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第2节假意忠诚,消除戒备
冯道出任礼仪使到了契丹后,契丹主对他很重视,本想亲自出去迎接,后因有人劝他“国君不应迎宰相”才作罢。
给契丹主和太后上过尊号后,冯道便被契丹主留下来为官,契丹族的风俗只赐给贵重大臣象牙笏,或在腊日赐牛头,有一样就是特殊宠幸,冯道却全得到了。他还为此作诗一首:“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
契丹主知道后大为高兴,暗示要长期留他在契丹为官,冯道说:“南朝为子,北朝为父,我在两朝做官,没有什么分别。”契丹主听了更是喜欢。
冯道把得到的赏赐都用来买木炭,对人说:“北方寒冷,我年纪老了,难以忍受,不得不多做些准备。”摆出一副扎根契丹的架势。
契丹主开始唯恐留不住冯道,待见他如此,不仅不再怀疑他的忠诚,反而觉得自己的儿皇帝那里更需要这样忠诚有名望的大臣辅佐,便让冯道回石敬瑭那里。
冯道三次上表推辞,表称自己眷恋上国,不忍离去,契丹主一再催促强迫,冯道才显得百般不情愿地上路了。
他先在驿馆中住了一个月,然后慢腾腾向回返。一路上到一个地方便停下来住宿,一点也不着急,契丹主派人查探后,愈加放心。冯道一直走了两个月,才出了契丹国境。
这期间,身边之人曾经问冯道说:“我们能逃出虎口,返回家乡,恨不得身生双翅,您却走走停停,却是为何?”
冯道笑着说:“急有什么用?我们如果走快了,契丹主用快马一天就可以把我们追回去。我们走得慢,他们难以觉察我们的心思,这样才能安全返回。”
左右的人听后,都恍然大悟,钦佩不已。
参悟人性
冯道心知契丹主虽然同意让自己可以返回故国,但是心中并不是一点顾虑也没有。所以,冯道做出各种姿态表示自己的忠诚与恭顺,就是希望能够打消契丹主之疑虑,从而可以顺利返回。言为心声,行乃心之动,所以在行为上更要注意,不能让对方从自己的行为上感到自己真实的心迹,只要借助行为上的故意的迟延和慢行,来迷惑对方,消除对方的戒备之心,自己方可全身而退。
看起来,只是一些细微的行为,但是从中却能够透露出人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冯道才会如此小心谨慎,也终于羊脱虎口,脱离险境、平安返回。
关于冯道其人,历史上向来褒贬不已。
但是客观地说,作为一个乱世的文人,在乱世动荡的政局中实现自己一生的价值。冯道不贪财、不作恶,仗义执言,似乎也有不少令人称道之处。为此,与冯道同时代的人对他就赞誉备至。冯道死时七十三岁,正好与孔子同寿,“时人皆共称叹”。无论是赞还是毁,冯道深谙人生进退,熟知韬晦,能够在乱世中游刃有余、从容处世,的确显示了超人的智慧和生存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