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写典型大家都知道要报导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这一点诙何容易!所谓典型,是从整个历史环境、现实环境中产生出来。我们的着眼点,应该首先是一般,是面。典型不是个别产生的,它的基础是群众,是群众的普遍生活,普遍思想、普遍情绪典型绝不是偶然的。有些通讯,把个别的,偶然的,甚至别有原因,别有用心的人和事,当做典型去报导。这不仅是虚假,而且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这在过去,是屡有教训的。
有人把偶然发生的,或别有用心的人和事,当作新生半物。以为新生事物,就是典型的萌芽,大加宣扬,也常常把事情弄坏。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也是不少的。
我们要提倡:在报导典型,报导新人新事时要着重去研究现实的全面情况,去研究群众的普遍状态。
三、要有分析。写通讯之前,要对你报导的材料。细加分析。比如说,你那里的生产情绪高涨了,食堂办好广。爱国卫生丁。作做好,服务质玷提高了,服务态度变好了。究竟高涨丫多少好厂多少?旮几分成绩,就报导几分成绩;有几分缺点,就报导几分缺点。还有,是在什么情况下高涨的,变好的?是因为物质奖励,还是因为梢神奖励,还足两相结合?不能今犬在一种情况下,一个高涨,明天在相反的情况下,又一个高涨。那样。读者就会替你分析:虽不断高涨呢,还迨上一次的高涨不真实?
我们提倡:写通讯要负文字、事实的责任,不能今天说东,明天说西,上边要什么,你就有什么。因为这究竟不同说话,是白纸黑字,有案可杳。
四、要写短文。现在,我们的报纸,一面提倡写短小文章,一而又连登校达一版的通讯。特别是本报记者或本报特约记者署名的,好像非长不足以服众。这确是一个矛盾的、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并不般地反对长文章。却常常感到我们现在的长篇通讯,是可以更加精炼,再加缩短的我还没有看到过,我们的本报记者、特约记者,署名写一篇可以为广大通讯员示范的,仅仅四五百字,而又可以生动地说明一个问题的短小通讯。
我们提俱:本报记者、特约记者写短文章。
五、要有创新。首先要避免模仿。人家全国性的报纸,登了一篇写什么什么的通讯,出了名。我们地方性的报纸,就跟着写一篇同样内容的通讯。内容相同,在报导上并不是什么毛病但不要在形式上模仿,那样就会减低作品的价值。通讯员应该对现实生活,作广泛而又深入的,独立思考的调查研究,并采取能充分表达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不要总是跟在人家后面,走轻车熟路。
不只文章,就是标题也要讲求新颖。当然,报纸上的通讯标题,常常是编辑加的。有很多标题长而且笨,成为内容的摘凑,一点秀颖生发的意思都没有。
几十年前,《大公报》有一个标题,直到现在我还念念不忘。那篇通讯是写“九一八”事变后顾维钧随国联调査团去东北后的讲话的。它的标题是:“东北之行,伤心慘目以上是右上方的引题,下面大字正题为:“一字一泪之顾代表谈话这个标题,当时大大打动了关心东北沦亡后的情况的、广大爱国人士的心。
我们提們:内咎、形式、钿题都芘有新颖风格的通讯。
六、要抄清楚。文字是给人家看的,以清楚好认,不误事不出错为主。现在的作者,很多人不讲究字,稿子写得很乱。有的随旮乱草,有的不合笔顺,致使编辑疫时斗:畏。打的人不求字体方牿准确,一竞求评力省半,狂草过张颠,难认如甲骨,对人、讨己对工作都不利。
我们提侶:不论毛笔钢笔,把稿件抄写淸楚然后投寄。
谈校对工作我国的文化,优良的传统之一,就是重视书籍、报刊的校对工作凡是认真读书的人,有事业心的出版家,有责任心的编辑人员,都重视校对工作因为,有好文章,固然是第一义,但如果没有认真的校对,好文章也会变为不好的文章使人读起来别扭,甚至难以卒读。至于写文章的人,当然就更注意校对了,因为这一工作的负责与否,直接关系到他的文章的社会效果。
