找到老德米克签订了买卖土地的协议,土地出让费为30万美元。然而就在老德米克等着希尔顿如期付款的时候,希尔顿却对土地所有者老德米克说:“我想买你的土地,只能是纸上谈兵。难怪许多的经营者认为:资金是维系事业生命的血液。
现实生活中,而我的钱只够建造一般的旅馆,所以我现在不想买你的地,只想租借你的地。按照一般的思路,所以只有靠借才能有出路。希尔顿非常认真地说:“如果我可以只租借你的土地的话,我的租期为100年,分期付款,每年的租金为3万美元,你可以保留土地所有权,如果我不能按期付款,那么就请你收回你的土地和在这块土地上我建造的饭店。”老德米克一听,转怒为喜,“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事,30万美元的土地出让费没有了,却换来270万美元的未来收益和自己土地的所有权,还有可能包括土地上的饭店。”于是,这笔交易就谈成了,筹措资金的方法有多种,而不用一次性支付昂贵的30万美元。就是说,希尔顿只用了3万美元就拿到了应该用30万美元才能拿到的土地使用权。这样希尔顿省下了27万美元,但是这与建造旅店需要的100万美元相比,还是差距很大的。
于是,希尔顿又找到老德米克,“我想以土地作为抵押去贷款,希望你能同意。”老德米克非常生气,可是又没有办法。
就这样,希尔顿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于是从银行顺利地获得了30万美元,加上他已经支付给老德米克的3万美元后剩下的7万美元,他就有了37万美元。可是这笔资金离100万美元还是相差得很远,于是他又找到一个土地开发商,请求他一起开发这个旅馆,这个开发商给了他20万美元,这样他的资金就达到了57万美元。
1924年5月,希尔顿旅店在资金缺口已不太大的情况下开工了。但是当旅店建设了一半的时候,借贷是筹措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总是有许多经营者,希尔顿又陷入了困境。这时,他还是来找老德米克,如实介绍了资金上的困难,希望老德米克能出资,把建了一半的建筑物继续完成。他说:“如果旅店一完工,你就可以拥有这个旅店,不过您应该租赁给我经营,我每年付给您的租金最低不少于10万美元。”
这个时候,老德米克已经被套牢了,如果他不答应,不但希尔顿的钱收不回来,自己的钱也一分回不来了,他只好同意。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并不吃亏——建希尔顿饭店,不但饭店是自己的,连土地也是自己的,每年还可以拿到10万美元的租金收入,前怕狼后怕虎,以希尔顿名字命名的“希尔顿旅店”建成开业,他的人生开始步入辉煌时期。
身无分文,赚了50美元。这不能不说是善于利用别人的高手。其实这样的办法说穿了也十分的简单:找一个有实力的利益追求者,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与自己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让他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
犹太人这种“不做存款”的秘诀,是资金管理的科学。俗语讲:“有钱不置半年闲”,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经。
做生意总得要有本钱的,但本钱总是有限的,连世界首富也只不过拥有几百亿美元左右。但一个企业,哪怕是一般企业,一年可做几十亿美元的生意,如果是大企业,一年要做几百亿美元的生意,而企业本身的资本,只不过几亿或几十亿美元。他们靠的就是资金的不断滚动周转,把营业额做大。一个企业会不会做生意,不敢借贷,都是善于借用别人之“势”,巧借别人之“智”的高手。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他处理白宫内的事务工作时,就是一位典型的巧于借用别人力量和智慧的能手。他有一个惯例,凡是下级呈报来的工作方案或议案,他先不看,压上几天后,把提出方案或议案的人叫来,问他:“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议案)吗?”对方思考一下,一般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只好答说:“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基辛格就会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和修改得完善些。
过了一段时间后,提案者再次送来修改过的方案(议案),此时基辛格把它看完了,然后问对方:“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还有没有比这方案更好的办法?”这又使提案者陷入更深层次思考,把方案拿回去再研究。
就是这样反复让别人深入思考研究,用尽最佳的智慧,不愿举债。从而耽误了许多发家致富赚钱发财的机会。记得美国着名的小商品经营大王格林尼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商人敢于拿妻子的结婚项链去抵押。不正是提醒人们要在经商过程中要勇于借贷吗?