在我国,历代的读书人,都重视书籍的版本校雠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
在古代校书的人,都是很有学识的人,一般说,校书的人,比起写书的人,知道的还要多、巧,有啤青年作者,蔓出版著作,都是请先辈校正,并列衔十书前。迅先生曾为不少青年作家校丄文槁和出版物,他用的名称叫“校字。
古代的,抄写或是刻版,都是很困难的。书的印数和印出的时间,都受到限制,流传不广。越是如此,出版者的校对丄作越足认真。有很多占书,抄写或刻印,都是作者或编辑者亲自校对,一亨不苟,一笔一划郤有讲究。介很多好的版本流传下来使我们祖国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宋代和清代刻都很重视校对。明朝印书虽多,但很随便,所以有人说广明人剡书而书已。”特别是淸朝,有很多校书的名家,他们有的趄收藏家,有的是考据家。经过他们校对的书名盥很高,大家都乐一得到,奉为典型。
近代印刷术进步。书报犮行壚人多广流传更广了,校对丄作,就更繁重。因此,大的出版业,都特设了专门校讨的机构,校对工作才从编辑作中分出来。并形成一种社会习惯,好像校对人员比起编辑人诏要低一等。其实不然。有些老的校对。正像老的排字工人一样。是很有学叫很有经验的,常常为般编辑所不及。过去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在版权页,印上校对者的名字,以明职责,这种办法很好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文艺刊物增加了,内容质虽非本文所及,姑且不论,只就校对工作而言,有不少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按照通常道理,校对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刊物的质量,也能影响刊物的信誉和发行数量,本应得到重视。但是在目前,好像有的刊物并不注意发行多少,对信誉,也不大在乎。原因是它并没有成本核算,发行多少,赔钱多少,并不与编辑人员的事业前途、经济利益有关。这样,刊物编辑部就容易沽染官场习气,稍有文字工作履历的人,都提拔到了领导岗位。一个刊物有多层领导,名字虽不见于版权页,确实都有官称。当然,问题并不在于官称,而在于这些领导的责任感,他们并不重视刊物的校对。一般文艺刊物,并没有校对科,校对工作,由编辑来做。他们让一些青年同志去做,这些青年在知识文化水平方面因为前些年的教育问题,一般都很低。
按说,一个刊物的主编或副主编,除去要看全部稿件外,还要看看每期的排样编辑部的主任、组长,就更不必说了,要对印出的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要负责任,最近,我看到《长春》文艺月刊,每一篇文章之后,都注明责任编辑,错字,确实很少最近一期,登了我的一篇短文,因为字句的问题,他们就曾两次寄信和我商榷,非常认真。
一篇同类性质的文章,我寄给了《长城》文艺从刊。他们把原槁誊抄一次。发排后把清样寄给我,其中错误很多。我马下把校样寄回,附信请他们照改。结果刊物到令人非常不快,并且非常纳闷。
那足短短一篇文言文,两干来下。其中一句是:“余于所为小说。向不其逭视珍惜,“所为”误为“所谓”。好像我不是对自己所作小说,而是对一切小说,都不重视珍惜了。为什么这样改,我还想得通,可能是编者只知“所谓”一词,不知“所为”一词所致。
令人费解的是,文中的文芎的“亦”字,全部改为白话的“也”字,井有六处。这显然不是排错,也不是抄错,而是改错的。这岂不是胡闹?我也曾自我检蚧:现在,你弄什么有“复占”倾向的文言义?这很可能足对你的一种惩罚!我的校样寄去之,也一直收不到编辑部的㈣信,没有任何解释。我估计,凡是“负责同志”,都没有注意到这些错误,也不重视这种现象。我在这里特意提一下,算是为自己的文章,作个更正。
不认真读书的人,或者说,错个把字算得什么,何必斤斤于此呢?
真正读书的人,最怕有错字,一遇错字就像遇到拦路虎,兴趣索然,我读过一部印刷粗劣的小木板的《笑林广记》,错字之多,以及错字的千竒百怪,使人实在读不成句。我左猜右猜,并寻找它出错的规律,勉强读下去,就像读一部“天书后来,我问到一位内行人。他说,你看的这种小说,本来是和“天地灶马”一同印刷出版的在那个地方,刻书的都是妇女,并不认识、字。她们把祥本贴在木板上,就用刀子去刻,东一刀,西一刀,多一刀,少一刀,她们都不在乎,有时是随心所欲地来上几刀。因此就出现了那么多奇怪的错字她们是家庭副业,快快刻完印出来,是为的拿到庙会集市上去卖钱,她们完全不是为了做学问。
啊,这,我就明白了。
在旧社会,出一本刊物,是多么困难,买一木书,义是如何闹难。读书头书,都要经过多次考虑,掂斤簸两,虽不希望字字珠玑,也希塱读起来怡心悦。如果改起来错宇连篇,像走坑坑洼洼的道路,何必又花钱买书呢?现在家重视义化,出这样多的时力人力物力,办刊物出书,如果连校对工作郫不认真上做,岜不是南辕而北辙吗?
新年,为《天津团讯》作青年同志们:
祝你们新年好!别的方面,我不大懂,在这里,我和你们谈谈有关文学和创怍方面的问题。
一、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你们认真地阅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五四”以来,我国有定评的作家的作品,阅读文学作品,不能只限于报刊杂志上登载的那些,要学习中外古典作品,这将对你们有很大好处。我们既然要游览文学之林,除去漫步于院旁地头的小树林,还要探索深山大泽的原始森林。在那里,你会遇到无限丰富的宝藏,和无限关好的风光。
读文学书,不要采取消愁解闷的态度。要认具地逐宇逐句地去读。读完一本书,要作一点笔记,以加深你对这本?的印象。要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以便付天有机会练习你的笔墨。
二、如果你有志干写作,我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读到你的有创造件的作品。
关丁青年时志的写作投镝,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关子编辑和投稿》,请你们参看,这里就不多谈其中,我特别提出,不能抄袭。
近来,各地文艺刊物,不断发见抄袭现象,有的很严重。有的刊物,认真处理;有的刊物,以为自己登出了剽窃别人的作品,不大光彩,采取护短的办法,这将继续对问物和作者不利。
抄袭现象的增多,娃道德观念道德标准在文坛上的反映。盼些年,林彪、“四人帮”把我们民族的道德风尚,大人地污染了。社会上的小偷小摸。人们不以为怿;反映到文坛上也把抄袭别人的东西,不算一回书。这是很危险的,任其泛滥,还叫什么作?什么文圮在各方面的修养!,我希望你们严格要求自己,并欢迎师友、家长严格要求肖己。对白己要求严格,这是好半,这是对自己的爱护凡是溺爱,都不会有好结果。在文学事业上也不例外。
过去,鲁迅先生指出,毁灭作者有两条路:捧杀与骂杀。现在提倡文民主,骂杀的机会少了。但胡乱吹捧,尤其容易毁掉一个青年。
凡足吹捧,都对文学创作不利。至于出于私心的、群起而哄之的吹捧,对创作之危害,我们是不旋踵就可以看到的。
我在乡下,曾圯一富人,溺其爰子。其子甚为顽劣,为乡邻所不齿。其父对乡邻甚为不满,视若仇人,并逐户叫人家表态,一定要人家说他儿千奸。当他“载誉”而归的时候,他的得意儿尸正在门前撒尿合泥,随手把泥摔在爸爸的脸上,和老子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这就是溺爰和吹捧的结果!四、希望你门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人云亦云,不以耳代,不跟着起哄。对新文学作品也要如此。不看风头,不看势力。实事求是,用实践太检验一切。
孙犁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八上午