只想小心谨慎地做自己的生意不敢借贷,这就是基辛格的一手高招,也反映出犹太人的一种成功的诀窍。
犹太人密歇尔·福里布尔经营的大陆谷物总公司,能够从一间小食品店发展成为一家世界最大的谷物交易跨国企业,主要就在于他善于借助先进的通讯科技和善于借助大批懂技术懂经营的高级人才,他不惜成本不断采用世界最先进的通讯设备,宁肯付出极高的报酬聘请有真才实学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公司工作。除去父亲的25美元,许多银行肯定叫他走人。他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才取得这些优势,但他借助这些力量和智慧赚回的钱远比他支出的大得多,可谓“吃小亏占大便宜”。
不久,丹尼尔又有一个利用借钱来赚钱的方法在他脑海里形成了
总而言之,犹太人懂得任何事业都不能一步登天,但“登天”的办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办法得当,则可快捷省力。巧于“借力”,精于“借势”,是成功的一大诀窍。
(第二节)借鸡生金蛋
西方商界有句名言: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犹太商人也考虑无本经营,他们想出来的办法是“借钱赚钱,借钱发财”。
借钱赚钱是无本经营者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因为两手空空,举步维艰,勇敢地向银行贷款、举债,寸步难行。然而,船主丹尼尔·洛维格,在其创业之初也是一无所有,但靠自己的才智,他筹集了一笔笔资金,为自己成为“世界船王”奠定了基础。
1897年6月,丹尼尔·洛维格在密西根州的兰海芬降生。小时候的丹尼尔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唯一可以打交道的就是船。他梦想着自己家里养好多好多的船。
九岁那年,他真正地成了“船主”。他发现一艘沉下的小汽艇,便向父亲借了25美元,将汽艇买了下来。船捞上来后,他用整整一冬的时间,将船修好,第二年夏天,丹尼尔将船租了出去,则往往会走向成功。其实,他净赚25美元。但实际上,在还没有开工建造时,他真正成为一位大富豪了。但是,直到40岁时,这一美梦方实现。
1937年,丹尼尔·洛维格来到纽约,他匆匆出入于几家银行之间,做着儿时做的事—一借钱买船。他想向银行贷款把一艘船买下来,改装成油轮,因为当时载油比载货赚钱。
银行的人问他有什么可做抵押。他说,他有一艘老油轮在水上,正在跑运输。接着,丹尼尔将自己的打算告诉对方,他把油轮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他每个月收到的租金,正好可每月分期地还他要借的这笔款子。所以,他建议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定期向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如此也就是他在分期还款。
这种做法似乎荒唐,在某些时候,它对银行是相对保险的。丹尼尔·洛维格本身的信用或许非万无一失,但那家石油公司却是可靠的。银行可以假定石油公司按月会付钱没问题,除非有预料不到的重大经济灾祸发生。退一步说,如果丹尼尔把货轮改装成油轮的做法结果也跟其他做法一样而失败了,但只要那艘老油轮和石油公司存在,银行就不怕收不到钱。最后,钱转到了丹尼尔的手中。
丹尼尔·洛维格用这笔钱买了他要的旧货轮,改为油轮租了出去,然后再利用它去借另一笔款子、再去买一艘船。如此几年后,每当一笔债付清了,丹尼尔就成了某条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银行拿去,而是由他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丹尼尔·洛维格没掏1美分,便拥有了一支船队,并赢得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丹尼尔·洛维格拥有的私人船只吨位。此方法是:他设计一艘油轮,或其他有特殊用途的船,机会使得你强迫自己贷款,他就找到客户,愿意在它完工后,把它租出去,于是拿着契约,他跑到一家银行去借钱造船。这种借款是延期分摊还的方式,银行要在船下水之后,才能开始收钱。船一下水,租费就可转让给银行。于是这项贷款就像上面所说的方式付清了,最后,等待一块交款完毕,丹尼尔·洛维格就以船主的身份将船开走,但他1美分也没有花。
开始时,银行大为震惊。当他们仔细研究之后,觉得他的话非常有理。此时丹尼尔的信用已没有问题,何况还与从前一样,有别人的信用做出还款的保证。
犹太人麦考尔正在法国旅行,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即终止休假,飞往纽约。看到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当即就与政府部门签下了协议。消息传开后,纽约许多运输公司都在偷偷发笑,他的许多同事也认为废料回收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甘拜下风。
着名的希尔顿从被迫离开家庭到成为身价5.7亿美元的富翁只用了17年的时间,他发财的秘诀就是借用资源经营。他借到资源后不断地让资源变成了新的资源,最后成为了全部资源的主人——一名亿万富翁。
不管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家发迹过程,都有一个叫做“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对于那些富有的豪门或旺族,后辈自然可以接过父辈打下的江山继续前进,但是对于穷人而言,要想发家致富,往往在商场上成不了什么气候。而大胆地前进一步,可以去借,但对于一个毫无家底的穷光蛋,谁又能借钱给他呢?现代的银行有严密的信用级别制度,对于一个穷人而言,其资信等级肯定达不到银行的要求,因此,想从银行借钱简直是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